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政党的发展历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古代社会

九年级政治教案 2016-08-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民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端低下的生产力决定了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原始平等的氏族制度;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在原始社会后期,个体劳动逐渐取代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私有制随之产生。
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阶级和国家;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分析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说明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奴隶社会后期,残酷的奴隶制度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入手,说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封建剥削的主要方式是榨取地租;森严的等级制度;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农民 起义和农民战争;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能力目标
1、利用史料分析、辨别的能力;
2、通过教材中所给材料与小栏目,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3、在全面评价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辨证、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远古人类从事生产劳动的历程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要勇于实践。
2、通过对原始社会有关内容的讲解,明了私有制与私有观念不是从人类诞生起就有的,进而加强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
3、通过古代社会的更替变迁,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明了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4、通过对"独领风骚的中国科技文化"的深入了解,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一、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本节课是全书的起始课,讲述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社会形态。第一框讲原始社会,重点讲述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是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使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简单概念。强调了它是人类社会的童年,即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第二框讲奴隶社会,强调是第一个阶级社会。讲述了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阶级和国家的过程,文字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由于奴隶制度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必然导致崩溃。第三框讲封建社会,强调封建社会的进步性,说明封建社会的建立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和压迫农民的基础,剥削的主要手段是榨取地租。地主阶级对农民进残酷剥削和专制统治,必然激起反抗,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推动了历史发展。第四框是活动课,强调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简要介绍我国科技发明和文艺瑰宝的基础上,建设性的提出"展示古代科技文化风采"的活动。

2、重点、难点与疑点:
⑴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
仅从表面看,会使人误认为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社会"。因此,这是教学中的疑点之一。
通过对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状况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到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不是人们的道德高尚,而是由于当时低下的生产力决定的。
⑵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此观点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前人的经验得以传播,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的精神成果如诗歌、舞蹈、绘画等得到广泛传播,进而又促进生产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文化的繁荣,人类开始摆脱蒙昧和野蛮,进入文明时代。在教法上,可通过展示奴隶社会的科技文化来让学生感受文字出现的影响。
⑶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这是国家的实质。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理解此观点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不必展开讲解。从国家的起源入手,让学生明白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阶级和国家的。从国家的机构的设立,懂得军队法庭等都是镇压奴隶阶级反抗的工具。
⑷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
这是对奴隶制特点最典型的概括,是教学重点。
首先,要分析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帮助理解学生。强调指出奴隶主把奴隶当?quot;会说话的工具",这是奴隶制国家的统治特点。其次,要指出在奴隶社会后期,奴隶主对奴隶的野蛮、残暴的剥削和压迫,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向前发展。
⑸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
这是封建制生产关系中最核心的体现,因此是教学重点。
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几点:通过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对比,来说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分析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阐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在教法上可结合多种形式的实例来开展分析,更易于学生理解。
⑹中国封建时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契机,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教材将此部分内容设计成活动课,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避免教师枯燥的说教。

二、 教法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上设置的一些小栏目。
由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淡化学科体系,精简了一些历史事实、理论概念及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降低了理论难度。但在教学中不可避免要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国家等概念,同时,为了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书中的小栏目,让学生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自主归纳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特点等知识点。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中一些易混淆的、存在疑问的观点,特别是教学手段有限的学校,更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小栏目帮助学生从表面现象入手分析更深层的含义。

2、在知识点的把握上,为理解社会发展进程的变化,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图表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比如:封建社会与奴隶制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的主要表现。就可用此方法突破。

3、毕竟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是很遥远的事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领会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电影、电视片段。如:《斯巴达克斯》、《农奴》、《白毛女》、《红楼梦》(电视剧)

4、为活跃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采用讨论会、辩论赛、头脑风暴论坛等形式的探究活动。例如,第四框--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教学设计示例

一、 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与奴隶制相比,封建社会进步性的主要表现;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榨取地租;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2、  能力目标
⑴通过对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对比分析,学会比较的能力。
⑵通过对一些史事、影片片段等的分析,逐步培养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⑶逐步培养能自主发表个人观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古代社会的更替变迁,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明了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二、 教学重点、难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
这是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的集中体现。因此,既是本框的重点,也是第一节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

三、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展示两幅图:
图一、奴隶破坏生产工具(或奴隶主庄园衰落的景象)
图二、宋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提问:两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情景?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彼此交流意见(给两分钟)
第一幅图反映的是奴隶社会末期,由于奴隶主对奴隶的野蛮、残暴的剥削和压迫,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向前发展。
第二幅图则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发展与经济繁荣。

新课

残酷的奴隶制度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需要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来代替,这就是封建社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框的内容:
三、等级森严的殿堂——封建社会(板书
提问:从图中的繁荣景象,同学们可曾思考过为什么封建社会的建立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与奴隶制相比,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哪儿?

