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切角定理】弦切角

九年级数学教案 2016-02-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数学教案】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定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在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线段成比例等问题时,有重要的作用;它与圆心角和圆周角以及直线形角的性质构成了完美的角的体系,属于工具知识之一.

难点:定理的证明.因为在证明过程中包含了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虽然在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中应用过,但对学生来说是生疏的,因此它是教学中的难点.

2、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主要是设置学习情境,组织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归纳结论,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并获得新知识;

(2)学习时应注意:(Ⅰ)的识别由三要素构成:①顶点为切点,②一边为切线,③一边为过切点的弦;(Ⅱ)在使用定理时,首先要根据图形准确找到和它们所夹弧上的圆周角;(Ⅲ)要注意定理的证明,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证明思路.

教学目标 

1、理解的概念;

2、掌握定理及推论,并会运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

3、进一步理解化归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完全归纳的证明方法.

教学重点定理及其应用是重点.

教学难点 定理的证明是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以旧探新

1、复习:什么样的角是圆周角?

2、的概念:

电脑显示:圆周角∠CAB,让射线AC绕点A旋转,产生无数个圆周角,当AC绕点A  旋转至与圆相切时,得∠BAE.

引导学生共同观察、分析∠BAE的特点:

(1)顶点在圆周上; (2)一边与圆相交; (3)一边与圆相切.

的定义:

顶点在圆上,一边和圆相交,另一边和圆相切的角叫做。

3、用反例图形剖析定义,揭示概念本质属性:

判断下列各图形中的角是不是,并说明理由:

以下各图中的角都不是.

图(1)中,缺少“顶点在圆上”的条件;

图(2)中,缺少“一边和圆相交”的条件;

图(3)中,缺少“一边和圆相切”的条件;

图(4)中,缺少“顶点在圆上”和“一边和圆相切”两个条件.

通过以上分析,使全体学生明确:定义中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观察、猜想

1、观察:(电脑动画,使C点变动)

观察∠P与∠BAC的关系.

2、猜想:∠P=∠BAC

(三)类比联想、论证

1、首先让学生回忆联想:

(1)圆周角定理的证明采用了什么方法?

(2)既然可由圆周角演变而来,那么上述猜想是否可用类似的方法来证明呢?

2、分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当固定切线,让过切点的弦运动,可发现一个圆的有无数个.

如图.由此发现,可分为三类:

(1)圆心在角的外部;

(2)圆心在角的一边上;

(3)圆心在角的内部.

3、迁移圆周角定理的证明方法

先证明了特殊情况,在考虑圆心在的外部和内部两种情况.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将一般情况的证明转化为特殊情况.

如图 (1),圆心O在∠CAB外,作⊙O的直径AQ,连结PQ,则∠BAC=∠BAQ-∠l=∠APQ-∠2=∠APC.

如图 (2),圆心O在∠CAB内,作⊙O的直径AQ.连结PQ,则∠BAC=∠QAB十∠1=∠QPA十∠2=∠APC,

(在此基础上,给出证明,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

回顾证明方法:将情形图都化归至情形图1,利用角的合成、对三种情况进行完    全归纳、从而证明了上述猜想是正确的,得:

定理: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4.深化结论.

练习1 直线AB和圆相切于点P,PC,PD为弦,指出图中所有的以及它们所夹的弧.

练习2 如图,DE切⊙O于A,AB,AC是⊙O 的弦,若=,那么∠DAB和∠EAC是否相等?为什么?

分析:由于 和 分别是两个∠OAB和∠EAC所夹的弧.而 = .连结B,C,易证∠B=∠C.于是得到∠DAB=∠EAC.

由此得出:

推论:若两所夹的弧相等,则这两个也相等.

(四)应用

例1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AC是弦,直线CE和⊙O 切于点C,AD⊥CE,垂足为D

求证:AC平分∠BAD.

思路一:要证∠BAC=∠CAD,可证这两角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相似,于是连结BC,得Rt△ACB,只需证∠ACD=∠B.

证明:(学生板书)

组织学生积极思考.可否用前边学过的知识证明此题?由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思路二,连结OC,由切线性质,可得OC∥AD,于是有∠l=∠3,又由于∠1=∠2,可证得结论。

思路三,过C作CF⊥AB,交⊙O于P,连结AF.由垂径定理可知∠1=∠3,又根据定理有∠2=∠1,于是∠2=∠3,进而可证明结论成立.

练习题

1、如图,AB为⊙O的直径,直线EF切⊙O于C,若∠BAC=56°,则∠ECA=______度.

2、AB切⊙O于A点,圆周被AC所分成的优弧与劣弧之比为3:1,则夹劣弧的∠BAC=________

3、如图,经过⊙O上的点T的切线和弦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C.

求证:∠ATC=∠TBC.

(此题为课本的练习题,证明方法较多,组织学生讨论,归纳证法.)

(五)归纳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归纳:

(1)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的知识;

(2)在学习过程中应用哪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六)作业 :教材P13l习题7.4A组l(2),5,6,7题.

探究活动

一个角的顶点在圆上,它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的度数,试探讨该角是否圆周角?若不是,请举出反例;若是圆周角,请给出证明.

提示:是圆周角(它是定理的逆命题).分三种情况证明(证明略).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shuxuejiaoan/38440.html

  • [大班数学教案位置关系]数学教案-两圆的位置关系

    课 题: 两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的:掌握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教学重点:两圆的五种位置的判定.教学难点 :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请说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从两个角度来研究这种位置关系的,⑴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⑵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模板小学_数学教案- 函数(二)

    课题 函数(二)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3.使学生掌握关于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并会求其函数值。4.通过求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圆柱体】数学教案-圆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①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圆的有关概念,因为它们是研究圆的基础;②五种常见的点的轨迹,一是对几何图形的深刻理解,二为今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学习作重要的准备 难点:① 圆的集合定义,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内容本身属于难点;...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切线长定理|切线长定理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及其应用.因再次体现了圆的轴对称性,它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属于工具知识,经常应用,因此它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与有关的证明和计算问题.如120页练习题中第3题,它不仅应用,还用到解方程组的知识,是代数...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正方形_数学教案-正弦和余弦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本小节主要学习正弦、余弦的概念,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值,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上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包括引言中的问题)等 2.重点、难点分析 (1) 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是本节的重点,因为它是全章乃至整个三角学的...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小班三项大小比较数学教案_数学教案-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用公式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二次三项式的意义;知道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实数范围内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3.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研究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数学教案-两圆的公切线

    第一课时 两圆的公切线(一) 教学目标 : (1)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掌握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两圆外公切线的求法. 教学难点 : 两圆外公切线和两圆外公切线长学生...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认识三角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本小节主要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解法,首先要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做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初三数学教案二次函数】数学教案-二次函数

    知识点〗二次函数、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大纲要求〗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2. 会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3. 会平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得到二次函数y=a(ax+m)2+k的图象,了解特殊与一般...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大班数学教案平面位置对应]数学教案-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教材分析: ⑴知识结构: 日常生活及其它学科需要一种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 在数学上,可以类比数轴,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完成了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也把数与形统一了起来 ⑵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能正确画出直角坐标系,并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求出坐...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