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表格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物理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得出清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归纳、动手、创造等多方面能力,以及培养了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师和学生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做这样一组小实验:
(幻灯)
你看到什么:
①用凸透镜近距离的看书上的字;
②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屏幕;
(用凸透镜近距离看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同样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却有如此大的差别。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疑问,请把你的疑问写下来,然后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①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②为什么会有时成放大的像,有时成缩小的像?③什么时候成放大的像,什么时候成缩小的像?……)
当然,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其它的问题,今天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
(幻灯)课题: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提出猜想
同学们想一想:凸透镜成像的不同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这样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与物距有关;与像距有关……当放大镜靠近物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放大镜远离物体时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我们必须干什么?(做实验)
制定实验计划
在制定实验计划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照相机的使用。
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配合一下老师。
现在老师想用这架照相机拍下他的相貌,大家看看老师这样做行不行。
①(把镜头对着大家)我这样拍,能拍到他的脸吗?怎么办?
②(把镜头倒过来,对准自己)能拍到像吗?景物、镜头和胶片必须谁在中间?
③(把相机高高举过头顶)能不能拍到他的脸?应该怎么办?
④(把镜头非常的靠近该同学的脸部)能拍到像吗?
好,现在老师学会拍照了。(拍下一张照片)同时,老师也相信大家一定能设计好本次的探究活动。
小组讨论完成学案上的实验计划。
①你打算如何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
(先把物体放在u>2f处,然后放在2f>u>f处,最后放在u<f处。这样,由远到近,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
②你打算使用哪些器材来完成本次探究活动?
(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光具座)
介绍:大部分同学也许不了解光具座,它是专门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仪器。另外,本次实验我为大家准备的凸透镜焦距都是10cm的。12
③实验具体步骤:
(a、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到光具座上,并使它们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
b、逐次固定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分别为:30cm、15cm和5cm,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记录像距和像的性质。
插入:在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当物距为5cm时,会不会像我们刚才使用照相机一样,在光屏上看不见像?如果无法成清晰的像,我们可以透过透镜看看像的性质。
c、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④你认为本次实验还应注意什么?
(及时记录数据……)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开始实验。
(学生开始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好!实验结束,请同学们把蜡烛熄灭。我们请一个小组汇报一下实验结果。
物距与焦距关系
物距u
(cm)
像的性质(f=10cm)
像距v
(cm)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30
2f>u>f
15
u<f
5
(介绍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与他们的是否相似?
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从这张数据表格中可以得到什么?
①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
②像的正倒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
③像的虚实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虚像?在什么情况下成实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
思考:根据上表的数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
小结:大家实验做得很好,得到了许多有用的数据。科学家也是这样经过实验探究、分析数据从而找出规律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当然,相信同学们还有其他许多的问题,同学们课后可以相互讨论,也欢迎同学们与老师来共同探讨。
附件:学案
一、引入新课:你透过凸透镜看物体后,有哪些疑问?请把它们写下来:
1.
2.
……
二、猜想:凸透镜成像情况不同与哪些因素有关?你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三、制定实验计划:
①你打算如何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
②你打算使用哪些器材来完成本次探究活动?
③实验具体步骤:
④你认为本次实验还应注意什么?
四、进行实验。
五、探究实验记录表
物距与焦距关系
物距u
(cm)
像的性质(f=10cm)
像距v
(cm)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30
2f>u>f
15
u<f
5
可不填
六、结论①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缩小的像或放大的像?
②像的正倒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正立的像或倒立的像?
③像的虚实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虚像或实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或倒立的虚像?
思考: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呢?
12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wulijiaoan/39235.html
-
sbs第一册_第一册质量详细阅读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从本章到第十四章讲述力学知识。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
-
[浙江省内能活动吗]“内能”探究活动详细阅读
想办法设计实验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能力目标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情感目标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
-
[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电子书]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详细阅读
第十三章 热和能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学习难...
-
【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答案】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详细阅读
【导学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物体的惯性。3、通过实验体会阻力的作用效果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4、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时刻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科学。【导学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与理解。2、对惯性的理解。【导学难点】对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改变或不变的正确理解。【学法提示】思考“物体的运...
-
sbs第一册|第一册浮力详细阅读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节(p141~p14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
-
第二节颈椎|第二节质量(1)详细阅读
第二节 质量(1)一、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学会正确使用天平4、学习天平的调节和使用。5、学会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6、学会利用天平进行一些特殊测量。二、学习内容:1.质量(1)物体与物质的区别环顾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楼房、桌椅...
-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专题]中考物理机械能练习题集合详细阅读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题包含17小题)1.(04青海)下列物体中:a.挂在屋顶上的电灯;b.被拉开的弹簧门;c.空中飞行的小鸟;d.在冰场上滑行的运动员;e.从斜坡上滚下的石头;f.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只具有动能的是...
-
功和机械能思维导图_功和机械能详细阅读
[中考目标聚焦]课表解读考点盘点命题预测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功率的概念。 3 功、功率的计算。 4 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及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2、知道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产、生活中的实...
-
【2018年广东物理中考题及答案】2018年物理中考复习教案:运动和力详细阅读
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2) 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 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4)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5)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
-
[高中物理第一节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运动的描述(5)详细阅读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5)从容说课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因此,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许多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