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系统复习检测(一)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8-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120分钟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2分)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a. 孕(yùn) 育   b.销声匿(nì) 迹   c. 衰(shuāi) 草    d.风雪载(zài)途
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寒噤 仄歪  箱箧   b.杀戳  默契  溃退   c.赞誉  憧憬  闪铄   d.荻港  恍惚  阻扼
3.下面画线的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4分)
在今天,①拥有一部电脑就如同好比拥有整个世界。于是,有的人开始厌倦纸质图书,更愿意在肉上快速阅读。但是网上阅读好像是乘火车出差,直来直去毫无悬念;而阅读纸质图书则好像是坐牛车去姥姥家,慢悠悠地观景赏花心含喜悦。②对纸质图书的命运,即使大家怎样担忧,我都始终抱有希望,因为只要你想借助阅读享受快乐,这种方式就永远不会消亡。而且,③随着整个社会浮躁心态的改变,使传统阅读方式将会受到大众的钟爱。目前,④古典著作图书受到读者追逐,就是最好的印证。
⑴句①语意重复,应删去的词是        
⑵句②中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把         改为         。
⑶句③成分残缺,应删去的词是         。
⑷句④中词语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4.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答题。(4分)
除夕到初六,家中成了麻将“赌窝”,江苏南京初三学生小魏认为这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于是在小区门口贴出一副“夜夜麻将声,怎能学习?天天想一中,你去考吧!”的讽刺对联,希望父母能给他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结果对联劝父的效果并不理想,其父亲认为丢了脸,将对联揭去,并将儿子的脸打肿。居民们一起指责老魏不该打儿子,有什么话好好说,有居民还报了警。(据2月14日《南京晨报》)
⑴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可以从材料中找)(2分)
                                                                  
⑵有话好好说可化干戈为玉帛。如果你是小魏,你觉得怎样和父亲说才能做到既不触怒父亲,又能实现自己的愿望?(2分)1234567
                                                                  
5.名句填空。(4分)
⑴              ,一览众山小。
⑵              ,家书抵万金。
⑶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绝山献多生怪柏。
⑷              ,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14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本文的作者是         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2分)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4分)
⑴落英缤纷:          ⑵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⑶便要还家:         ⑷及郡下,诣太守:        
8.用简洁的文字写出“渔人”的行踪。(2分)
(发现桃花源)——(         )———(          )
9.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的句子的意思。(2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234567
10.作者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可是作者描绘出了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请想一想并写出作者写作的意图。(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16分)
走散的炊烟
     唯一不变的是炊烟。
     就在村庄之上,就在一群麻雀之上。
     秋天老了,是冬天;炊烟老了,是新的炊烟。
     炊烟可以自由散去,但根是不能散去的。他的根无处不在,在故乡的天空中,在故乡的大地上,在那浓的化不开的云彩下,在一块鹅卵石与另一块鹅卵石的缝隙里。
     天空是不会散的,大地也不会散,就像母亲,那么忠贞,那么坚韧,在游子的心中,在鱼尾纹的最深处。
     就是那一地的炊烟。
     从树梢上绕出来,从房脊上站起来,爬上草垛的几片枯叶,清清淡淡地笼住天空的几声鸟鸣,然后就走了。
     只留下鸟鸣,只留下草垛,只留下树梢。
     还有母亲,还有一村的房子。
     就像我一样走了,走得缠绵fěi cè(   ),走得荡气回肠。我知道,这是我和炊烟所无法把握的,因为我和炊烟都把根丢了。
     把根丢在了村庄。
     其实,只要我摸着炊烟回去,我就会找到我的村庄,我的屋子,还有那一地的鸟声,还有站在大门口,手打凉棚,向远方遥望的白发苍苍的母亲。
     我无法活得像浮萍一样潇洒,它可以连根都不要,但是我无法做到。
     母亲手指炊烟,她说人活着就要像炊烟,要不停地向上走。那一年我就记住了炊烟,记住了头顶zhàn lán(    )的天空,记住了母亲的话,记住了炊烟的方向。于是我坚忍不拔地走向前方,冥冥之中被一种东西手臂一般地召唤着。
     后来我就离开了村庄。后来我就游走了,像一屡炊烟一样从村庄的上空,从母亲的眼神里,从我所钟爱的鸟声中,游走了。
    从此,我在村庄的那一片天空的背影里,寂静的消失。
    一缕缕飘得太远的炊烟,远过了母亲呼唤的声音,远过了村庄的温暖,远过了一颗心到另一颗心的距离。
    从村庄走出去,你就是漂泊了,你就注定是在漂泊了。走自己的路,却是在别人的土地上,说自己的话,却包围在陌生的方言中,除了被在村庄捂热的心,你正在被一点一点地融化,被异地的风,异地的水。可是我却无法学得像浮萍一样,可以随遇而安,可以随意地在一处地方驻扎下来,并且把它作为自己的家园。 1234567
     所以,我还是村庄的,我只能是我的村庄的。
我不过是那一缕走散了的炊烟。
1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⑴缠绵fěi cè(       )                        ⑵zhàn lán(       )的天空
1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4分)
⑴荡气回肠:                                              
⑵随遇而安:                                                 
1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请从文章中找出原话来证明这一线索的成立。(3分)
                                                                  
