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教学反思_《智取生辰纲》人教九上13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8-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苍南钱库镇一中王田先
  一、教学设想
  这个单元节选自古代白话小说,节选的片段既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长篇小说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智取生辰纲”这个片段有故事的发展高潮,同时也是英雄起义的前奏。这类文章的特点决定了我们教学时不能与全局割裂开来,如教《香菱学诗》,只有从《红楼梦》有关章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才能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所以,我们必须在小说广阔的时空背景下解读片段,这样才算真正读懂名著,也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对片段的指导引领学生进入名著大门,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这就是“大处着眼”。
  “大处着眼”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为了让学生看清人物活动的大背景,就要联系与选文相关的章节;为了透彻理解小说的特质,还要联系与选文写法相似的章节。
  2.为了加深对小说某方面的印象,也可以联系相关的其它小说(或资料)去印证或求反片段。
  3.要在掌握课文的基础上向前延伸,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探讨几个跟小说全局有关的问题。
  4.在教学时善于从整部名著中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5.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在线索、情节、构思上的精到之处。
  6.以今日的眼光(或学生个性化的剖析)去解读小说,从中获得人生启迪。
  “大处着眼”,有时免不了会脱离文本,泛泛空谈。这时,从“小处着手”就十分有必要了。
  1.小说篇幅较长,所以在教学时切入角度要小,反映的主题要大,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小处入手。
  2.教学时要从片段中的只言片语中窥斑见豹,有时,一个标题,一个标点,一声叹息,一个语气都可以作导入的角度,做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3.从细微之处,特别要从细节描写这个角度引导学生领略名著的风采、神韵、写法及主题,这也是小处入手。
  细节是小说中细小的环节。它是“智取生辰纲”中的“椰瓢”;它是范进的“‘噫!好了!我中了!’”;它是香菱学诗时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一个动作。总之,它是小说情节发展中闪光的一点,是人物性格塑造中有力的一环。假如情节是一棵树,细节就是这棵树上的细枝和绿叶;假如小说是一个生命,细节则是这个生命中灵动的眼睛、鼻子和眉毛。
  我们知道,在学生平时的写作中,细节描写最欠缺,而假大空则大横其道,所以在此类小说教学时一定要抓住文中细节丰富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品味经典小说的经典语言入手去窥视经典小说的妙处。
  怎样欣赏细节描写的妙处?
  欣赏细节描写所揭示的人物性格,所表现的人物命运和境遇。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处处可见令人叫绝的细节描写,它们对于刻画人物起到传神的作用。服丧中的范进在燕窝碗中拣一个大虾元子送进嘴里,活画出范进的虚伪;临终的严监生伸出两个指头不肯瞑目,刻画了一个千古让人笑话的吝啬鬼形象;胡屠户在女婿范进中举前后的一系列细节表现,又画出了一个势利小人的嘴脸。
  欣赏细节描写对主题的深化。作家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是不加考虑地随便写上去的,而是有他深刻的用意,或表现性格,或表达感情,最后归结到深化主题。你看,《范进中举》中胡屠户打的一巴掌,这分明是作者给科举制度的一巴掌。1234567891011
  欣赏细节描写在小说布局结构上的前后照应的作用。有些细节描写,在小说中不仅描画性格,深化主题,也可以穿针引线,使结构紧凑,前后照应。
  欣赏细节描写,还要以自己的独特的体验感受细节的真伪。《智取生辰纲》中吴用一伙的表演在烦躁的杨志看来简直是天衣无缝,在聪明的读者看来呢?
