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课文]第三课 盛世经济的繁荣 教学设计示例四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1-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一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唐朝农业经济的繁荣——水稻种植栽培方法的进步,茶叶与蚕桑生产,曲辕犁和筒车的使用,水利事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陶瓷业、金属铸造业;唐都长安。

(二)能力训练点

1.本课内容为唐朝经济的繁荣,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可指导学生归纳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从整体上把握史实。

2.唐都长安是当时一座国际性大城市,长安城的重要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可指导学生进行分析。

3.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进步。如灌溉工具筒车的发明,曲辕犁的发明。可以指导学生动手自制模型。

(三)德育渗透点

1.唐朝的农业和手工业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居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一点。

2.唐朝前期繁盛的物质基础,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要使学生体会认识到这一点。

3.唐都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

(四)美育渗透点

唐朝农业经济的繁荣,手工业的发展,证明了美最早源于生产。

二 学法引导

1.本课内容较少,教师应多补充一些课外的相关内容。

2.(1)学习本课可以用列表法,把本课介绍的经济繁荣时期的唐代农业、手工业和都市建设几个方面的成就进行归纳填表。

(2)可以用联系法、比较法将你以前的积累有关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就跟唐朝的成就进行对照,一方面可以使你的知识系统化,一方面也便于你的学习记忆,另一方面使你对历史的发展有更深的认识。

三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及解决办法

1.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本课的一个重点。解决办法:一是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利用模型施教;二是采用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 中,让学生去动手组装模型,认识曲辕犁和筒车的改进特点。

2.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展,是本课的另一重点。解决办法:一是指导学生概括知识点,丝织业和陶瓷业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技术的改进,品种的繁多上。二是让学生通过仿制法去直观认识。

3.唐都长安的地位与繁荣,这一重点的解决办法,教师可以利用手绘《唐都长安城平面图》的方法,边画边讲,城市的布局特色、人口情况,及其在亚洲、国内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作用,商业繁荣景象。

(二)难点及解决办法

曲辕犁、筒车、绢、绫、罗、锦,学生未接触过实物,使它们难以形成准确概念,是本课难点。解决办法:可以利用模型增加直观性。曲辕犁的学习,可以通过对模型各个部件的拆装来认识犁的特点。筒车可以通过模型的演示让学生认识其汲水灌溉的原理,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丝织品的学习,要重点突出其特点,可以带领同学们去博物馆参观实物,也可利用仿制品,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三)疑点及解决办法

唐朝的繁荣及其当时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今天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的差距,尤其是在经济上的巨大差距。这是学生容易产生疑惑的地方。解决办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历史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历史事物,说明由于中国社会在某一历史阶段的落后,造成今天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中国社会的发展必将赶上世界前进的步伐。

四 课时安排

1课时

五 师生互动活动设

1.首先由学生带着问题自学5分钟,对本课有一个概括的感性认识。

2.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实际观看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文物。

3.组织有兴趣的学生试做文物模型,如筒车、曲辕犁。绘制唐都长安布局图。

4.在对本课进行总结、扩展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具体问题见“总结、扩展” 一目),由学生讨论解决(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归纳)。

六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唐朝农业经济的繁荣。其主要表现在耕作制的改变和水稻栽培方法的进步,茶叶与蚕桑生产,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

(2)唐朝手工业发展。丝织业的发展,品种繁多,技术高超,色彩丰富。陶瓷业,代表品种,青瓷的晶莹、白瓷的洁白、唐三彩的绚丽。金属铸造业,扬州铜镜以及西安出土的金银器,代表了铸造工艺的进步。

(3)唐都长安。规模的宏伟,城市布局特色鲜明,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作用突出,商业繁荣。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归纳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从整体上把握史实,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唐都长安这样一座国际综合性大城市的综合分析,归纳唐都长安的重要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3)唐朝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具有突出的成就,如对生产工具筒车的改进,曲辕犁的发明。这些工具,都可以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兴趣。

3.德育目标

(1)唐朝的农业和手工业水平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使学生认识这一点,增加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唐朝前期的繁荣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这一点的认识,培养学生形成美好生活是要靠辛勤劳动才能得到这一概念。

(3)通过对唐都长安的学习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整体感知

唐朝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100多年间,经济日益繁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都超过以前各个朝代。农业工具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唐三彩是唐朝手工业发展的标志之一。唐都长安既是全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又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

在当时世界上处于先进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 

1.学生自学过程

根据下列问题进行独立阅读。

(1)简单概括唐朝经济繁荣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唐朝农业、手工业的成就有哪些?

(3)唐都长安城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教师指导学生过程

首先,在学生阅读的前提下,由学生回答问题。

(1)唐朝经济繁荣主要表现在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唐都长安形成国际性大都市。(这一问题的训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对整体内容的把握能力。)

(2)对于“稻米流脂粟米白”一目中唐朝农业的发展这一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第一,农业发展表现为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茶叶和蚕桑的生产、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事业的发达几个方面。第二,发展的成就。①水稻栽培方法的进步,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在南方出现;两年三熟的耕作制在北方推广。②经济作物,茶叶生产成为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蚕桑生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主要产区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也在发展。③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a.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

(有条件的学校可结合模型进行讲解,一般可采取绘图的方式,教师一边绘图,一边分析各部件构造的改进。)

重大改进有三处: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重量减轻,便于回转,操纵灵活,节省畜力,由旧式犁的二牛抬杠变为一牛牵引;增加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耕和浅耕的需要;改进了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的生长。这种犁出现后逐渐推广,耕犁至此基本定型。b.筒车的发明。(可结合模型讲解,也可以参观实物。)讲明筒车自行旋转汲水到高处的原理。引导学生去对比三国时马钧创造的翻车,筒车的进步之处就在于人无灌溉之劳。

对于唐朝手工业的发展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第一,手工业的发展表现为:丝织业的发达,陶瓷器制作工艺的进步,铸造工艺的进步。第二,发展的成就。①丝织业:a.花色品种很多。b.以轻盈精薄著称。②陶瓷业:a.品种很多,最负盛名的有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闻名于世的唐三彩。b.其精品轻巧、釉色美丽、造型美观。③金属铸造业:a.品种繁多。b.铸造工艺水平高,扬州铜镜。(以上农业、手工业的学习,都可以让学生去博物馆参观,增加直观性。)

(3)对于唐都长安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概括。从长安城的特点即规模宏伟,布局合理,人口众多,商业繁荣,归纳出长安城的重要性。第一,从国内说,长安城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内各民族交往的.中心。第二,从国际上说。长安城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国际性的大城市。(这部分内容要以学生为主总结、概括。)

(四)总结、扩展

1.教师总结

唐朝是我国封建经济繁荣发展的时期,农业有了很大进步,手工业生产超过了以往各代,陶瓷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前面的学习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1)简单叙述唐朝农业、手工业、唐都长安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叙述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要点,简单的概括、叙述,理清本课知识的线索和重要知识点并达到要求。培养训练学生从整体掌握知识的能力和叙述问题的能力。(2)长安城的国内、国际重要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2.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归纳,学生讨论回答。

参考答案:

(1)略。(2)国内重要性表现在长安城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内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国际重要性表现在长安城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国际性的大城市。

七 布置作业 

1.教材中课后练习题。(书面作业 )

2.课后学生活动建议:用泥巴、橡皮泥模仿唐三彩做一件动物俑。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6693.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