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教学设计]《胡同文化》教学实录及评点 ——语文“双促双发”教改实验教例

教学实录 2015-11-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教学实录】

</script>文/杨邦俊 李少毅
 
教学构想
以《胡同文化》为教学对象,激“活”文中的“文化分子”,营造人文化的课堂情境,让学生陶醉其间,设身体验,接受人类文化的濡染和熏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人文教化。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广泛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从外延方面认识文化,获取一些有关文化的初步印象。
2.引导学生重点考察宜都市一中这一文化实体,获得关于文化的一些直观认识。
课堂实录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将带给大家一个意外的惊喜。
(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出示教具:一张八开白纸,上面用墨写着“文化”)。
师:睁开眼,小心看,这是什么?
生:(齐)文化!
师:不错。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生:有。
师:(点生发言)
生:这是一张白纸。
师:(自言自语)一张白纸,上面写上“文化”,就是文化。有意思。
(点评:开篇即创设一种文化味很浓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设身体验。)
师:事实上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很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定会有很多收获,课前已经布置大家做了一些搜集工作,不知你们找到哪些?
生:(众)吃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
师: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
生:比如吃文化,我们中国是一个美食王国,饮食讲究色、香、味,烹饪强调刀工火候,吃东西用筷子,轻挑慢夹。那西方人就不同了,牛排鲜奶,刀子,叉子,还有爪子一齐上。(众生笑)这每种吃法就代表了一种文化。
师:说得精彩,那你是否注意过文化的本质特征呢?
生:(面露难色)
师:不要紧,拿出词典看看,词典上是怎样给文化定义的?
生:(查词典)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师:我也对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进行过一些考察,发现人类的这种物质和精神财富大致有三种类型:(1)精神型的。容易理解,我们平时所接触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精神文化产品就是。(2)物质型的。主要指凝聚着人类文化的物质产品,如(点示)我穿的西服,他穿的中山服,她穿的和服(众生笑)。这每一种服饰就代表着一种文化。(3)心理型的。比如,吃文化、酒文化就较为复杂,主要指人们通过某物某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定式。
(点评: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深入领会什么是“文化”,为学习课文营造氛围,文化熏陶已见端倪。)
师:下面我们选择一个更加具体的对象来试试。胡同大家见过吗?
生:(众)见过!
师:胡同能不能称为一种文化?
生:(众)能!
师:那么它应该属于哪一种文化类型?
生:(私语)物质型的。心理型的。
师:请申述理由。
生:(热烈地讨论)
师:静一静,说它是物质型的,一定强调的是胡同的——
生:(众)建筑形式、建筑风格。
师:心理型的呢?(沉默,教师随意点一学生作答)
生:(迟疑地)可能着眼于胡同里人的生活吧。
师:汪曾祺写有一篇《胡同文化》,下面我们看看作者笔下的胡同到底属于哪种文化,好不好?请大家翻开书,读课文1、5两段,思考我提出的问题。(点评:在学生对文化有了初步印象的基础上,导入  课文的阅读和研究。)
(学生浏览课文,读后教师点生作答。)
生:心理型的。
师:请用书上的原话申述理由。
生:胡同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生:胡同、四合院是北京人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生: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师:也就是说在作者笔下,胡同就是胡同文化,就是北京人的生活,就是北京人的思想。
作者写到哪些胡同,观察到哪些文化现象?课文2~4段中有,大家边读边找。
(学生朗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议一议,我提领,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对应的下句。
北京的胡同真多啊!
生: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
师:北京的胡同真奇啊!
生:什么狗尾巴胡同、羊尾巴胡同、大绿纱帽胡同……
师:北京的胡同真静啊!
生:剃头挑子的“唤头”、磨刀师傅的“惊闺”、算命先生的短笛听得清清楚楚。
(点评:1、5段作简略处理,重在引导学生对北京胡同获得整体印象。)
师:胡同如此,胡同内的生活怎样?下面我们深入阅读课文,随作者“走进”胡同看看。请大家注意课文6~7段。找一位同学朗读,读后一起来讨论几个问题。(点生朗读,读后问)
阅读课文应该从语言入手,要抓中心句关键词。大家想想,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应该是哪句?可以讨论。
生:北京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词对于我们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最为重要,这个词应该是?
生:(齐)封闭!
师:这“封闭”怎么讲(教室里一阵轻微躁动)。我不希望大家简单地从字面上解释,而是要你们阅读课文。
读后想想北京市民的哪些生活内容可以反映他们过着一种封闭生活。
(点评:调动学生的想象,努力把课文从静态的文本形态还原成生动的生活画面,重在激活文中的“文化分子”。)
生:(欣喜地)舍不得挪窝;住家是独门独院。
