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头条怎么上传视频]东方雪上传的:《虞美人》课堂实录.

教学实录 2015-11-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教学实录】


投影呈现:故都金陵的画面
一、引
师:同学们想不想听故事。
生:(小声)想。
师:这“想”的声音不够“响”嘛!
生(大声):想!
师:好,那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历史故事。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不是一个欢乐的故事,而是一个悲伤凄婉的故事。我要求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能把听到的内容在脑海里转换为形象的画面。我也相信大家都是出色的摄影师,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下面,让我们开始——
(课件背景音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师(深情地):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请问,他是谁?
生:李煜。
师:对,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位失败的政治家。
(投影呈现李煜头像及相关档案)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 词人
信仰:佛教
师:但在死神来临之前,他却用一个艺术家的天才敏感,领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以一个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国灭种的不幸命运。在死亡的召唤声中,他没有闭上眼睛,而是蘸着血,和着泪写下了一曲曲凄凉如挽歌般的诗作,创造了审美世界的最后辉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
(投影呈现:江水图。《虞美人》全词内容。)

二、读
师:学习课文先从诵读开始。先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然后评析谁朗读得更好。
一男生、一女生诵读。
师: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赵楠读得声音洪亮,韵律清楚,好象感情太高亢了,这不大应该。陈露的感情处理好一些。
师:应该什么样的感情?
生:低沉、凄凉,在声调上有曲折。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评价吗?
生:我觉得他们读得都不好,重音上只处理好了最后一句,前面的读得不怎么样?
师:依你说,应该怎么处理?
生:我觉得这几词要读好: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这些词特别能表现诗人的内心痛苦的世界。
师:你再来试试读读。
生:(读)
师:大家说刘欣读得怎么样?
生(齐):好。
师:刚才刘欣在读的时候,一张一弛,一顿一挫,好象把我也带入到那个忧伤的世界了,这才是入情入境、高质量的诵读。还有没有同学向他挑战?
生:我想试一下。
师:来,先为勇敢的挑战者鼓掌!
生:(读)
(学生再次鼓掌)
师:怎么样?
生(乱):比刘欣更好!棒!
师:汪晓雨不愧是年级诗歌朗诵大赛的冠军,不过老师我今天也向向他挑战一回!
生(齐):好!(鼓掌)
师:我可是有备而来的,备好了音乐,我读完后大家再实事求是地评价,不要因为我是老师就给我面子,也不要因为我是老师就不给我面子。
生:(笑)。
师:(配乐朗诵)
生:(掌声)
师(见一学生举手):你说——
生:老师读得很投入,不过普通话还不是很标准。
师:恩?
生:“玉砌”的“砌”老师读成了“切”。
师:谢谢纠正。大家认为我比汪晓雨读得好的,举手!
(只有6个人举手,全班42人)
师:看来我是没希望超过她了,大家可要好好练练,争取超过她,有没有信心?
生(乱):好!没问题!
师:来,咱们一起背一遍,背诵的时候争取眼前能浮现出词中的景象。春花34——
生:(齐背)

三、议
师: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生(齐)愁
投影呈现:放大“愁”字,字色由黄变黑
师: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投影呈现问题:李煜的愁
生:国家灭亡
师在黑板上书写“国家灭亡”。
生:还有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
师在黑板上书写“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
生:没有了妻妾的幸福。
师:恩?
(众生笑)
生:至少没有了家庭啊,家已经支离破碎了。
师:这才象话。(在黑板上书写“家庭支离破碎”)
生:对往事的怀念,或者说是那个岁月流逝,自己的命运越来越差。
师在黑板上书写“感时伤怀”
师:差不多了,我自己思考的答案,跟这几位同学说的差不多,看看——
投影呈现: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愁”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师:这层层叠叠的铺天盖地的“愁”接踵而至,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师:好。这“剪不断,理还乱”无限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问问大家,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
投影呈现: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
生:选取典型的景物,如春花秋月表达忧愁。有意境。
师: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能直接表现愁情吗?
生:我猜是对比吧。
师:好。
生: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
师:好。
生:虚实结合。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师:很好。
师:我看除了对比、比喻、虚实的运用外,作者的发问也很有特色。先问天:“春花秋月何时了?”再问人:“往事知多少?”最后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可以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层层叠加,曲折回旋。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结,这哪是一江春水啊?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
投影呈现:
①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发问

师:我还想问问:你们是如何看待李煜的“愁”的?
投影呈现:如何正确评价李煜的“愁”?
生:这是封建帝王的愁,不值得同情。谁叫他声色犬马,不务正业呢?
生:我觉得这愁愁得美。
师:为什么觉得美?
生:因为它很有人情味,人性化。
师:说得好。
生:我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吧。
师:我说说我的看法:我无暇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花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总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李煜的读者。再由审美的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如果说,我们要同情李煜的话,那只能是审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怜悯。
师:带着这种认识,我们一起来看李煜的另一词作《浪淘沙》。
师:将课本翻到68页,自读,并思考它与《虞美人》的相通之处。
投影呈现:《浪淘沙》词作内容。
生:都写的是离国离家之愁。但是没有仇恨,是纯净的愁情。
生:我喜欢“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很动情,我读到这里哽咽的。
师:说说看。
生:这算是虚写吧,梦里寻找到极乐世界,加重了现实的悲凉。越是在梦里沉醉,越能看出现实处境的凄凉。
生:我喜欢“别时容易见时难”。一般说,相见很容易,作者却反过来说,与作者的经历有关。一旦告别了国与家,就彻底孤独了。
生:我注意到作者又写到春天了。作者写春天是在怀念,也是反衬,是在与春天告别。

