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_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复习提纲

九年级物理教案 2016-03-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物理教案】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复习提纲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通常用摄氏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摄氏度(℃)。摄氏温度中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两种温度的换算关系t=t + 273k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或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玻璃管外面均匀地刻有刻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②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4.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医用温度计也叫做体温计,内装液体是水银,比普通温度计多一个缩口 ,使温度计离开人体后仍能表示人体的温度,所以体温计用前要把升上去的液体用力甩回到玻璃泡里,并消毒后再测人体温度。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35℃---42℃ , 分度值是0.1℃。

二、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

(2)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3.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的特点:

项目

分子

间距

分子间

作用力

分子运动的特点宏观表现的特点

固体

很小

很大

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有固定形状

有固定体积

液体

较小

较大

在一个位置振动一会又到另一位置振动

无固定形状

有体积可流动

气体

较大

较小

可以运动到所能到达的空间

无固定形状

无体积可流动三、物态变化1.熔化(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需要吸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晶体如:海波、冰、石墨、水晶、食盐、各种金属等,非晶体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3)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两个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5)如图1是晶体的熔化图象,ab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特点是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b点表示物质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完全处于固态;c点表示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123时间/min温度/℃温度/℃时间/minabcd图 1                                 图2(6)如图2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表示非晶体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引热量,温度不断上升。2.凝固:(1)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凝固需要放热。(2)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3)凝固的两个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4)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5)晶体在凝固过程要放热,温度也不变;非晶体的凝固过程也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3.汽化:(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2)蒸发是指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并且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4)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5)沸腾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6)沸腾的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沸点是指液体沸腾时的温度。(7)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4.液化:(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需要放热。(2)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3)判断液化时,一定要弄清是哪里的气体液化。如深秋夜晚的窗户玻璃温度很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凉玻璃后降温液化成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侧。(4)真正的水蒸气是看不见的,看到的“白气”并不是气态的,而是液态的小水珠。5.升华和凝华:(1)升华的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2)凝华的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6.几种常见的自然现象:(1)云是由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组成的。(2)当云中的小冰晶和小水珠越聚越多时,就会下降,若下降时冰晶熔化成水珠,这就是雨;若下降时骤然遇到0℃冷空气,那么小水珠便会凝固成冰晶,在上升气流带动下,冰晶越结越大,下落时,就是冰雹。若下降时,冰晶没有完全熔化,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六角形的小薄片,这就是雪。(3)夜晚或早晨,当地面的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雾。如果液化后的小水珠附着在草木等一些物体上,这就是露。有时气温低于0℃,空气中的水蒸气便直接凝华成小冰粒附在草木等物体上,这就是霜。四、演练现场:1.解释“霜前冷雪后寒”?答:2.填写三态变化图中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3.填写完整蒸发与沸腾比较表。

汽化方式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吸热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气固液(        )(        )(        )(        )(        )(        )1234.请识别下面的图象。__________图象_____________图象_____________图象_____________图象温度/℃温度/℃温度/℃温度/℃时间/min时间/min时间/min时间/min演练现场参考答案1.解释“霜前冷雪后寒”?答: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需要吸热,所以“雪后寒”。2.填写三态变化图中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3.填写完整蒸发与沸腾比较表。

汽化方式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吸热

吸热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下

一定温度下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气固液凝固 放热熔化 吸热液化 放热汽化 吸热升华 吸热凝华 放热

 4.请识别下面的图象。

晶体的熔化图象

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晶体的凝固图象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温度/℃温度/℃温度/℃温度/℃时间/min时间/min时间/min时间/min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wulijiaoan/38841.html

  • sbs第一册_第一册质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从本章到第十四章讲述力学知识。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浙江省内能活动吗]“内能”探究活动

    想办法设计实验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能力目标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情感目标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电子书]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第十三章 热和能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学习难...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答案】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导学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物体的惯性。3、通过实验体会阻力的作用效果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4、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时刻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科学。【导学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与理解。2、对惯性的理解。【导学难点】对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改变或不变的正确理解。【学法提示】思考“物体的运...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sbs第一册|第一册浮力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节(p141~p14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第二节颈椎|第二节质量(1)

    第二节 质量(1)一、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学会正确使用天平4、学习天平的调节和使用。5、学会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6、学会利用天平进行一些特殊测量。二、学习内容:1.质量(1)物体与物质的区别环顾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楼房、桌椅...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专题]中考物理机械能练习题集合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题包含17小题)1.(04青海)下列物体中:a.挂在屋顶上的电灯;b.被拉开的弹簧门;c.空中飞行的小鸟;d.在冰场上滑行的运动员;e.从斜坡上滚下的石头;f.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只具有动能的是...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功和机械能思维导图_功和机械能

    [中考目标聚焦]课表解读考点盘点命题预测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功率的概念。 3 功、功率的计算。 4 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及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2、知道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产、生活中的实...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2018年广东物理中考题及答案】2018年物理中考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2) 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 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4)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5)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

    发布于:2016-03-28

    详细阅读
  • [高中物理第一节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运动的描述(5)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5)从容说课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因此,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许多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

    发布于:2016-03-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