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九年级历史教案 2016-02-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

知识与能力

学习本课,学生应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在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学生还应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学会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畅谈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以强化学生对科技革命的感受和体会,或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气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这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新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技术群。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诸多领域。第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如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第三,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构成了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生产力,如生物工程这一综合性科学技术的兴起。第四,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进步日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并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二,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第三,科技进步使人类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第四,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科技,提高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科技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对中国而言,既存在机遇,也面临挑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整理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影响等方面的文字、数据、图片资料,制成幻灯片,以备学生分析、思考、体会之用。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准备:查找、了解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科技成果,结合自身体会形成自己的感受,做好发言、交流的准备。

--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23

计算机网络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学生听讲并回答:什么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克隆技术。

学生回答,并就自己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了解自由发言。内容涉及衣、食、住、行等方面,如通讯手段的变化、交通运输的变化、家用电器的变化、饮食衣着等方面的变化。

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互联网技术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影响,或对网络技术发展的了解。还可以推荐几名代表演示互联网给自己学习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师和其他学生还可即兴补充。

①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或收集的资料介绍克隆技术。

②学生展开讨论,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③学生展开讨论,形成正确观点,即:在科技发展中应当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

学生通过对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思考,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①认识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涉及多种领域,显示出技术群的特点。

②从中得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的结论。

③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各领域的相互交叉、渗透。

④悟出科技进步已日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学生通过分析、体会材料和讨论,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产生的重大影响。

通过了解各国制定的高科技发展计划,加深由于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而许多国家大力发展科技的印象。

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本课学习。

方案一:“很多同学都看过科幻影片《黑客帝国》、《魔鬼复制人》,你可曾想到,这两部电影涉及的正是当今方兴未艾的两大高新技术,分别是──?”(待学生回答后进入正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技术是如何诞生并迅速发展的。

方案二:“当今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使人类社会的面貌日新月异。”有人曾戏言:“马克思没有坐过飞机,列宁没有看过电视,毛泽东没有用过手机。”的确,与生活在50多年前的人们相比,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状况发生了极大变化,这一切变化就是由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

介绍二战期间军事科技的发展,如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使用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利用原子能技术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制造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战后,这些军事技术转为民用并迅猛发展,形成了风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由此可见,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何时?你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你比较熟悉、体会较深的是哪些技术?

在这一系列科技成果中,大家比较熟悉、感受较深的首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这一技术的感受。

除了互联网技术之外,生物工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型跨学科技术。

简要介绍生物工程技术的特点,引申到克隆技术。

提问:

①你对克隆技术有哪些了解?

②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呢?

③科技的高度发达,给人类带来了种种便利,但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对此你有哪些了解?你认为在科技发展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将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文字材料、图片、数据分类展示:

①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的科学技术分类设计成表格,连同有关的一些图片提供给学生。123

②将三次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中蒸汽机、电动机、原子能、移动电话、激光、电子计算机等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数据和相关图片提供给学生。

③介绍生物工程技术兴起的情况及其综合性特点。

④将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科技进步因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例数据提供给学生。

援引相关史实和数据对教材内容适当拓展。

向学生提供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发达国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的数据,“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大大超过“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情况,以及相应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比例变化的数据。

除“尤里卡计划”外,还可向学生介绍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国的“863计划”。

背景资料

网站

当代世界科技 http://www.mwr.gov.cn/ddjs/xx0308/xx.asp

论现代科技革命与世界文明中心转移

http://www.csc.pku.edu.cn/show.php?op=pap&sid=363

参考文献

1.三次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中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

蒸汽机从研制到18世纪定型投产用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xx年内就投入应用,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出雷达用了xx年,原子能的利用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从发现到应用不足2年。此外,据美国国会有关报告统计,战后十多年发展起来的工业技术到今天已有40%过时了,电子领域中已有50%过时了。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的30年中已进入第五代,而微型计算机诞生后几乎每隔两年甚至半年就换代一次。

2.科技进步因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例

西方国家的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期间是1.7%,而在1950~1972年高达6.1%。1953~1973年的世界工业总产量相当于1 8xx年以来一个半世纪的工业总产量的总和。其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起初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到80%。

3.科学在各分支学科不断深入和分化的同时,还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自然科学不仅开始成为一个多层次的、综合性的有机统一体,而且由单一技术发展为高科技群,主导技术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由于大量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的兴起,各门科学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科学在各分支学科不断深入和分化的同时,其交叉、渗透、融合的趋势也在不断发展,从而使各门科学之间的间隙得以弥补。由于物质世界的复杂性,随着认识的深化,单一学科的发展已经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各门科学之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如果说前两次科技革命实现了各学科内部综合的话,那么新科技革命则是对各学科进行综合,使自然科学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4.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最近3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部门的经济结构变化呈现了新的动向。首先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方面比重进一步下降,特别是农业的比重下降。其次工业结构中发生新旧工业的分化。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大烟囱工业”逐步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专业化、小型化的新兴工业迅速崛起,如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半导体、宇航、激光、人工合成材料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迅猛发展,钢铁、采矿、纺织等传统工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日益下降。

二战后,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内部的白领工人(以脑力劳动为主)人数开始超过蓝领工人(以体力劳动为主)。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lishijiaoan/37918.html

  • 【历史七下复习提纲】世界历史综合复习提纲: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慕尼黑阴谋,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之后,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有效的抵制和制裁。又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当时英国和法国希望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求得一时太平。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说课|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点击::第一范文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二战后五十多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要使学生认识:通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列表、制作示意图,反映美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致情况,培养学生根据图表、数据说明有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第14课冷战的缘起_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点击::第一范文1 第一范文2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邢成以及美苏争霸。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务以及全面正确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也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辛亥革命学案(课前)_辛亥革命学案

    xx学年历史学案8 《 第8课 辛亥革命》 姓名: 班级 : 学号: 【课程标准】1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2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精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自主学习】一、知识提纲一、背景:...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九年级上册历史活动课|九年级上册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活动内容围绕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主题,收集、整理相关的历史、地理资料,举行一次追访历史新闻活动。活动目标1.体验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相关历史、地理材料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整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能够与小组同学合作设计、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创造性地再现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和...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提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工业化的起步1、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到1957年,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无缝钢管厂。3、《...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历史七下复习提纲_世界历史综合复习提纲:殖民扩张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一、血醒的资本积累1、黑奴贸易:在美洲,欧洲殖民者强占印第安人土地种植甘蔗、棉花和烟草等作物,需要大量劳动力。由于当地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和奴役人数锐减,无法为种植园提供足够的劳动力,于是殖民者从非洲大量购买黑人,当作奴隶使用。欧洲一些人看到黑奴贸易有利可图,纷纷加入罪恶的黑奴贸易行列。2、在贩卖黑奴的...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_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2

    板书:(以上条目)主题活动: 马可波罗东游寻踪活动目标 1.通过模拟马可波罗东游的活动,具体了解古代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友好交往的史实,进一步巩固所学有关马可波罗东游的历史知识,树立交流与融合是世界文明发展主旋律的意识。 2.掌握当时西方人获取、认识和了解中国信息的重要途径,理解中国走向...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解放天性课|第10课解放者的风采导学案

    第10课 解放者的风采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三角贸易的背景,知道三角贸易的路线与贸易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2 掌握玻利瓦尔在拉美独立运动中的主要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和争取独立、自由的精神。二、 本课重、难点: 1.重点:...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_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课 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课程目标】 知识和能力: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殖民主义走向衰落的必然趋势,引导学生树立对外开放意识。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印巴分治、巴勒斯坦...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