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什么忆什么的诗句]“思”什么,“忆”什么

教学文摘 2015-12-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教学文摘】

上了不少次的《木兰诗》,每次讲到“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时,总觉得费解。“何所思”课文注释为“想什么”。问 “想什么”,女儿偏说“没想什么”。前有“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明明肢体语言显露无遗,怎么会“无所思,无所忆”呢?;后有“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明明已有“思”“忆”的具体内容,又怎么会“无所思,无所忆” 呢?

因此,只好强作解人,说是木兰搪塞之词。不过“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明明是好事,又何必扭扭捏捏的掩饰呢?

近来拜读了著名学者吴小如先生的《古典诗词札丛》一书,他在序中恰好谈到“思”和“忆”的新解。精义纷呈,照录于下:

木兰从头一天夜里已见军帖,“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其心事重重,不言而喻。她所以停梭止织,正是她有所虑、有所忧的表现,怎么能“无所思”、“无所忆”呢?这“思”和“忆”的训诂问题便引起我的注意。于是我就细检《诗经》的十五国风,凡可认为民歌者就计算在内,而像《载驰》那样可能被认为是贵族阶级的作品就另案处理,两者共得用“思”字的诗句在内的有二十二篇;其中不涉及男女情,爱相思之义的仅七八篇(这七八篇基本上不是民歌),在这七八篇中尚有是否指相思之意而不能肯定的,姑且也不予计算。这样,国风中十分之六七的“思”字都是指男女相思慕而言,就是现代汉语中所谓“害相思病”的“思”字的涵义。而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之言“所思”(如“有所思”、“所思在远道”)、“长相思”、“长相忆”、《西洲曲》之“忆梅下西洲”,则“所忆”亦指男女夫妇之间的思念。由此可见,“思”和“忆”应用广狭二义。广义的“思”和“忆”无所不包,而狭义的“思”和“忆”就则专指男女之间的互相思忆。然则《木兰诗》中的语句应该怎样理解就一清二楚了。“所思”、“所忆”乃指男女情爱之事,而所思所忆之人,也是指意中的情侣恋人,非泛指一切其他的人和事。这从北朝《折杨柳枝歌》也可得到旁证:“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婆许嫁女,今日无消息。”此数语为《木兰诗》之所从出,不正说明“思”和“忆”的内在涵义么?木兰回答“无所思”“无所忆”者,意在说明自己并非少女怀春,而是想到父亲年老,出征作战大有困难。这样讲,既解决了“无所思”两句仿佛辞费的疑窦,又从一问一答中体现木兰这一少女形象的高尚纯洁,不同于一般只想找婆家生孩子的女性。

吴小如先生如老吏断案,证据确凿的证明了“‘所思’、‘所忆’乃指男女情爱之事,而所思所忆之人,也是指意中的情侣恋人,非泛指一切其他的人和事。” 拨开云雾见天日,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在此,我想从另一角度来佐证。“惟闻女叹息”中的“叹息”是不是能有明确所指呢?翻阅了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凡是写到女子“叹息”的决大多数是思念丈夫或情人而引发的。

如:

惨惨时节尽,兰华凋复零。喟然长叹息,君期慰我情。展转不能寐,长夜何绵绵。蹑履起出户,仰观三星连。自恨志不遂,泣涕如涌泉。(徐干《室思诗》)

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繁钦《定情诗》)

行年将晚暮,佳人怀异心。恩纪旷不接,我情遂抑沈。出门当何顾,徘徊步北林。下有交颈兽,仰有双栖禽。攀枝长叹息,泪下沾罗襟。(曹植《种葛篇》)

拊翼以悲鸣,悲鸣夫何为。丹华实成,拊心长叹息。 (曹植《弃妇诗》)

盈盈河水侧,朝朝长叹息。不吝渐衰苦,波流讵可测。秋期忽云至,停梭理容色。束衿未解带,回銮已沾轼。不见眼中人,谁堪机上织。愿逐青鸟去,暂因希羽翼。(邢邵《七夕诗》)

吏人妇。会夫希。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还入门。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阶。急机绞。杼声催。长叹息。(苏伯玉妻《盘中诗》)

河畔草未黄,胡雁已矫翼。秋蛩挟户吟,寒妇成夜织。去岁征人还,流传旧相识。闻君上陇时,东望久叹息。(鲍照《拟古诗八首》)

