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推荐书目|语文教纲推荐书目导读(与中考名著题配套,实用)

教学文摘 2015-12-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教学文摘】


语文教纲推荐书目导读

巴黎圣母院雨果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大型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作品集中描写爱斯梅拉尔达、克罗德·佛罗洛和加西莫多三个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体现了雨果的善、恶、美、丑的观点,同时无情地揭露了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罪恶。

1482年1月6日。巴黎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市民沉浸在“愚人节”和“主显节”的欢乐之中。此时巴黎圣母院前的格雷弗广场上,美丽的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尔达带了一头会表演杂技的小羊正在卖艺,精采的演出和优美的舞姿博得观众热烈的掌声,却引起圣母院教堂的副主教克罗德·佛罗洛的心情不安,因为爱斯梅拉尔达的美貌和优美舞姿,搅乱了他一向平静的心,使他无意中萌发了既要占有她又对她恨之入骨的复杂心理。当夜,他就指使教堂敲钟人、容貌奇丑的加西莫多在街头劫持爱斯梅拉尔达。但少女被正在巡逻的弓箭队队长费比斯救出,她也就爱上了这个轻薄的军官。第二天敲钟人加西莫多被绑在格雷弗广场示众。在烈日下他遭到鞭打,口渴难忍,高声叫喊要水喝,回答他的却是一片嘲笑、责骂和扔过来的石块、破烂。副主教虽然也在场,却远远地躲开他。但就在这时,少女提起水罐,拨开人群,走上刑台,把清水送到加西莫多嘴边,这一举动使奇丑人十分感动。他干枯的眼睛里第一次流出了泪水。

自从被弓箭队长搭救以后,爱斯梅拉尔达念念不忘这位年轻英俊的军官。一次费比斯约爱斯梅拉尔达幽会,克罗德·佛罗洛得知后不由燃起了妒恨之火,正当这对男女倾诉衷情时,他用匕首刺伤了费比斯,又嫁祸于少女,因此爱斯梅拉尔达被判处死刑。行刑那天,加西莫多出于对爱斯梅拉尔达的感激之情,从刑场上将她救出,藏在圣母院内,并对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和保护,致使副主教对少女的几次企图都遭到失败。由于巴黎圣母院是不受法律管辖的“圣地”,教会和皇家对此十分恼火,不久教会掀起宗教狂热,扬言吉卜赛女郎是女巫,亵渎圣地。法院也决定不顾圣地避难权,要逮捕少女。此时,巴黎下层社会的乞丐、流浪人闻讯纷纷赶来攻打圣母院,准备救出少女。混战之际,克罗德把爱斯梅拉尔达劫出圣母院,’再次威逼她屈从他,并向她表达了烈火般的爱情。但是遭到姑娘的坚决拒绝。狂怒之下的副主教将少女交给正在追捕她的官兵。爱斯梅拉尔达被送上绞架。在圣母院楼上,副主教发出狰狞的狂笑。这时,失去爱斯梅拉尔达而绝望的加西莫多,在无限愤怒之下,将副主教从高楼顶上推下,活活摔死。第二天,加西莫多失踪了。两年以后,蒙孚贡墓地发现一男一女两具尸骨。奇怪的是他们拥抱在一起,一分开尸骨立即化为灰烬。

 

朝花夕拾

鲁迅

本书为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1929年2月再版。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其中《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篇,描叙了童年时代鲁迅的生活和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了作者童年的乐趣及其读私塾时的情况。《父亲的病》对于我们了解作者在家道衰败时的思想来说,是一份非常宝贵的文献。《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则描述了鲁迅赴日求学时的生活。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关于翻译本书,鲁迅在1934年4月11日致增田涉信中说:“《朝花夕拾》如有出版处所译出来也好,但其中有关中国风俗和琐事太多,不多加注释恐不易看懂,注释一多,读起来又乏味了。”鲁迅在1934年12月2日致增田涉的信中,提到增田涉和佐藤春夫合译《鲁迅选集》时说:“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请译出补进去,《范爱农》写法较差,还是割爱为好。”

本书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复活

托尔斯泰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作家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

聂赫留道夫公爵是莫斯科地方法院的陪审员。一次他参加审理两个旅店待役假手一个妓女谋财害命的案件。不料,从妓女玛丝洛娃具有特色的眼神中认出原来她是他青年时代热恋过的卡秋莎,于是十年前的往事一幕幕展现在聂赫留道夫眼前:当时他还是一个大学生,暑期住在姑妈的庄园里写论文。他善良,热情,充满理想,热衷于西方进步思想,’并受上了姑妈家的养女兼婢女卡秋莎。他们一起玩耍谈天,感情纯洁无瑕。三年后,聂赫留道夫大学毕业,进了近卫军团,路过姑妈庄园,再次见到了卡秋莎。在复活节的庄严气氛中,他看着身穿雪白连衣裙的卡秋莎的苗条身材,她那泛起红晕的脸蛋和那双路带斜睨的乌黑发亮的眼睛。再次体验了纯洁的爱情之乐。但是,这以后,世俗观念和情欲占了上风,在临行前他占有了卡秋莎,并抛弃了她。后来听说她堕落了,也就彻底把她忘却。现在,他意识到自己的罪过,良心受到谴责,但又怕被玛丝洛娃认出当场出丑。内心非常紧张,思绪纷乱。其他法官、陪审员也都心不在焉,空发议论,结果错判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等聂赫留道夫搞清楚他们失职造成的后果,看到玛丝洛娃被审判后失声痛哭、大呼冤枉的惨状,他决心找庭长、律师设法补救。名律师告诉他应该上诉。

