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五年级语文|教学随笔五则

教学文摘 2015-12-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教学文摘】

                          

                                作者:hfhhjj

                               我的语文观

                        ——牢记实用观,培养创新人

    叶圣陶先生说:“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根据叶老的话,我们是否可以说,语文教学就是语言的教学。语言是干什么的,是用来交际的,用列宁的话说就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可见,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当然,在这里我们必须明白这里所说的“实用性”的含义。这里所说的 “实用性”应是具有多层次的内涵。首先,它表现为最庸俗最基本的工具性,即一般的口语交际,一般的读书看报,一般的应用写作。其次,它还表现为人类对理想、幸福、真理追求所必须依赖的高级工具性,即感情的熏陶,美感的增强,认识的提高,人格的形成,心灵的交流,高品位的创作等。这种语文实用观具体体现到教学过程 中,应该表现为:

    一.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成长同步。张志公先生说,在作文方面要培养学生“适应今后会产生的各种新的需要的能力”,其实用于整个语文教学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学生走向社会需要生存,生存离不开基本的交流,所以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最基本的运用词汇准确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培养。当然生存之后便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因此语文教学更要为学生的将来做好更加厚实的准备。未来社会需要感情丰富,思想深刻敏锐,人格健全的人才,那么这种人才的培养是离不开语文教学的。能否从更高层次,即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待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与工具性是决定当前语文教学能否突破窠臼的最重要的标准。

二.语文教学与创新教学同步。传统认为,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是工具学科,主要是实用,不存在创新,这是对语文多么大的误解。就从最古老的“文以载道”的观点看,不同的社会与时代有不同的“道”,岂能用一成不变的观念去理解这些“文”?时代在不断更新,文也必随之更新,对文的理解也必因时而变,”变”其实不就是一种“创新”?尽管这种创新是制约于时代的。另外,写作是一种需要,创作更是一种高级需要,如果没有创新,就必然会千篇一律,那么还有什么写作或创作的必要?从大一点方面说,人类的精神家园将会一片荒芜,不!应该说简直就会呈现出一片的沙漠!孔子说::“温故而知新”,难道“新”仅仅是指“新的知识,新的内容”,其中没有创新之意?韩柳发起的复古运动,难道仅仅是文学创作的一种简单回归,其中没有时代的创新?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难道不是一次最伟大的创新运动?韩柳不是老师,五四文化运动中的许多健将原来不是老师,后来成了老师,不管是否为老师,我认为,他们实际上称得上中华民族古代或现代的最杰出的语老师。我们难道仅仅从他们的文章中学到几个文字,几句文法?加快不可以说,是他们这些真正敢于创新的语老师启迪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塑造了我们民族的性格?难道不可以说是他们的创新给了我们源远流长的最实用的人格和灵魂工具?

也许以上所说有点空泛,但确为我在传统的困惑中所感所思,冒昧地表述出来,希望得到领导和专家们的亲切教诲。

               谈谈语文课内课外的衔接

要教学好语文,单靠课内教学是不行的,课内教学必须延伸到课外,才能使语文教学真正收到实际效果,但如何将二者衔接起来呢?我谈两点做法。

一.建立班级图书室扩展课内阅读。课内阅读教学虽然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上具有系统性,但由于教材上相对时代的某种滞后性,以及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大等等原因,决定了单靠教材是不能真正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主动性的。为此,我建立了班级图书室。发动学生捐献各类书籍,分类存放,专人管理。为了激发学生捐书捐好书的热情,我们将捐书学生的名单张贴公布,并且每周根据所捐书籍被借阅的次数多少评出本周最佳书籍,并在书籍名称后注上捐献者姓名。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并且避免阅读的盲目性,我们采取了又一种措施。