(一)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1、与奴隶制相比,封建社会进步性的主要表现
同学们回忆奴隶制的主要特点,结合历史课所学的相关知识,将两种制度做一个对比分析。
(学生活动:回忆、讨论、填表、分析)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状况

导致的结果

状况

导致的结果

土地及工具的占有上

奴隶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与奴隶

往往以破坏工具、 虐待牲畜等方式进行反抗

有少量土地、有自己的工具

能自主地进行劳动

人身关系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强制下劳动

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自由安排生产劳动

产品的分配

无分配权,仅得到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对生产无积极性

能留下少部分产品归自己

比较关心生产,注意改进工具,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

从对比分析中,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封建社会的建立,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
教师:与奴隶制相比,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有其进步性,适应当时生产的发展,因而能将其取而代之。虽然封建制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但有一点却没有改变。它仍是一种剥削制度。让我们先从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说起。

2、  封建土地制度特点(板书
活动:播放电影《白毛女》片头的歌曲,结合教材第七页西汉政治家董仲舒说的话,分析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由此产生的地主与农民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农民要受地主的剥削?
(投影或PowerPoint)

归纳,得出结论: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3、  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  ?(榨取地租)板书
提问:除地租以外,还有哪些剥削方式?
分析以下材料:民谣:农民头两把刀,租税重,利钱高
杜甫的《兵车行》(或者柳宗元的《捕蛇者说》)
归纳,得出:地主还通过放高利贷、收缴苛捐杂税、强迫农民服徭役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
学生看影片《白毛女》中杨白劳到地主黄世仁家还利钱时的情景(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展示此段)
提问:杨白劳被逼迫在卖女儿的文契上按了手印后,本想去找说理的地方。但黄世仁的管家却说:“你上哪儿告去?少东家就是本地的县长,黄家就是衙门。”这说明了什么?
地主阶级在经济上残酷剥削农民的同时,还利用封建统治政权来压迫农民,达到其剥削农民的罪恶目的。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封建专制的统治罗网的主要内容。

(二)封建专制的统治罗网(板书
在封建社会的专制统治下,有些事会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
请看《红楼梦》元春省亲片段
    图示——金字塔状的封建等级(幻灯片)
提问:影片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什么特点?第二幅图反映了欧洲封建社会的什么制度?
两个内容都形象地反映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1、  森严的等级制度(板书
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社会,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等级从属关系,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封建等级制度与封建特权紧密相连,等级地位越高,享受的特权就越大。
结合杨白劳的遭遇,回忆旧知识:在阶级社会里,国家的本质是什么?
想一想:封建社会的掌权者是哪一个阶级?他们主要靠什么维护其统治秩序与特权的?
阅读教材第8页倒数第二、三段的内容,找出答案:

此外,为了维护封建剥削制度,地主阶级不仅依靠暴力进行统治,还利用封建迷信、封建道德,宣扬“君权神授”,扶植教会势力,以束缚劳动人民的思想,妄图使他们放弃反封建的斗争。

3、封建迷信等精神枷锁(板书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可以让学生观看《祥林嫂》图片故事)
教师:我们学习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知道了地主阶级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对农民阶级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这将导致什么结果呢?
学生阅读教材第9页第三段后,思考。
归纳:必然激起农民的反抗斗争。从产生阶级、出现阶级压迫后,就有被压迫阶级的各种反抗斗争。从奴隶社会的破坏工具等,到封建社会的抗阻抗粮,直至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给封建地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可见,

4、  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板书

小结:
封建社会的建立与奴隶制相比,确有其进步性。但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后,在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制度对生产的束缚日益严重,封建生产关系已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为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四、 教学手段:
1、在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设置的小栏目、以及文字形式的历史资料来开展教学,解决一些重点、难点与疑点问题。

2、为了将古代社会发展历程能贴近现代,利于学生接受,可以利用电视、实物投影仪等播放一些影视作品或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的发展。