聂赫图道夫怀着复杂激动的心情按约去米西(被认为是他的未婚妻)家赴宴。本来这里的豪华气派和高雅氛围常常使他感到安逸舒适。但今天他仿佛看透了每个人的本质,觉得样样可庆:柯尔查庚将军粗鲁得意;米西急于嫁人,公爵夫人装腔作势。他借故提前辞别。

回到家中他开始反省,进行“灵魂净化”,发现他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是“又可耻,又可僧”。母亲生前的行为;他和贵族长妻子的暧昧关系;他反对土地私有,却又继承母亲的田庄以供挥霍;这一切都是在对卡秋莎犯下罪行以后发生的。他决定改变全部生活。第二天就向管家宣布:收拾好东西,辞退仆役,搬出这座大房子。

聂赫留道夫到监狱探望玛公洛娃,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很惊奇,但又不愿触动创伤,只简单对答几句,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卢布烟酒钱以麻醉自己。第二次聂赫留道夫又去探监并表示要赎罪,甚至要和她结婚。这时卡秋莎发出了悲愤的指责:“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后来聂赫留道夫帮助她的难友,改善她的处境,她也戒烟戒酒,努力学好。

聂赫留道夫分散土地,奔走于彼得堡上层,结果上诉仍被驳回,他只好向皇帝请愿,立即回莫斯科准备随卡秋莎去西伯利亚。途中卡秋莎深受政治犯高尚情操的感染,原谅了聂赫留道夫,为了他的幸福,同意与尊重她体贴她的西蒙松结合。聂赫留道夫也从《圣经》中得到“人类应该相亲相爱,不可仇视”的启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锚述的事件发生于1915年直到30年代初那一段历史时期。保尔·柯察金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中心人物,也是书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

保尔从小在苦水中长大,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他在食堂里干了两年,受尽了凌辱。

十月革命爆发后,保尔的家乡乌克兰谢别托夫卡镇也和苏联其他地方一样,遭到了外国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动派的践踏。红军解放了谢别托夫卡镇,但很快就撤走了,只留下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作地下工作。朱赫莱在保尔家里住了几夭。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现在全世界都着火了,奴隶们起义了,他们要把旧世界推翻,但是,为了这个,需要的是一伙勇敢的、能够坚决斗争的弟兄。”朱赫莱的启发和教育对保尔的思想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突然,朱赫莱被匪徒抓去了。保尔急着四处打听。一天,在匪兵押送朱赫莱的时候,保尔出其不意地猛扑过去,把匪兵打到壕沟里,与朱赫莱一起逃跑了。但是由于波兰贵族李斯真斯基的儿子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投进了监牢。从监狱出来后。保尔拼命地跑,他怕重新落入魔掌,不敢回家,便不自觉地来到冬妮亚的花园门前。他纵身一跳,进了花园。冬妮亚喜欢保尔的“热情和倔强”的性格,保尔也觉得冬妮亚“跟别的富家女孩不一样”。后来他们又有几次见面,慢慢地产生了爱情.保尔为了避难,便答应了冬妮亚的请求,住了下来。几天后冬妮亚找到保尔的哥哥阿尔青,他把弟弟送到喀查丁参加了红军。

在一次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但他以惊人的顽强毅力战胜了死亡。出院后,他已不宜于重返前线,便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在这里他同样以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姿态,紧张地投入各项艰苦的工作。他做团的工作、肃反工作,并直接参加艰苦的体力劳动。在兴建窄轨铁路中,保尔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忱和忘我的劳动精神。

保尔自从在冬妮亚家里与她告别后,只见过她两次面。第一次使他伤愈出院后,最后一次是在铁路工地上。保尔发现,随着革命的深入,他们之间的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了,他们已经完全没有共同语言了,于最便分道扬镳。

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病愈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他参加了工业建设和边防战线的斗争,并且入了党。但是,由于保尔在战争中受过多次重伤和暗伤,后来又生过几次重病,加之他忘我的工作和劳动,平时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体质越来越坏了。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严重的疾病终于把这个满怀革命热情的年轻人束缚在病榻上。但保尔在肉体和精神上都忍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的情况下,重新找到了“归队”的力量。他给自己提出了两项任务: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这样,“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歌德谈话录

《歌德谈话录》记录了歌德晚年有关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等多方面的言论和活动,尤其是其中的文艺思想值得珍视,它记录了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思想和创作经验。这部书是由歌德的学生兼秘书爱克尔曼根据歌德的谈话笔记编辑整理而成。作为文艺理论家的歌德一生没有写作大部头的系统的文艺理论著作,其文艺思想散见于其作品、随笔通信和谈话里。因此《歌德谈话录》是了解歌德文艺思想的重要著作。

