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内容]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8-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

16《音乐之声》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周勇斌 审稿 九年级备课组 审核   学习目标 1.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品味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 
 2.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感受课文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学习重点 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学习难点 品味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 学习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自主学习
 1.作者介绍    勒曼,美国剧作家。
 2.时代背景    《音乐之声》是根据百老汇一出上演四年而盛况不衰的歌舞剧改编的。该片获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5项奖,。该剧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3. ①生字注音 
  峥嵘(       )     鳞次栉比(       )         涟漪(       )
 伫立(       )      顶礼膜拜(       )         弥撒(        ) 
 ②词语解释 
 峥嵘:                        鳞次栉比:
 涟漪:                      伫立:
 顶礼膜拜:
(2)预习中生成的问题:
一、预习交流、展示成果
1、 组内交流预习中生成的问题
2、 展示预习成果
二、师生互动、质疑探究
1  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概括一下她们的意见,说说在众人眼中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2  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 “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请你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玛丽亚   三、训练反馈、拓展延伸
       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注意观察,用一段话描写这个人。    
四、归纳反思:  

课题

14《变脸》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周勇斌 审稿 九年级备课组 审核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体会唱词的形式特点及在剧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1234562.悉心体会唱词的形式特点及在剧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 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学习课时 2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预习等级          组长签字          )
1、自主学习
(1)了解剧情
(2)读准字音。
糍粑(            )             打鼾(      )        阴霾  (     )   
   鹭鸶(            )
    怡然自得(      )
    睡眼惺忪(      )
    蹑手蹑脚(      )
2、预习中生成的问题:   第一 课时
一、预习交流、展示成果
1、 组内交流预习中生成的问题
2、 展示预习成果
二、师生互动、质疑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剧情。
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句话概括剧情。
  
三、训练反馈、拓展延伸
    水上漂和狗娃之间有什么矛盾?矛盾冲突的高潮在什么地方?在此之前,作者做了哪些铺垫? 四、归纳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师生共同鉴赏剧本的形象美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组合。自选片断,表情朗读。
       成果展示:
    狗娃是一个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的苦命的女孩。
    苦命——“生在穷乡里,遇上大水灾。被人拐、被人卖、被人骑、被人踩,只见人人良心坏,鞭打牲口爬悬崖。”
    勤劳能干——“比男娃子更勤快,能干粗活能挑抬,下河帮你洗铺盖。煮饭帮你劈干柴。”
    乖巧可爱——给老人捶背、抠痒,“不贪嘴,不挑菜,学本事,听安排。”
    知恩图报——“没想到世上还有好人在,爷爷出现笑颜开。把我当作人看待,亲亲热热贴胸怀。舍不得这份情啊!割不断这般爱!天上雁鹅排对排,扯烂衣裳不分开!”
    水上漂是一个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的老江湖,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的老艺人。
    心地善良——“看,青一块,紫一块,对畜生也不能这样下死手打呀!小苦瓜啊,你被那些黑心萝卜整得好惨啊!”“打在你的身上,痛在爷爷心上。爷爷是个糍粑心肠。你有缘遇上我,时来运转了。”
    直率豪爽——“爷爷待你好,是对你有望啊。爷爷老了。越老越怕。一怕断了我家香烟。二怕断了祖传绝活儿,这才收你做我的孙子。爷爷把心掏给你,教你变脸本事,望你给我传宗接代。”“格老子一场空欢喜!你小小年纪就充当假货。串通人贩子,骗了我老江湖。”123456
    重男轻女——“呸,女人家,扫把星,滚她妈的三十三!”“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格老子要宝不要草。”“养儿方能续后代,女生外向招灾祸。”“狗娃休把老汉怪。重男轻女自古来!”
    有情有义——“我不会卖你,可也不会留你……这是盘缠,这是干粮,送给你,自谋生路去吧。”“老汉心并非铁石块,是留是丢几徘徊……”
    教师总结:狗娃和水上漂都生活在社会底层。都是善良而不幸的人。这一老一少在苦难的命运中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的遭遇所显现的人生磨难,他们的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给人以灵魂的震撼。
  2.把剧中的几段唱词找出来,体会一下,它们在形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在剧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二、师生互动,质疑解疑
    提问:如何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
学生讨论,明确:
  三、训练反馈、拓展延伸
  提问: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我国一直根深蒂固。在21世纪的今天,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世俗观念存在吗?
    学生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同学交换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学习中发现了什么新问题  
四、归纳反思:  