  有时“大处着眼”要和“小处着手”比翼双飞。
  分析情节是“大处着眼”,领会细节是“小处着手”,有时两者要巧妙结合,水乳相融。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任务,有时为了透视人物形象,从分析写法(大处)和品味语言(小处)结合,共同指向人物性格。
  
  二、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悉一定数量的古代口语语汇;善于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领会课文细节描写的妙处;芥子中发现须弥,细微处见极致;养成用历史眼光观察小说中人物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方法去解读小说;善用点评法去表达独到的见解;要学会用质疑的批判的创造的眼光去审视人物解读情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三、单元说明
  《智取生辰纲》节自《水浒》,记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故事情节围绕着“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悬念一个接着一个,明写护送队头领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读来引人入胜。教学时宜以一个“智”为突破口展开教学。
  《杨修之死》节自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历史小说取材于史实而又容许虚构,不受史实限制。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领略艺术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从中得到人生启迪和感悟。
  《范进中举》节自《儒林外史》,这是一幅绝妙的讽刺画。主人公范进一见中举的报帖就欢喜得发了疯,丑态百出,直至挨了一个巴掌才清醒过来。这是艺术夸张,却又完全符合生活的真实,它鲜明地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当时士人的毒害之深。教学时以范进中举后说的“噫!好了!我中了!”这一句话为突破口,并结合细节品味组织教学。
  《香菱学诗》节自《红楼梦》。香菱是个苦命女子,文化底子不深,但她的学诗终于取得成功。教学时宜引导学生感受她的苦吟精神,同时要从《红楼梦》有关章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才能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四、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
  课前准备
  1.了解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及第十二回到十七回的内容。这几回写了杨志失花石纲丢官,杀人被充军,比武获重用,押送生辰纲,落草宝珠寺。
  2.观看电视剧《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片段。
  3.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目标
  1.人物性格
  2.情节结构
  3.作品主题
  4.求异思维
  创意说明
  大处着眼,在选文和名著之间架设一道桥梁,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解读选文,以选文为辐射原点,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小处着手,或从细节描写中、或从情节的细微之处、或从标题中寻找解读的角度。
  训练学生的求异性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对社会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 竞赛导入,激发兴趣
  以《水浒》中的人物绰号(或人名)+谜语为竞赛内容,以小组为单位,以抢答为形式,激发学生对名著的求知欲。1234567891011
  比如:以“候鸟南迁”或“寒来暑往”打一《水浒传》的人名——时迁
  以“万紫千红总是春”打一人名——花荣
  以“绿化北京”打一人名——燕青
  ……
  二、 自由默读,感知全文
  在默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并各抒己见。
  课文选自《水浒》十六回,原题是“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编者把标题改成“智取生辰纲”,你觉得改得合理吗?请结合文本和名著来回答。(设计解说:这一道题目设计得很有创意,以一个小小标题的解读带动对全文的感知,从一个小小标题中学生粗略感知了文章的情节、写法,而且能从不同角度去解读文章。)
  学情预估
  大部分学生应认为改得好:
  1.突出一个“智”字。纵观全文,一个“智”字统领全篇内容的枝枝节节。
  2.主角不是杨志,杨志在此不过是起衬托作用,所以略去。课文写杨志的机警意在突出吴用的智慧,所以略去杨志事件,突出后半部内容。
  3.吴用位居四大天王之列,是组织的军师,宋江的大部分决策就是吴用襄助的,选文改得好,旨在突出吴用的地位。
  4.这是起标题的艺术,因为标题力求简约、凝练、含蓄。
  5.中国人历来崇拜智慧,对智慧之人充满敬意。一个“取”,明言生辰纲成为英雄的囊中之物,充满钦佩。
  策略应对:老师可以适当点拨,比如标题为什么要略去吴用呢?学生可能回答:或是突出群体的智慧与团结……或是为下文制造悬念,因为行文结尾才抖包袱说出吴用之计,说得太早,就没有悬念了。
  至于说改得不好,只要言之有理就行。或认为这一章在“失意——得意——幻灭”的故事情节中,写出杨志的功名之路的幻灭,所以略去不好。或认为这样改,标题就不能很好了概括文章的内容了。总之言之成理就可。
  三、 精彩片段,重锤敲打
  1.有人说小说有两条线索,明线是杨志斗武出色,被梁中书提拔做管军提辖使,而后受梁中书重托,押运生辰纲;暗线是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早已传出,由刘唐开始,串珠子一般牵出晁盖、吴用等七条好汉,欲齐心协力夺取这批贵重的财宝。请问,这两条线索融合于课文的哪句话?并请品味句中的细节描写。(这道题目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杨志却待再要回言,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杨志道:“俺说甚么?兀的不是歹人来了!”撇下藤条,拿了朴刀,赶入松林里来喝一声道:“你这厮好大胆,怎敢看俺的行货!”赶来看时,只见松林里一字儿摆着七辆江州车儿,六个人脱得赤条条的,在那里乘凉;一个鬓边老大一搭朱砂记,拿着一条朴刀,见杨志赶入来,七个人齐叫一声:“阿也!”都跳起来。杨志喝道:“你等是甚么人?”
  教师点拨
  ①一个“影”字,似是矛盾,意蕴无穷啊,请问这个字好在哪里啊?②而杨志“撇下藤条,拿了朴刀,赶入松林里来喝一声道”又说明什么呢?
  学情预估
  ①晁盖等人本是来劫生辰纲的,他们不在林子里隐藏起来,却偏要主动暴露自己,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可能如下回答:
  下面在桶里下药等事必须有他们参与才行;
  大白天在林子里也藏不住,如果被杨志等人巡察时发现了,那就糟了;
  他们要打消杨志的疑虑。所以他们必须主动暴露自己,引诱杨志赶来。1234567891011
  ②杨志的行为说明他的精明与谨慎。
  教师小结:就这么一句话,对方的性格呼之欲出,真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啊!
  继续点拨:而他们是怎样消除杨志之疑的呢?
