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书电子版|(浙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之第四单元(古文)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第四单元
知识点:
了解文言文中成分省略、成分前置和后置等语言现象。
这是个议论性的文言文单元,重在进行文言句法方面的综合训练。
掌握省略句、判断句、提宾句、介宾短语的位置及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方法。


曹刿论战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
了解《左传》。
理解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省略现象。
掌握“伐、勺、靡、弗、帛、狱、轼”等7个字。
能力训练:
正确理解省略句并学会翻译。
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取信于民、掌握有力的战机,旧能以弱胜强的道理。
二、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左传)和“长勺之战”的发生背景。
疏通课文,掌握文中的字词和“之”“其”的用法,理解句子成分的省略现象。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关于《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史。记事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各哀公四年(前464年),共250多年。《左传》所记史实同《春秋》大体相同,但内容要详细得多。比如齐鲁长勺之战,《春秋》中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怎样打败的?有哪些人物?体现了怎样的作战思想?都未提及。所以后人就认为《春秋》是经,《左传》是解释经的。《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中最可靠的一部史料,但《左传》记事与一般历史学家按事直书不同,它是经过一番严密的剪裁和组织的,所以往往写得有声有色,富有戏剧性。《左传》也是一部文学作品,善于描述战争场面和复杂的历史事件,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z又讲究布局谋篇,许多故事叙述得曲折生动;语言极其精练,而又灵活多变。《左传》对后代文学有重要影响。
2.关于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
  齐国与鲁国是春秋时期的两个邻国,齐国是个大国,各国是个中等国,齐大鲁小,齐强鲁弱。齐国在今山东省东北部,鲁国在西南部。
   齐襄公政令无常,他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都想到国外避难。公子小白逃到莒国,公子纠逃到鲁国。到鲁庄公八年和九年时,齐国的两个国君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在政变中被杀,国内无君。公子小白马上从它国回到齐国,并作了国君,即后来的齐桓公。稍后,鲁庄公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君位,被小白的部队打败。后来齐桓公逼迫鲁庄公杀死公于纠,但仍不罢休。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抢夺君位,出兵攻打鲁国。课文就是叙写这场战争的。
  引发点:齐国进攻督国,是强国欺凌弱国,有失道义。曹刿看到当时形势十分危急,挺身而出,帮助鲁庄公打败了齐国。那么,曹刿是利用怎样的策略赢得胜利的呢?
(二)听读课文,正音辨字,并注意朗读音节
(三)齐读课文。
翻译全文:
学生两人一组,参考注解,翻译课文,标出不懂的字、词、句;
教师出示幻灯,解释重点字词:
一、解释带点字:
齐师伐我(军队)(讨伐、攻打)
请见(请求)
肉食者谋之(代词,指作战这件事)
又何间焉(参与)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深谋远虑)1234567891011
乃人见(副词,于是)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定)(独自占有)
牺牲玉帛(指牛、羊、猪等祭品)
小大之狱(案件)
10.虽不能察(即使)
11.忠之属也(尽心负责)(一类)
12.可以一战(可以)(介词,凭)
13.公将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14.下视其辙(走下车去看或者在车上往下看)
15.遂逐齐师(副词,于是,就)(追击)
16.公问其故(其中,指打胜仗这件事)
17.彼竭我盈(指士气没有了)(指土气正旺盛)
18.难测也(推测,估计)
19.惧有伏焉(表陈述语气)
20.望其旗靡(倒下)
 二、解释疑难句子:
何以战:即“以何战”,何,疑问代词,什么;以,介词,民、用。文言文中疑问旬以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这个宾语一张放在介词的前面,译为“凭什么条件作战呢?”