3、在比较发达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及互联网的作用,开展头脑风暴教学

五、 设计思想:
入手点设计用两幅图导入  ,目的是首先在视觉上让学生感受到封建社会的进步性,进而再具体分析进步性的主要表现。由于封建社会的史料丰富,中国封建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曾在世界独领风骚,故可选用的资料很多,如相关的诗歌、影视作品等,可以让学生在看、听、分析的基础上,理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的根源所在。

六、 板书设计:

等级森严的殿堂——封建社会

一、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5、  与奴隶制相比,封建社会进步性的主要表现

6、  封建土地制度特点

7、  榨取地租是封建剥削的主要方式

二、封建专制的统治罗网

1、森严的等级制度

                     

3、封建迷信等精神枷锁

4、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探究活动

一、辩论题:原始社会是一个美好的黄金时代,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理想社会。

探究的主要途径:
1、  辩论前的准备:分组,确定正反方的人员,分别准备辩论的材料。

2、  相关历史书籍、互联网上的信息的搜集与整理。

3、重点分析的方向:
①    大兴安岭上鄂伦春人的生活;
②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人解放前的生产、生活情况;
③从考古学家对“北京人”化石的年龄的坚定,分析当时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注: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采用举办“小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在互联网上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彼此间开展质疑与答疑,通过争论达到最终的统一。

二、调查探究活动:
1、调查本地区的文化遗产,如古迹、名人名作、古代传说、地方志等。
提示:以海淀区为例,有颐和园、圆明园,香山的曹雪芹故居,公主坟的传说等等都是可共探究的资源。应充分发掘本地区的特色,利用社会资源来开展探究活动。

2、对照历史,分析本地区名胜古迹、名人名作所处的历史背景、当时的社会状况。

3、对比中西方同一时期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成就。

4、就某一领域的成就、历史事件、名胜等入手,讲讲中国封建时代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也培养学生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归纳、整理的能力及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5、以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形式展示探究成果,并有小组代表讲解、回答同学的问题。做到质疑与答疑。

调查、统计表

表一:

                                   区古迹                   组    年  月 

序号

名称

所在的地理位置

建成的朝代

主要特点

备注

1     

2     

3     

4     

5     

表二:

名人名作统计表                         组       年  月 

序号

名人(或名作)

作者

生活的时代背景或作品所处的社会背景

作品(或人物)的地位、社会影响等

备注

1     

2     

3     

4     

5     

表三:

古代传说、地方志                组        年  月 

序号

发生的地区

传说概述

备注

1   

2   

3   

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zhengzhijiaoan/43617.html

  • 乡村振兴国家战略_1.3振兴国家的战略和国策

    1.3 振兴国家的战略和国策引文: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新世纪我国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2、现代科学技术...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2021广东中考政治答案|2021届中考政治弘扬民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专项复习教案

    专题七 弘扬民族精神 爱我锦绣中华一、 背景材料党的xx届六中全会提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XX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xx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政治课本_苏教版九年级政治第10课走共同富裕道路教学设计

    第10课 走共同富裕道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我国的经济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分析各经济结构的地位、作用,提高学生比较辨别能力。3.觉悟目标:通过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学习,使学生坚定走...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当家作主教学案

    人民当家作主 学习目标: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参与管理国家的渠道多样化。学习重点: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参与管理国家的渠道多样化。学习难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我国的基本政...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走共同富裕之路论文]走共同富裕之路

    第十课 知识平台: 1、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多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使我们更深切地了解党的富民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2、通过学习,使我们知道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2021年时事政治热点及专题汇编]2021年时事政治专题复习:关爱生命

    XX年绵阳市时事政治专题复习:关爱生命【背景材料】1、XX年11月16日9时15分,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民办幼儿园校车,在榆林子镇西街道班门前,与向西行驶的陕d-72231东风牌自卸货车迎面相撞,造成交通事故,死亡累计人数达到20人。2、11月26日上午,辽宁省凤城市宝山镇一辆校车,因道路湿滑...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大四是不是基本没课_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一、本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正确处理好人口...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第十一课赵州桥】第十一课学案第一框 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

    第十一课学案第一框 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教师寄语:紧紧抓住机遇,善于应对挑战,就一定能够成就美好未来。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厌恶战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2、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3、知识:掌握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_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五课 第一框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人物素材_2021中考先进人物专题复习

    XX中考专题—— 先进人物 1.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有哪些?(感动的原因?)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为国家、为集体、为他人而无私付出;他们在和平年代里守护生活的安宁,他们凭借自己与危险、死神斗智斗勇的精神捍卫了生命的尊严;发...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