【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第18课丝绸之路的开辟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16课   丝绸之路的开辟
教学目标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指导活动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师:(胡萝卜、洋葱、核桃实物情景导入)同学们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吗?(生答)知道为什么称“胡-”“洋-”吗?它们是从哪儿传来的?知道西域和中原的道路是怎样开通的吗?张骞通西域以后就形成了一条中西方交往的道路。这条道路在我国历史上叫什么呢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域,踏上丝绸之路,了解在那里发生的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
师:(展示课题)
明确目标
师:是张骞勇敢的揭开了笼罩在中国西北地区的神秘面纱,开通了西域和中原的道路。
张骞通西域后就形成了一条沟通东西方交往的丝绸之路。因此“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究的目标。同学们还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但老师确立的目标同学们必须完成。(展示学习目标)
自主探究
师:是张骞首先打通了中原同西域的通道,那么西域是指什么地方哪?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和下面的小字内容及图片,思考西域主要指的是哪些地方,想象西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师:(展示地图)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地图,你能否在地图上西域主要指的是哪些地方吗?
生:(指图说明西域的地理位置)
师:在你的想象中西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展示图片)(提示:两方面)
生:物产丰富,人物衣冠楚楚,彬彬有礼。
师:这是其文化丰富的一面,另一面哪?
生:让人感受到那是个遥远的、陌生的、荒凉的地方。
师:而张骞毅然不顾这遥远、陌生、荒凉应召出使西域。张骞有太多的经历,每个经历都是一个故事。下面我们就通过编故事,讲故事的方式来学习张骞通西域的史实。
师:同学们分成小组,根据不同的场景,合作编出精彩的张骞通西域历史小故事来,讲给大家听。
生:(合作编故事)
师:哪个小组把你们编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生:(讲故事)
师:(给予肯定,并注意引导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师:下面有段录像,可以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张骞通西域有更深的了解。(展示录像)
生:(观看录像)
师:张骞出使西域会遇到哪些困难?体现了他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生:(回答)
师:(注意引导)
师:由张骞我们想到了我们自己,他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我们都渴望成功,可是在学习上,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做作业时遇到了难题、这次考试考得不太理想等等,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该向张骞学习,我们学习知识应该会学以致用。
师:西汉衰亡以后,东汉仍然不放弃对西域的经营。这儿有两个典故,同学们知道是和谁有关吗?(图片、文字展示)
生:班超。
师:班超在西域的活动进一步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确保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你想亲身体验一下那“古道漫漫,驼铃声声”的独特风光吗?就让我们一起去寻访一次丝绸之路。 12
师:下面我们搞一个“丝路之旅”的活动,假设我们全班组成一支商旅团,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去欧洲贸易和文化交流,首先应当选出一位团长来。
生:(选团长)
(团长组织筹备工作,旅游、贸易、文化交流中注意哪些问题)
生:(各抒己见)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组成团队,踏上丝绸之路,路上不要忘了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去体会一下商旅团的苦和乐。
生:(组成团队分头,踏上旅程)
师:下面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的收获,先找一同学说一下你们的丝路之旅的路线。
生:(回答)(教师展示)
师:下面我们找一同学说一说你一路是如何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
生:(展示成果)
师:(图片展示东西方交流的内容)
师生:(共同总结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师:现在我国正在给丝绸之路申报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学了这一课,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服评委呢?
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从自己的角度又更深一步的理解了丝绸之路的作用,我们的“丝路之旅”到此结束。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本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探究了张骞通西域的史实,理解了丝绸之路的作用。虽然,张骞已成为历史,古丝绸之路也不再辉煌,但一座新的欧亚大陆桥已经架设起来,这座新的欧亚大陆桥必将在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相信丝绸之路必定会重现辉煌!
练习巩固
    生:(根据大屏幕练习题,自主完成,相互纠错)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6799.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