必以分人:省略句,即“必以(之)分(于)入”
小惠未遍,民弗服也:意思是得到好处的不过是这些近臣,这是小思小惠,未能遍及众人,老百姓是不会跟你去作战的。
夫战,勇气也:判断句,译为“打仗是靠勇气的”,夫,发语词,无义,起引出下文议论的作用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句,即“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逐段翻译
 (五)布置作业。1.背诵。2.口头翻译全文。3.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课文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的写法。
在梳理、讨论中深入理解曹判取信于民的思想和抓住时机的指挥才能。
背诵全文。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
背诵课文。   
分析内容。
教师提问:课文很短,一共只有222个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有些同学已能背诵全文了,这则战例史料的记叙确实是短而精。
1.课文记叙了一个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在内容的侧重点上是怎样安排的?
文章共三段,第一段记叙了战前准备;第二段记叙了整个战争过程;第三段具体记叙了取胜原因。本文的重点是写“论战”,所以曹判与鲁在公的三次对话写得详细,战争的过程写得简略;曹到用谋写得详,鲁在公问计写得略,文章详细分明。
2.齐国是强国,鲁国是弱国,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是鲁在公采纳了曹判的正确战略。作战前考虑了政治准备——取信于民;作战时,选择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把握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利于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3.写这样一场战争只写了三个人:乡人、曹刿、鲁在公。突出人物是曹刿,重点写了他的远谋,这可从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来?
首先是作战取胜应该靠老百姓,得到百姓的拥护,因此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才是“忠之属也”。其次是在作战中当机立断,善于把握“士气盈竭”。然后是能控制战事虚实,“辙乱”“旗靡”之时方可追击。曹判的“远谋”当然是与鲁庄公的“鄙”相比较的,但鲁庄公能虚心求教,信任曹判,让他参与指挥,这也确实是识人识才,任人推贤,用人不疑的表现。
4.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其目的是什么?
战前曹判的远谋与鲁庄公浅陋;战时曹判实地调查,抓准时机与各庄公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战后曹判对取胜原因细说原委与鲁庄公的茫然不知。通过对比,更突出曹判足智多谋和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1234567891011
齐读全文。
指导背诵。
布置作业: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今义。
    ①齐师代我古义:今义:
    ②小大之狱古义:今义:
    ③牺牲玉帛古义:今义:
    ④可以一战古义:今义:
2.翻译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背诵并默写全文。
(七)板书设计
       备战    见     “何以战”       取信于民           
曹刿         鼓        “未可”        “可矣”
论战  作战   驰        “未可”        “可矣”
                       进攻时机:一鼓作气
      论战    问       追击时机:辙乱旗靡
【课后摘记】:在课堂上当堂背诵可矣减轻学生的负担。


出师表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
了解《三国志》。
理解古汉语中判断句的特点。
掌握“崩、弊、圣、妄、昭、允、漏、淑、苟、庐、斟、涕、谏、夙、驽、咎”等16个字。
能力训练:
能辨析判断句并学会翻译。
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广开言路、赏罚严明、亲贤远佞的必要性。
二、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正音、解字。
讹传第一部分的文字梳理。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解题并介绍时代背景。
题意理解: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奏章;师,军队;出师,军队出征。蜀汉建兴五年,诸葛亮率军征伐曹魏,临出发前写了此“表”给后主刘禅
介绍背景。
   公元222年刘备伐吴,被吴国大将陆逊打败,丢了荆州。公元223年刘备卒,儿子刘禅继位。刘备在临死时,急召亮于成都,把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嘱以后事,谓亮口:“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日:“臣敢竭股肽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从此后,诸葛亮主持政事,用了五年的时间做伐魏的准备。主要做了三件大事:一是跟吴国通好,免除了东顾之忧;二是加强内政建设,制定“汉科”,做到“科教严明,赏罚必信”,国有法度,社会风气好转,生产发展;三是乎定南方叛乱,公元225年,率军南征,直到滇池,使夷汉关系得到改善。到了公元227年时,蜀汉的整个状况已初步恢复过来,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诸葛亮准备完成“兴复汉室,北定中原”的宏愿。因此决定出师伐魏,行前写下了这篇表文,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表明伐魏的决心和临行前的心情。
(三)教师范读,结合注释正音并理解生字词。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崩殂   侍卫   陟罚臧否   忠谏  郭攸之  费     昭     以遗陛下1234567891011
裨补缺漏     性 行 淑 均   行阵      倾颓  苟全  卑鄙   猥自  
 夙夜     庶竭驽钝     斟酌    以彰其咎   咨诹   遗诏   临表涕零
(四)阅读讨论第1段。
(1)出示幻灯,重点字词理解:
1.崩殂:死亡
2.疲弊:人力物力疲惫困乏
3.秋:时期,时刻
4.诚:实在,的确
5.懈:松懈
6.殊遇:特别优厚的待遇
7.宜:应该
