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必修一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 熊文斌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报导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3、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罪行,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4、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对参观者神态表情变化的把握,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罪行。
 

【教学难点】

  仔细揣摩、品味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奥斯维辛大门图片。)

  提问:这条路、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师:曾经这条路被德国纳粹称为“天堂之路”60几年前满载着一车车犹太人的“死亡列车”通过这条路,进入前方的那扇大门,然后下车,按男人、女人、小孩分为三群,脱光衣服,剪掉头发,送入毒气室,15分钟以后死亡。这扇大门就是当时德国在世界各地修建的集中营里最大的一座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大门,400万人进了这扇大门就再也没有出来。德国纳粹军官还曾经骄傲的说:“绝对不会有人活着离开。”多么可笑,“天堂之路”却把人引进了一座人间地狱。

    如今这里一派宁静,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会带领我们再次走入这扇大门,去碰触那段我们不愿碰触地历史。
 

二、感悟新闻内容

  1、新闻与一般文章的显著差别点是什么?

    明确:即使敏锐地捕捉新的事件并加以客观的表达。

  2、自由放声的朗读课文,本新闻有没有写到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事件?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本新闻并没有写到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事件。此可以从题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及文中的“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鲜东西可供报道”等可以看出。

  3、那么本则新闻重点在写什么?

    明确:罗森塔尔的目光始终敏锐地追寻着参观者的行动与神态。

  4、文中哪几段集中在写参观者神态、行动的变化。

    明确:7段──完。

  5、读这些段落,勾画出人们参观时表情变化的句子,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12

    明确:

   ⑴ 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⑵ 他们就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⑶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⑷ 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⑸ 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

   ⑹ 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人们表情变化从侧面说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无法想象的,纳粹的暴行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令人发指。

  6、依照参观者的参观顺序由老师充当解说员带领同学们参观一下,看看这些表情的变化是由于看见什么引起的。

    (出示三张集中营图片,略。)


三、句子研读

  1、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

    明确:作者用的是反语。因为景物的美好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布热金卡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里因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最相配。

  2、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明确:两种事物形成强烈反差,是讽刺,纳粹的残暴终不可灭绝生命,是控诉,美好的生命被活生生的毁灭。


四、课堂总结

  值得令人欣慰的是:德国人对自己曾经的这种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灵魂深处的颤抖,促使过去60年德国历届领导人都把大屠杀视为“全体德国人的耻辱”。西德前总理甚至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下跪、祈祷:“上帝宽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歇。”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纪念奥斯维辛解放60周年时曾提出“救赎我们的人性”。只有人性的不断被唤醒,才能遏制人性的恶,避免悲剧重演,使我们的世界永远和平。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825.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