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江南的冬景学案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 学习文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 学习散文对比的结构特征和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
3. 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学习重点】    学习散文对比的结构特征和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
【作者介绍】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沉沦》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郁达夫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积极抗日,在苏门答腊,被迫做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后被日本宪兵杀害,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基础过关】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煮茗  (    )      蛰居     (    )     亘古(    )      晕头转向(    )
赭色  (    )      绿林豪客 (    )     正月(    )      槎桠    (    )
剥花生(    )      夹层     (    )     中间(    )      湖沼    (    )      
煊羊肉(    )      曝背     (    )     闽粤(    )      远阜    (    )
2.解释下列词语。
(1)蛰居:                  (2)野人的篱落:                  (3)丰腴:                        
(4)碧落:                  (5)远阜:                        (6)冬霖:
(7)直截了当:              (8)恣意:
3.选词填空。(在正确的选项前划钩)
(1)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     的情调。(a、明媚 b、明净 c、明朗)1234567891011
(2)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         ,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a、萧条 b、肃杀 c、凄凉)
(3)因为睛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    的机会自然也多。(a、逍遥 b、潇洒 c、悠然)
(4)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       异境。(a、居住 b、居家 c、蛰居)
(5)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          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a、记忆 b、铭刻 c、铭记)
【文本研习】
1. 在《江南的冬景》中,我们感受到,作者心目中的江南的冬天很好,阅读之后,你能够用哪些更具体的词语来替换这个“好”字?【讨论回答】                             
                                                                             
2. 为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
【讨论回答】                                                                
                                                                             
3. 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讨论回答】                                                                   1234567891011
                                                                             
                                                                             
研读重点段落(5—9),深入思考讨论:
4. 文章写景时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描写策略。读完这部分,你觉得哪些地方写的是实景?哪些地方写的是虚景?虚景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境和情趣?【讨论回答】                                                                  
                                                                             
                                                                             
2. 文章多次引用诗文名句,找出这些诗文名句并体会: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替换这些名句?如果替换以后,会不会影响文章的语言风格?【讨论回答】                                                                   1234567891011
                                                                             
                                                                             
3. 这篇散文写景时做到了语言风格与景物特征的和谐,试作简要分析。【讨论回答】                                                                  
                                                                             
                                                                             
【课堂检测】1.作者笔下的“江南’’主要指哪些地方?文中有具体的实例吗?
                                                                              1234567891011
                                                                             
                                                                             
2.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多方面的比较。请在横线上用最概括的语言分别填写出比较的内容。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重要特征?
(1)北国冬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
北国冬天:                                                                     
江南冬天:                                                                     
(2)江南秋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
江南秋天:                                                                     
江南冬天:                                                                      1234567891011
(3)北方夏夜与江南冬天的比较
北方夏夜:                                                                     
江南冬天:                                                                     
(4)闽粤地区与江南地区冬天的比较
闽粤冬天:                                                                     
江南冬天:                                                                     
(5)德国寒郊散步与江南寒郊散步的比较:
德国寒郊散步:                                                                 
江南寒郊散步:                                                                  1234567891011
概括江南冬天的特征:                                                                              
                                                                             
阅读文本中的语段,完成文后题目。(文段见课本p76-77两段)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3.第1段文字描绘出一幅微雨寒村图,作者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写出了江南的迷人冬景。
                                                                             
4.“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这句话如何理解?                                                                             
                                                                              1234567891011
5.“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这一句中,以“味”来作“红黄”的量词,是不是用错了?说说你的看法。                                                                             
                                                                             