《歌德谈话录》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一、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文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不同的文艺理论家对此有不同的回答,存在着重大分歧。有人从作者的主观心灵方面着眼来说明问题,有人倾向于从现实生活方面来说明问题。歌德对文艺与现实生活关系的认识是全面而辩证的,比前人前进了一大步。他强调,文艺必须从客观现实出发,不要学席勒从抽象观念出发,要紧紧抓住亲身经历的个别的具体的客观事物。他说:“世界是那样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丰富多彩,你不会缺乏做诗的动因。但是写出来的必须全是应景即兴的诗,也就是说,现实生活必须既提供诗的机缘,又提供诗的材料。一个特殊具体的情境通过诗人的处理,就变成带有普遍性和诗意的东西。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的诗,来自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坚实的基础。我一向瞧不起空中楼阁的诗。”又说:“不要说现实生活没有诗意。诗人的本领,正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惯见的平凡事物中见出引人入胜的一个侧面。必须由现实生活提供做诗的动机,这就是要表现的要点,也就是诗的真正核心;但是据此来熔铸成一个优美的、生气灌注的整体,这却是诗人的事了。”歌德所说的诗名括一切文学作品,现实生活为一切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他认为一切文学艺术作品都是来自现实生活,而不能脱离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是文学作品的基础。所以说作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投入生活,发现生活的诗意。据此,歌德反对从抽象概念出发闭门从事创作,反对离开生活实践去写宏大的作品。

坚持文艺源于现实这一原则,歌德还认识到这样两个问题,即: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和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关于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他说:“作家如果满足于一般,任何人都可以照样摹仿;但是如果写出个别特殊,旁人就无法摹仿,因为没有亲身体验过。你也不用担心个别特殊,每一件描绘出来的东西,从顽石到人,都有些普遍性;因此多种现象都经常复现,世间没有任何东西只出现一次。”关于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他说:“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他是自然的奴隶,因为他必须用人世间的材料来进行工作,才能使人理解;同时他又是自然的主宰,因为他使这种人世间的材料服从他的较高的意旨,并且为这较高的意旨服务。”《歌德谈话录》中许多地方谈到"自然",它包括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整个大自然界。他把自然看成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并遵循着一定规律运动的整体。他认为文学艺术既要从现实生活出发,服从自然,又要超越自然,创造“第二自然”。在艺术创造的较高境界里,艺术家可借助于虚构和想象,用自由大胆的精神创造出既来自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优美作品。说艺术家是“自然的奴隶”是指艺术创造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要受到客观世界的规律的限制,正确地认识和驾驶客观事物的规律。说艺术家是“自然的主宰”是说艺术创作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活动,艺术家不仅可以认识自然的规律,并且可以通过形象的描绘更集中显示出自然的规律,创造出来自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第二自然。歌德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眼前的整个世界,就好像建筑师面前巨大的采石场一样,只有当建筑师用这些偶然的自然物质把出自精神的理想同最大的节约、目的性加坚固性结合在一起时,他才配得上这个名称。我们以外的一切只不过都是元素,甚至我完全可以这样说,我们身上的一切也同样都是元素;但是,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有这样一种创造力量,它能创造出应该是那样的东西,而不容我们得到安宁,直到我们在我们以外或在我们身上用某种方法表现出某种东西来为止”。

歌德一方面充分肯定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艺术家是“自然的主宰”,同时又指出了艺术创作受现实生活的制约性,艺术家只有从现实生活出发才能找到自己创作的坚实基础。“自然的主宰”和“自然的奴隶”两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现实生活和文学艺术的关系。

二、关于作家与时代的关系。他认为时代倒退,创作倾向于主观;时代前进,创作便倾向于客观,并产生大作家。他说:“我要告诉你一件事,你会在一生中多次得到证实。一切处于衰退和解体状态中的时代,都是主观的;另一方面,一切进步的时代都有一个客观的倾向。我们现在整个的时代都是倒退的,因它是主观的:你不仅在诗里,也在绘画以及许多其他方面,可以看到这个情况。反之,每一努力都是从内在世界转向外在世界,你在一切伟大的时代中都看到这一点,这些时代都是真正处于一个前进的状态中,并且都是有一种客观性。”

歌德认为伟大的作家都是时代造就的,即通常所谓时势造英雄;要了解一个伟大的作家必须了解产生这一伟大作家的时代。比如他认为莎士比亚就应作如是观。这些代表一个时代的最高水平的传世作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是久远不绝的,他们身上有说不尽的丰富内容。

三、关于古典的和浪漫的创作方法。歌德是最早使用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概念的人;"创作方法"的概念也是他第一个提出。他说:“我力图使一切在古典意义上具有鲜明的轮廓,丝毫没有符合浪漫派创作方法的那种暖昧模糊的东西。古典诗和浪漫诗的概念已传遍全世界……我主张诗应采取从客观世界出发的原则,认为只有这种创作方法才可取。但是席勒却用完全主观的方法去写作,认为只有他那种创作方法才是正确的。为了针对我来为他自己辩护,席勒写了一篇论文,题为《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他想向我证明:我违反了自己的意志,实在是浪漫的。说我的《伊菲姬尼亚》由于情感占优势,并不是古典的或符合古代精神的,如某些人所相信的那样。史雷格尔弟兄抓住这个看法把它加以发挥,因此它就在世界传遍了,目前人人都在谈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是五十年前没有人想到的区别。”