二.结合课内文章,联系实际,尤其联系自己成长中的所思所想自编阅读材料。比如同学们在学过《荷塘月色》一文后,有的自编小组以“借景抒情”为专题编写同类阅读材料,为学生掌握借景抒情的写法提供了大量可参考文章。有的自编小组以“社会与个人”为专题编写材料,使同学们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个人的感情与社会的政策、制度、风气都是密不可分的。还有的自编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际编写了“朱自清精彩文章选读”。为了鼓励大家的积极性,我让同学们自己确定评委,评委根据大家提供的自编材料以及对自编材料的有关说明评出“最佳自编组”或“自编材料最佳个人”。当然,编选材料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要重交流,重感想。为此,我们规定每周四下午第三节为讨论感想课。同学们交换材料,随意讨论,在谈天说地中享受一种充分的自由,不少同学就在这种宽松的气氛中获得灵感,谈出了较为丰富深刻的感受。比如张伟同学谈《由“范进中举”联想到今日“素质教育”》,不仅深刻,而且有理有据,如果不是将课内与课外有效地衔接起来,是决不可能有此文章出现的。

关于课内外衔接,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有待于进一步摸索。

                          我的课堂提问艺术

问答,有问即要答,因此人们在教学中常喜欢以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这确实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法。但我从长期教学实践中,更感觉到这问中实在有许多学问,下面谈一点关于提问的体会。

一.问得关键,问开学生的思路。提问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学生是否作答,关键应在于提问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问后学生一脸茫然,可能是失之宽泛;问后学生即答,可能失之浅露;问后学生于沉默中进入思考状态,那才是真正的效果。在提问中,我们常犯的错误是走两个极端,一是疏于备课,往往提问使学生不知所云;另一种就是精心备课,设计一个非常明晰的思路,一步一步引领学生理解出文章的主旨。第一种情况固然不可取,第二种情况往往受到众人赞赏。其实,这正如走路,由于别人的牵引能轻松到达目的地,但也正是由于别人的牵引,使得我们失去辨别路向的主动性,一旦别人松手离去,我们就立刻会迷路。因此,最佳的办法是只在路边或十字路口处挂牌提醒,不可一步步牵引。提问的最高境界应是问后一片无声的空白,然而无声的空白正是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正是学生各种思路的自我抉择,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比如,我在教《荷塘月色》一文时,以一问打开学生思路::“作者一开头便写‘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什么原因导致作者这种不好的心情?题目是‘荷塘月色’,作者又是怎样来描写它的?作者‘心里颇不宁静’与‘荷塘月色’怎样联系起来的?综合考虑,作者究竟是要表达什么?”这一问后,老师除了适当点拨以外,就应让学生充分思考。于是学生各自抉择不同的思路去探求主旨。

学生甲:

一.(1-3)明写颇不宁静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

二.(4-6)暗写颇不宁静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主旨:以“颇不宁静”为暗线写社会使作者失去自由、热闹、情趣、美好的环境,荷塘月色虽美,终究弥补不了作者心灵的失落,消除不去作者心头的沉重。

学生乙:

(1-3)

沿着荷塘的小煤屑路:              幽僻、寂寞

(4-6)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叶子田田、白花点缀、清香缕缕、流水脉脉、

                                  月光如水。

荷塘的四面:                      杨柳的丰姿、没精打采的路灯光、热闹的蝉声

                                  和蛙声……

忽然想起:                        江南女子嬉采莲

于是又记起:                      《西洲曲》里惦江南

主旨:作者以游赏荷塘月色的行踪和感受为线索,写出荷塘月色的宁静和优美,表现了作者一心一意想通过这美丽的月色荷塘来摆脱心中的烦躁郁闷。

学生丙:(略)

二.问得巧妙,问出学生的智慧火花。“巧妙”贵在一语惊醒梦中人。比如,我在教《药》一文时,学生通过自学,沿着各自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后,我便适时地简介本篇故事发生的背景,接着提问:“这药有没有治好小栓的病,他们最大的病在哪里?该用何药医治?谁来治?鲁迅以‘药’为题的意图是什么?”于是学生猛然醒悟,全文主旨不言自明,最后请学生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作者采用暗写,意在批评辛亥革命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并通过买人血馒头、鉴赏杀人的看客的议论等情节来揭示国民精神的愚昧、麻木和社会的弊端。”