6.这两段写江南的雨雪,并没有作过多的实景描绘,说说作者写法上的特点。                                                                             
                                                                             
7.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三句名言的大意,然后按要求把这句话填在画线处。(注意:要从自己的角度说,否则算错)
(1)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
(2)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列宁
(3)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高尔基
在言和行的关系上,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                            (不超过15个字) 1234567891011
8.给下面一则消息加上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
本报北京12月10日电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近日告诉记者,目前各地出现的电荒将使我国的电源建设进一步加快。据测算,我国水电的技术可开发容量为4.93亿千瓦,经济可开发容量为3.95亿千瓦,而已建水电站装机容量仅为经济可开发容量的19.9%,未来20年将是我国水电开发的黄金期。未来几年,我国每年投资于电源建设的资金为1000亿至1200亿元,而通过企业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进行水电建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标题:                                                           
【小结、学习反思】
《江南的冬景》(教师用)
【基础过关】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略)
2.解释下列词语。
(1)蛰居:像动物冬眠一样隐居起来      (2)野人的篱落:乡村的篱笆。
(3)丰腴:丰满。                     (4)碧落:天空。
(5)远阜: 远处的土山。               (6)冬霖:冬天久下不停的雨。
(7)直截了当:形容做事、说话不绕弯子。(8)恣意:放纵,不受拘束。
3.选词填空。(在正确的选项前划钩)
(1)c (2)b (3)a (4)c (5)b
【文本研习】
明确:
1. 晴暖温和 可爱 明朗的情调  优美闲适  和煦温润
2. 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包括: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写那种“明朗的情调”;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
3. 第1至4段,第6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突出了其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第5段,作者写到了江南的植被。第7段,写了江南的微雨。第8段承接上文说到的雨,又写到了江南的雨雪。第9段写到了江南旱冬的晴和,将话题引到“散步”上来。文章最后一段语言平实而又活泼,照应全文行云流水般的描述,既是一个巧妙的收束,又是一次洒脱无羁的荡开。
   《江南的冬景》里,作者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第五段,写江南,不能不写到江南的河港湖泊。
研读重点段落(5—9),深入思考讨论:
4. 第5段作者写到江南的植被(实写)。江南丰腴润泽的土地上,芦花、红叶、桕子、草汇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气。作者将这种种富有生气的色彩和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相连接,别有一番情趣;1234567891011
第7段,作者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挥毫泼墨(虚写)。借助想像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就呈现在读者面前。郁达夫熟稔绘画的用色技巧,也能够较好把握情绪的节奏,因而写景时,他善于运用五颜六色状物写景,把江南冬景情意浓浓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其中既有素描的工笔,也有浓淡适宜的写意,绘出的,总是一幅幅情景交融的优美图画。
第8段写到了江南的雪(虚写)。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避实就虚地引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
结合郁达夫的创作风格来谈,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是作者审美情趣和景物特征相融合的结果,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郁达夫主张表现自我,认为小说是作者的“自叙传”。这种直接抒写性情的创作风格同样也体现在散文写作中,只是在散文里更注重表现与再现的结合。因此,江南的冬景在郁达夫笔下,既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情境。
5. 不能,作者借助诗句写出了江南冬天傍晚、夜里、早晨的雪景,巧借诗歌意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江南雪景推向一个新的意境,增强了散文的意趣,也更能体现出作者的心境闲适。
6. 读这篇文章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特色和行文风格,体会到,江南冬景的悠闲和暖、作者心境的闲适和行文时的舒缓自如在全文中水乳交融,和谐统一。
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声调平和、叙述节奏徐缓,有利于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实现景物描写的绘画美。画家刘海粟对此深有感触:“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课堂检测】
1.作者笔下的江南当是指长江以南、闽粤以北地区,以江浙一带为主。文中有这样一些具体语句:①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②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尊了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③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④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⑤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
2、(1)北国冬天最有劲;门外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屋内温暖如春,闲食与节期更让人怀恋;江南冬天温暖可爱,可以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 (2)江南秋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江南秋天是读书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江南冬天则有明朗的情调。 (3)北方夏夜和江南的冬天都有明朗的情调,大致可抵得过。 (4)闽粤的冬天过于和暖,以至像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不像冬天;江南的冬天有独特的冬天特征。 (5)德国南部地区四季变迁与江南差别不多,冬天均适合寒郊散步,那是一种享受清福的机会。 江南冬天的特征:晴和—润泽如春:清朗一一有明朗的情调;不肃杀,有生气;有画意,有迷人的美景。
3.悠闲
4.江南的冬天实在美得诗情画意,人到此境界,当可与自然合一,尘世的碌碌俗务,名利之心,纷争之意,更难立足于此,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 1234567891011
5.“红黄’’为暖色.是视觉印象,以“味’’移用来画出,更有感官相通的诗情画意。这种手法叫“通感”。
6这两段写江南冬天的雨雪,未作过多实景描绘,而是通过想象描画、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方法来表现,巧借想象和诗句的意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意象丰富,带有很强的作者个体性情的印记。
7、重实际行动,不夸夸其谈。(或:要言行一致,不要言过其实)
8.我国水电建设进入黄金期(‘‘水电建设进入黄金期”也对)
123456789101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824.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