  “个个脱得赤条条的”(因为杨志不会相信贼会这样打扮);编好了台词,七人齐声惊叫“阿也”(因为杨志不会相信贼如此胆小);“我等是小本经纪,哪有钱与你?”(因为杨志相信把别人当贼的自己肯定不是贼);即使这样做了杨志还会有疑心:这是贼人出没的地方,你们怎么不怕打劫?晁盖等人也猜透了他的心思,“我七个只有些枣子,别无甚财货”“又当不过热,权且在这林子里歇息”。这几句话入情在理,说得杨志云开雾散。
  2.以上情节是斗智的前奏,而刘唐卖酒的出现则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浪花。下面请同学们观看《水浒》电视剧中有关“黄泥冈买酒醉饮”的片段。观看后消去声音,请同学们给电视内容重新配音。(配音时可选用课文的词句、也可借用电视语句,更可创造性的发挥。此环节设计主要是让学生熟悉课文情节、领会个性化语言,激发学习热情,为研读环节铺垫)
  3.“黄泥冈买酒醉饮”是小说的华彩乐章,作者用细节凸现高超场面,情节张弛有度。高潮以卖酒人的出现开始。其时,精细的杨志马上敏感到可能被“蒙汗药麻翻”的危险,这一着,似乎要使事态的发展陷入僵局,而情节恰在此时却峰回路转。请四人小组探讨小说在情节与细节上安排的巧妙。
  老师点拨:指导学生在情节的层次性和细节的丰富性上进行研讨。
  学情预估:小说在情节上极有层次地表现杨志由怀疑、犹豫到最终上当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姑且称之为“破疑三部棋”。
  第一步:诱将:七个好汉先喝完一桶,在无形中造成先释疑虑的攻势,客观上击破杨志刚刚在众军汉心里筑起的防线。
  第二步:激将:七个好汉中的一个(刘唐)揭起剩下的那一桶盖子又抢了半瓢并当众一口喝光。这部棋(这个细节)可谓一箭双雕:一是进一步骗取众军汉、老都管的信任,二是刺激他们抢买剩下一桶的欲望。
  第三步:骗将,即好汉中的一个人(吴用)从深林里走出来再舀一瓢。这一下如火上浇油,不仅让众军汉“心里痒起来”(细节),也彻底征服了杨志本人。
  过程启发:在学生陈述了情节的层次性过程中教师可围绕“情节和细节”作精到的点拨,如:
  这三步棋,巧设机关,以假乱真,配合卖酒人白胜的推波助澜,堪称天衣无缝。而作者又偏荡开一笔,体现情节和细节的巧妙和高度融合,请寻出这句话,并仔细体味。
  学情预估:“杨志仍然不肯立刻饮下已经到手的酒,直到众军汉“吃了无事”,方才自己吃了。”这个细节可谓传神之笔,它把杨志机警精细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更使吴用等好汉的用计之妙表现到了极致。
  
  四、辐射全文,理性透视
  1.为了突出吴用等人的“智慧”,课文也大量写了杨志的机警。请问杨志的机警在课文表现在哪?这种以机警来写智慧的写法好吗?(此题设计从精彩片段辐射到全文,从局部回归到整体)
  学情预估①
  (1)暮色中易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1234567891011
  策略应对②
  学生可能回答,这种以机警来写智慧的写法是反衬,第九册语文教学参考书上也是这么认为的,本人认为这场英雄与英雄之间的斗智斗谋(见课文导读),应是正衬,同时引进写法知识的介绍,并丰富学生的视野。
  其实衬托分正衬与反衬两种。正衬是指用相似或相关的事物来作主体的陪衬,从而使主体形象更为突出的一种写作技巧。诸如以丑衬丑、以美衬美、以乐衬乐、以苦衬苦等。如白居易《长恨歌》中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就是用皇宫中所有的美女作为陪衬来衬托杨贵妃的美,此为正衬。反衬是用相反的事物衬托主体,从而使主体更形象、更突出的一种写作技巧。如以美衬丑、以乐衬悲等。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鸟语花香是多么美好的景物,可是在特定的情景下,竟然让诗人溅泪、惊心,更显得诗人心中离乱之苦。
  《三国演义》将正衬大量运用于比智的领域。三国时代,群英荟萃,智者无数。《三国演义》把这些智者组合在一定场景中,让他们相互碰撞,去充分表现自己,并在碰撞与自我表现的过程中自然的进行比较,从而衬托出其中的大智者。
  扩展启发:请同学们以《三国演义》为例,回顾体现正衬的故事情节。这样的情节有:“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赤壁之战”、“空城计”等等。课外时可布置探究性题目:精读《三国演义》有关情节,说说作者如何运用正衬来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
  2.在“智慧”和“机警”的较量中,杨志最终倒在了吴用等人设计的圈套里。请问杨志仅仅倒在吴用等人设计的圈套里吗?结合全文,四人小组充分探究。
  学情预估:(以下可能是学生的回答)
  1.天不我助——天怒:试想,不是这酷热难当的天气,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汉的矛盾又怎样产生?不是这般酷热天气,押送生辰纲的一行人又怎么会口渴难熬?不是口渴得紧,又怎么会要喝酒解渴?没有这大热的天气,晁盖、吴用等人又如何借酒用计麻倒杨志一行人?
