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设计_昆剧的故事教学设计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昆剧的故事
教学目标1、 根据文章的主体结构把握要点,初步了解有关昆剧这一传统戏曲的常识。 2、 通过词句的品读,赏鉴、体验古老戏曲的优雅意境。 3、 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对这一“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喜爱之情。 说明:XX年5月18日,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成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首批19个项目中以全票通过,位列榜首。它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了她不容小视的位置。教材在 “审美感悟”的单元中安排了这样一篇介绍昆剧的知识短文,意在让学生知道我们还有这样一种纯美的艺术样式,有百年的历史积淀,有丰厚的文化内涵,有卓越的戏剧品质。它古老而年轻、博大而永恒,它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典,也是世界的艺术瑰宝。这篇戏曲理论家刘厚生的《昆剧的故事》,不妨可以看作是一篇“昆剧简明小史”,但它并非是以艰涩而佶屈聱牙的学术论文的面目出现,而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对昆剧的历史、昆剧的艺术特点、昆剧的振兴作了简明扼要的概括介绍,将知识性、趣味性与文学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在课堂上主要是利用文本解读与多媒体辅助教学,试图尽可能拉近当代中学生与古老昆曲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传统戏剧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试着走近昆曲,尝试着去体味她的厚重,感受她的典雅,领略她的风姿。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朗读、联想、比较等方式感受昆剧文辞的典雅优美。(文学基础) 2、 难点:通过片段鉴赏来初步感知昆剧戏曲表演、音乐唱腔的特点。(表演与唱腔)说明:整个教学拟用二课时。第一课时以文本解读为主,主要解决“昆剧历史”、“昆剧振兴”一头一尾这两部分,让学生对昆剧的大致历史、艺术成就、今后发展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理性的认识;第二课时主要是用赏析、朗读、借助视频等方式重点学习“昆剧魅力”部分,让学生了解昆曲剧本文辞的典雅华美,具有很高文学性的特点,同时也对昆剧的表演艺术的载歌载舞、形神兼备、抒情写意的特点有较为感性的认识和体会。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背景音乐(朝元歌)。 2、展示一幅画(虎丘中秋听曲图)。同时展示明朝袁宏道的《虎丘》中的一段。(“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壘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用笛韵雅歌、古画古文,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透过尘封的历史,依稀瞥见昆曲昔日的风采和曾经的辉煌。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从视、听、读等多角度入手,增进学生对昆曲的初步感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整体感知 学习课文的第一、三部分1、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梳理文章的总体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初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致阅读课文的第2——5段和22——26段,了解与“昆剧历史”和“昆剧振兴”相关的主要信息。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达成以下认识:
1、全文由三部分组成: 昆剧历史 昆剧魅力 昆剧振兴 2、昆剧历史—— 起:元末 兴:明中叶 盛:明末清初 衰:清中后期 3、昆剧振兴—— 人才培植 政府扶持123
整体阅读,初步感知,了解文脉走向与布局构思,对课文有一个较为宏观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较粗地阅读头尾两部分,理清文脉、了解历史后为下面的重点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赏析品味 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品味关键词语、比较阅读、全班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大致步骤如下:1、学习“文学基础”对文中的四支套曲进行阅读赏析,并挑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支曲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2、学习“表演艺术”为课文中的四个小故事“梨园掌故”列出小标题3、学习“音乐唱腔”在《虎丘》一文中找出相关内容。