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基本国情教案】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教学设计

九年级政治教案 2016-08-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政治教案】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第一框《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要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世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教学设想:用身边的变化,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感染学生,产生共鸣,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
授课过程
导入:可用录音机播放《走进新时代》歌曲或与学生一起歌唱该歌,使学生产生肩负“开创未来”的责任,而要真正肩负这一重任,就必须全面了解我们的基本国情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等。
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板书)
(教师把本框要讲述的内容先告诉同学们:“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一)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活动1:请同学们收集当前一些新闻,了解我国在世界舞台上所起的作用。
(答:经济上:中国进出口强劲带动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带来希望。政治上:朝核六方会谈;东盟和中国领导人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g20峰会等。文体上: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中韩文化交流年等。)
1、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国家强大起来
同时,“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让学生举例说明)
活动2:阅读p33上的材料,思考:
(1)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2)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那些差距?
(答:人口素质低,企业竞争力不强;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科技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社会主义具体制度不完善等。)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小结。在此基础上,请学生看书本材料并结合了解到皖北与沿江江南的差距、中、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存在的差距的点滴实情,以及家乡人与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科技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在许多方面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机遇和挑战并存,因而要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加快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
问题1:如何正确认识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答:①取得的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抓住历史机遇,实行改革开放,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国家强了起来。②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个和平、合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③存在的差距:我中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④面临形势: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12345678
(二)、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板书)
活动3:举例说明建国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见33页下)
1、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让学生阅读p34上材料,同时让学生从自己家庭房屋、车辆、电视、手机等拥有的情况来说明这种变化。让一学生朗读p34下中的相关链接)
2、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板书)
①原因: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举例:发达国家与我国人均国民平均收入)
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举例:发达国家与我国人民受教育的程度与状况)
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教师讲解,但不展开)
3、初级阶段的含义及起始时间(板书)
①含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还不发达。(教师简要解释)
②初级阶段起始时间: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起,到本世纪中期(需一百年左右的时间)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板书)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只有一个,它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面对这样的主要矛盾,怎么来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即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呢?
5、国家的根本任务(板书)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就明确了我们应走什么样的路?应干什么样的事?)
问题2: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
(答: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现在: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初级阶段的特征:不发达。这种不发达,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各个方面。③初级阶段的时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④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它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⑤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⑥初级阶段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要始终高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三)高举旗帜 开创未来(板书)
活动4:阅读p35下中的图片并思考后面的问题。
(答:开天辟地: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党被正式确名为“中国共产党”。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从此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新中国正式诞生了。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我们国家的经济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xx大:XX年11月,中国共产党重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共产党的成立到xx大的召开,我们国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这些成就都是与我们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分不开的。那么,我们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呢?) 12345678
1、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它凝结了几代中共领导人民实践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和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教师简单介绍:(1)三个代表的含义:①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举例让学生判断并解释)(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①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具体表现。②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③我们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
2、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问题3: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②原因:a回顾改革开放历史,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b这个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列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c当今世界和我国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大于挑战,所以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也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小结:略。
课后作业:
1、如何正确认识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2、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
3、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见高效速练》p7第二课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1)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一)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1、富裕起来,国家强大起来)
2、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那些差距
(二)、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板书)
1、举例说明建国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2、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3、初级阶段的含义及起始时间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5、国家的根本任务
(三)高举旗帜 开创未来(板书)
1、中共历史上的四件对中国社会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2、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3、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第二框《党的基本路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地位,改革的实质和目标;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通过抽象思维和归纳,能够理清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与分析,明确改革、发展与稳定和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及有关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树立坚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信念。12345678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基本路线及的核心内容(重点)
2、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重、难点)
教学方法:图表法、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春联作为国粹,它融人了百姓的真情实感。下面是部分春联的内容:
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感谢邓小平
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
富国强民小康社会开盛世,指路导航党的路线照中华
学生思考:
( 1 )春联反映了中国人民什么样的情感?
( 2 )说说你所了解的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重大的路线、方针、政策。
(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板书)
活动1:讨论美好生活的愿望如何才能实现。
(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共正确领导和好方针政策;只有社会主义国、才能发展中国;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
1、基本路线制定的根本依据(板书):
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板书):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基本路线制定的出发点或根本目的(板书):
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可以看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的先进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基本路线的内容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主体是全国各族人民,一个中心是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途径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4、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以教材组图中与学生一起得出: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结果,并且都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一种体现。)
(先请同学们看第38页第一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首要地位”这段话,然而以家乡、地区、祖国近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加以证明,从而得出以下内容)
问题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什么?其制定的依据和核心内容各是什么?
(答:①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②制定的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其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 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板书),答案见第38页第一节
问题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原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认栩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活动2:阅读教材p38中的材料,思考:12345678
(1)为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人民生活好起来之后,看到祖国日益繁荣昌盛,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对党的艰苦奋斗史及蕴涵其中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民族精神也有了更为自觉和深刻的理解,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之情。)
(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请结合红色旅游的作用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①p38下上;②从不断发展的红色旅游中,可以体会出广大群众对党史,党的传统和革命精神,创新精神等的深刻领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衷心拥护;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充满信心;更好地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重要性?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立国之本,是政治基石。
(3)改革开放是强大动力或强国之路;为什么?
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不是全盘推翻,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是活力源泉。
问题3: 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答:①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②原因: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问题4:如何理改革开放和重要性?
(答: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二)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板书)
(在学生课前对自己家庭改革开放前与后的状况的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双边合作探究,得出以下结论)
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国力会强大,人民得实惠,社会保安定,国际地位会提高,民族精神会增强。)
问题5: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答:(1)原因:①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① 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 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③ 党的基本路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板书)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要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用图片和邓小平同志的话结合教材最后一节内容进行小结。)12345678
问题6:如何正确理解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
(答: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必,才能总全局,保证经济的蓬勃发展。)
课后作业: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什么?其制定的依据和核心内容各是什么?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4、如何理改革开放和重要性?
5、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6、如何正确理解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
7、《见高效速练》p9第二课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党的基本路线
(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基本路线制定的根本依据
2、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3、基本路线制定的出发点或根本目的
4、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二)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促进祖国统一,最终要落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我国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生动材料,培养学生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在日常行动中自觉做到“三个尊重”;从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难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我国历史、时事中有关民族融合、发展的材料,并引导他们关注当今国际社会的民族问题。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探究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提示学生收集以下几个方面的材料并尽可能做好ppt课件:
1、收集并学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体会歌曲中表达的生活情感。
2、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服饰特点、文化成就,重点关注“藏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等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
3、分小组结合所学历史、地理知识,收集反映我国各民族相互交流、融合、学习的史实;分小组收集个别国家和极少数分裂分子企图利用民族问题分裂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相关材料。
4、当今国际社会涉及种族冲突、国家解体的事件,并思考这些事件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板书)
活动1:用录音播放几首少数民族歌曲片段,引入新课内容,也可由学生或教师简单跳几个不同民族舞蹈的动作来引入新课。
还可以阅读教材p41上的图,回答其中的问题。
(答:①邮票上的民族分别是蒙古族、鄂温克族、藏族、维吾尔族。②汉、蒙古、回,峨、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服、仇、舍、高山、拉枯、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伍佬、羌、布朗、撒拉、毛南、化佬、锡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南昂、保安、裕固、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巴、路巴、基诺。③例如,朝鲜族,风俗习惯等略。)12345678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问题1: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答:① 我国有56 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② 从遥远的古代开始,我国各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疆域辽阔的大地上,历经几千年的民族迁徙、分化和融合,逐步形成了今天中国的民族面貌;③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用xx同志的“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来阐述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板书)
活动2:阅读教材p42上的表格并完成填空
(答:各民族在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等方面具有平等的权利。)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
民族平等,团结和繁荣(阅读教材上的相关链接。再从法律的角度加以阐述)
活动3:我们在生活中还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答:关心少数民族同学,学习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并注意尊重少数民族同学的风俗习惯,和他们一起庆祝他们的传统节日等。)
2、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做到“三个尊重”)
问题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了什么样的基本政治制度?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如何做到维护民族团结?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时代,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载人了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③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履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从两幅图案入手,了解并体会祖国统一及“一国两制”)
1、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板书)
(教师讲述爱国统一战线的内涵,并用香港、澳门回归后实行的制度的事例,来说明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板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由学生朗诵“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使他们对此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然后再请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相关链接内容,从而说明“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具有的生命活力。)
问题3: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答:①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这一本方针简称为“一国两制”。②含义:“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③意义:“一国两制”的提出,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12345678
问题4:港澳回归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这说明了什么?
(答:这说明:① “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活动4:你是如何解读《乡愁》这首诗的?请说出来与同学一起交流。
(答:它表达了诗人浓浓的爱国和思乡之情及期盼祖国统一的美好心愿;由此可感受到实现祖国的最终统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更是每个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3、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板书):一国两制
(并明确告诉学生:)
坚持一个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板书)
问题5: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栩国宪全统一的具体方式是什么?
(答: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②我们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洲.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xx”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课后练习:
1、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了什么样的基本政治制度?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如何做到维护民族团结?
3、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4、港澳回归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这说明了什么?
5、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栩国宪全统一的具体方式是什么?
6、《高效速练》第三课第三框。
板书设计: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1、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3、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12345678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zhengzhijiaoan/43940.html

