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英语】第四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复习教学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4、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5、列举魏晋时期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过程与
方法:       在复习中采取以学生自主、合作为主,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串联记忆、因果记忆、想象归纳等,从整体把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的特点。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认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创造了历史、推动了历史。在整个中华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统一,有分裂,但统一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愿望,我们要维护祖国的统一。     
重点 
本单元基础知识
难点 理清本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的知识主线,学会引导学生分析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正确评价曹操等人,从而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问题最佳
解决方案
情境引入 简述复习范围,直奔复习主题,明确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师:复习导入。
生:整体把握 
自主探究 基础自查
一、三国鼎立(完成知识结构)
1.主要战役表格
主要战役 时间 交战
双方 结果和
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表格
主要国家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经济发展
魏    
蜀    
吴    
二、江南经济的开发(完成重点知识的准确回答):
1、 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西晋统一全国是在哪年?
2、 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耗竭了西晋国力的事件是什么?它是被哪个少数民族所灭?
3、 西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开始于何时?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有何影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是在何时?
4、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是什么?表现如何?有何影响?
三、北方民族的融合
1、北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何时统一北方?
2、北魏迁都洛阳的目的是什么?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社会背景如何?简述其主要内容和影响。
四、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著作 贡献以及价值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世界上第一次…领先世界  年。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
地理 北魏 郦道元  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书画 东晋 王羲之  写出的字,或…或…《兰亭序》
有“…”王羲之被……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石窟艺术 北朝   山西大同的   河南洛阳的  
 生:自主温故,独立完成,竞争合作,
师:巡回各组间,个别辅导,提供答案。
生:依据答案自我评价制定评价标准,查漏补缺,完善自我,评优树先123
师:提示易错点

生:合作温故

师:抽查复习情况根据组长的反馈提出新问题引导生回顾重点,采用抢答法、男女生竞争法、小组对抗法等多样形式激励生的积极性,以达到强化记忆、理解记忆、合作记忆的目的。

师:解答生自己解答不了的问题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

剖析重难点
 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两次战役曹操一胜一败,试分析曹操胜、败的原因。
 2.江南经济开发的条件、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参考答案(见学探)
 3.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从背景、意义方面)
背景: 在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大背景下,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的建议,实行改革。
   意义: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发展,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评价:孝文帝改革是北方民族融合发展的结果,也是北方长期以来两种社会形态斗争的结果,改革给这一历史进程作了总结。北魏统治者改革的主观动机,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其手段强调同化,但由于改革适应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民族融合的客观历史趋势,因而有力地促进了这一历史进程。)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四次短暂的统一,分析其统一的原因及影响。 
生: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知识重点,加深记忆。

师:重点讲解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加深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提供参考答案。

拓展延伸 考点透视
   本单元的命题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北魏孝文帝改革,江南经济的开发。中考在本单元出现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海峡两岸交往的深入,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卫温率船队到夷洲将成为命题的热点。 师: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和相互渗透 
反思完善 知识简单化、明了化(学生:参考老师平时上课时的板书提纲分组完成,绘制单元知识结构。要求精炼课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小组展示
师:比较选出有代表性的在班内展览或者在黑板上板书最好的一幅作品。)
 
达标测评 中考演练--------直击中考,冲刺中考
1.(XX年,长沙)XX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带地区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
   a.魏      b.蜀      c.吴          d.西晋
2.(XX年,泰州)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
    a.赤壁之战    b. 官渡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3.(XX年,临沂模拟)公元2XX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4.(XX年,湖南岳阳)你认为下列哪一项属于北魏孝文帝最突出的历史功绩(    )123
   a.建立统一国家           b.创立科举制度
   c.维护国家统一           d.促进民族融合
5.(XX年,临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XX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右图)
材料二:在战国时代我国已普遍使用印章(用木、石等材料雕刻而成的图像章)。……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看作一个汉字“京”,她便是奥运会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书法的引入。……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当作一个“人”形画,她便是东方绘画表现手法上的一次杰出的应用。……她将当之无愧地成为奥林匹克运动视觉形象史上的一座艺术丰碑。-----北京XX奥运会会徽说明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XX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融合了中国哪几种传统艺术形式?
 
(2)上述传统艺术形式在我国古代都有着辉煌的成就,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艺术家。请你选择其中两种艺术形式,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各说出两位我国古代艺术名家。
(3)XX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请从展示和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的角度,为本届奥运会期间的文艺表演或宣传设计两项活动。

参考答案:
1b  2a  3a  4d
5.解析:本题结合社会热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回答该问题的关键是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在仔细观察、判断的基础上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
 答案:(1)书法,印章(雕刻、雕塑),舞蹈,绘画。
 (2)书法:王羲之。绘画:顾恺之,
 (3)舞蹈,诗词朗诵,书画展,雕塑展,印章展等
实战演练(略)--------检测巩固,闯关训练。

单元讲义

1、师针对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解答,提供参考答案
2、师传授做题方法
重点讲解材料题的做法:
①先浏览问题,阅读材料,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去阅读材料;
②认真阅读,理解材料,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观点,引文出处等);
③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联系教材;
④紧扣题意,认真作答.作答时还应注意有三种不同的回答形式:纯粹用所引材料或归纳概括材料观点;引用教材观点和材料回答;引导生得出正确答案。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6738.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