课题

13《威尼斯商人》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周勇斌

审稿

九年级备课组

审核 学习目标 1、了解戏剧的一些基本常识。
2、了解莎士比亚及作品。 3、了解剧本剧情,并能在戏剧冲突中认识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4、通过欣赏文章生动的个性化语言,探究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 学习重点 1、解剧本这种文学体裁的一般特点。 2、通过欣赏文章生动的个性化语言,探究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 3、了解剧本剧情,并能在戏剧冲突中认识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 了解通过戏剧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方法 学习课时 3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自主预习
(1)关于戏剧的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的分类
 按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划分:(          )、(          )  、  (          )  。
 按剧情繁简及结构划分: (          )、(          ) 。
 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划分:(          )剧、(          )剧。
 按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划分:(    )剧、(   )剧、(    )剧(悲喜剧)。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作用是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特点是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受时间限制,篇幅不宜过长,人物不宜太多,场景不能过多变换。必须有情节(即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有 (          )  、(          )  、(          )   、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有尾声。语言必须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通俗自然,简炼明确,响亮动听。动作必须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有舞台说明,位置——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对话中间。内容——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作用——帮助刻画人物性格、展开故事情节。123456
(2)了解作者。
莎士比亚(1564—1616),(    )时期 (    )伟大的 (    ) 家和  (        )   ,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生于英国斯特位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20岁后到伦敦,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成为剧院股东。晚年回到故乡。他的作品现存剧本三十七部、长诗两首、十四行诗一百五十四首。代表作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        》《        》《麦克白》等。他的剧作多取材于历史传说或根据已有剧本改编,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社会矛盾,提倡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反对封建束缚和神权桎梏,表达了人文主义者的政治要求和生活理想。剧作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生动丰富,语言精练而富于表现力。他的作品,对欧洲的文学和戏剧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是人类文化史上珍贵的遗产
(3)生字注音或据音写汉字
恻(   )隐     豁(    )免    癖(    )性     袒(   )露    凹(     ) 陷 凛(     )然    涵(    )义    尊翰(    )      庖(    )代  诉讼(      ) 刽(    )子手   履(     )行   甘霖(    )    万恶不赦(   ) 遍jī(  )群籍 中流dǐ(     )柱
2、预习中生成的问题:   第一 课时
一、预习交流、展示成果
1、 组内交流预习中生成的问题
2、 展示预习成果
二、师生互动、质疑探究
(一)从四大吝啬鬼导入新课
(二)《威尼斯商人》剧情梗概:(学生读下文,了解)
    鲍西亚,一个富人的女儿,按照她父亲的遗嘱,她得到了三个盒子——一个金盒子,一个银盒子,还有一个铅盒子。其中一个盒子里面装着她的画像,如果哪个男人选择了正确的盒子,那么她将嫁给那个男人。于是,求婚者从世界的四面八方云集到这儿,都希望能得到她……
    威尼斯镇上有一个年轻人名叫巴萨尼奥,他下定决心要赢得鲍西亚。但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他需要三千达克特——这可是一大笔钱。于是,他向好友、富商安东尼奥求助,希望安东尼奥能借给他这笔钱。然而,由于在海上投入的钱还没收回,安东尼奥手头上暂时也无法拿出这么多钱。于是他被迫向另外一个富有的犹太放债人夏洛克借这笔钱。
    安东尼奥和夏洛克都不喜欢对方:对于安东尼奥来说,他看不起放高利贷的,另一方面,他不喜欢夏洛克也因为他是犹太人;对于夏洛克来说,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从不收利息,这样就损害了他的利益。尽管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夏洛克还是同意借钱给安东尼奥,而且也不收他的利息;但是夏洛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如果安东尼奥拖欠还款的话,他将会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巴萨尼奥去了贝尔蒙特,他选择了正确的盒子——铅匣,也就是装有伊人肖像的匣子。也赢得了鲍西亚。鲍西亚送给他一枚戒指,安东尼奥发誓将永远把这枚戒指戴着。与此同时,鲍西亚的女仆娜瑞萨也接受了葛来西安诺的求婚,将自己的戒指也送给了他。123456
