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2017年历史中考重点问题、热点问题

九年级历史教案 2016-02-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历史教案】

重点一  xx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
重点二 、文化乃国脉所在,繁荣乃国强标志
重点三   从xx访美看中美和谐相处之道
重点四 、从西亚北非动荡看政治民主化
重点五  走向海洋
重点一  xx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
a、材料:xx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也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
b、知识链接
一、世界历史
   1、上古农业文明:大河流域土地肥美,宜于农耕,孕育了古老的东方文明。
   2、 中古时代的欧洲: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
   3、 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劳动力;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斯大林模式错误在于:不相信农民;不承认农民有不同于工人的特殊利益;侵犯农民利益。控制了农民人身,剥夺了农民选择的权利。
  4、 美国: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满足了农民对于西部土地的要求;罗斯福新政对农业的调整。
  5、 日本:大化改新,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明治维新时规定允许土地买卖。
二、中国历史
(一)、近代
   1、 孙中山采取“平均地权”的办法解决土地问题。
   2、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3、 1927年起,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使贫苦农民得益,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抗日时期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军队在敌后建立根据地,实施有利于农民的土地政策,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
(二)、新中国成立后
    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973年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优良品种,为后来粮食大面积增产发挥重要作用。
    3、 启示:
    农业是基础,涉及国计民生;制定任何农村政策一定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实事求是,符合国情;只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农业的发展,既要靠好政策,又要靠科学技术。

重点二 、文化乃国脉所在,繁荣乃国强标志
a、重点提出:
   xx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视角一  人类文明的开端、传播与发展
知识链接:
        人类文明首先在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生产的亚非大河流域产生,即古代东方文明: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 随后,地中海区域又出现了带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古代西方文明,即希腊、罗马文明。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古代东西方文明通过和平交流和暴力冲突等方式不断传播、融合和发展,为近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1234567
视角二 人类文明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科学精神的凝结历程
a、重点提出: 现代科学技术是千百年来无数前人探索自然奥秘、进行科学发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实践告诉我们,科学是我们认知世界惟一可靠的途径,所以,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不断地培养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b、知识链接:
一、世界史
 1.科学理论的创新对人类思想解放和新技术诞生有重大作用
(1)牛顿:英国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其成就:天文学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数学上创建了微积分,力学上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2)达尔文:1859年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出版,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
(3)爱因斯坦: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20世纪初提出相对论。
2.三次工业革命
二、中国史
    1.近代中国一些不甘落后的科学家勇于探索、奋发图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做出贡献
    2.现代中国在党和政府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战略指导下,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果有: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等。
启示
www.
视角三   思想解放吹响了社会进步的号角
     a、提出  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固然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但思想解放运动在启迪民智、掀起革命斗志等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想家们适时地提出其思想主张,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开启人们的思想,号召人们为推翻旧社会而斗争,从另一个角度推动社会不断前进。
b、知识链接
一、世界史
(一)14—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反封建思潮(资产阶级思想运动)
1.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开启了明智,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促进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二、中国史
1.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对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产生重要影响。
2.严复(启蒙思想家) :译著《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观点,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3.戊戌变法(1898年)的思想启蒙运动 :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4.辛亥革命的思想解放运动: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5.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1234567
6.真理标准的大讨论(1978年):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思想理论基础。
7.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8.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成果。
9.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
10.(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提出)全民族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11.各种精神的含义 :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精神 、长征精神 、井冈山精神 、雷锋精神 、抗日精神 、红都精神和苏区传统 等。
三、启示:
    1.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2.革命与改革必须有先进思想理论作指导才能成功。
    3.实现近现代化的首要条件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4.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视角四  挖掘江西红色文化资源,
                     弘扬伟大井冈山精神
a、重点提出:
    2月24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xx先后到吉安、景德镇、南昌、九江等地进行调研。他强调,充分挖掘江西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弘扬伟大井冈山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力量。引导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更加深刻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把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转化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
b、知识链接:
        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和中央苏区的不朽功勋和光辉历程。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苏区精神。