歌德所说的古典主义就是通常所说的现实主义,最基本的特征是从客观世界出发进行写作。歌德认为根据德国文坛的实际情况应大力提倡现实主义,反对浪漫主义,因为浪漫主义是软弱的、感伤的、病态的。在歌德心里,古典的就是健康的,浪漫的就是病态的。他认为古典纯朴的、现实的作品的基础就是真实,而病态的、伤感的诗往往流于矫揉造作,缺乏真实性。根据他的看法,莎士比亚的作品不属于感伤的、病态的浪漫派范畴,而是属于纯朴的类别。

歌德不但指出了古典与浪漫的作品的区别,并且用发展的眼光指出了他们的时代特点,即产生的时代根源。这一点前面已有所说到,比如他指出,一切倒退和衰亡的时代的创作具有主观性,前进上升的时代的创作是有客观的倾向。歌德并不反对作品展现美好的理想,并不反对积极浪漫主义作品,相反还极力推崇。他反对的是,他自己所处时代的那种病态伤感的消极反动的浪漫主义。他对当时许多作家现实主义的努力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但我们从他对别人的评论和他自己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追求的是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某种程度上的结合。歌德的基本思想是强调创作应从客观现实生活出发,在真实的基础上表达出某种性格的发展的必然性。歌德自己的创作也始终没有与积极的浪漫主义相脱离,他从浪漫主义到古典主义转移,而追求的则是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四、关于文学想象和天才。歌德十分重视文学的想象力,认为离开了想象的文学是不堪设想的。这是与他的另外一个主张紧密相关的。他认为文学应从个别具体的事物出发,而不应从抽象观念出发。要从个别具体的事物出发就必须发挥文学想象的作用。他有一段话就能说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总之,作为诗人,我的方式并不是企图要体现某种抽象的东西。我把一些印象接受到内心里,而这些印象是感性的、生动的、可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正如我的活跃的想象力所提供的那样”。

正因为他看重文学中想象的作用,就经常批评偏重抽象思辨式的作品。他说:哲学思辨是有害于德国人的。它使他们的文风流为模糊、艰涩和隐晦。他们愈是坚信某些哲学流派,他们便写得愈坏。那些担任事务和处在实际生活中的德国人,把自由局限在实践中,反而写得最好。席勒只要一不发哲学议论,文章风格就最华丽、最能起作用。

与文学想象相关的问题是天才问题。具有巨大的文学想象能力的人往往被认为具有这些方面的天才。到底这个问题怎么认识?天才有两个含义,本义是指“天赋”或“神赐”的才能,后来词义发生了变化,往往指特别的才能,与神或上帝并没有关系。歌德有时在前一个意义使用“天才”一词:“每种最高级的创造,每种重要的发明、每种产生成果的伟大思想,都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都是超越一切尘世力量之上的。人应该把它看作来自上界、出乎意外的礼物,看作纯是上帝的婴儿……这接近精灵或神护,能任意操纵人,使人不自觉地听它指使,而同时却自以为在凭自己的动机行事。”但更多的时候歌德用天才一词指卓越的才能。他说:"天才和创造力很接近。因为天才到底是什么呢?它不过是像上帝和大自然一样拥有伟大的创造力罢了。因此天才这种创造力是产生结果的,长久起作用的。"歌德临死前说的一段话,说明他在天才的问题上又有新的认识:"事实上我们全都是些集体性人物,不管我们愿意把自己摆在什么地位。严格地说,可以看成我们自己所特有的东西是微乎其微的,就像我们个人是微乎其微的一样。我们全都要从前辈和同辈学习到一些东西。就连最大的天才,如果单凭他所特有的内在自我去对付一切,他也决不会有多大成就。"歌德已认识到个人智慧的最后根源在人民生活中而不在于天或神,他说到的每个人都是“集体性人物”,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社会生活的产物,离开了社会生活的个人才能是不存在的。这是关于天才问题认识的巨大进步。

五、关于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关于艺术风格,法国著名思想家、科学家和作家布封提出了“风格”就是人的著名观点。歌德对此也有很相似的认识:

“法国人在风格上显出法国人的一般性格,他们生性好社交,所以一向把听众牢记在心里。他们力求明白清楚,以便说服读者;力求饶有风趣,以便取悦读者。

总的来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写出明白的风格,他首先就要心里明白;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

正如世界个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世界上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各人有各人的特点。在艺术创作中形成的独特艺术风格最能体现作家的创作个性。除了分析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歌德还分析了其形成的客观因素。他认为艺术风格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有自然的纯粹模仿,偏重于客观性作风;有偏重于单纯的主观性作风;有以客观性为基础,达到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作风。他认为后者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歌德注意从艺术描写对象本身的性质及其存在方式的角度来论述风格形成的基础,比起布封的观点大大前进了。

歌德认为,文学本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由于各民族文学的发展和相互交流,将会出现世界文学的新时代;但即使在那个时代,爱国诗人仍有着崇高的地位,他说:"民族文学在现在已算不了什么了,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促使它早日来临。"歌德是德国历史上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又强调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他鲜明地反对世界文化观上的"欧洲中心论",大力提倡发展民族文学,在此基础上他第一个从理论上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

歌德作为德国民族的伟大作家,非常希望德国能够实现统一。他说,德国应统一而彼此友爱,永远应统一以抵御外敌。只有统一,才有利于发展个别人物的伟大才能,才有利于为人民大众谋幸福。实现德国统一是发展德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条件;大力发展民族文化,又是实现德意志民族统一的重要途经。歌德说:

“德国假如不是通过一种光辉的民族文化平均地流灌到全国各地,它如何能伟大呢?”