14.在故乡那么多的事物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那袅袅绕绕的炊烟作为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呢?(3分)
                                                                  
15.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用词精确,尤其是一些句子中的动词用得十分贴切,请你列出两句来说明。(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16—19题。(14分)
海水淡化的困境1234567
①随着近几年淡水资源的不断枯竭和海水淡化成本日益降低,海水淡化工业已经像全球变暖一样炙手可热,让国内外的科学家、商人都想在这一领域大干一场。据统计,到XX年初,全球已经拥有了1XX多座海水淡化厂,有每天制造4000万立方米淡水的能力。预计到XX年底,这个规模还能增长12%。
    ②所谓海水淡化,其实是从海水中提取淡水的一项复杂而艰难的技术。反过来讲,海水淡化过程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海水浓缩”的过程。就拿目前比较流行的反渗透处理法为例吧:当海水从半渗透膜通过时,只有像水分子那样小直径的分子可以来去自如,而像盐分子这样的大个分子却只能“吃闭门羹”,被乖乖挡在外面,由此而增加了海水的浓度。科学家们为了保证淡化的质量,防止小孔被过多的盐分子堵住,浓缩的海水需要被及时带走。这就导致海水淡化会产生副产品——“淡化废水”,这种废水既高盐度,又高碱度,并且其中富含重金属,对水下生物会造成很大的破坏。这些环境问题在海水淡化应用最广泛的地区——中东地区就显得更为突出了。因为该地区拥有世界50%海水的淡化能力,每天能生产li00多万立方米的淡水。由此可以肯定淡化废水的排放量也是惊人的。仅海湾地区,每秒钟可以生产115立方米的淡水,但是每秒却制造1000立方米的浓缩海水,就快赶上当地最主要的沙特阿拉伯河的径流量每秒1456立方米了。如此发展下去,海水会越来越浓,海洋会越来越稠了。
    ③淡化废水排放虽然不像化工厂泄露那样见血封喉,但是排放出来的化学物质数量也是十分庞大的。其中,最让人关注的两种物质就是氯和铜。海水淡化厂引入的海水通常需要经过氯气消毒。溶解的残留氯气排放出来大部分会自发地分解和稀释掉。然而相关毒物学研究表明,低浓度的溶解氯气依然是海洋生物的“鹤顶红”。因此美国环境管理局规定,海水中氯的长期观测值应该低于每升7.5微克,短期值也不得超过每升13微克。更为致命的是,氯和水中的氧形成的化合物,结合海洋中的有机物可以形成对身体造成不可逆损害的致癌物。
    ④和单独的物理化学分析不同,现实中的淡化废水不是简单的毒性叠加,而是一个毒药的“满汉全席”。通过复杂的机理,盐度、碱度、高温和化学属性很有可能相互增强。然而我们对这些潜在的复合毒性还知之甚少,需要更多相关的研究来揭示其中的奥秘。另一方面,海边生态环境对淡化废水的排放也有很大影响。例如,海底的海草、水藻和珊瑚礁瓠能降低海水的流动和海底沉淀物的迁移,从而把废水排放问题转换为局部环境的灾难。因此,淡化废水排放口的位置应该尽量躲开这种海底动植物茂密的地方。
    ⑤纵使海水淡化困境重重,然而面对日益紧张的淡水资源,海水淡化仍然是我们需要给予考虑的方法之一。目前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和十全十美的,因地制宜和正确地施用科学,它才能够给我们带来我们需要的东西。
16.通读全文,说说海水淡化的困境有哪些?(4分)
                                                                   1234567
17.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8.说说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3分)
                                                                  