8.以光……:用来
9.遗德:遗留下的美德
10.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11.以塞…:以致
12.忠谏:忠臣进言规劝
(2)分析第一小节:这一段前两句分析形势。说明了不利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国力“疲弊”,正是“危急存亡之秋”,也分析了有利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土志身于外”说明内外团结,人心一致。后一句用“宜”“不宜”进一步强调“开张圣听”的重要性。
(五)逐词逐句翻译第二小节:
(1)重点字、句翻译:(出示幻灯)
陟罚臧否:
俱为一体
作*犯科
异同
平明之理
(2)分析第二小节:“赏罚分明”这条建议是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前提条件,这也是诸葛亮自己做人和治理军事国务的一贯主张,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强调。
(六)分析第3—5小节。
(1)字词理解:
1.是以:因此
2.以为:认为
3.悉:都
4.晓畅:精通
5.优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将士都能够安排得当
6.亲:亲近
7.远:疏远
8.所以:…的原因
9.愿:希望
(七)总结1-5小节:
1.在l-5段中,诸葛亮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第1段中提出第一项建议:开张圣听;第2段提出第二项建议: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第3、4、5段提出第三项建议:亲贤臣,远小人。三条建议中这一条最重要,能做到“亲贤臣,远小人”,就一定能“开张圣听”,也一定指赏罚分明。因此,诸葛亮首先推荐文臣郭攸之、费和董允等人,凡宫中之事,劝告后主可以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推荐武将向宠,凡是军队的事,都可以信赖他们。最后阐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把这一建议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以达到告诫的作用。
(八)齐读l-5段。
(九)布置作业。
1.熟读1-5段,逐句直译。
2.参看注释,预习6-9段,试译文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难点:
 1.讲读6-9段,熟读、理解课文。
 2.把握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的内容:
(1)翻译下列句子
恢弘志士之气
殊遇
引喻失义
④俱为一体
⑤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⑥愿陛下亲之信之
⑦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涉罚臧否,不宜异同
⑩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二)讲读6-7段。
(l)齐读第6、7小节,初步熟悉内容。
(2)解释、理解重点字词句:
1.布衣:古义,平民百姓;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2.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因为;卑鄙,古义,地位低微,学识浅陋;今义,行为品质恶劣
3.苟全性命于乱世:苟全,保全;译为“在乱世中保全性命”
4.闻达:闻,扬名;达,通达,做官
5.遂许:遂,就;许:答应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军事失利的时候接受委任,在危急艰难的时刻奉行使命1234567891011
7.有:通“又”
8.以大事:以,把
9.以伤先帝之明:以  以致;明,明见
10.兵甲:武器装备
11.深入不毛:毛,草木
12.职分:职责和本分
(3)归纳6、7段内容:追述自身经历,表白“报先帝”。“忠陛下”的忠贞和“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决心。
两段又可分为两层:第6段追叙先帝知遇之恩。表示自己“卑鄙”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显出先帝求贤之切;具体表现感激先帝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也是先帝亲贤的结果。第7段表达了对。蜀汉的忠诚和复兴汉室的决心。这里既有深切的表白“报先帝”、“忠陛下”,又有“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三)梳理、分析8、9段
(1)字词理解:
1.以:把
2.讨贼兴复之效:效,事或任务,名词   不效:效,奏效或完成,动词
3.慢:怠慢,疏忽
4.咨诹:咨,询问;诹:询问
5.雅:正确的
6.不胜:不尽。胜,尽
7.涕零:流泪。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零,流落
(2)分析总结: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括,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点诚挚的希望:一愿“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与第七段“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相照应。二愿:“兴德之言”雨第七段第7段“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和第3段“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相照应。三愿:“亦宜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和第三、四段两个“悉以咨之”及第一段的“开张圣听”相照应。
(四)归纳小结。
 全文共9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l-5段,主要是分析形势,提出建议;第二部分是6-7段,主要叙说自己的生平和抱负;第三部分是8-9段,总括全文。在第一部分提出了三点建议:开张圣听、奖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以“亲贤臣,远小人”为全文的中心,重在分析事理,竭力举荐贤人。第二部分表达了他“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第三部分的“三愿”,可谓至诚之极。
(五)布置作业。
(l)完成文后练习一、三题。
(2)熟读背诵后四段。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地背诵课文6—9段。