  • 乡村振兴国家战略_1.3振兴国家的战略和国策

    1.3 振兴国家的战略和国策引文: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新世纪我国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2、现代科学技术...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2021广东中考政治答案|2021届中考政治弘扬民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专项复习教案

    专题七 弘扬民族精神 爱我锦绣中华一、 背景材料党的xx届六中全会提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XX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xx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政治课本_苏教版九年级政治第10课走共同富裕道路教学设计

    第10课 走共同富裕道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我国的经济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分析各经济结构的地位、作用,提高学生比较辨别能力。3.觉悟目标:通过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学习,使学生坚定走...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当家作主教学案

    人民当家作主 学习目标: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参与管理国家的渠道多样化。学习重点: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参与管理国家的渠道多样化。学习难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我国的基本政...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走共同富裕之路论文]走共同富裕之路

    第十课 知识平台: 1、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多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使我们更深切地了解党的富民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2、通过学习,使我们知道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2021年时事政治热点及专题汇编]2021年时事政治专题复习:关爱生命

    XX年绵阳市时事政治专题复习:关爱生命【背景材料】1、XX年11月16日9时15分,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民办幼儿园校车,在榆林子镇西街道班门前,与向西行驶的陕d-72231东风牌自卸货车迎面相撞,造成交通事故,死亡累计人数达到20人。2、11月26日上午,辽宁省凤城市宝山镇一辆校车,因道路湿滑...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大四是不是基本没课_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一、本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正确处理好人口...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第十一课赵州桥】第十一课学案第一框 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

    第十一课学案第一框 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教师寄语:紧紧抓住机遇,善于应对挑战,就一定能够成就美好未来。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厌恶战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2、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3、知识:掌握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_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五课 第一框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人物素材_2021中考先进人物专题复习

    XX中考专题—— 先进人物 1.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有哪些?(感动的原因?)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为国家、为集体、为他人而无私付出;他们在和平年代里守护生活的安宁,他们凭借自己与危险、死神斗智斗勇的精神捍卫了生命的尊严;发...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