关于如何建立民族文学,歌德总结了古希腊后欧洲多民族文学的经验,说:

“一个古典性的民族作家是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生长起来呢?是在这种情况:他在他的民族历史中碰上了伟大事件及其后果的幸运的有意义的统一;他在他的同胞的思想中抓住了伟大处,在他们的情感中抓住了深刻处,在他们的行动中抓住了坚强和融贯一致处;他自己被民族精神完全渗透了,由于内在的天才,自觉对过去和现在都能同情共唱;他正逢他的民族处在高度文化中,自己在教养中不会有什么困难;他搜集了丰富的材料,前人完成的和未完成的尝试都摆在他眼前,这许多外在的和内在的机缘都汇合在一起,使他无须付很高昂的学费,就可以趁他生平最好的时光来思考和安排一部伟大的作品,而且一心一意地把它完成。只有具备这些条件,一个古典性的作家,特别是散文作家,才可能形成。”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一定民族文学的建立,不能离开一定历史的民族的生活土壤,而民族的统一则是形成民族文学的重要前提,同时民族文学的形成又不能离开民族的文化传统。伟大的民族作家要想对民族文化发展作出大贡献必须汲取前辈和同辈的有益的东西。他说:“如果我能算一算我应归功于一切伟大的前辈和同辈的东西,此外剩下来的东西也就不多了。”

在歌德生活的时代,有人认为,诗人需要的只是他自己,只有孤独的作家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对此,歌德说,所有这一切只不过是自我欺骗,假如诗人和造型艺术家在他们之前没有千百年来多民族的创作,他们作为最杰人物的成员献身于这种创作,并且努力使自己无愧于这样一批人物,那么他们将是什么呢?歌德认为,对于作家艺术家来说,需要的不是闭门不出地咀嚼孤独,而是作家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切交往以及作家之间的密切交流。在无拘无束的,开诚布公的相互交往中,可以得到最大的收获和满足。歌德自己的创作也做到了这点,他从不封闭自己,不断地从人民生活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从民族的文学传统中吸取力量。他在去世前不久,回顾自己的一生说:“老实说,如果我具有看见和听清周围世界的一切,然后再传达给别人的天才和爱好的话,那么我的作品不仅归功于自己,还要归功于成千上万的现象和人们。他们给了我以创作的素材。在他们当中,有头脑清醒的人和糊涂的人,有聪明人和蠢人,有孩子、青年和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把自己的智慧告诉我,而我只不过是汲取这些智慧和收割他人播种的庄稼而已……我的创作是用歌德这个姓氏的集体创造物。”这深刻地说明了作家、艺术家同民族生活的关系、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它对于我们今天有才的作家的成长很有借鉴意义。

建立民族文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面对自己的文学艺术的民族特点。歌德认为作家、艺术家一定要认识自己民族的特点,作品一定要有民族特点。文艺作品越是有民族特点越有利于民族文学的相互交往,越具有世界性的普遍价值。他说:“人们必须认识每一民族的特点,这样才能使它保持这些特点并且通过这些特点同它交往,……一个真正的、全面的宽容肯定能做到,如果人们使每一个别的人和民族的特点能够自己保持下来,因为他们确信,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会因此而显露出来,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人类社会在发展,科技在发展,据此歌德认为,文化产品将在世界范围内交流,并且确信普遍性的世界文学将要形成。他说:

“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我喜欢环视四周外国民族的情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不过我们一方面重视外国文学,另一方面也不应拘守某一种特殊的文学,奉它为模范。……对其它一切文学我们都应只用历史眼光去看。碰到好的作品,只要它还有可取之处,就把它吸收过来。”

关于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歌德强调民族文学的特殊性,同时又主张各民族文学相应了解、相互吸收。他强调说:我重复一句,问题并不在于各民族都应按照一个方式去思想,而在他们应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假如他们不肯互相喜爱,至少也要学会互相宽容。吸收外国优秀文艺的创作经验而来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学,歌德自己是有深切的体会的。他曾对爱克尔曼说:“中国人有成千上万这类作品,而且在我们的远祖还生活在野森林的时代就有这类作品了。”这番感慨是他读了中国传奇后所发的。他又曾说过:“我们的发展要归功于广大世界千丝万缕的影响,从这些影响中,我们吸收我们能吸收的和对我们有用的那一部分。我有许多东西要归功于古希腊人和法国人,莎士比亚、斯泰恩和哥尔斯密给我的好处更是说不尽的。但是这番话并没有说完我的教养来源,这是说不完的,也没必要。关键在于要有一颗爱真理的心灵,随时随地碰见真理,就把它吸收进来。”

《歌德谈话录》中除上面所说的主要内容外,还包括其他许多内容,如关于文学欣赏和修养问题,关于艺术描写问题,关于画家的优劣问题,等等。歌德博学多才,他谈天说地,论古道今,书中还有许多关于自然科学、历史、哲学、宗教和政治等等方面的内容。

