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长亭送别》]《长亭送别》导学练习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一、作家作品。
王实甫,中国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他的创作活动大致在元成宗的元贞 、大德年间。长期混迹于教坊、行院,与伎艺为伍,当是位不得志的落拓文人 。编撰杂剧 13 种 ,只有代表作《西厢记》与《丽春堂》传世,《 贩茶船 》、《 芙蓉亭 》各传曲文一折,余则散佚。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创造了文彩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可以说就是这种风格的一个杰出的代表。
二、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谂知(niǎn)暮霭(ǎi) 胸臆(yi) b.泠泠(léng)相偎(wēi)栖迟(qī)
c.赓续(gēng)玉醅(bèi)揾做(wèn) d.萧瑟(sè)憔悴(cuì)顷刻(qǐng)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b. 我 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
c.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d.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端饭的盘子) 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相守)
b.虽然眼底人千里(眼前) 趁路程节饮食(赶)
c.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和着) 寻思起就里(内中的实际情况)
d.一递一气长吁气(交替) 再休似此处栖迟(留恋)
4、掌握下面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 筵席:宴饮的酒席。
② 蹙愁眉:皱着眉头。蹙:皱、收缩。
③ 杯盘狼藉:指饮宴后乱七八糟的样子。藉:践踏,凌辱。
④ 金榜:古代科举殿试录取时,发榜公布的文告。
⑤ 憔悴: 形容人瘦弱,面容不好看,精神不振。
⑥ 胸臆:文中指胸膛,亦可指心里的话或想法。
三、导学过程。
(一)根据情节的发展,这一折可分为三个场面。
1、赴亭惜别:
(1)对[正宫•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
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
(\"晓来\"两句应为\"有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我之境物皆着我之颜色\"\"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该句有主观色彩当为\"有我之境\"。)
(2)[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
(3)[叨叨令]一曲,将\"车、马,被、枕,衫、袖,书、信\"这些常用词带上\"儿\"字,加上一 些叠音形容词,如熬熬煎煎、昏昏沉沉之类,用排比句巧妙组合衔接,并间以反复的感叹,造成怎样的艺术效果?
(4)概括这一场面的主要意思,写在\"1、赴亭惜别\"后面。
2、长亭饯别:
(5)[脱布衫]中也有环境描写,这里有何作用?123
(6)幺篇] \"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与哪一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
(7)[幺篇]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
(8)[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9)[朝天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个典故出于何处?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样的意思?
(10)概括这一场面的主要意思,写在\"2、长亭饯别\"后面。
3、残照离别:
(11)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思想和感情?
(12)对[ 耍孩儿] 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琶琵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
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
c.\"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
d.\"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
(13)[四煞] 一曲:\"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一段曲文,多处化 引了古诗文语句,下列不属此列的一项是( )
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 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
(该句写的是亡国之痛,不是离别之愁。)
(14)[二煞]中所用是几个典故?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15)下列对[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阳\"一句,看似乎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留恋美景显然不当。)
(16)[收尾] 一曲最后一句是:\"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说:\"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请比较分析上面4句曲或词。
(17)概括这一场面的主要意思,写在\"3、残照离别\"后面。
(二)概括本文的主题。
(三)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四)请根据示例改写你自己喜欢的其他首曲词为现代诗。
示例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残阳如血,
敲打在她寂寞的心头;
夕阳古道,
淡烟笼罩影绰绰。
望不见远行的人儿,123
只 听见凄冷的秋风
煞是使人愁。
似乎耳边还有玉骢马的呼唤,
我多么想让马儿插翅膀,
伴君千山行万水过。
--------------------------------------------------------------------------------
参考答案:
二、1d 2d 3c
三、1(一)1(1)c (2)每一句都有:迟、疾、难系、挂、迍迍、快快、早、松、减等。(3)音韵的回环往复,产生一唱三叹、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莺莺 那种如泣如诉、呜呜咽咽的声气口吻,宛然在侧。(4)写莺莺一路上的离别而愁苦之情。2(5)提示: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6)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同。(7)珍惜爱情,轻视功名利禄。(8)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9)语出苏轼《满庭芳》词,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恨态度。(10)描写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3(11)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谊。(12)c(应为借酒饯行非为\"借酒浇愁,及时行乐\"。)(13)d(14)三个典故:一春、鱼雁、青鸾 。其作用是表明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15)d(16)都是写愁高手。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都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进一步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均意境完整。(17)描写莺莺对张生亲切关心和依依难舍的情景。(二)表现反封建、轻名利的思想,歌颂真诚的爱情。(三)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增强感染力 ;二是融古代诗词与 民间口语为一体,使语言既清丽华美,又生动活泼。(四)(略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详细阅读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详细阅读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详细阅读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详细阅读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详细阅读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详细阅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详细阅读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