能把握特殊句式的特点并翻译。
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
理解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的写法。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解释、翻译下列词、句。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妄自菲薄
作*犯科
稗补阙漏
淑均
痛恨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驱驰
庶竭骛钝
10.以彰其咎
(二)讨论分析诸葛亮的形象。
1.通过全文的学习,我们对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都有了一个初步印象,谁能作出评价?
他对蜀汉是忠诚的,对国事是尽职的。从中也可看出,历史上的诸葛亮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极有政治远见,能从复杂的形势分析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从文中能看出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主张任人惟贤的思想路线,他为完成“北定中原”、“光复汉室”的重任竭尽全力,尽心尽职。同时,“以恩报恩”的思想观念很深,为报答先主对他有“三顾草庐之恩”、“白帝托孤之重”,他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后主、对蜀汉忠诚不二。今天我们来看诸葛亮的“忠”,应该有新的理解,对工作尽心尽职是值得肯定的,但“忠君”思想应有拓展,为全人类,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才是积极的。1234567891011
分析讨论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的写法。
本文是上表建议,以议论为主,但文中也融入抒情和记叙,找出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刘备对诸葛亮,可以说是思重如山,“三顾草庐”和“白帝托孤”使诸葛亮终身感激。刘备死后,他就把这种感情报之于刘禅,真心诚意地辅佐他,希望刘禅支持自己,完成大业。从文中可以看出,分析形势和提出建议是议论,自叙身世是记叙,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是抒情,三者的有机结合,把道理说明得很透彻,把事情叙述得很清楚,把感情表达得很充分。
齐读6--9段。
完成课后练习二,简介判断句的知识。
教师指导背诵6-9段
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
练习课
板书设计:
三点建议: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二、三点自述:追述经理、表白忠贞、立下决心
三、三点希望:委以重任、兴德之言、亦宜自谋
【课后摘记】: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必须有时间让学生消化。


   马说
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强调文道合一,要求言之有物,认为学习
古文应“师其意不师其辞”,提出“言必己出”“推陈言之务去”
的口号,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骄体文。他为文气势雄
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文
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当时和后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即作者30岁左右。
其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摆用,未果,郁郁不得志,加之当时
好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的人士不受重视,故发出了“伯乐
不常有”之叹。
    3.教师范读或放课文录音。
    学生边听录音边正读音。
    祗(  zhi    )      骈( pian    )     枥(  li   )       见( xian )
    4.齐读全文。
    5.疏通课文。
    (l)指名范读一遍。
    (2)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找出疑难词和句子,可以同
桌讨论。
(3)师生共同讨论,释疑解难。
注音:
祗(  zhi    )      骈( pian    )     枥(  li   )       见( xian )
二、解释疑难词句:
1.故虽有名马(表假设,即使)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只”,仅仅 ;屈辱;在句式结构上“于奴隶人之手”介宾结构后置)
3.一食(吃一顿,shi)
4.食马者(si 通“饲”,喂养)
5.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6.才美不外见(良好的素质;同“现”)
7.安求其能手里也?(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8.策之(这里指“鞭打”)
9.不以其道(方法)
10.执策而临之(拿着鞭子)
11.其真无马耶(语气词,这里表示反问)
12.其真不知马也(代词,代这种人)
三、课文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是经常有。因此,即使有非常好的马,也可能在奴仆的手里受屈辱,与平常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美名。1234567891011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吃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应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特点去喂养它。(因而)这种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具好的素质就显露不出来,要想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做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驾驭它不能用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它鸣叫又不能明白它的意思,(却)拿着鞭子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不识千里马啊!
