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九年级化学教案 2016-01-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化学教案】

[课前准备] [学习任务]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知识准备]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物质        如氧气、氯化钠、水、铁等等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相互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里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如:空气、食盐水等等。 [物质准备]:原子模型等。 二、[课堂练习] [资料查询]:布朗运动、stm扫描隧道显微镜与“原子操纵”技术(网上或参考资料上) [问题研究]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微粒构成的。请列举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常见物质名称,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2.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构成原子的微粒及性质

构成原子的微粒

电子

原  子  核

质  子

中  子

电性和电量

质量/kg

相对质量

4.通过课本p67页讨论,请写出原子相对质量计算公式:                     (                    )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                    )                   ≈质子数+中子数 5.在化学变化中______可分,而______却不可分。是由反应的______化分成______,然后由____________进行了重新组合,形成了________。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种类没变,________数目没有增减,________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只是________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转移或偏移。 物理变化中主要由于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的不断运动,造成微粒间隙的变化。 [观察思考] 1.通过图3-6实验观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氢气、水分别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列举出氧气、氢气、水的主要性质(2~3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这三种物质的性质不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种物质间能否相互转化?发生了什么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图3-14用α粒子轰击金箔,讨论后回答: (1)解释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从中得出哪些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研究] 1.

分子

原子

离子

定义

区别

相同点

联系

2.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核电荷数__核外电子数

(—带电)

核电荷数__核外电子数

(带____电)

核电荷数__核外电子数

(带____电)

联系

1.同种元素原子、阳离子、阴离子都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它们同属一种元素                  (       )     (      ) 2.相互转化: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       )     (      )123

举例

[练习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由于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间的间隙可以改变,决定了物质有三态变化 b.一些物质的热胀冷缩,证明了分子间的间隙是可以改变的 c.一个水分子很小,就象一粒细沙一样不易看到 d.冰水混合的物质不是混合物 2.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3.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某种原子的质量是9.288×10-26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 a.         b.         c.         d. 二、填空题 4.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相对质量为289,则其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是___________。 5.将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或电子,分别填入下列有关空格里。 氧化汞______是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氧化汞______分解为氧______和汞______,汞______直接构成金属汞,而两个氧______构成一个氧______。氧______的内部中心有1个带8个单位正电荷的______,核外有8个______作高速运动。实验证明: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为1,但______带1个单位正电荷,______不带电。_______带1个单位负电荷。整个氧______不显电性。 6.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见下表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1

0

1

1

6

6

6

12

8

8

8

16

11

12

11

23

26

30

26

56

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不能总结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7.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解释: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以及水蒸发形成水蒸气这两个变化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盛半瓶水的薄塑料瓶中通入二氧化碳再将塞子塞紧,过一段时间发现瓶子瘪了,为什么?试用分子观点加以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什么说:“自从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以后,化学才有了较快的发展”?请结合你的理解回答此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空袭南联盟发电厂时,除用一种“石墨炸弹”外,还使用一种“油气炸弹”,这种炸弹爆炸时,首先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然后将可燃性气体引爆,这时躲在防空工事里的人即使不被炸死,也会因窒息而死亡,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学习] [收集信息] 1.我们已经学习过我国化学家张青莲的事迹,你还知道我国化学家为化学科学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哪些典型事例呢? [拓宽视野] 1.请你在老师的指导下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从中比较认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了解农药、复合化肥、药用药品、营养食品等成份和用途,以其中一种为例写一则调查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并解释浓氨水与浓盐酸接近时的“空中生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31.c      2.d      3.d      4.61 5.分子  分子  原子  原子  原子  原子  分子。  原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  电子  原子。   6.(1)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2)不同种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3)相对原子质量通常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4)不同种类原子数相对质量一般不相同。等等   7.答:水通电是由于水分子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氢原子和氧原子,而每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分子分别构成了1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许许多多的分子聚集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变了发生了化学变化。而水蒸发是由于水分子不断运动而散发到空气里,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水分子本身改变属物理变化。   8.由于二氧化碳分子不断运动,分散到水分子间的间隙里,使得气体体积减小,气压减小,故瓶子瘪了。   9.[提示]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恩格斯所以认为“化学的新世纪开始于原子学说”。是因为在18世纪的后半期,化学研究中普遍应用了天平之后,开始重视定量研究,从而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有了较深入、较细致的认识。19世纪的前50年代左右,化学从定性研究的方法或观点逐步向定量研究的方法和观点发展,以弄清物质的组成及化学变化中反应物之间和反应物、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为目的,由此建立了像质量守恒定律、定比定律、信比定律、化含量定律等一些基本化学定律。为了进一步揭示这些基本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这一学说经过尔后的不断完善,终于成为当时说明各种化学现象的统一理论。所以说,它标志着近代化学发展的新起点。  10.油气炸弹爆炸时释放了大量可燃性气体,而大量可燃性气体引爆时消耗了大量氧气,使防空工事里缺氧,造成人的窒息死亡。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huaxuejiaoan/37255.html

  • 燃烧狂少第一节|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教学目的:掌握燃烧,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及燃烧的条件。教学重点:燃烧条件的发现教学难点:将燃烧现象与人类生活相联系,谈如何利用有利的,防止发生不利的燃烧。仪器:蒸发皿两只,铁架台(带铁圈),火柴,烧杯,铜片,蜡烛,制氧气装置。药品:酒精、红磷、白磷、石灰石、水。教学过程:复习:比较mg、c、s、p、...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爱护水资源说课稿_爱护水资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过程和方法:通过调查研究、编写环境时报、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表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2.学习用...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酸和碱反应生成什么】《酸和碱》知识点归纳

    《酸和碱》知识点一、酸、碱、盐的组成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和利用_第五章金属与矿物(沪教)

    第五章 金属与矿物重点难点:重点:1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铁的两种合金。3 铁生锈的条件及防护。4 石灰石的存在和检验;5 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三种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难点:1 铁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方...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研究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启发—研究教学模式在《溶解度》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研究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指导思想的教学形式,它的理论为教学提供了“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激发学习动机”这样一种有序发展的进程,不仅使化学学科知识得到系统完整的传授,也使学生的思维素质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笔者在启发—研究教学模式理论的指导下,在长...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燃烧与灭火优质课教学设计_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教案 本文作者:news 发表时间:XX-10-21 作者单位:school 联系方式:hdzhang1015@diyifanwen com 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共同度过这珍贵的45分钟,我相信我们是最精彩的,最优秀的,相信吗?那么就通过这45分钟来展示我们的魅力吧!我为大家准备了三张图片请看...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课题1 空气命题落点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考查从混合气体中除取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2.对空气组成成分的考查。3.通过某地空气质量日报,考查该地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分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防治措施。4.对混合物和纯净物的考查。课题2 氧气命题落点1 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矿物与冶炼_九年级《金属与矿物》期末复习提纲

    (铁)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2、铁生锈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 10。3、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⑴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⑵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学会人体吸入、呼出空气的有关实验操作 3、通过对实验...

    发布于:2016-02-03

    详细阅读
  • 2019年中考化学及答案|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优先反应原理的应用

    初中化学中学习了金属与盐的反应性质原理:(1)金属单质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2)盐必须可溶;还学习了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但在中考中,有很多此类题目超出了此范围,加大了难度。若利用高中的优先反应原理去解,则可简化解题。下面就“金属与盐的优先置换原理”与“酸与碱的优先中和原理”分别说...

    发布于:2016-02-0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