    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同自己的爱人克里斯汀•罗伦佐私奔了,并且偷走了她父亲的钱和珠宝。而夏洛克也因为失去自己的女儿和钱财心情烦乱……当他得知安东尼奥在海上的投资全部丧失的消息之后,他决定向安东尼奥讨回借款。
    在法庭上,夏洛克要求他和安东尼奥的合同能够履行。鲍西亚和娜瑞萨假扮律师,为安东尼奥辩论,使得夏洛克的计划没有达成。鲍西亚同意夏洛克按照契约规定割下安东尼奥的一磅肉,但是割这一磅肉必须严格按照契约执行,就是不能多割也不能少割,不能流一滴血,也不能因此伤害安东尼奥的性命。夏洛克无法做到,只好认输。这样,鲍西亚巧妙地挽救了安东尼奥的性命。同时,为了证明自己爱人是否专心,她们要求自己的丈夫交出戒指作为偿还。最后,真相大白,安东尼奥重新得到了自己的财产。
(三)听读或分角色朗读全剧。
(四)整体感知:
1、全剧主要塑造了哪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哪些?并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2、贯穿《威尼斯商人》全剧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三、训练反馈:填空。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著名作品。课文节选的是全剧最精彩的一场戏。描写了威尼斯商人 (     ) 和犹太高利贷者 (     ) 在法庭上的一场生死交锋。“威尼斯商人”在其朋友   (      ) 和朋友的妻子 (      )  的帮助下,最终解决了这场冲突。
四、学习反思: 第二课时 一、预习导学1、自主预习
读安东尼奥  夏洛克  巴萨尼奥  鲍西亚的台词,初步了解各自性格特点。
二、师生互动、质疑探究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课文节选自《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是全剧的高潮,冲突围绕什么展开?
2、本文以何处为转机,分为前后两个半场?两个半场分别以哪位剧中人物为主?用简略的语言概述其主要剧情。   (二)合作交流:人物形象分析
全剧主要塑造了夏洛克、安东尼奥、鲍西娅等人物,们的性格特点各是什么?(找出典型台词分析)
夏洛克:     安东尼奥:     鲍西娅:     (三)学习探究
夏洛克的话就完全没有道理吗?请各抒己见。   三、训练反馈
1、鲍西娅的语言中,你最欣赏的是哪几句?为什么?   2、夏洛克的语言中,最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的是哪几句?
四、学习反思: 第三课时 一、预习导学 1、自主预习
小组内排练“法庭审判”一场戏,准备课堂表演。
二、师生互动、质疑探究
(一)戏剧片段赏析:(合作学习)
1、戏的下半场,鲍西娅怎样多方劝说夏洛克,给了他妥善解决纠纷的三个台阶,而夏洛克又是如何拒绝的?  
2、戏的下半场,鲍西娅如何按照法律断案,夏洛克又是怎样节节败退的?  
3、这场戏的结局如何?
(二)感受和归纳本文的语言艺术特色 (自主学习)
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哥德说:“莎士比亚用生动的语言来使人感动。”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是绚丽多彩和质朴自然的巧妙结合,既有浓郁的诗意又有如话般的流畅的特点。词汇之丰富在世界古典作家中也是罕见的。123456
公爵的这段话:“我很替你不快乐,你是来跟一个心如铁石的对手当庭对质,一个不懂得怜悯,没有慈悲的不近人情的恶汉。”简洁的几句话,就准确而有力地描述了夏洛克的心地凶狠,感情冷酷和处事待人的态度。
贴切而又新颖的比喻,是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一大特色。他那高度的创作才华和广阔的生活视野,取比自天上人间大海陆地,比喻新颖独特、喻义深邃。
指出下列各句是谁说的话?运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1、你这样没有慈悲之心,将来怎么能够希望人家对你慈悲呢?   
2、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不难看到这位被雨果誉为“戏剧界的神人”的莎士比亚。确实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我们应在有限的课外时间里,多多阅读他的作品,学习他的语言,这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很好的积累。
(三)戏剧主题(合作探究)
1、《威尼斯商人》的戏剧冲突主要产生在夏洛克和安东尼奥之间,剧本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怎样的社会矛盾?   2、 作者莎士比亚在安东尼奥、鲍西娅等人身上寄托了什么?   三、训练反馈:表演“法庭审判”一场戏。 四、延伸拓展
把握全篇剧情,展开想象,补充细节,把全文改成一则故事。 五、学习反思:

课题

15《枣儿》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周勇斌 审稿 九年级备课组 审核   学习目标 1.了解剧情,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3.熟悉剧情,领悟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4.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 1.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学习难点 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学习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自主学习
熟悉课文
2、预习中生成的问题:   二、预习交流、展示成果
1、 组内交流预习中生成的问题
2、 展示预习成果
三、师生互动、质疑探究
   1 老人有几次回忆起儿子枣儿小时候的事?他对男孩又是什么态度?这些反映出老人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2   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   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读一读,想想它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4、学习中发现了什么新问题
四、训练反馈、拓展延伸
        联系现实生活,关注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小孩孤独的现象,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想一想你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五、归纳反思: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3195.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