三.问得实在,问到学生的灵魂深处。对文章的领悟只是手段,学生能由此及彼,由可内而课外,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悟出社会人生的真切道理并因此自觉培养出更健全的人格来,那才真正收获了语文教学的“果”。如果老师问得实在,便可以让学生自然联系起现实来思考,从而使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得到了体现。

总之,问得关键,问得巧妙,问得实在,就能问出一番全新的境界来。

                              选准教材突破口

    选准教材突破口,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于如何选准教材突破口,本人做了以下总结:

    一.从题目中寻找。《世上最美的坟墓》一文,可从“最美”一词突破。可设立思考题,“托尔斯泰的坟墓为什么最美?”学生便以此为立足点思考更多附属的问题,如托尔斯泰墓是一座什么样的墓?为什么托尔斯泰墓建造得如此朴素?如此朴素的墓给作者以及许多拜谒者的感受是什么?如此朴素的墓为什么能如此震撼人心?最终将自然得出结论:托尔斯泰墓的朴素中因为包含着一个伟大的人格,所以在人们的心中才变得如此美丽。

二.从主旨句中寻找。如《驿路梨花》一文中主旨句应是“驿路梨花处处开”,这句中”处处”即可作为本文的突破口。本文只写了一处自然的梨花,为什么说“处处“开呢?是否有言外之意?由此启发下去,引导学生将自然梨花的洁白,梨花姑娘品德的高尚,梨花妹妹的天真烂漫及美好的心灵等方面联系起来,自然可以得出主旨句中的梨花象征着梨花姑娘们的美丽纯洁,更象征着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到此,全文的构思及主题都昭然若揭了。

三.从文章的构思中寻找。《藤野先生》一文,其两条线索,一明一暗,明线交代我与藤野的相识前因、相识过程及相别和别后情形;暗线是作者的一颗强烈的爱国心。从这两点入手,就可以比较透彻地理解藤野的崇高品质和我对藤野先生的无比崇敬和怀念。

当然,关于教材突破口的选定应是多渠道的,比如还可以从写作目的上寻找,甚至可以抓住文章的某种表现手段或某种修辞找准突破口,总之,应依文而定,不可千篇一律。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既实又活

    长期以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常存在两种极端的现象,一就是所谓教得实在,学得实在,其结果势必培养出一批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书呆子;另一方面就是搞了许多花样,结果未取得明显成效。我想,导致这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教学中的“实”与“活”二者的关系。

首先,要能做到以灵活的形式完成务实的教学内容,达成既定的目标。比如教学《孔乙己》一文,可采用朗读、表演、给孔乙己写对联、联系现实的教育方法讨论、写感想、观看同主题影像等种种形式。这些灵活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开拓其思维有很大的好处。但语文教学毕竟不是表演教学,不是欣赏教学,每一节课都有既定的目标要求,每一课都要落实到对文章的全面阅读与理解的能力考查上,都要落实到对学生的思维启发和语言能力培养上。因此,我们不能认为搞了一些好的形式就以为学生主动性起来了,就有了成效了,其实不然。教师在灵活采取各种形式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清小说的思路,体会《孔乙己》一文精巧含蓄的布局;另外,指导学生能从制度和社会环境上去挖掘孔乙己的可笑性格及悲剧命运的根源。对于鲁迅小说精练而含蓄的语言也都需要学生反复耐心的咀嚼体味的。当然文中的一些字词注音解释、字形辨析等基础知识更不是单靠灵活生动的形式就能完全让学生掌握的。

其次,要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的实与活的问题,作为教师,必须能切实提高自己的素质。不仅专业素质要强,更要综合素质强。前者能保证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后者决定了教师教学思路的开阔性,也是课堂手段多样化的能力基础,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教师应成为“杂家型的专家”。国家曾要求教师能做到“三字”“三话(画)”,其实要想做到教学既实且活,做到这些还仅仅是形式上的要求,教师内在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才是最为重要的。

