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九年级语文马致远曲二首2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8-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天净沙•秋》
【自学指导】
  1.了解白朴的文学地位,在诵读吟咏中体会课文天然古朴的语言特色。
  2.学习用对比表现景物的方法,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体会作品的挚美意境。
  3.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作品表现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
  1.重点:在读读背背中感受语言天然古朴的特点,体会曲中的意境。
  2.难点:理解本曲中借助具体的物象表达的情感和作者的人生理想。
【相关提示】
  1.白朴,元朝著名杂剧家、散曲家,他和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齐名,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2.白朴的杂剧代表作品是《墙头马上》《梧桐雨》。
【词语积累】
  残霞:晚霞。           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朗读课文】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课文翻译】
  天边是夕阳和稀疏的晚霞,不远处是一个孤零零的村落,我一眼望过去,只看到夜幕将要来临前的一点薄雾笼罩着的几棵老树和它身上栖息的乌鸦。不远处飞来一只孤雁,它那因为飞得较高而投射下的小小影子映在地面上,我随着它的身影望去,远方是一片青色的山岱和碧绿的湖水,还有那点缀在它们身旁的白色小草、红色枫叶和黄色小花。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丽的美景呀!
【课文分析】
  作者白朴出身于官僚士大夫之家,但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悲戚,同时也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而伤怀,所以他通过词曲倾诉自己对怆凉人生的感慨。而本曲抒发的寄情于山水、在孤寂中感受美景的情致,其实正是他人生理想的抒发。
  白朴的这首写秋之作,被称为“秋意之圣”。曲中,作者将秋日的迟暮萧瑟之景和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由此勾勒出一幅以秋为主旋律的曲子。这首曲的意境,是由天然古朴的语言、丰富挚美的情感、生动泛美的彩画等构成,情景交融,具有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写秋景,如果全篇笼罩萧瑟气氛,会令读者感到沉闷。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白朴的这首曲子可谓独具匠心。前二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有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这里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用“一点飞鸿影下”作上半段的结语。这样,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也展现了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结束。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之中,交杂相错,使原本寂寞萧瑟的秋景,变得五颜六色,多彩多姿。12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这首曲子,有哪些景物?其作用是 什么?
这首曲子的景物有: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这些图景,都代表秋景的萧瑟气氛。“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五种颜色,交杂相错,使秋景变得多彩多姿。这样,原本萧瑟的画面变得活跃,寂寞的秋景展现了鲜活的生气。
2.这首曲勾勒了一幅什么图景?
这首曲勾勒了一幅秋之图景。
3.借助曲中的意象,你有什么感受?
秋不只是寂寥的,也有活跃的生命。因为作者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展现了秋景鲜活的生气。
4.开头两句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巧妙地并列六个景象,描摹出天地间和谐的画面。如椽之笔,渲染了秋之寂寥。
5. 对第三句“一点飞鸿影下”,作多角度的赏析。
从结构看,第三句具有过渡作用。这首曲子开头两句渲染了秋日的冷寂。第三句“一点飞鸿影下”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引出下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从语言看,这首曲子前后几句全是名词的并列,惟独第三句与众不同。这样,整齐中出现变化,避免了单调和呆板。
从内容看,前二句六个图景都代表秋景的萧瑟,“一点飞鸿影下”使画面转成活跃。第三句成功地将秋日萧瑟之景与明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带给了读者。
6.如何理解“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这是最能传秋之意的句子,渲染秋景、传达浓郁的秋意。语言天然古朴、情感挚美、彩画泛美。
7. 体会曲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这首曲,蕴涵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人生就如此曲描写的境界,只有忍得孤寂冷清,在孤寂冷清中振翅高飞,努力不止,人生才会变得色彩斑斓。
8.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或画)描摹本曲的意境,加深对本曲的认识和感悟。
9. 课外积累白朴的其它曲子2首,感受它们表现的思想感情。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白朴的生平和创作成就。
  3.预习《天净沙•秋思》,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教学后记】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3069.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