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15课|第15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15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导学案

【目标要求】
1.识记与理解
了解孙吴时期江南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突出成就;记住吴国卫温等人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知道诸葛亮治理蜀国,使西南地区得到一定开发;简要了解三国到南朝政权更替的基本情况;了解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记住建康(今南京)是南朝发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
理解南方初步开发的含义以及开发的原因和条件。
2.能力和方法
    通过对南方初步开发原因的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南方开发表现发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吴蜀时期和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认识社会安定、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民族团结对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维护社会安定、加强各民族团结的观念;初步总结南方开发的经验与教训,认识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预习导学】
1.在江南的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______,会稽一代出产的______是著名特产。_______有一定的发展。瓷器制作技术有了提高,能大量生产相当精致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造船中心。造船技术已达较高水平,________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乘舰船到过_____________。
2.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_________一度统一全国。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6世纪末,_________和_________先后统治南方。
3.南方人民利用气候温暖、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等优越自然条件,广种水稻,并推广种植原产于北方的_______、__________等作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4.东晋南朝时,南方的手工业有明显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有很大提高。
5.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南方的________兴旺和_________的繁荣。_________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________,他的变化可以说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缩影。
【问题探究】
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人才纷纷涌向南方,人称“孔雀东南飞”。这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南迁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看法。
【例题精析】
1.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
a.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          b. 南方气候适宜,土地肥沃
c.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进行分析的能力。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很多,但兴修都江堰不属于江南经济开发的因素,都江堰市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水利工程。故选d项。
2.“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是(    )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d.西晋123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统一全国。故选d项。
【目标检测】
1.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XX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2.三国时期,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当时的造船中心是                        (    )
①侯官(今福建福州)②番禺(今广东广州)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建康(今江苏南京)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 三国时期,台湾和大陆就有联系。那时,台湾称为                      (    )
a.夷洲            b.流求              c.琉求             d.澎瑚
4.下列朝代都曾以建康为都城的是                                        (    )
  ①东晋   ②西晋     ③西汉      ④南朝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下列哪一个城市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它的变化可以说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缩影                                                         (      )123
a. 建康              b. 成都              c.洛阳             d.广州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请你说出出现这样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3)三国吴蜀时期,哪些人为江南的初步开发做出了贡献
 
 
【质疑反思】
 

【预习导学】
1.制造麻布  越布  丝织业  青瓷  侯官  番禹  230年 夷   2.西晋   东晋   南朝 
3.麦   豆   4.织锦  造纸  制瓷  5.商业   城市   建康    都会
【问题探究】
不同。魏晋南北朝时北方人南迁是为了躲避战乱,获得安定的生活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南迁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增加经济收入,谋求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提高。
【目标检测】
1.b   2.a   3.a   4.d    5.a
6.( 1)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
程度也很低。《宋书》所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
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6747.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