19.第⑤段中,“每水淡化是我们需要给予考虑的方法之一”中的“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三、表达与写作(60分)
20.曾经在一个小学的课堂上,语文老师出了这样一个题目:请同学们用“窗”来组词。题目布置以后,不少同学都亮出了自己的答案,有的组“窗户”,有的组“天窗”,有的组“铁窗”等,其中一个同学举起手说“心窗”,老师听后,很是高兴。你心中的“窗”又是如何的呢?
请以“我心中的窗”为题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系统复习检测(一)
参考答案
1.a
2.a
3.⑴好比(或如同);⑵即使   不管(或“无论”; ⑶使   ⑷追逐    青睐(或“喜爱”)
4.示例:⑴夜夜麻将声,怎能学习?天天想一中,你去考吧!(对联劝父   “麻爹”教子)
⑵爸爸,再过几个月我就要中考了,您和叔叔阿姨们换个地方玩可以吗?
5.⑴会当凌绝顶    ⑵烽火连三月  ⑶回清倒影    ⑷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6.东晋  陶渊明
7.⑴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⑵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⑶“要”通“邀”,邀请。  ⑷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8.访问(探访)桃花源  离开(辞别)桃花源
9.老老少少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
10.一是表达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二是寄托自己的理想:生活在一个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理想社会中。
11. ⑴悱恻   ⑵湛蓝1234567
12. ⑴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这里指情感场景十分动人。⑵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满足。
13.炊烟。示例:“我”因为炊烟而离乡:母亲说“人活着就要像炊烟,要不停地向上走”;“我”又因为炊烟而思乡:“一缕缕飘得太远的炊烟,远过了母亲呼唤的声音,远过了村庄的温暖,远过了一颗心到另一颗心的距离”等。
14.因为炊烟的飘忽不定与游子的漂泊有着外在的相似性;炊烟的根在村庄,游子的根在故乡,二者又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所以作者选择炊烟作为意象是颇有道理的。
15.如“从树梢上绕出来”“从房脊上站起来”。一个“绕”字,写出了炊烟的飘忽不定之态;一个“站”字,写出了炊烟在无风的状态下向上冒的形态,十分逼真。
16.对水下生物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可以形成对身体造成不中逆损害的致癌物;增强了海水的毒性;对海边生态环境也有影响。
17.举例子、列数学;具体说明了淡化废水的排放量大,对水下生物破坏的严重。
18.鹤顶红是一种剧毒药,在这里喻指低浓度的溶解氯气毒性极为强烈。
19.不能删去。“之一”说明面对日益紧张的淡水资源,我们需要考虑的方法有很多,海水淡化仅是其中之一,如果删去,句子意思就变成了面对日益紧张的淡水资源,我们需要考虑的方法仅仅是海水淡化了,与原句意思不符。
20.略。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3072.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