重点三   从xx访美看中美和谐相处之道
a、重点提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成为世界上最重要,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双边关系之一。
    应美国副总统拜登邀请,国家副主席xx于2月13日至17日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5天,103个小时,27场正式活动。从白宫、国会大厦、五角大楼到港口、农场、学校……xx飞越新大陆,带来了中方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的明确信息,带来了维护和发展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坦诚意愿,带来了13亿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b、知识链接:
1.近代史上的中美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二战中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共同进行反法西斯战争;二战后扶蒋反共。
2.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前处于对抗关系,70年代以后走向正常化。
3.目前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问题、台湾问题、人权问题、南海问题、贸易争端等。

重点四 、从西亚北非动荡看政治民主化1234567
重点提出:
    政治民主化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政治文明演进的产物,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向前发展的要求。
    xx年12月中旬以来,突尼斯、埃及、利比亚政府相继垮台,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叙利亚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西亚北非地区进入了30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政治动荡来源于社会矛盾、经济停滞和政治不满,人们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改善生活环境。阿拉伯世界新一轮求新求变、探求民族复兴的努力和尝试,会带来哪些影响,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视角一  民主政治的进步历程
a、提出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xx在回答法国《观点周刊》记者关于“西亚北非动荡对中国的影响”这个问题时说到,“中国经济这些年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经济总量跃居到世界第二位,但是我们一直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我认为,我们国家还得继续坚持我们的发展道路:第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第三,必须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以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第四,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进一步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b、知识链接:
一、世界史
      近代欧洲民主政治文明源于古希腊雅典的城邦民主。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成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也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欧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法律文献等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三部文献开启了近代民主政治社会的先河,西方民主政治建设对世界影响巨大。
二、中国史      
       中国近代民主进程是学习欧美民主制度,通过改良、革命、思想文化运动等形式进行了艰难探索,这些在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进程中起到一定作用,但这些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随着苏俄十月革命的胜利,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中共诞生后,她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人民民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和努力。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入了社会主义民主化的正轨。
三、启示:
       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任何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都是一个渐进过程,民主政治建设要依据本国国情,不能盲目照搬照抄他国模式。

视角二   促进社会发展的改革
   a、提出
   改革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当一个社会进入转型时期,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从我国社会层面看,呼唤改革是一个很热的言词,一些绕不过去的社会矛盾也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化解;今年又是小平同志南巡谈话20周年,东风吹来满眼春,进一步唤醒了人们的改革意识;欧美金融债务危机和西亚北非的动荡也引发了人们对改革的深层次思考。改革已成为中央的要求,社会的共识,人们的呼声。1234567
b、知识链接:
1、地主阶级改革:
             洋务运动
2、资产阶级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
             美国罗斯福新政
3、无产阶级改革 :
             苏俄新经济政策
             苏联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
c、启示:
1.改革必须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2.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
3.只有顺应历史潮流,锐意改革,与时俱进,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希望

重点五  走向海洋
    a、提出
  中央电视台xx年12月重点推出大型纪录片《走向海洋》。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南海油气资源被周边国家疯狂盗采,大片蓝色国土正被邻国蚕食……为什么我们在陆地上能与大多数邻国解决领土争端问题,而在海洋方向却难以突破,“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不时被国人提起并引发了诸多争论,只有建设“和谐海洋”目标下海权,做到“主权属我”,中国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海洋强国。西塞罗说“谁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然而,在历史上,中国的统治者们大多“重土轻海”,特别是近代,海上崛起的列强泛波而来,使华夏历史屡屡蒙受耻辱。该片通过回顾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辉煌与屈辱并存”的海洋之路,重申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对于促使中华民族海权意识的崛起,无疑能起到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随着中国航母的首次试航,我们构建“海洋强国”的梦想不再是遥不可及。

b、知识链接:
一、世界史
1.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争霸的“布匿战争”;罗马征服地中海;亚历山大东征。
2.西班牙、葡萄牙走在新航路开辟的前列,成为当时的海上霸主。17世纪荷兰掌握了海上霸权。18世纪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并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3.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培理率舰队抵达日本,日本打开国门。
4.华盛顿会议:《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中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5.一战:日德兰海战、首次使用潜水艇;二战:珍珠港事件
二、中国史
1.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及签定的有关条约。
2.洋务运动中建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3.对外开放: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启示:
      世界上陆地是分割开的,只有海洋是相连的。只有通过走向海洋,才能走向世界。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就没有和平与发展的空间。1234567