  策略应对:教师在这时可深入一步启发学生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以及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文中的景物描写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为表现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背景。在小说中,它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外,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写景状物恰似中国画,追求写意传神的境界,不求具体细致,力求对情节发展和人物行为表现的直接功能价值。
  2.上下离心——人怨:在押运途中,他不顾天气酷热,山路难行和担子沉重,强迫禁军赶路,不许歇凉,不许喝酒,一意孤行,动辄打骂,显得十分横暴。虐待禁军,激化矛盾,是构成杨志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杨志得罪了梁中书派来的暗中监视他的老都管。当老都管和虞侯、军健站到一起来反对时,他就彻底孤立了。
  教师适时点拨:在描与他们内部矛盾中,你觉得最精采的片段在那里?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教师举例,学生自由品味。
  杨志骂道:“这畜生不怄死俺!只是打便了。”拿起藤条,劈脸便打去。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官军,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栈,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也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杨志道:“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里,那里知道途路上千难万难。”老都管道:“四川两广也曾去来,不曾见你这般卖弄。”杨志道:“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都管道:“你说这话,该剜口割舌,今日天下恁地不太平?”1234567891011
  学生自由解读:
  老都管先是帮军健们说话,后来就变成了直接教训杨志,至此,杨志与老都管的矛盾正式爆发,杨志已实际上失去了领导者的地位与威信。这最终导致押送的失败。
  老都管的话里藏针、倚老卖老,杨志虽据理力争却不得不隐忍求全的心态,无不表现得入木三分。
  老都管言语中充满对杨志的渺视,足见梁世杰对杨志的态度。老都管是梁世杰的代言人。梁世杰对杨志信任不足,怀疑有余,他用的是杨志的“艺”,而非杨志的“人”。杨志的悲剧也正在于此。小说家所愤慨的,正是“大贤处下,不肖处上”、“小德役(役使)大德,小贤役大贤”的不合理社会现状。杨志的遭遇,似可作如是观。为怀才不遇者鸣不平,替报国无门的英雄感慨悲叹,不仅是“智取生辰纲”的主题,竟又是整部《水浒传》的主题了。
  
  教师小结:杨志不仅是倒在吴用的圈套里,也倒在自己编织的矛盾里。作为一名领导者,杨志败在没有赢得民心――失去了民心,便失去了胜算。整部《水浒》又何尝不是这样,作为统治者应深思慎行啊!
  
  五、 趣味创读,思维训练
  如果你是押送生辰纲的杨志,你有没有办法用你的慧眼发现吴用一伙貌似天衣无缝的表演?
  老师点拨:深研文本,根据关键语句,寻找细节。
  学情预估:(以下可能是学生的回答)
  1.“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
  白胜这个卖酒的人居然不带瓢呢?不是叫人疑惑吗?
  根据逻辑推理:如果是散装卖给村民,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午太阳最大的时候来卖。村民都刚从地里回来,正需要来口酒解解口渴嘛!而且村民自家有瓢。但那村民自家的瓢有大有小,又怎能作为量具?难道不管舀多舀少都一个价钱?这显然太不合理。
  如果是卖给酒店的,那倒可以解释为什么不带瓢。但为什么要赶在这最热的时候挑去?如果真的是卖给酒店的话,又怎么可以中途改卖给别人?那岂不是坏了自家的信用?文中白胜没有多赚几文钱的要求,可见这酒没有被别人预订下。
  2.“这贩枣子客人把那卖酒的汉子推开一边,只顾将这桶酒提与众军去吃。”
  这种热心过度,急于推销酒的热情,叫人生疑。也许这是个明显的破绽。(所以在电视剧中就去掉这个情节,改由向都管求情买酒。)
  3.上文写“我等弟兄七人是濠州人,贩枣子上东京去;路途打从这里经过,听得多人说,这里黄泥冈上时常有贼打劫客商”,后文却写那七人却毫不放在心上,毫无怀疑之心,拿来便是痛饮,是何道理?这七人的表现前后大相径庭,此时可说是胆子大得令人刮目相看了!道理无他,同伙而已。此处不可不说吴用等人操之过急,败露痕迹。
  4.在松林中,杨志是看见他们脱得赤条条的。这些人武功高强,身上肯定肌肉暴绽,绝不像一般的体力劳动者。这也是比较合理的推断啊!(电视剧里的几个人确是青筋绽出啊)
  ……
  教师小结:这些漏洞也许是施耐庵的无心之过吧!所以请同学们在虚构情节时要尽量合情合理。1234567891011
  这些漏洞也许是施耐庵的有意为之吧。后人点评,杨志此次押送生辰纲失败的主要原因除了“天时”(天气炎热)、“地利”(黄泥冈人迹罕至,盗匪出没)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失掉“人和”,杨志不肯以身作则、体恤下属,又得罪了两个虞候和“监工”老都管,以一人之力硬拉着14个人往前挨,实在是有心无力,早已被众人怨怅得头都大了。到了黄泥冈这里,几乎就要发生内讧,正吵得不可开交,若不是七人的出现,几乎就要现场火拼。天气如此炎热,心头又火冒三丈,就是最冷静的人也静不下心来思考问题了。所以这些蛛丝马迹没有被精明仔细的杨志发现,也许是作者从另-个角度提醒读者杨志失败的原因呢?