恩格斯对歌德作过一个精辟的评价:“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歌德是具有多种两面性的复杂人物,必须了解歌德的时代的德国状况和他本人的修养才能全面认识他。

歌德的时代,德国还是个封建割据的国家,政治经济都很落后,拿破仑战争后,由三十多个小邦组成的"德意志联邦"归奥地利帝国控制,政治上是一次大倒退。但德国文学却空前繁荣,原因在于各国意识形态的相互影响。歌德接受了欧洲的进步思想,实际上已经站在欧洲资产阶级文化的前列,有叛逆、鄙视世界的一面;同时,他毕竟处于德国封建势力的包围之中,他又表现出谨小慎微、胸襟狭隘,特别是晚年庸俗市民之气很明显。他是伟大的诗人,又是庸俗市民。

总之,《歌德谈话录》既有深刻的思想精华,又混杂着庸俗卑微的市侩哲学。我们要学会辨证地吸收。

 

 

格列弗游记

斯威夫特

《格列弗游记》是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出版两个多世纪以来,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作品运用讽刺影射的手法,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矛盾,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并抨击了侵略战争和殖民主义。尽管是对宫廷和政治家的讽刺,但作品却超越了它的时代和地方的局限,尤其是前面的那两个部分,被认为是文学的伟大宝库之一。

外科医生格列弗出生在诺丁汉郡的一个家庭,曾就学于剑桥大学,学的是医科。格列弗更喜欢在船上当外科医生.而不是在岸上谋求一个较好的职位。经过几次深海航行之后,他成了“羚羊号”船上的一位外科医生,这艘船在万迪门西北海岸遭遇的一场强烈的风暴中失事了。

船上所有的人中,只有格列弗一个逃到了岸上。他筋疲力竭,一倒在地上就睡着了。醒来时,格列弗发现他的胳膊和腿都已被绑住,周围是一群群极小的矮人。他们给他拿来食物和水,把他运送到他们的京城去。威严的国王比他的臣民们整整高出半英寸,他和他的官员们一起来看格列弗。

格列弗终于弄明白了,他是在小人国。他们把他捆绑了好长时间。最后格列弗让他们相信,他并无恶意,并以名誉担保,绝对不伤害他们,他们就把他松开了,还请来六位教育学教授,教格列弗学习他们的语言。为了使格列弗维持体力,他们给他提供了足够他们自己一千七百二十四个人吃的肉和饮料,这个数量是他们根据格列弗的身子和他们的身子的比例用数学精算出来的。他们叫来三百个厨师和七十二个待者为格列弗做饭上菜,派了二百个女裁缝给格列弗缝衣服,三百个裁缝给格列弗做外套。

在格列弗的需要都得到满足后,格列弗也想为他们做点事儿。他第一件要做到的事是在到处走动时不伤害他们的人或是他们的财产。这是极可能发生的危险,因为这些人是这么小,格列弗可以把他们中的一两个人偷偷藏在外衣口袋里。在街上走,如果格列弗的脚步重一些,就有可能让他们的大楼摇摇晃晃倒下来。或者说,如果眼睛不留意下面的东西,就很容易一脚踩死几头牛。

一天,国王极其友好地来找格列弗,因为他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毗邻的布来夫斯古国的君王已威胁要把小人国夷为平地。布来夫斯古国的海军有五十艘大战船,正在准备启航。格列弗就又趟水又游泳地到达了他们停泊船只的主要港湾。用小刀割断了五十艘战船的锚索,接着,在每条船上栓上一根缆绳,拖着船走了回来。这一来,就迫使布来夫斯古国投降了。

这一功绩为格列弗带来了荣耀,也给他树立了几个强敌,其中的一个是小人国海军的高级将军。当然如果格列弗愿意的话,他可以把他们这些人和整个王国都碾碎在他的靴子下,但格列弗曾保证不伤害他们。因此,当他们密谋要审判格列弗并将他的眼睛刺瞎时,格列弗别无他法,只好逃走了。格列弗来到布来夫斯古国,他们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请他留下来。可格列弗对国王和亲王们都感到厌倦了,他告诉他们,自己什么都不需要,只要一只船离开。

他们在船上储备了一百头牛、三百只羊,有母牛,有公牛,还有四百个厨师准备好的肉,这样格列弗就不会挨饿了。第三天格列弗启航了。在途中遇到一个英国商船船长,当格列弗把他的故事告诉他时,他认为格列弗疯了。直到格列弗从口袋里拿出几头牛,他这才相信了格列弗。让格列弗非常伤心的是,在回家的路上,船上的一只老鼠拖走了他的一头羊。

回到家,格列弗才知道叔叔约翰去世了,他把在埃皮附近的庄园留给了格列弗,这些财产足以使格列弗一家不再遭受贫困。但格列弗心中还是热切渴望着漫游,他又一次出海了,这次乘的是到苏拉特去的“冒险号”船。

航行途中,一场大风暴之后,船驶进了一个陌生的海湾去找淡水。在岸上漫步时,格列弗和他的同伴们走散,落入了当地大人国的巨人手中,这些巨人几乎没有哪一个身高低于六十英尺。

