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赋原文_《骆驼赋》教案及练习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词积累:
浩瀚h„n:广阔的样子。
蹂rŽu躏lŒn: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侵凌。
维系:维持和联系。
褶zh‡皱zhu:岩石沉积或固结后因受力作用而在岩石内弯曲成的拱或槽。
震撼:指心理受到强烈冲击。
袒tƒn露:毫无掩饰地表露;也指暴露,无遮盖;露在外面,没有东西遮盖。
耸sng立:高高地直立。
盐碱滩:指土壤里盐分较高的砂滩,不适于植物生长。
戈壁:蒙语中称沙漠,不同于一般的沙漠,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肖复华,1950年生于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7岁离开北京去边疆,当修井工、调度、记者、编辑,后上大学读研究生,曾任青海石油文联副主席,现任中国石油文联组联部副部长。已结集出版报告文学集《世界屋脊神曲》《啊!老三届》(与肖复兴合著),散文集《风会告诉你》。曾获庄重文文学奖。报告文学《当金山的母亲》获青海省首届文学创作奖,《风的呼唤》获《中国作家》二等奖,《大山驮起的丰碑》获全国石油文化大赛金奖。
2、相关知识: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贫油时期(1878—1949):
从1878年台湾苗栗第一口工业油井出油,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七十多年里,尽管不少爱国知识分子和有识之识,为勘查石油和发展中国石油工业,前赴后继,历尽艰辛,但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收效甚微。到1949年,全国才生产石油12万吨。中国是一个严重贫油的国家。
突破时期(1949—1964):
从共和国建立之后到1964年发现大庆油田,共和国石油工业在艰难困苦中努力求索,终于发现了大庆油田,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到1959年全国石油产量为373万吨,虽然较解放初有了大幅上升,但仍满足不了国家需要。
快速发展时期(1964—1978):
这一时期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时期,大庆会战后,石油大军挥师南下,转战渤海湾,相继了发现了胜利、大港油田。又陆续开展了江汉、长庆、辽河、吉林、江苏、河南、任丘、东濮等新区石油会战,找到并建成了一批油田。从1966年到1978年原油产量以每年18.6%的速度递增。1978年底,原油年产量达到了1.04亿吨,成为世界第八大产油大国。同时一批炼厂也相继建成。中国石油工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改革开放时期(1978—1988):
进入80年代以后,自身也遇到了很大困难。国务院对石油工业采取了“原油产量亿吨包干”政策。这是国家第一次对一个全国重要的工业行业进行的重大改革,它开启了中国大型工业企业改革的先河。这一时期的另一变革就是中国海洋石油的对外开放。中国海洋石油工业从此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稳定东部,发展西部阶段(1988—2000):
随着“亿吨原油包干政策”的实施,石油工业的局面已经有了新的发展,技术、装备得到了改善,过去没有涉猎的领域,条件也已具备。中国石油工业要取得更大的突破,关键是要在勘探上打开新的局面,石油储量要有一个较长的增长。这一阶段,东部地区是原油稳产1000万吨的基本阵地,西部地区是寻找石油储量的重要战略接替地区。这个阶段的主要方针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新时期石油工业体制改革(1983—199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石油工业体制进行了三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1983年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第二次是1988年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总公司。第三次是1998年3月,化工部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下属油气田、炼油、石油化工、化肥、化纤等石油与化工企业以及石油公司和加油站,按照上下游结合原则,分别组建两个特大型石油石化集团公司。1234
国际化经营、提高国际竞争力阶段(1998至今):
1994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参股美国阿科公司的马六甲油田的32.58%的股份,这是中国第一个海外油田。以两大石油集团重组为开端,以三大石油公司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为契机,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的国际化经营进入了新阶段。2000年4月中国石油集团在香港和美国上市,2000年10月中国石化集团在香港、伦敦和纽约三地交易上市。2001年1月,中国海油也在香港、美国上市。从2002年开始,中国三大石油巨头频频使用以海外并购为特征的国际化经营手段,加快了国际化步伐,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这是一篇撼动人心的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好作品。作者借物喻人,通过对顽强坚韧的骆驼和英勇献身的驼工的刻画,热情地歌颂了珍爱生命、为抢救国家的公共财产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以及“为勘探和开发油沙山而献身”的烈士们,表达了对自然界中生命物质的热爱之情和对人类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27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了故事的来源——“31年前,我由北京去青海柴达木当一名石油工人时,便听说了这个故事”,“它足以让我记住一生”一句,强调了故事的震撼力量,激起读者急于读下去的愿望。
第二部分(2-23),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叙述驼工抢救骆驼、寻找骆驼的感人事件。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17),主要写驼工对骆驼的一往情深,从中折射出驼工对自然界中生命物质的关爱之情。
第二层(18-23),主要写驼工为寻找骆驼而英勇献身。
第三部分(24-27),这一部分揭示并升华了全文的主题。
三、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情感真挚