  
  课后作业:带着悬念研读《水浒》有关章节。
  1.生辰纲的下落?(根据了解的情况可以谈谈梁山英雄的金钱观)
  2.丢了生辰纲,杨志怎么办?
  
  相关链接:
  
  (一) 《三国演义》与正衬
  
  《三国演义》将正衬大量运用于比智的领域。三国时代,群英荟萃,智者无数。《三国演义》把这些智者组合在一定场景中,让他们相互碰撞,去充分表现自己,并在碰撞与自我表现的过程中自然的进行比较,从而衬托出其中的大智者。诸葛亮是《三国演义》全书中出场次数最多的灵魂人物。他是以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的形象出现的。作者罗贯中对诸葛亮倾尽全力,大肆渲染,力求从各个角度丰满诸葛亮的光辉且伟大的典型形象。毛宗岗评论说:“名高万古者莫如孔明……在草庐之中,而识三分天下,则达乎天时,承顾命之重,而至六出祁山,则尽乎人事。七擒八阵,木牛流马,既已疑鬼神之不测,鞠躬尽瘁,志决身残,乃是为臣为子之用心……。是古今贤相之第一奇人”。为了塑造完美的形象,对其进行正面映衬是绝少不了的。
  作为诸葛亮出山的“三顾茅庐”就充满了正衬:徐庶做了诸葛亮的第一位衬托者。当时,徐庶告别刘备,刘备依依不舍,以为“天下高贤,无有出先生之右者”。临别,刘备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渐渐远去,忽又拍马而回,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常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这里有徐庶与诸葛亮之比,又有诸葛与管、乐之比,通过“比”(正衬),得出“盖天下一人也”的结论。然后,又在“三顾茅庐”中,通过许多人物的正衬,如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诸葛亮弟诸葛钧、诸葛亮岳父黄承严这些人皆是山间高士,致使刘备误认为是诸葛亮。其实,这些人的出场,都是为了陪衬诸葛亮。试想,其友人尚且如此高雅,诸葛亮还会俗得了吗?《三国演义》还借司马徽的口说出:“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唯孔明独观其大略。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致刺史、郡守’。众问孔明之志如何,孔明但笑而不答。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话中套话,分明是在“比”,在拿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元直四人作“正衬”,以衬诸葛亮“其才不可量”。
  经过这样一番比较,诸葛亮的确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如此一个大人物,读者期待着他叱咤风云,但是仅仅凭借徐庶、司马徽们的夸奖,没有实实在在的实例作为诸葛亮大智的佐证,恐怕还是难以服人。因此,作者又通过正衬的手法逐步展示:即以张昭作诸葛亮能言善辩的正衬,以周瑜作诸葛亮志高才雄的正衬,以司马懿作诸葛亮战无不胜的正衬。1234567891011
  “舌战群儒”是《三国演义》中凸现诸葛亮辩才的一场重头戏。诸葛亮前往东吴,欲建立孙刘联盟共破曹操,可是以张昭为代表的东吴谋士们一心要投降曹操。于是,“肃乃引孔明至幕下,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恰如舌战的甲方,箭在弦上,待时而发。而诸葛亮不慌不忙,“逐一相见,各问姓名,施礼已毕,坐于客位”,恰如舌战的乙方,严阵以待,应付自如。接着就是一场唇枪舌战,张昭率先发难,他以诸葛亮常自比管、乐,而管、乐各建功绩,诸葛亮却没有辅佐好刘备,反让刘备不如初的推论挑起战事。诸葛亮却以自己火烧博望,火烧新野的成功战例证明了管、乐的用兵也不过如此;又以刘备不忍心抛弃百姓,甘愿同败的事例证明了刘备的大仁大义,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虞仲翔、步子山先后登场,三言两语又被驳得默然无语,其后薛综出来大谈天数如何,诸葛亮斥之以“无义无君之人”,最后“薛综满面惭愧,不能对答”。以“坐间怀桔”出名的陆绩提到刘备的身份,被诸葛亮责为“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于是,“陆绩语塞”。严畯以“治何经典”问孔明,孔明说古道今,使严畯垂头丧气。程德枢大谈儒道,孔明讥之为“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的“小人之儒”,于是“程德枢不能对”。一个个江东名士都败下阵来,不正好正衬出诸葛亮的辩术高明吗?