xx年周年大事
中国史  大周年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170周年)
1842年,魏源《海国图志》刊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170周年)
1862年,洋务派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教育近代化)(150周年)
1872年,《申报》创刊(文化传媒近代化)(140周年)
19xx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xx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100周年)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提出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90周年)
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废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80周年)
1932年1月28日,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80周年)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60周年)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40周年)
1982年,邓小平提出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30周年)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周年)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周年)
xx年,中共xx大召开,提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0周年)
小周年
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85周年)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日战争开始;12月,南京大屠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75周年)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65周年)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45周年)
1987年,中共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明确概括和全面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5周年)
1997年7月,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9月,中共xx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15周年)
世界史  大周年
前492年—前449年,希腊—波斯战争(1520年)
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1390年)
1492—1493年,哥伦布初次远航美洲(520年)
1519年—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490年)
1642年—1646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第一次内战(370年)
1782年,瓦特研制出联动式蒸汽机(230年)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220年)
18xx年,拿破仑远征俄国惨遭失败(2xx年)
1862年,美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50年)
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130年)
1921年—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与会九国签订《九国公约》(90年)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90年)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70年)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
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20周年)
小周年
19xx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最后形成(1xx年)1234567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95年)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75年)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抛出“杜鲁门主义”,6月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65年)
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55年)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45年)
1997年1月,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诞生(xx年)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lishijiaoan/38061.html

  • 【历史七下复习提纲】世界历史综合复习提纲: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慕尼黑阴谋,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之后,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有效的抵制和制裁。又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当时英国和法国希望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求得一时太平。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说课|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点击::第一范文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二战后五十多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要使学生认识:通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列表、制作示意图,反映美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致情况,培养学生根据图表、数据说明有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第14课冷战的缘起_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点击::第一范文1 第一范文2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邢成以及美苏争霸。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务以及全面正确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也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辛亥革命学案(课前)_辛亥革命学案

    xx学年历史学案8 《 第8课 辛亥革命》 姓名: 班级 : 学号: 【课程标准】1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2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精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自主学习】一、知识提纲一、背景:...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九年级上册历史活动课|九年级上册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活动内容围绕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主题,收集、整理相关的历史、地理资料,举行一次追访历史新闻活动。活动目标1.体验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相关历史、地理材料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整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能够与小组同学合作设计、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创造性地再现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和...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提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工业化的起步1、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到1957年,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无缝钢管厂。3、《...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历史七下复习提纲_世界历史综合复习提纲:殖民扩张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一、血醒的资本积累1、黑奴贸易:在美洲,欧洲殖民者强占印第安人土地种植甘蔗、棉花和烟草等作物,需要大量劳动力。由于当地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和奴役人数锐减,无法为种植园提供足够的劳动力,于是殖民者从非洲大量购买黑人,当作奴隶使用。欧洲一些人看到黑奴贸易有利可图,纷纷加入罪恶的黑奴贸易行列。2、在贩卖黑奴的...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_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2

    板书:(以上条目)主题活动: 马可波罗东游寻踪活动目标 1.通过模拟马可波罗东游的活动,具体了解古代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友好交往的史实,进一步巩固所学有关马可波罗东游的历史知识,树立交流与融合是世界文明发展主旋律的意识。 2.掌握当时西方人获取、认识和了解中国信息的重要途径,理解中国走向...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解放天性课|第10课解放者的风采导学案

    第10课 解放者的风采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三角贸易的背景,知道三角贸易的路线与贸易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2 掌握玻利瓦尔在拉美独立运动中的主要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和争取独立、自由的精神。二、 本课重、难点: 1.重点:...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_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课 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课程目标】 知识和能力: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殖民主义走向衰落的必然趋势,引导学生树立对外开放意识。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印巴分治、巴勒斯坦...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