当然,教学气氛的浓厚和教学环境的宽松、教学硬件的配备是使教师能做到既实且活的外在保证。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aoxuewenzhai/36011.html

  • 新课程标准中学语文_余杭区新课程中学语文发展性学力评价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各校语文教研组都开展了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尝试。区教研室在各校改革的基础上,综合各校的评价改革经验,根据余教研(2003)第39号文件精神,特制定出“”...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名人名言分类积累140条]名人名言分类积累

    一、爱国 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4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是事事关心。——顾宪成 5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咬文嚼字100个常见错别字]100个最常见的错别字

    《 100个最常见的错别字 》(括号内为正确的字) 1 按(安)装 2 甘败(拜)下风 3 自抱(暴)自弃 4 针贬(砭) 5 泊(舶)来品 6 脉博(搏)7 松驰(弛) 8 一愁(筹)莫展 9 穿(川)流不息10 精萃(粹) 11 重迭(叠)12 渡(度)假村 13 防(妨)碍14 幅(辐...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故事新编的构思方式|“故事新编”构思法例谈

    目的与要求:1、对故事新编这一写作手法有较全面的了解;2、能掌握故事新编的一些技巧;3、能把这些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写出质量较高的“故事新编”。“故事新编”,即对文学或历史上已有的故事进行创造性的改编,以突出话题的内涵。这种写作手法已成为近几年的作文新宠,在中、高考中年年都有不少此类文章被评为满分。因...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教育的真实性原则]教育的真实性 再穷不能穷教育

    教育的真实性 再穷不能穷教育 铁皮鼓 1. 社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一个职业,是千千万万个职业之一,和其他职业并无根本的不同,太阳不会特别地照亮这一块,郑重其事地宣布教师这个职业是最崇高的,实际上正是对教育的贬损。以前看《新星》,里面有一个乡长,许诺要提拔一个女...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常见别字辨析手册_常见别字

    第一组: 按装 甘败下风 自抱自弃 针贬 泊来品 脉博 松驰 一愁莫展 穿流不息 精萃第二组: 重迭 渡假村 防碍 幅射 一幅对联 天翻地复 言简意骇 气概 一股作气 悬梁刺骨第三组: 粗旷 食不裹腹 震憾 凑和 侯车室 迫不急待 既使 一如继往 草管人命 娇揉造作第四组: 挖墙角...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古今名对联欣赏|对联中的古今中国名士

    (01)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屈 原) (0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屈 原) (03)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项 羽) (0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项羽、...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病句的常见病因|常见病因病句分析表

    病 因病 例说 明 词 ①词性误用②指代不明③搭配不当④褒贬不一⑤生造词语⑥复数词叠用①他对热情的观众表示十分的歉意。②小明追上小华,他约他去看电影。③在松亭往上,路更险了。④我和他都住在五楼,他常上窜下跳。⑤学习光勤不奋,是不行的。⑥群众们干劲很高。①名词“歉意”用作形容词。②“他”指...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古今著名城市地名对照总表]古今地名对照总表

    [地理知识] 七星关——①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为诸葛亮祭旗处。②即望星关,今四川茂汶西南。 七盘关——在今四川广元东北与陕西宁强间的七盘岭上。 七闽——指今福建。古指今福建和浙南少数民族地区。 八闽——宋分福建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故后以八闽为福建的别称。 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市...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写作天地看图写话_写作:表现天地之大美

    1969年5月的一天早晨,川端康成悠闲地坐在夏威夷海滨饭店的阳台餐厅里。此时,明媚的阳光正穿过透明的玻璃窗,纯净地照射着在长条桌上整齐地排列着的玻璃杯。他似乎突然发现了什么,心中一阵激动被晨光照射着的玻璃杯,晶莹...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