师:北京人的“窝”是“金窝”,还是“银窝”?他们不忍割舍。
生:(笑)不是!房屋很旧,也不太好,而且还有经常坍塌的。
师:那胡同里的居民为什么不愿意搬家?
生:那是因为他们祖祖辈辈住在那里,住惯了,恋旧,图安逸。
师:喔,也就是说他们愿意过那种封闭守旧的生活。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也就是说北京人深居简出,彼此从不交往。
生:也不是!北京人很讲究“处街坊”,随一点“份子”。
师:那么,这能说北京人封闭吗?
生:能!北京人平常的日子,过往不多,只是街坊里道,谁家婚丧嫁娶的时候,才随一点“份子”,而且是为了“合礼数”。
师:我明白了,北京人的交往不是主动的而是被迫的(众生笑)。我们一起总结总结刚才的学习方法:(师生一齐)读课文;找中心句,抓关键词;透过语言文字“看出”相关联的生活现象。
(点评:及时归纳学习方法,以供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主动运用。)
下面大家就用这种方法自读课文第8段。
(学生读书,同座研讨,教师提示)
师:这一段的中心句—关键词—对应的生活现象——我们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中心句是“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关键词是满足!
师:有相关的生活现象可以验证吗?(学生响应热烈)且慢,我不愿看到你们平平淡淡说出来,文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摹,希望你们真情地把它朗诵出来,读出北京人那种满足的味儿。先同位的同学彼此对读练习,读后,我们请一位同学表演。
(试读后点生朗读)
 生:(深情地)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师:不错,不过京味还不够浓。有没有去过北京或研究过北京人说话风格的同学?
生:有!张为。
师:张为,请你读读。
张: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没的说。(众生笑)
(点评:通过充满声情地朗读,尽量产生类似现场经历的效果,直接感染学生。)
师:看来北京人确实易于满足。阅读方法大家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余下的9~12段自己读读吧!看看北京胡同还有什么文化内涵。
(学生阅读思考充分后回答)
生:(争先恐后)还有忍耐;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师:有没有例子。生:有!有两个:一个是作者小说里的一段人物对话;一个是作者楼道里发生的一件真事。
师:作者小说里的一段人物对话?我们能不能把它表演出来。同位的同学先在下面分角色朗读、练习。然后我们再请人来表演。(学生试读两遍以后点生朗读)
生(甲):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这会儿,全乱了。我这眼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生(乙):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生(甲):卖!
生(乙):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师:(抢过话头)能忍就忍吧!(众生笑)像老师一样,根据当时的情景,在省略号处再补足一句。
生:有吃的就行……
师:北京人真能忍耐。还有更精彩的。表现北京人安分守己、逆来顺受有一句很典型的话——
生:(抢着)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师:“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精彩在哪里?
生:(调皮地)想起儿时睡午觉。那时贪玩,上床睡不着,妈妈硬逼我把眼睛闭上。只好强忍着,等她一走,小眼睛又睁开了。妈妈恼了,索性守在我跟前,那滋味真不好受(众生笑)。你不说,居然还睡着了。
师:喔,精彩。这北京人的睡法(重读,强调)和你一样,太精彩了!(众生笑)。
生:不!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睡法问题,还有言外之意。
师:言外之意?说说。
生:你看那小姑娘对小伙子无可奈何。怎么办?不活了,跳楼(众生笑)。不行。权当一回儿子打老子吧!(众生笑)充分表现了北京人自我安慰、忍耐的性格。
(点评:强化课堂上的文化氛围,并把学生的亲身经历、生活体验带进课堂,引导学生体验。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思维异常活跃,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师:文章确实写得很精彩。然而,从上面这些镜头中,我们不难看出北京胡同也有它落后的一面,?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北京胡同的衰败、没落是不可避免的。北京胡同文化的解构是必然的。本文正是作者在北京胡同被大量拆除时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但是文中并没有流露出丝毫的喜悦,倒是“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满是怀旧、伤感。这是为什么?
生:这才是真实的感情,这才是真正的人。一个在北京生活了多年的老北京,对胡同的依恋是可想而知的,对胡同里的生活是永生难忘的。
师:看来,我们对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还不能作简单的好与不好的评语。
(点评:淡化课文的次要内容,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学了汪先生的《胡同文化》,我们能不能像汪先生那样真实地考察一下咱们一中,写一写“一中文化”。大家来校学习时间也不短了,对一中的老师、一中的学习生活、一中的管理、一中的风格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就在这个基础上作文。一周以后我们集体交流。
再见了《胡同文化》,再见了同学们!下课。
(点评:把语文学习引向课外,促使学生自由地去发展。)
附:板书设计 
胡同文化
  汪曾祺 
北京 胡同 多 趣 静 
 精神型:小说 戏剧…… 
胡同 文化:财富    物质型:西服 中山服 
   心理型:人—事、物—心理 
北京人的生活    封闭 自足 忍耐 衰败 
一中文化             学习 生活 
                             老师 管理 风格 