  随后的赤壁之战又为我们展示了诸葛亮过人的才智,同样是运用了正衬的手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对比人物是周瑜。作者夸示周瑜的妙计,也正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和诸葛亮都是智者,他们因为有了共同的目的:抵御南下入侵的曹操,从而结成暂时的同盟。也正是处于这种环境中,作者才通过同中求异的正衬手法,烘托出诸葛亮的智慧。首先,他们对破曹操的计谋,所见略同,如两人密谋大江决战,使用什么计策的一节:
  瑜请孔明入帐共饮,瑜曰:“昨吾主遣使来催督进军,瑜未有奇计,愿先生教我”。孔明曰:“亮乃碌碌庸才,安有妙计?”瑜曰:“某昨观曹操水寨,极是严整有法,非等闲可攻。思得一计,不知可否?先生幸为我一决之”。孔明曰:都督且休言。各自写于手内,看同也不同。“瑜大喜,教取笔砚来,先暗自写了,却送于孔明,孔明亦暗写了。两人移近坐榻,各出掌中之字,互相观看,皆大笑。原来周瑜掌中字,乃一“火”字;孔明掌中亦一“火”字。
  但经两人斗智比才,却立见高下。周瑜的妙计,不仅瞒过了诡计多端的曹操,像智赚蒋干、苦肉计、诈降计等使曹操处处受制;也瞒过了他手下的像鲁肃等高级将领,但无一能瞒得过诸葛亮。如周瑜玩弄蒋干的反间计,被诸葛亮一语道破“这条计只好弄蒋干。曹操虽被一时瞒过,必然便醒悟,只是不肯认错耳”。又如为使黄盖诈降的苦肉计,被诸葛亮看得明白:“公瑾今日毒打黄公覆,乃其计耶”,“不用苦肉计,何能瞒过曹操?”还如接受蔡中、蔡和诈降的将计就计,仍然没能骗过诸葛亮“操使蔡中、蔡和诈降,刺探我军中事,公瑾将计就计,正要他通报消息。‘兵不厌诈’,公瑾之谋是也”。但是,诸葛亮的计谋却瞒得过周瑜,如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一直被蒙在鼓里,等到鲁肃说出实情,才“喟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另外,同一时间内的排兵布阵,周瑜也远不及诸葛亮计算得精确。曹操赤壁战败,周瑜派六队人马截杀曹操,但仍放跑了他;诸葛亮却在三处咽喉要地出其不意地堵个正着。1234567891011
  如果说周瑜的军事才能用来对付曹操还算是左右逢源的话,那么用来对付诸葛亮就只能是进退维谷,自惭形秽。周瑜虽然妒忌诸葛亮,想要千方百计的杀害他,但诸葛亮却对周瑜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凭借自己的智慧一次又一次的化险为夷,使得自己虽居虎口,安如泰山。当东风起时,周瑜派徐盛前往南屏山“七星坛”杀诸葛亮,而诸葛亮却早早地登上事先安排就绪的一只快船回夏口去了,而这一“事先”的前沿却早在群英会之前。可见很早之前,诸葛亮就已经把周瑜琢磨透彻,并且早就计划妥当。诸葛亮的料事如神,立刻显现在纸上。
  庸才是不能成为智者的对手的。所以,作者有意识的把司马懿这位能征惯战的军事家同诸葛亮作正衬对象。他们之间的比较大都集中在军事战争能力上的优劣。诸葛亮能不费力气地战胜司马懿,从而以智衬智,突出了诸葛亮过人的军事才能。司马懿是诸葛亮北伐中原时的主要对手,也是最难对付的对手。尽管司马懿有时能看破诸葛亮的计策,可往往诸葛亮伏杀着在后,顺理成章地击败司马懿;尽管司马懿谨慎小心,可是仍然屡屡落入诸葛亮的陷阱。像“上方谷之战”,诸葛亮就用“骄兵”和“故露军情”之计诱使司马懿上钩:诸葛亮令高翔佯作运粮,驱驾木牛流马,往来于上方谷内。司马懿让夏侯惠不时截杀,半月之内,连胜数阵。司马懿见蜀军屡败,心中很是高兴。一日,又擒得蜀兵数十人,懿唤到帐下问道:“孔明今在何处?”众人都说:“诸葛丞相不在祁山,在上方谷西十里下营安住,今令每日运粮屯于上方谷。”魏军连胜已使司马懿骄傲,诸葛亮不在祁山又为袭击蜀军提供了良机。司马懿决定出战。司马懿一边派兵遣将并力攻取祁山,一面自领兵马去上方谷“烧其粮草,使彼首尾不相接”。而诸葛亮早料定司马懿会这样做,他一面密令众将假救祁山而反去劫魏营,一面又派魏延诱司马懿进入上方谷,致使司马懿父子险些丧命,魏军“十伤八九,死者无数,余众奔过渭北逃生”。
  因此经过一番比较,古代知识分子为理想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在诸葛亮身上得到最完美的体现,无论是张昭也好,周瑜也好,司马懿也好,作为诸葛亮的对立一方,用周瑜的一句“既生瑜,何生亮”很贴切的概括。这一句不止是简简单单的周瑜在临死之前的心声,更重要的是众多与诸葛亮处在对立位置的智士人臣悲哀的吐露。同时也正是得益于他们的存在,他们的烘托,他们的对比,才有了诸葛亮在人民心目中的智慧的代名词的形象,也使诸葛亮的形象具有了千古不灭的艺术感染力。
  (二) 杨志卖刀