    7.布置作业。
    (l)翻译全文。
    (2)熟读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领会寓意或杂文的内涵。
    2.感受当时的社会本质。
    3.熟读背诵文章,巩固文言词句。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l)指名背诵全文。
    (2)学生口译第三段。
    2、分析课文结构内容。
    (l)课文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新四z_’

课外延伸阅读课(1课时)
(一)
①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②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③奚以知其然也?④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⑤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⑤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
1.在原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①富___②易___③民___④轻___⑤治___⑥安___⑦敬___⑧畏___
2.下列加点的词作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安乡  b.重家  c.富民  d.治国
3.翻译下列文言短句。“奚以知其然也?”
4.语段论述的中心论点是(  )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重点论述了治国与富民的关系。
b.语段的结构特点是“总一分一总”。
c.语段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
d.④⑤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其本身的三个小句子之间也是并列关系。
答案:1.①贫②难③上④重⑤乱⑥危⑦陵⑧犯  2.c  3.怎么知道这个道理呢?4.第①句5.d
(二)
   后主建兴五年,诸葛孔明率军北驻汉中,以图中原,临发上此疏。此篇大意重亲贤远佞,而亲贤尤为远佞之本。故始以“开张圣听”起,末以“咨诹”、“察纳”收。篇中十三引先帝,勤勤恳恳,皆根柢至诚之言,自是至文。
               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前出师表》评注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234567891011
率:__②驻:__③图:__④发:__⑤至诚:__③至文:__
2.将画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写出来。
这段文字从哪些方面对《出师表》作了评述?试作简要说明。
答案:1.统领、驻扎、图谋,计划占有、出发、十分诚恳、最富有感情的文章。
2.这篇 《出师表》的主旨,着重论述亲近贤人、疏远小人的道理,亲近贤人更是疏远小人的前提。
3.从《出师表》的背景、主旨、结构、诸葛亮对先帝的忠诚等方面作了评述。

捕蛇者说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
了解作者。
理解古汉语中介宾短语的用法。
掌握“触、饵、役、哗、弛、谨、啮、莅、斯、殚、悍、徙“等12个字。
能力训练:
学会分析及翻译含有介宾短语的句子。
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古代劳动人们的苦难。
二、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介绍作者、作品的写作背景。
掌握文中疑难字词句,疏通全文,读懂课文。
辨析介宾短语的句子。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刚学过韩愈的《马说》,同学们对“说”这种文体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说一下它的特点?教师补充:除了同学提到的是一种文体,跟现代杂文在某种程度上有些相似,可议论,可叙事,但叙事也是为了说理以外,还要了解它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内容上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二是很有文采,下笔如行云流水,使人读来兴味盎然。
那么,标题中“捕蛇者说’是什么意思呢?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带着怎样的心情写这篇文章的?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和当时的背景。
(2)关于作者和时代背景。