 【总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试味”太浓,亟需改革,我们宜昌教研中心推出的“双促双发”语文教改实验就是要探讨一套适应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办法。语文教学多年来提倡人文教育,怎样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没能很好地解决。文化熏陶课就是要通过语文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本教例整堂课基本上围绕这一思想来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在语文教学中贯彻人的教育、人文思想的熏陶。因此,课堂上具有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把僵化的教材还原成活生生的生活,在枯燥的课堂上注入浓浓的人文气息。让学生设身于这种氛围中,反反复复地体验,获得语文的营养,唤起为人为文的思考,一步一步感化。通过这种熏陶,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格水平。这种尝试无疑给沉闷的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一股新鲜气息。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aoxueshilu/35504.html

  • 方仁工|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三)

    ◆上海/何俊萍整理辩证统一...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生命]《生命,生命》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播放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并朗诵汪国真的诗作《生命,生命》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课堂实录_李镇西《冬天》课堂实录

    2003年4月15日,我应邀到郑州铁路二中讲学,作完报告,校长突然给我提出一个请求,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学校的老师上一堂语文课。这可把我难住了,因为我毫无准备,连教材都没有带。但校长的热情真让我不忍拒绝。于是,我对校长说:“这样吧,我从我的笔记本电脑中选一篇课本外的文章来上,好吗?” 打开电脑,我选中了...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执教:洛城中学 赵磊 点评:山东省寿光市教研室刘湘玉、首都师大文学院刘占泉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说一段文字,请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见到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第一课时]《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入 :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根钓鱼杆,同学们钓过鱼吗?(大声说:钓过。)能告诉老师钓鱼有哪些技巧吗? 生1:钓鱼要有耐心。 生2:钓鱼要把握好时机。 生3:钓鱼要选择合适的鱼饵。 师:老师没大家这么有经验,但老师知道一句话“钓钩上悬挂的必然是鱼吃的饵”。今天我们将一同跟随丹麦童话大...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陋室铭》课堂实录观后感]《陋室铭》课堂实录

    泰兴市常周中学 教学目标 : 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师:在上课之初,老师想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点击鼠标,flash显示画面,音乐响起。)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背过很多诗词,现在请大家回忆,在我们背过的诗词中,有哪些是描写月亮或月光的? 生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这是谁的诗? 生众:李白的《静夜思》。 生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愁眠” 师:这又是谁的诗...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_第一次真好教学实录

    《第一次真好》课堂实录师生相互问好。按常规学生站着大声读今日名言(名言由学生自己写,可以是自己的话,也可以是名人的话,因为本班学生普遍说话声音很小,故学魏书生此法,发现还真有用)。然后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从学生人生的第一次导入 新课,由于没有预习,学生先自读课文,解决三个字词:姊 低回 具体而微,...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成长的烦恼综合性活动]《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课堂实录

    成长的烦恼师激趣导入 :聪明的同学们一下就会明白,下节体育课我要兑现诺言,带大家去爬山。谁想去请举手。学生们纷纷举手师:不过我有一个条件:我只带我的知心朋友上山去倾诉一下我的心事,我的心事太多了,唉!少年不识愁滋味,你们多好呀,整天无忧无虑的。怎么,我说的不对吗?难道你们也有烦恼吗?生齐:有师:哦...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