本文的题目是“骆驼赋”,主人公却是驼工范介民,这个18岁的年轻人,充满了对自然界中生命物质的热爱,为了抢救国家的公共财产,他义无反顾、英勇献身。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反复描绘了骆驼的倒下、站起来、再倒下的情景:“骆驼猝然倒地,它张着大嘴,仰天长啸……”“队伍行进不足十米远时,那峰骆驼竟顽强地支撑起前蹄,毅然站立起来,迈着沉重的驼步,蹒跚地追赶着队伍……”这里极力描写骆驼的坚韧与顽强,其实是为后文抒发对驼工范介民及全体石油工人的赞颂之情作铺垫。作者借赞美骆驼的坚韧顽强,歌颂了驼工范介民以及和范介民一样勤奋工作、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我国第一代石油工人。正是这群普通的劳动者,为了解除国家石油危机,不畏艰辛,执著热情,用自己的双手,乃至鲜血和生命为我们的祖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2、细节描写,形象感人
本文作者没有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外貌和语言,而是通过感人的细节展示人物的美好心灵。当这峰骆驼“猝然倒地,它张着大嘴,仰天长啸”时,驼工向队长“苦苦哀求”,当骆驼“顽强地支撑起前蹄,毅然站立起来,迈着沉重的驼步,蹒跚地追赶着队伍……”时,他“跪倒在地”、“紧紧地抱着队长的双腿”“失声大哭”,从这些写实的细节中,我们充分感受到驼工那金子般的善良的心,为他对骆驼的强烈爱心而感动。最令人震撼的是第20段写驼工牺牲时的一个细节:在他的上衣兜里,“只有五元人民币,这钱是他第一个月留下的工资,准备寄给河北老家双目失明的老母亲”。通过作者的叙述,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了他是河北人氏,不是知道他是一个极其孝顺的人,更不是知道了他家还有一个双目失明的老母亲,而是我们知道了,做出如此撼动人心之事的主人公,原来是一个家境贫寒、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普通而又平凡的“小人物”!1234
3、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本文的环境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紧扣主题,烘托了人物的心灵。“1954年,当第一支石油勘探队踏入这浩瀚的‘生命禁区’时,运载物资、陪伴他们前行的只有‘沙漠之舟’——骆驼”,这句话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也暗示了故事的结局。“远处绵延起伏的阿尔金山”,“那被风沙撕裂的道道褶皱”,“茫茫戈壁,戈壁茫茫,只有沙砾,只有沙砾……”等自然环境的描写,不仅烘托了石油勘探队所面临的困境,为队长下令舍弃骆驼的决定和范介民冒死寻找骆驼的举动作了铺垫,促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表现了主人公义无反顾、英勇献身的精神。
四、问题探究
1、文章为什么以《骆驼赋》为题?
作者采用托物喻人的手法,借赞美骆驼的坚韧顽强、无私奉献,歌颂了驼工范介民以及和范介民一样勤奋工作、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我国第一代石油工人。
2、如何看待范介民为骆驼“跪倒在地”、“失声大哭”,并义无反顾地踏上寻找骆驼的道路的行为?
作者笔下的范介民之所以会为骆驼“跪倒在地”、“失声大哭”,并会义无反顾地踏上寻找骆驼的道路,是因为在他的灵魂深处,骆驼不仅仅是国家的公共财产,而且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在没有找到骆驼之前,他在潜意识里不相信自己会死,他深信,他是一定会找到那峰骆驼,同它一起回来的,这种珍视生命的感情和坚定不拔的信念令我们每一个人感动不已。
3、葛队长、老向导为什么会做出舍弃骆驼的决定?
为了维系全队8个人的生命,他们不得不“迈着沉重的步子”告别倒下的骆驼,他们清醒是明白,生命不是属于他们个人的,自己肩上担着为祖国勘探石油的重任,“必须战胜死亡,走向希望”。他们的行为也是珍爱生命的表现。
4、文章为什么要写在范介民的上衣兜里“只有五元人民币,这钱是他第一个月留下的工资,准备寄给河北老家双目失明的老母亲”的细节?
这样写,不仅补充介绍了范介民是河北人氏,年仅18岁,家里还有一个双目失的老母亲,更重要的是要表现他忠于祖国石油事业,孝顺老人的品质和精神,并且告诉我们,正是千千万万个像范介民一样普通而又平凡的小人物,甩掉了中国是个贫油国的帽子。
【练习解答】
一、参考答案:本文讲述了石油勘探队的驼工范介民为抢救骆驼、寻找骆驼而英勇献身的故事。
二、设计本题旨在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注意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加深和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三、1、形象地描写出骆驼在奄奄一息时对生命的渴望。
2、形象地表现了队长被迫舍弃骆驼时的痛苦和无奈。
四、驼工哀求队长救救骆驼,队长为了维持石油勘探队员的生命,没有救骆驼。这不能表明他们有着不同的生命价值观,因为他们都热爱生命,都是为了拯救生命。
【类文品读】
丁香赋
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伦美奂。1234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蔟蔟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赞美丁香花是为了赞美什么。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是根据 写的《 》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写而成。
3.作者根据什么说丁香“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4.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任选一句)
①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②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5.丁香花、太阳岛、冰雪是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南京的梅花、栖霞红枫、雨花石、玄武湖等也是南京人心中的挚爱。请你选择你所在当地地方特征的一景或一物,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不得直接套用文中的原句,不超过60字)
(参考答案:1.赞美哈尔滨人“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的精神。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4.①点明排比、比喻修辞手法并说出其表达效果。②点明拟人、比喻修辞手法并说出其表达效果。 5.写出景或物的名称,表现景或物的特征,准确表达喜爱、赞美之情,语言畅通、优美。)

上一篇:《骆驼赋》同步练习2

下一篇:张洁《我的四季》原文阅读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213.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