他们把格列弗拿出去展览,格列弗的名声传到了国王和王后的耳朵里;他们命令把他带到宫廷去。格列弗被带到了那儿,由一个抓获他的人的女儿照管,那个小姑娘名字叫格卢姆达克里奇,她九岁了,个头长得比年龄小,还不到三十英尺高。

乘着王室的火车,格列弗游遍了他们的王国,这个国度长六千英里,宽三千至五千英里。京城长五十四英里,宽四十五英里,是个很奇妙的城市。国王的宫殿方圆七英里,主殿高达二百四十英尺,宽度和长度相称。国王的马厩也是一幢漂亮的建筑,能容下五百匹马,这些高贵的牲口都身高五十四至六十英尺。

格列弗常说,小人国里的人从外表看没有瑕疵,而大人国的人却粗糙不堪。后来他才想到,小人国里的人的瑕疵与他们的个头成比例,缺点太小,看不出来;而大人国的人可能比他们实际上显得更粗糙一些,那是因为他们巨大的身子把每一个缺陷都放大了。这些身体庞大的人至少在有些问题上心胸更开阔,比如说:打开一枚鸡蛋,是从大的一端打好,还是从小的一端打好?这个问题几乎使小人国一分为二,但是大人国的人根本就不会被这种事搞得睡不着觉。这一点格列弗是从大人国国王谈到一个政治问题时看出来的。格列弗讲起了自己的国家——英国。“一个政府要求持不同观点的人改变或是不改变他们的意见,”他说,“这是专制。”

陛下对英国很感兴趣。格列弗详细地讲述了英国的历史,他为此感到十分惊讶。他断言那似乎只不过是一连串的阴谋、凶杀、革命、流放,都是贪婪、内讧、虚伪、憎恨、欲望、怨恨和野心带来的最不的结果。“怎么能让这种可恶的害人虫在地球上爬行呢!”他说。他的这种诽谤性的判断令格列弗痛苦万分。

现在,格列弗已经成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宠儿。但却是以丧失人类的尊严为代价的。格列弗多想又和他的同类在一起啊,他还想吸一口面对着祖国的大海的空气。格列弗的恳求得到了允许,他被带到了海边。格列弗的小保姆格卢姆达克里奇病了,由一位诗童来照看他,他把格列弗独自一人留在海边,只管自己去找鸟蛋了。就这样,在格列弗单独一个人时,一只大鸟叼起了他睡在里面的那只旅行箱,把他带到很远的大海上,接着箱子掉进了大海。几乎就在这一刻,一艘英国船只正好驶过,把格列弗捞了上去。就这样,格列弗奇迹般地被救了,再一次安全地被带回了英国。

格列弗又去航行了,经历了几场冒险。最奇特的一次是一个岛上的居民把他从荒芜的陆地上救了出来,他们的岛是在空中飞的,同样神奇的是有一块巨大的磁石在吸引着飞岛上升下降。飞岛上的人把自己看作是高人一等的种族,而在格列弗看来他们无非都是一只眼睛向里凹、另一只眼睛直瞪天顶罢了。

后来的一次旅行把格列弗带到了人形兽和有理智与人性的马的国家去了。这些人形兽是马的奴仆,他们有一些与人类十分相似的恶习,而那些叫作“慧马”的聪明而有道德的马甚至到最后都把格列弗看作是一个人形兽,这令格列弗痛苦万分。

“慧马”的外形像马,他们订有比格列弗以前与之一起生活的人所拥有的更为合情合理的法律。他们对人类的许多习惯深恶痛绝,以至于使格列弗后来也蔑视他的同类了,格列弗但愿自己也是一匹“慧马”,能让自己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可是他们怕格列弗成为人形兽的头头,有朝一天会给他们带来麻烦,就把格列弗从他们的王国赶走了。他们答应给格列弗造一条小船,又装满了食物。这样,格列弗划着小船离开,最后又到达了英国。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一部悲剧,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莎士比亚说过,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哈姆雷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求学。他是个乐观、充满理想的青年。但是,父王老哈姆雷特突然身亡、叔父克劳迪斯登上王位、母亲改嫁新王等一连串不幸的消息,沉重地打击了他。他对这个世界感到厌倦。更使他烦恼的是,他不清楚父亲的死因。

哈姆雷特回国奔丧,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弟弟克劳迪斯害死的。克劳迪斯乘国王午睡时,用毒草汁滴入他的耳朵里,毒死国王。鬼魂要哈姆雷特为他报仇,但不要伤害王后,让上天去裁决她。

从此,哈姆雷特装出狂妄怪诞、精神失常的样子。哈姆雷特的恋人奥菲利娅把他的行为告诉了自己的父亲——御前大臣波洛涅斯,御前大臣又报告了国王克劳迪斯。克劳迪斯对哈姆雷特的“发疯”表示怀疑,多次授命朝臣刺探虚实。

哈姆雷特渴望复仇,但一直得不到机会。正在他犹豫之际,王宫里来了一班戏子,哈姆雷特乘机安排了一场戏,邀请奸王和王后一起观看演出。这出戏讲的是一件发生在维也纳的谋杀案:一个公爵的近亲觊觎公爵的权位和财产,在花园里把公爵毒死,又骗取了公爵夫人的爱情。哈姆雷待发现奸王观看演出时脸色阴沉,坐立不安,中途离座而去。