      柳宗元二十一岁中进土,是唐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进步的政治家和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生活在“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中唐时期。当时宦官把持朝政,藩镇割据一方,加之官僚贵族与宦官藩镇之间相互勾结和争夺、并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使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社会生活遭到严重的破坏。这不仅加深了劳动人民的痛苦,也削弱了唐王朝中央集权的统治。当时,柳宗元主动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政治集团的革新运动。但由于守旧势力强大,不到半年改革失败,柳宗元也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年三十二岁,十年后调任柳州刺史,四年后死于柳州。
    由于柳宗元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他对现实政治和人民生活的观察比较深人,目睹了中唐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横征暴敛,再加上他本人又备尝生活的艰辛,对社会的认识便愈加深刻。在他的一些文章中,对残酷黑暗的现实有深刻的揭露,还抨击了封建统治阶级、贪官悍吏压榨人民的罪行。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3)熟读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在文中给生字注音。出示幻灯:
啮(nie)  御(yu)   得而腊(xi)之   挛   (luan)(wan)  疠(li)    当()其租人   (lou)  嗣(si)  几(ji)死者  戚(qi)   莅(li)事者    日蹙(cu)    殚(dan)转徙(xi)  顿踣(bo)   呼嘘(xu) 曩(nang)  悍(han)吏   隳突(hui)恂恂(xun)而起  缶(fou)  谨食(si)之   苛(ke)政      孰(shu)知    以俟(si)夫观人风者1234567891011
2.学生大声自读课文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得顺畅。
3.请几位学生读课文,每位读一段, 随时正音。
(4)疏通文意。
四人小组,对照注解疏通每一句大意。
重点掌握下列疑难字词句:
以啮人(连词,如果)
可以已大风(止,治愈)
以王命聚之(用征集)
有蒋氏者(…..的人)
几死者数矣(的情况)
貌若甚威者(好像)
若毒之乎(你)(痛恨)
复若赋(你的)
汪然出涕(眼泪)
君将哀而生之乎(你将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生,使……活下去)
向吾不为斯投,则久已病矣(这里是假使的意思      这里是困苦不堪)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尽  生产的东西  耗尽    收入的东西)
触风雨,犯寒暑(顶着  冒着)
非死则徙尔(相当于“不是……就是……”  “尔”同“耳”,罢了,表示陈述语气)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是介宾短语中的一种,乎,介词,同“于”,放在动词谓语后面作补语,可译为:到处叫喊哈喝,跑来闯去)  这句是互文
哗然而骇者(然,助词,表示“……的样子” 者,代词,可译为“的情景”或“的气势”)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岂若,哪里像  是,这,指冒死的危险)
又安敢毒耶(怎么,哪里反问句,译为“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苛政猛于虎也(译为“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介宾短语用法之一,译为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介宾短语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
吾尝疑乎是(代“苛政猛于虎”)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把肉晾干)
岁赋其二(征收)
永之人争奔走焉(代指这件事)
而乡邻之生日蹙(一天天地窘迫)
则熙熙而乐(快活的样子)
以俟夫现人风者得焉(俟,等待   焉,之于,从这里)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笔译四、五两段。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为背诵打下基础。
分析1-3小节。
二、教学过程:
复习上课时的内容。
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范读。
分段、分组朗读。
个别朗读。
以“开火车”形式检查朗读的效果。
分析第一部分(第一小节)。
翻译全段。
教师提问:
“异蛇”的“异”表现在哪里?
(状貌之异、毒性之异、药用之异)
“永之人”面对异蛇为何“争奔走焉”
(“争”的原因是可以“当其租人”。从“无御之者”和“当其租人”来看,这就暗示了租税之害甚于毒蛇。)
总结第一部分的大意:
(简要叙述了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的医疗功能,并交代了永州人争相捕蛇的缘由。)
分析第二部分(2-4)
分析第二小节:
朗读,并翻译。
提问:先说蒋氏“专其利三世矣”,看来令人羡慕,你是怎么看这个“利”的?
