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章 腔肠动物 教学设计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知道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通过对活体水螅和水螅切片的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对水螅的观察,培养学生爱科学、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的重点。因为水螅具备了腔肠动物所有的共同特点。
2.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因为进行本课教学时,正值三月上旬,我国许多地方从自然环境中采不到水螅,为此需要提早作好准备。
教具准备
活体水螅、水螅纵切切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软件。
课时安排:
本章参考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
→
观察实物
识别结构
作好记录
→
汇报交流
观察结果
归纳整理知识要点
→
观看录像认识了解其他腔肠动物;知道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归纳特征
2.教学过程 说明:
①本课从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如:“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还是多细胞动物?”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在动物界中,只有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的,其他动物都是多细胞的。腔肠动物就是一类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是怎样构成的?具有什么特点?常见的种类有哪些?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由此入手既设置了悬念,又激发了学生渴望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还导出了本课的课题,为上好本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关于活体水螅和水螅体壁切片的观察,是本节课学生活动的重头戏,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所在。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让学生亲自做一做,没有条件的学校可观察课本上的插图。处理好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精心组织,正确指导,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备课时,每组要配备观察用具和实物标本各一套,让每位学生都有充分的观察时间,活体水螅应放在小烧杯中,水量应以水螅能充分舒展活动为宜。有条件时,适当投放一些饵料,还可以观察到水螅的捕食现象。放水螅的水,要以无污染的自然河水为宜,如用自来水,要事先晾晒几天。为了使学生在观察时能够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在观察前,教师要发给学生观察提纲,以便规范学生观察活动。
观察提纲设置下列内容:
水媳形态结构观察提示
体 色: 体壁分几层:
体 形: 体壁结构中,由细胞构成的有几层:
长 度: 体壁的细胞是否相同:
触 手 数量: 是否由体壁围成一个空腔:
触手着生位置: 这个空腔是否有一个外通的口:
触手是否能动: 体壁上是否有凸起:
有了观察提纲,使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在组长带领下,对水螅进行逐项观察,并且作好观察记录,由于学生认识问题的水平不同,对某些问题的结论可能会有一些差异,这没有关系,因为这些差异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归纳总结得到统一。
③汇报观察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在学生观察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并对汇报上来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成为系统的知识。汇报前,教师要深入到观察小组中去,筛选出观察仔细、记录准确、全面的小组,让他们做典型引路。汇报中,在典型的带领下,各组说出他们的观察结果,教师则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出水螅的有关知识。
④关于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和腔肠动物主要特征的教学。由于学生对腔肠动物的感性知识知之较少,不能较多他说出它们有哪些作用,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学中可以播放一些有关腔肠动物的录像片。通过观看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腔肠动物,看完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出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对几种腔肠动物的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特点,作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板书设计
第二章 腔肠动物
一、水螅
1.生活环境:淡水中
2.形态体色:乳黄色或浅褐色
3.结 构:体形:长圆筒状
体壁:由三层构成
消化腔:由体壁围成
口:消化腔的开口
触手:6~10条
4.生殖:出芽生殖或产生生殖细胞
二、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主要特征
1.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药用、观赏、石油
2.主要特征:(略)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shengwujiaoan/38175.html
-
第二节生态系统概述|第三章第二节生态系统 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及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4.在对有关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
-
[第一节细菌教学反思]第一章第一节细菌 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从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营养方式、对自然界的意义、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讲述了有关细菌的基础知识。 在知识方面,细菌的形态、结构只涉及到显微结构;生理只包括分裂、腐生、寄生三个概念,教材还讲了物质循环、生物固氮这两个土壤微生物学的重要主题;在知识的价值方面描述了这些知识在生产...
-
七年级上册生物植物的生长_初三生物上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知识点详细阅读
初三生物上册知识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今天我们给大家详细的介绍这样这方面的知识点。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基本结构: 双子叶植物:具有两片子叶植物(花生、白菜、向日葵、豌豆、芒果) 单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子叶植物(小麦、水稻、甘蔗) 2 种子成分:⑴ 无机物:水、无机盐;⑵...
-
初中生物有关细胞结构的知识点|初中生物点击细胞结构的思维误区详细阅读
误区一:没有叶绿体或中央液泡的细胞是动物细胞①有叶绿体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如植物的根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叶绿体。②有中央液泡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中央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未成熟的植物细胞也没有中央液泡。③有中心体的细胞可能是动物或低等植物的细胞,没有中心体...
-
[放的第一章]第一章第二节放线菌 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重点:放线菌结构特点及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 :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及对自然界的重要作用。设计思想:学生对放线菌的了解并不是很多,本节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放线菌的主要特征,同时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放线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便加深对放线菌的认识。手段: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
-
【高一生物第一章第二节】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在了解遗传现象的基础上,了解生物变异的现象及其普遍性。2.通过对具体变异现象的分析,了解变异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变异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对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中的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进行辩证观点的教育。3.了解变异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实践意义。...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本章的引言部分十分重要,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进行认真的观察,再由教师或学生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然后由学生回答引言中提出的两个问题,导出本章课题,并且引出第一节的内容。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可以结合挂图或模型,并且用列表(见本节知识结构)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
-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初中生物浅析探究实验的解题思路详细阅读
这几年的考试几乎每次都有探究题,对于这类题目。很多学生束手无策。还有的学生甚至索性不做,把它看成一个庞然大物,被吓倒了。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这几年的考试情况,我想谈一下自己的见解。答题方法:(1)实验题目包括三个方面:①研究对象;②研究现象③作用于对象的因素。如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一生|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起源详细阅读
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植物类群,目前已知有300—400科,20—30万种,这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所有其他植物类群种数之和。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被达尔文称为“讨厌之迷”,已经被研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与之有关的假说、理论层出不穷。近30年以来,相关的研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许多涉及被子植物起源的讨...
-
【高一生物第二章第一节】第二章第一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的基本观点,并通过对比对生命起源认识的不同观点,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生命观的教育,自觉抵制非科学的观点。 2.在了解动物、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基础上,归纳总结、初步认识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3.了解人类进化的历程,认识人类的生物学地位。 4.在学习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