鬼魂的话已经证实:奸王确是弑君篡位的恶棍。

诡计多端的克劳迪斯为摸清哈姆雷特“演戏”的意图,授意王后找哈姆雷特谈话。可是他又怕王后与王子有母子之情,对自己隐瞒真实情况,便派波洛涅斯躲在内宫帷幕后面偷听。王子要母亲用镜子照一照自己的灵魂,帷幕后面的波洛涅斯内心恐慌,大喊救命。哈姆雷特以为这是奸王,一剑刺去,波洛涅斯随即丧命。

奸王以哈姆雷特杀害御前大臣为借口,把他“护送”去英国,妄图借刀杀人,要英王加以杀害。不料王子的船遇到海盗,被放回本国。王子走后,奥菲利娅因伤心过度,发狂落水而死。不久,哈姆雷特和波洛涅斯之子雷欧提斯在奥菲利娅的葬礼上相遇,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雷欧提斯向哈姆雷特提出挑战。阴险的克劳迪斯“建议”他俩比剑,唆使雷欧提斯在剑上涂上毒药,自己又置备毒酒,阴谋让哈姆雷特或死于剑下,或饮鸩身亡。

比剑休息时分,雷欧提斯乘其不备,用毒剑刺伤了哈姆雷特。哈姆雷特顿时警觉,夺过此剑刺中了雷欧提斯。雷临死有所醒悟,揭露了克劳迪斯的阴谋。这时王后因误饮了毒酒而死。哈姆雷特怒不可遏,拚出全力刺向克劳迪斯。王子终于和弑君夺位的野心家同归于尽。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aoxuewenzhai/36088.html

  • 新课程标准中学语文_余杭区新课程中学语文发展性学力评价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各校语文教研组都开展了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尝试。区教研室在各校改革的基础上,综合各校的评价改革经验,根据余教研(2003)第39号文件精神,特制定出“”...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名人名言分类积累140条]名人名言分类积累

    一、爱国 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4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是事事关心。——顾宪成 5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咬文嚼字100个常见错别字]100个最常见的错别字

    《 100个最常见的错别字 》(括号内为正确的字) 1 按(安)装 2 甘败(拜)下风 3 自抱(暴)自弃 4 针贬(砭) 5 泊(舶)来品 6 脉博(搏)7 松驰(弛) 8 一愁(筹)莫展 9 穿(川)流不息10 精萃(粹) 11 重迭(叠)12 渡(度)假村 13 防(妨)碍14 幅(辐...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故事新编的构思方式|“故事新编”构思法例谈

    目的与要求:1、对故事新编这一写作手法有较全面的了解;2、能掌握故事新编的一些技巧;3、能把这些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写出质量较高的“故事新编”。“故事新编”,即对文学或历史上已有的故事进行创造性的改编,以突出话题的内涵。这种写作手法已成为近几年的作文新宠,在中、高考中年年都有不少此类文章被评为满分。因...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教育的真实性原则]教育的真实性 再穷不能穷教育

    教育的真实性 再穷不能穷教育 铁皮鼓 1. 社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一个职业,是千千万万个职业之一,和其他职业并无根本的不同,太阳不会特别地照亮这一块,郑重其事地宣布教师这个职业是最崇高的,实际上正是对教育的贬损。以前看《新星》,里面有一个乡长,许诺要提拔一个女...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常见别字辨析手册_常见别字

    第一组: 按装 甘败下风 自抱自弃 针贬 泊来品 脉博 松驰 一愁莫展 穿流不息 精萃第二组: 重迭 渡假村 防碍 幅射 一幅对联 天翻地复 言简意骇 气概 一股作气 悬梁刺骨第三组: 粗旷 食不裹腹 震憾 凑和 侯车室 迫不急待 既使 一如继往 草管人命 娇揉造作第四组: 挖墙角...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古今名对联欣赏|对联中的古今中国名士

    (01)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屈 原) (0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屈 原) (03)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项 羽) (0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项羽、...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病句的常见病因|常见病因病句分析表

    病 因病 例说 明 词 ①词性误用②指代不明③搭配不当④褒贬不一⑤生造词语⑥复数词叠用①他对热情的观众表示十分的歉意。②小明追上小华,他约他去看电影。③在松亭往上,路更险了。④我和他都住在五楼,他常上窜下跳。⑤学习光勤不奋,是不行的。⑥群众们干劲很高。①名词“歉意”用作形容词。②“他”指...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古今著名城市地名对照总表]古今地名对照总表

    [地理知识] 七星关——①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为诸葛亮祭旗处。②即望星关,今四川茂汶西南。 七盘关——在今四川广元东北与陕西宁强间的七盘岭上。 七闽——指今福建。古指今福建和浙南少数民族地区。 八闽——宋分福建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故后以八闽为福建的别称。 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市...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写作天地看图写话_写作:表现天地之大美

    1969年5月的一天早晨,川端康成悠闲地坐在夏威夷海滨饭店的阳台餐厅里。此时,明媚的阳光正穿过透明的玻璃窗,纯净地照射着在长条桌上整齐地排列着的玻璃杯。他似乎突然发现了什么,心中一阵激动被晨光照射着的玻璃杯,晶莹...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