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_功复习提纲

九年级物理教案 2016-03-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物理教案】

一、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
4、功的单位:焦耳,1j= 1n•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 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二、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   (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3、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
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这样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
=ηw总
       斜面:w有用= 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 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 l
3、总功: 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
          斜面:w总= fl+gh=fl
4、机械效率:①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  公式:          
    
斜 面: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③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 百分数 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   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机械效率的测量:12
          原 理:

           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器 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③ 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四、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  fv
4、单位:主单位 w 常用单位 kw mw 马力
 换算:1kw=103w  1mw=106 w  1马力=735w
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 内做功66000j
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练习 ☆下面是小李以表格形式所总结的一些知识点,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的比较:
力的情况 大小 方向 表达式
方向相同时 二力之和 与二力方向同 f=f1+f2
方向相反时 二力之差 与较大的力同 f=f1+f2
b、杠杆的比较:
名称 结构特征 特点
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省力、省距离
费力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费力、费距离
c、凸透镜所成像的比较:
物距 像的大小 像的倒正 像的虚实
大于2f 缩小 倒立 实像
f和2f之间 放大 倒立 实像
d、晶体非晶体比较
固体 熔化过程
 是否吸热 温度变化吗 有无熔点
非晶体 吸热 变化 无
晶体 不吸热 不变 有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wulijiaoan/39225.html

  • sbs第一册_第一册质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从本章到第十四章讲述力学知识。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浙江省内能活动吗]“内能”探究活动

    想办法设计实验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能力目标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情感目标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电子书]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第十三章 热和能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学习难...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答案】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导学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物体的惯性。3、通过实验体会阻力的作用效果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4、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时刻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科学。【导学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与理解。2、对惯性的理解。【导学难点】对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改变或不变的正确理解。【学法提示】思考“物体的运...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sbs第一册|第一册浮力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节(p141~p14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第二节颈椎|第二节质量(1)

    第二节 质量(1)一、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学会正确使用天平4、学习天平的调节和使用。5、学会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6、学会利用天平进行一些特殊测量。二、学习内容:1.质量(1)物体与物质的区别环顾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楼房、桌椅...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专题]中考物理机械能练习题集合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题包含17小题)1.(04青海)下列物体中:a.挂在屋顶上的电灯;b.被拉开的弹簧门;c.空中飞行的小鸟;d.在冰场上滑行的运动员;e.从斜坡上滚下的石头;f.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只具有动能的是...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功和机械能思维导图_功和机械能

    [中考目标聚焦]课表解读考点盘点命题预测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功率的概念。 3 功、功率的计算。 4 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及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2、知道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产、生活中的实...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2018年广东物理中考题及答案】2018年物理中考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2) 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 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4)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5)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

    发布于:2016-03-28

    详细阅读
  • [高中物理第一节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运动的描述(5)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5)从容说课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因此,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许多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

    发布于:2016-03-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