紫藤拂花树,黄鸟度青枝。思君一叹息,苦泪应言垂。(虞炎《玉阶怨》)

漠漠床上尘,心中忆故人。故人不可忆,中夜长叹息。叹息想容仪,不言长别离。别离稍已久,空床寄杯酒。(沈约《拟青青河畔草》)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孤灯暖不明,寒机晓犹织。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沈约《夜夜曲》)

要说有例外的就是托名蔡琰的《胡笳十八拍》“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干。”她独特的个人经历,也使叹息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当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女子无才便是德”,生活圈子仅仅在家庭中。 “思”“忆”“叹息”的仅限制于个人情感也是无可非议的。

木兰在叹气,象是少女怀春,“你在思念情人吗?”,木兰答道“我没有思念情人,我想的是替父从军”。

这样,不是更能表现木兰超越一般女子的光彩之处?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aoxuewenzhai/36008.html

  • 新课程标准中学语文_余杭区新课程中学语文发展性学力评价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各校语文教研组都开展了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尝试。区教研室在各校改革的基础上,综合各校的评价改革经验,根据余教研(2003)第39号文件精神,特制定出“”...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名人名言分类积累140条]名人名言分类积累

    一、爱国 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4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是事事关心。——顾宪成 5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咬文嚼字100个常见错别字]100个最常见的错别字

    《 100个最常见的错别字 》(括号内为正确的字) 1 按(安)装 2 甘败(拜)下风 3 自抱(暴)自弃 4 针贬(砭) 5 泊(舶)来品 6 脉博(搏)7 松驰(弛) 8 一愁(筹)莫展 9 穿(川)流不息10 精萃(粹) 11 重迭(叠)12 渡(度)假村 13 防(妨)碍14 幅(辐...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故事新编的构思方式|“故事新编”构思法例谈

    目的与要求:1、对故事新编这一写作手法有较全面的了解;2、能掌握故事新编的一些技巧;3、能把这些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写出质量较高的“故事新编”。“故事新编”,即对文学或历史上已有的故事进行创造性的改编,以突出话题的内涵。这种写作手法已成为近几年的作文新宠,在中、高考中年年都有不少此类文章被评为满分。因...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教育的真实性原则]教育的真实性 再穷不能穷教育

    教育的真实性 再穷不能穷教育 铁皮鼓 1. 社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一个职业,是千千万万个职业之一,和其他职业并无根本的不同,太阳不会特别地照亮这一块,郑重其事地宣布教师这个职业是最崇高的,实际上正是对教育的贬损。以前看《新星》,里面有一个乡长,许诺要提拔一个女...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常见别字辨析手册_常见别字

    第一组: 按装 甘败下风 自抱自弃 针贬 泊来品 脉博 松驰 一愁莫展 穿流不息 精萃第二组: 重迭 渡假村 防碍 幅射 一幅对联 天翻地复 言简意骇 气概 一股作气 悬梁刺骨第三组: 粗旷 食不裹腹 震憾 凑和 侯车室 迫不急待 既使 一如继往 草管人命 娇揉造作第四组: 挖墙角...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古今名对联欣赏|对联中的古今中国名士

    (01)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屈 原) (0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屈 原) (03)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项 羽) (0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项羽、...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病句的常见病因|常见病因病句分析表

    病 因病 例说 明 词 ①词性误用②指代不明③搭配不当④褒贬不一⑤生造词语⑥复数词叠用①他对热情的观众表示十分的歉意。②小明追上小华,他约他去看电影。③在松亭往上,路更险了。④我和他都住在五楼,他常上窜下跳。⑤学习光勤不奋,是不行的。⑥群众们干劲很高。①名词“歉意”用作形容词。②“他”指...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古今著名城市地名对照总表]古今地名对照总表

    [地理知识] 七星关——①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为诸葛亮祭旗处。②即望星关,今四川茂汶西南。 七盘关——在今四川广元东北与陕西宁强间的七盘岭上。 七闽——指今福建。古指今福建和浙南少数民族地区。 八闽——宋分福建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故后以八闽为福建的别称。 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市...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写作天地看图写话_写作:表现天地之大美

    1969年5月的一天早晨,川端康成悠闲地坐在夏威夷海滨饭店的阳台餐厅里。此时,明媚的阳光正穿过透明的玻璃窗,纯净地照射着在长条桌上整齐地排列着的玻璃杯。他似乎突然发现了什么,心中一阵激动被晨光照射着的玻璃杯,晶莹...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