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_《我爱这土地》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8-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    《我爱这土地》课堂实录
    一、 导入:
    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地爱恋。早在1938年,着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诗人澎湃的灵魂。
    二、 学习目标:
    1、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人真挚的感情。
    2、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其象征意义。
    (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三、 整体感知:
    (一) 作者介绍(要走近诗歌,我们先走近诗人)
    ——有没有同学能更多地介绍一下诗人艾青?
    ——那么一起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艾青简介)
    (二) 朗读环节:
    1、 自由朗读:(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提出两点要求:(1)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2)要注意语气、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的处理)
    2、 哪位同学谈谈诗人的感情。
    一学生:有悲愤,还有爱国的情感。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针对这种情感,我们应如何来朗读?
    生:语气——沉郁;语速——舒缓;还应注意准确的停顿;恰当的重音。
    3、 谁来试着朗读?
    一学生朗读。
    4、 评价朗读(谁来评价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能够真诚的赞扬和批评他人,对他人是一种帮助,对自己是一种进步)
    一学生:我觉得他读得语速过快,味道不足。
    师:你愿意为大家朗读一遍吗?
    生读。
    师:谁再为刚才的朗读进行一番点评?
    一学生:我感觉停顿、重音都没问题,就是感觉拿捏得不够到位。
    师:评价是比较中肯的。那么你能为大家朗读一遍吗?
    此生读。
    师:大家认为他读得怎样?
    学生:好。
    师:有没有再进步的空间呢?
    生:有
    师:我们还是来欣赏一下录音朗读吧?
    5、 听录音朗读(注意在课本上标注停顿及重音)
    师:同学们刚才听的非常投入,有没有同学愿意再次朗读?即使是刚才读过的同学也可以重试一次!这可是一次机会,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向勇气挑战!
    刚才已经读过的一位同学又一次举手。
    师:哇,某某同学又把手笔直的举起来了!(故意停顿一下)嗯,估计下面会有掌声响起!
    学生热烈鼓掌,某生朗读。
    (三) 品味环节:
    师:朗读水平不可能一下子就提高到我们期望的高度,那么本节课剩下的时间,我们还是一起来品味诗歌,看作者怎样把抽象的感情形象的表达出来。要读懂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弄清楚两个问题。哪两个问题呢?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第一个问题:诗中具体歌咏的是什么? 123
    生:土地。
    师:仅仅指土地吗?
    生:祖国
    师:嗯,祖国,也就是中华民族。那么诗中那些诗句描绘了中华民族的形象?
    生: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师:这三句话塑造了怎样的民族形象?
    生:……
    师:我们逐句理解一下。先理解“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句,要理解这句,哪个词是关键词?
    生:关键词是“暴风雨”,塑造了一个倍受蹂躏的民族形象。
    师:受谁的蹂躏?
    生:日本。
    师:如何知道?
    生:在诗的最后面有一个时间1938年。
    师:可见,写作年代和时代背景对理解文本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第一句写出了一个饱经苦难的民族形象,第二句呢?
    生:一个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
    师:“不屈不挠”这个词用得真好。你从哪几个关键词读出这个民族形象?
    生:从“悲愤、激怒、永远、无止息”读出
    师:这四个词我们是否给他们划为两组理解,思路会更清晰。“悲愤、激怒”两词写出了不屈的情感、抗争的精神,而“永远、无止息”两词写出了这种抗争精神的程度,像滔滔江水永不停息。可见,中心词前面的修饰成分对把握文本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还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
    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
    师:从哪里读出的?
    生:“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这句看出。
    师:读到“黎明”时,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冲破黑暗,露出曙光,迎来崭新的一天。
    师:是呀,我们民族迎来了美好的未来。抬头看黑板,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概括中华民族的形象:她是一个饱经苦难的民族,
    但,她是一个不屈的民族,
    最终,她是一个有着光明未来的民族!
    师:把民族形象的句子朗读一遍
    生:齐读
    师:中华民族的形象是借助谁之口展现出来的呢?
    生:鸟
    师:鸟是怎样的形象呢?
    生:……
    师:要理解“鸟”这个形象 ,首先找出描写鸟的形象的诗句。
    生:“我也应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和“——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我觉得这是一个革命者的形象。
    师:对,是一个义无反顾乐于牺牲自己的革命者的形象。但,我又有一个疑问:一般我们都爱用“悦耳、珠圆玉润”来形容歌唱,为何诗句要用“嘶哑”?
    生:因为它为饱受磨难的祖国焦灼忧虑
    生:联系上下句,他不停的呼喊,把嗓子累哑了。
    师:是呀,从嘹亮唱到嘶哑唱到死,一个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的形象,它爱这土地,生于斯,死于斯,甚至葬于斯,连“羽毛也腐烂在这土地里”,是一种怎样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不由让我们想起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23
    师:看黑板。前一竖排的事物叫“意象”,后一竖排是他们“象征义”,因此,本诗是运用了象征手法。
    师:正因为有这样无畏的这样英勇的人民,我们的祖国才是有希望的。因此艾青才如此深情唱到:(请齐读)
    生:(齐读)为什么我的眼里长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师:这仅仅两句诗歌,有没有疑问?
    生:为什么爱得深沉,就要常含泪水?
    师:没有同学来为他解答一下?
    生:我认为他是为祖国难过而哭泣。
    师:有没有补充的?
    生:……
    师:这个回答你满意吗?
    生:还可以吧。
    师:“还可以吧”表示不是很满意,对不?
    生:点头
    师:仅仅是悲伤的泪吗?联系民族形象来理解。
    生:(恍然大悟)为磨难的祖国流下悲伤的泪水
    为不屈的祖国流下坚强(悲壮)的泪水
    为希望的祖国流下憧憬的泪

[1] [2] 下一页

《我爱这土地》教案水
    师:是的。不论祖国在怎样的情景中,诗人都表现了与祖国不弃不离荣辱与共的爱恋之情。请同学们把这小节再饱含深情诵读一遍。
    生:齐读
    师:我还有一个疑问,这小节可不可以删掉?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前一部分是描写性的记叙,这一小节是直接抒情,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感情也得以升华。
    师:非常好。请再把这首诗齐读一遍。好不好?
    生:大声齐读。
    四、拓展提高;
    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我们同学。假如陶渊明文天祥同时与艾青相遇,艾青更容易和谁心心相印?为什么?
    生:和文天祥。因为他们都是爱国诗人。
    师:对。都生活在国难当头之际,都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你积累了哪些爱国?
    生: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 儿》(陆游) 
    生: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 愤》(陆游) 
    生: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陆游 )
    师; 这样的诗句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多,我们无须再列举。请饱含深情再齐声朗读一遍《我爱这土地》
    生:齐读
    师:最后两句味不够浓,再读一次“为什么——……”
    生:再次朗读读后两句。
    五:作业
    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抒情,他会怎样写

上一页  [1] [2]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3083.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