四、结
师:说得都不错。
投影呈现:尼采与缪塞的话。
师: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的确,平庸的心灵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产生平庸的艺术,而那些伟大的艺术只会在绝望的心灵里诞生。
我们可能不会绝望,我们可能不会写出惊人的篇章,但是,热爱生活比一切都显得重要。让我们热爱诗歌热爱生活吧!
下课。

下面是各位资友的探讨
边城:学生的探讨很精彩。不过是东方三年前的,如果现在来上,东方必会有些改变。
我觉得,学生能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分析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错了。
只是,问题还是老师提出来的,能不能在讲完本课后,教会学生怎么去鉴赏诗歌呢?作为诗歌鉴赏的示范课我觉得可以这样上,以后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示范自行去鉴赏。
如果是我的学生,只怕很难体会到乐景与哀愁对比的妙境。

草 :课堂结构流利清晰,语言幽默诙谐。
 学生讨论热烈,并且从中得到美感。
不知讲这课时有必要用《虞美人》这首歌,没听过这首歌的音乐,只是听别人唱过,当时很受震撼。

春姑娘:“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提问:李后主是在同一个夜晚,吟下这首词并喝下毒酒的?

东方雪:这是我在网上资料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但是为了诗意,我就这么处理了。

xiaoyanzi:认真研读东方老师的课这是第二节。
第一次是将东方老师的诗歌教学转到我们校园网,与我的同仁们一起探讨。
这是第二次,
不知道是哪位专家说过:“文(文言文)怕架空,诗怕分解”。小燕子也一直以为如果将诗歌分解了,那是非常残酷的一件事,正如一颗心脏,倘若我们将它肢解为几块,那是多么血腥的一件事情!
诗歌是讲究整体艺术,讲究感悟的一种问文体。有人说诗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必须言传,但是言传就会破坏诗歌的整体性。
因此,小燕子以为我们的诗歌教学应该教会学生的是意会的方法。
在这点上东方老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路——让学生读,并比较读的效果,让学生在朗读中品位感情,把握基调。其实我以为一旦学生很好地把握的感情,那么他就基本上“悟”到了诗歌的内涵,如果在这个时候再做肢解的分析,就会破坏诗歌的效果。
另外,我觉得倘若东方老师再多选一些音乐,让学生朗读的时候,自己选择认为合适的配乐,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aoxueshilu/35514.html

  • 方仁工|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三)

    ◆上海/何俊萍整理辩证统一...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生命]《生命,生命》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播放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并朗诵汪国真的诗作《生命,生命》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课堂实录_李镇西《冬天》课堂实录

    2003年4月15日,我应邀到郑州铁路二中讲学,作完报告,校长突然给我提出一个请求,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学校的老师上一堂语文课。这可把我难住了,因为我毫无准备,连教材都没有带。但校长的热情真让我不忍拒绝。于是,我对校长说:“这样吧,我从我的笔记本电脑中选一篇课本外的文章来上,好吗?” 打开电脑,我选中了...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执教:洛城中学 赵磊 点评:山东省寿光市教研室刘湘玉、首都师大文学院刘占泉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说一段文字,请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见到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第一课时]《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入 :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根钓鱼杆,同学们钓过鱼吗?(大声说:钓过。)能告诉老师钓鱼有哪些技巧吗? 生1:钓鱼要有耐心。 生2:钓鱼要把握好时机。 生3:钓鱼要选择合适的鱼饵。 师:老师没大家这么有经验,但老师知道一句话“钓钩上悬挂的必然是鱼吃的饵”。今天我们将一同跟随丹麦童话大...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陋室铭》课堂实录观后感]《陋室铭》课堂实录

    泰兴市常周中学 教学目标 : 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师:在上课之初,老师想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点击鼠标,flash显示画面,音乐响起。)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背过很多诗词,现在请大家回忆,在我们背过的诗词中,有哪些是描写月亮或月光的? 生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这是谁的诗? 生众:李白的《静夜思》。 生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愁眠” 师:这又是谁的诗...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_第一次真好教学实录

    《第一次真好》课堂实录师生相互问好。按常规学生站着大声读今日名言(名言由学生自己写,可以是自己的话,也可以是名人的话,因为本班学生普遍说话声音很小,故学魏书生此法,发现还真有用)。然后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从学生人生的第一次导入 新课,由于没有预习,学生先自读课文,解决三个字词:姊 低回 具体而微,...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成长的烦恼综合性活动]《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课堂实录

    成长的烦恼师激趣导入 :聪明的同学们一下就会明白,下节体育课我要兑现诺言,带大家去爬山。谁想去请举手。学生们纷纷举手师:不过我有一个条件:我只带我的知心朋友上山去倾诉一下我的心事,我的心事太多了,唉!少年不识愁滋味,你们多好呀,整天无忧无虑的。怎么,我说的不对吗?难道你们也有烦恼吗?生齐:有师:哦...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