(“利”是指以捕蛇抵挡赋税,这个“利”是用三个“死”换来的,“利”的背后,隐含着无限的辛酸和痛苦,充分说明捕蛇给蒋氏三代带来的深重灾难。原来这个“利”是用生命换来的,可悲可叹。)
总结本节大意:概写蒋氏三世捕蛇的遭遇。
分析第三小节:
朗读,并翻译。
提问:“我”“悲之”提出了什么建议?(更若役、复若赋)
(五)布置作业:1.背诵第四、五段。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口译四、五自然段。
重点分析课文第h部分的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分析文章运用对比、反衬的写法和篇末点题、突出主题的写法特点。1234567891011
熟读并背诵四、五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解释重点词和句。
指名学生轮流口头翻译四小节。
 (1)分析内容,把握主题。
1.蒋氏面对作者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为什么还要“汪然出涕日”?他的这一番话围绕着一个什么中心展开?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蒋氏的哭诉紧紧围绕“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这一中心展开,主要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从过去角度看,极言赋敛之毒,先用“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从反面指出捕蛇之‘利”,再用乡邻的情景作对比,他们在重赋的逼迫之下“生日蹙”、“非死则徙”、“十室九空”,甚是悲惨,从“而吾以捕蛇独存”可以看出,与乡邻比较,自己已很幸运。故不愿“更役”“复赋”。二是从现在角度看,乡邻们当悍吏来乡退租税,便“虽鸡狗不得宁焉”,而自己却能‘她然而卧”“熙熙而乐”,所以蒋氏认为自己即使死于捕蛇,比乡邻死于重赋‘则已后矣”,并不怨捕蛇之险。但蒋氏献蛇时的“熙熙而乐”中不知包含着多少惨绝人寰的事,从蒋氏由“甚威”,进而“大戚,汪然出涕”,可以反映出蒋氏对赋敛的极大恐惧。)
(2)齐读3、4自然段。
总结:
   第二部分(第2至4自然段)共分两层。第一层是第2自然段,第二层是3、4自然段,主要写作者的建议和蒋氏的诉说。从蒋氏的自述中,可以看出文章揭露当时社会苛捐杂税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及农村十室九空的惨状。
分析最后一部分
朗读,并翻译。
本段的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有什么作用?
第三部分为最后一段,点明了本文的主题。“余闻而愈悲”一句中的“愈”,很自然地使文章转入议论。并从怀疑孔子的“苛政猛于虎也”到“犹信”,说明了当时真实的现实。用“孰知赋敏之毒有甚于蛇者乎”点明题旨,并交代了写作意图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结束全文。收势深刻:既是写作动机,又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朗读4、5小节,并指导背诵。
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总结全文,概括中心主题。
分析写作特点。
完成课后练习。
默写。
二、教学过程:
复习上课时内容。
概括中心:
从全文看,本文通过对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之害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层人民的深重灾难,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模征暴敛的罪行,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三)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全文以“毒”字贯串始终。以蛇的毒衬托赋敛之毒,以突出赋敛对人民的毒害程度之深。本文在蒋氏哭诉中运用了明显的对比手法,大致有如下四组:一是乡邻“非死则徙尔”与蒋氏“吾以捕蛇独存”;二是乡邻“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蒋氏“则弛然而卧”;三是乡邻“旦旦有是哉”,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四是乡邻早死,蒋氏后死。
(四)再读四、五自然段,领会文章内容。
(五)完成文后练习二、三题。
学生同桌进行诵读练习,准备默写四、五自然段。
默写。
布置作业:预习。
板书设计
                      一七    捕蛇者说
                            对比1234567891011
              异蛇     毒        争        永之人
                      独存      死、徙   
              吾      弛然      哗然骇者    乡邻
                      熙熙      鸡狗不宁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主旨)
【教后摘记】:本文比较复杂,也较难懂,因而教学课时延伸到4课时,让学生有一个消化的过程。


 
第十五周安阳镇统考复习(6课时)
结合《活页》进行基础知识复习。
二、结合《活页》进行阅读复习。
三、作文指导。  

人说贵州是个公园省,那么,你知道“黄果树瀑布”吗?它是中国最大的、世界有名的大瀑布。当你站在瀑布面前,看到它那凌空而下、万马奔腾的气势,无可阻挡、横扫一切的神威;听到它那飘逸潇洒、魂牵梦绕的吟唱,声达百里、惊魂慑魄的怒吼;想到它那万里迢迢、不知疲倦的奔波,容清纳浊、宽广博大的胸怀。你是否有所触动而产生无尽的联想和遐思……
请以“当我站在大瀑布前”为题或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题不限,但内容要满怀真挚的感情,语言要尽量情化。

123456789101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559.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