  施耐庵那杨志入得城来,寻个客店安歇下。庄客〔庄客〕杨志雇用挑担子的人。交还担儿,与了些银两,自回去了。杨志到店中放下行李,解了腰刀、朴刀〔朴(pō)刀〕一种常用的刀,刀身窄长,柄短,双手使用。,叫店小二将〔将〕拿。些碎银子买些酒肉吃了。过数日,央〔央〕求。人来枢密院〔枢密院〕官署名,管理军事机密、边防等,是最高国务机关之一。打点理会本等〔本等〕本分,本身。的勾当〔勾当〕指办理的事。。将出〔将出〕拿出。那担儿内金银财物,买上告下,再要补殿司府〔殿司府〕即殿前司衙门。殿前司,宋代掌管军队的机构。制使〔制使〕殿前司的下级军官。职役。把许多东西都使尽了,方才得申〔申〕旧时官府下级向上级行文称为“申”。文书,引去见殿帅高太尉①〔高太尉〕即高俅,原名为“高二”,破落子弟,因踢得一脚好,人称“高”,后来投靠端王。端王即位当皇帝(即宋徽宗),让他当了殿帅府的太尉(宋代武官的最高一级)。。来到厅前,那高俅把从前历事文书都看了,大怒道:“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花石纲〕北宋崇宁年间,奸臣蔡京为了博得宋徽宗的欢心,派人在苏杭一带搜集奇石运送至首都汴京。这些成批运送的石头名为“花石纲”。纲,旧时指成批地运送货物的组织。,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首告〕这里是投案的意思。,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虽经赦宥〔赦宥(yòu)〕赦免了罪。宥,宽恕、原谅。,所犯罪名,难以委用。”把文书一笔都批倒了,将杨志赶出殿司府来。1234567891011
  杨志闷闷不已,回到客店中,思量:“王伦劝俺〔王伦劝俺〕杨志在回汴京的路上路过梁山泊,梁山泊首领王伦劝他留下,说高俅不会原谅他,难以官复原职。,也见得是。只为洒家〔洒家〕宋元时关西一带人的自称。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父母遗体〕父母留下来的身体,指自身。来点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边庭〕边疆。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封妻荫子〕妻受封诰,子孙也荫袭官爵利禄。,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忒(tuī)〕太。毒害〔毒害〕狠毒。,恁〔恁(rèn)〕如此,这样。地克剥〔克剥〕克薄,冷酷无情。!”心中烦恼了一回,在客店里又住几日,盘缠〔盘缠〕路费。都使尽了。杨志寻思道:“却是怎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货卖〕出售。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当日将了①〔将了〕拿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将立到晌午时分,转来到天汉州桥热闹处去卖。杨志立未久,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杨志看时,只见都乱撺,口里说道:“快躲了,大虫〔大虫〕老虎。来也。”杨志道:“好作怪!这等一片锦〔锦〕这里指繁华热闹。城池,却那得大虫来?”当下立住脚看时,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撞将来。杨志看那人时,形貌生得粗丑。
  原来这人,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却说牛二抢到杨志面前,就手里把那口宝刀扯将出来,问道:“汉子,你这刀要卖几钱?”杨志道:“祖上留下宝刀,要卖三千贯。”牛二喝道:“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百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鸟刀有甚好处,叫做宝刀?”杨志道:“洒家的须不是店上卖的白铁刀,这是宝刀。”牛二道:“怎地唤做宝刀?”杨志道:“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牛二道:“你敢剁铜钱么?”杨志道:“你便将来〔将来〕拿来。,剁与你看。”牛二便去州桥下香椒铺里,讨了二十文当三钱〔当三钱〕宋代的一种制钱,一个钱当三个钱用。,一垛儿将来,放在州桥阑干上,叫杨志道:“汉子,你若剁得开时,我还你三千贯。”那时看的人虽然不敢近前,向远远地围住了望。杨志道:“这个直得甚么。”把衣袖卷起,拿刀在手,看的较胜①〔较胜〕较真切。,只一刀,把铜钱剁做两半。众人都喝采。牛二道:“喝甚么鸟采!你且说第二件是甚么?”