1、细读课文,赏析①《琵琶记》之[孝顺歌]、②《牡丹亭》之[步步娇]、[皂罗袍]、③《桃花扇》之[哀江南],可以进行散读、圈划、品味、同桌交流等方式。2、将自己的感悟在全班交流。3、列出梨园掌故小标题:① 马锦私入相府摹态② 家班偷上朝堂观状③ 颜容演杵臼感人④ 陈明智扮霸王震场4、关于昆剧的音乐伴奏与唱腔特点,在《虎丘》一文中写到:“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清声亮彻”、“音若细发”、“每度一字,几近一刻”等。昆曲剧本的文辞文学性很高,唱词本身就是形象优美的文学作品,通过这部分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昆曲文辞形成中国文学史上古典文学又一个高峰,堪称“一代之文学”。戏剧从本质上说终究是舞台艺术,除了看剧本,更主要的是通过舞台表演展示给观众。通过这部分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昆剧的表演艺术体现了中国戏曲独特的审美传统,也成为后来诸多地方戏曲模仿和借鉴的表演范本。堪称“百戏之典范”。观看视频
加深认识
1、播放沈昳丽出演的《牡丹亭》之“游园”片段。 要求学生看:演什么戏,什么人物形象,人物造型、服饰、手中道具、脸上表情、肢体动作。揣摩心态,解读人物的内心情感。 2、播放《玉簪记·琴挑》之[懒画眉],要求学生能感受昆曲唱腔“流丽悠远”、“舒缓曼妙”的特点。(师生交流):杜丽娘随丫环春香来到姹紫嫣红的花园,她和春香边走边看,边看边叹。(小姐手执洒金纸折扇,丫环手拿绣花绢团扇。)这一段用双人舞来表现,姿态娴雅,身段多变。一直独居深闺的丽娘面对满园春色的惊叹、欣喜,既有欢乐,又有惆怅的复杂心态。而那支(2′43″)的曲子,人称“最是纡徐有致,极富韵味”。让学生在观看实际的舞台演出中真正体会:中国的传统戏曲,偌大的舞台,布景极其简单,有大量的留白要靠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去填满。观众要学会从演员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一转身一回眸中去发现戏、品味戏。总结全文
学了课文,请学生说说对昆曲艺术的大致印象与感受。昆曲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有典雅的文词、优雅的表演、高雅的音乐。“雅”是它最大的特点,它是戏曲中的空谷幽兰,散发着淡淡馨香。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
1、阅读补充的课外读物:白先勇的《我的昆曲之旅》、陈从周的《园林美与昆曲美》。 2、给自己一个走进昆剧剧场的机会,双休日去上海大剧院、兰心剧院、逸夫舞台,或者绍兴路的上昆的兰馨小剧场看一场昆剧的现场演出,感受属于昆曲的,属于中国的6XX年不变的惊世之美。按照要求,完成作业(1),作业(2)不做强求,学生视实际情况和个人兴趣而定。正如《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一句念白—— 不到园林 怎知春色如许 让学生试着来打开昆曲这扇门,看看门内是怎样一个陌生而美丽的世界。 藉此希望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思路点拨123课文中还提及了不少相关的昆剧名家、名作,这些内容于学生而言也是较为陌生、生疏的,为了更好地消除学生与昆曲之间的隔膜感,不妨在课前布置学生自主借助工具书、查阅有关书籍、上网查资料等方式,分头查找相关信息,然后在全班交流,资源共享。教师可事先布置一些查找内容,如(一)、名家了解:①戏曲作家:魏良辅、梁辰鱼、高濂、汤显祖、孔尚任、洪昇等;②昆剧表演艺术家:俞振飞、张继青、蔡正仁、张洵澎、王芝泉、计镇华、张军、沈昳丽等;(二)名作了解:《牡丹亭》、《琵琶记》、《桃花扇》、《玉簪记》、《十五贯》、《赵氏孤儿》等。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在课前分组或独立完成,可以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先一步增加对昆曲的初步认识。 另外,课文导入还可以借助王力宏的一首歌曲《在梅边》,学生对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也许有更强的心理认可度,能较快、较自然地拉近90后学生与6XX年古老戏曲之间的距离。 练习举隅1、 除昆曲外,再另选择一个“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自查资料,做成ppt在全班作交流展示。 2、如果条件允许,观看白先勇新编的青春版的《牡丹亭》,将观后感写在“随笔本”上。123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详细阅读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详细阅读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详细阅读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详细阅读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详细阅读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详细阅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详细阅读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