杨志道:“吹毛过得。就把几根头发望刀口上只一吹,齐齐都断。”牛二道:“我不信。”自把头上拔下一把头发,递与杨志:“你且吹我看。”杨志左手接过头发,照着刀口上尽气力一吹,那头发都做两段,纷纷飘下地来。众人喝采,看的人越多了。牛二又问:“第三件是甚么?”杨志道:“杀人刀上没血。”牛二道:“怎地杀人刀上没血?”杨志道:“把人一刀砍了,并无血痕,只是个快。”牛二道:“我不信!你把刀来剁一个人我看。”杨志道:“禁城〔禁城〕皇城。之中,如何敢杀人?你不信时,取一只狗来,杀与你看。”牛二道:“你说杀人,不曾说杀狗。”杨志道:“你不买便罢,只管缠人做甚么!”牛二道:“你将来我看。”杨志道:“你只顾没了当〔没了当〕没完没了。!洒家又不是你撩拨〔撩拨〕指挑逗招惹。的。”牛二道:“你敢杀我?”杨志道:“和你往日无冤,昔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我鳖鸟买你这口刀。”杨志道:“你要买,将钱来。”牛二道:“我没钱。”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杨志道:“俺不与你。”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跤。牛二爬将起来,钻入杨志怀里。杨志叫道:“街坊邻舍都是证见。杨志无盘缠,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街坊人都怕这牛二,谁敢向前来劝。牛二喝道:“你说我打你,便打杀直甚么①〔直甚么〕值什么,有什么了不起。!”口里说,一面挥起右手,一拳打来。杨志霍地躲过,拿着刀抢入来〔抢入来〕抢上来。,一时性起,望牛二颡根〔颡(sǎng)根〕咽喉的后部。上搠个着,扑地倒了。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1234567891011
  杨志叫道:“洒家杀死这个泼皮,怎肯连累你们!泼皮既已死了,你们都来同洒家去官府里出首〔出首〕自首。。”坊隅〔坊隅(yú)〕街头巷里。隅,街角。众人慌忙拢来,随同杨志,径投开封府出首。正值府尹坐衙。杨志拿着刀,和地方邻舍众人,都上厅来,一齐跪下,把刀放在面前。杨志告道:“小人原是殿司制使,为因失陷花石纲,削去本身职役,无有盘缠,将这口刀在街货卖。不期被个泼皮破落户牛二,强夺小人的刀,又用拳打小人,因此一时性起,将那人杀死。众邻舍都是证见。”众人亦替杨志告说,分诉了一回。府尹道:“既是自行前来出首,免了这厮入门的款打〔款打〕拷打。。”且叫取一面长枷枷了,差两员相官〔相官〕勘察现场查伤验尸的官吏。下文的“仵(wǔ)作行人”也是类似的差役。,带了仵作行人,监押杨志并众邻舍一干人犯,都来天汉州桥边,登场〔登场〕当场。检验了,叠成文案。众邻舍都出了供状,保放随衙听候,当厅发落。将杨志于死囚牢里监收。
  且说杨志押到死囚牢里,众多押牢禁子①〔禁子〕看守罪犯的人。、节级〔节级〕狱吏。见说杨志杀死没毛大虫牛二,都可怜他是个好男子,不来问他要钱,又好生看觑〔看觑(qù)〕照看。觑,看。他。天汉州桥下众人,为是杨志除了街上害人之物,都敛些盘缠,凑些银两,来与他送饭,上下又替他使用。推司〔推司〕审判官。也觑他是个首身〔首身〕自首。的好汉,又与东京街上除了一害,牛二家又没苦主〔苦主〕命案中受害人的家属。,把款状都改得轻了。三推六问,却招做一时斗殴杀伤,误伤人命。待了六十日限满,当厅推司禀过府尹,将杨志带出厅前,除了长枷,断了二十脊杖,唤个文墨匠人,刺了两行金印,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那口宝刀,没官入库。当厅押了文牒,差两个防送公人,免不得是张龙、赵虎,把七斤半铁叶子盘头护身枷钉了。分付两个公人,便教监押上路。天汉州桥那几个大户,科敛〔科敛〕摊派、征凑。些银两钱物,等候杨志到来,请他两个公人一同到酒店里吃了些酒食,把出银两赍发〔赍(jī)发〕打发。两位防送公人,说道:“念杨志是个好汉,与民除害。今去北京路途中,望乞二位上下照觑,好生看他一看。”张龙、赵虎道:“我两个也知他是好汉,亦不必你众位分付,但请放心。”杨志谢了众人。其余多的银两,尽送与杨志做盘缠。众人各自散了。
  导读:杨志本是将门之后,官宦之孙,思想正统,本领高强,一心想着在仕途谋个一官半职,以光宗耀祖。然而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梦想。细读本文,看看无赖牛二是怎样步步紧逼,杨志又是怎样步步退让,到最后忍无可忍,把牛二杀死的,体会小说精彩传神的语言和动作描写。
  
123456789101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3092.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