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魂枪》原文|《断魂枪》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学生在初中对老舍及其作品已有了初步接触及了解,高一阶段应在思考和审美方面有所强化和提升。本文教学应着力引导学生品味老舍语言特色,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断魂枪》丰富的思想内涵,探讨主人公的人格品质、价值追求,以及透视作品体现的时代风貌和精神,增进对历史、社会的了解,增强民族忧患意识,思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二、教学过程(一)预习阶段1、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情节。2、根据作家、作品背景知识,仿照《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的夹批、旁批,为本文批注;或根据教师建议完成以下思考:(1)沙子龙与王三胜的师徒关系怎样?为什么?(2)沙子龙为什么最终没有与孙老者交手?始终不传“断魂枪”?(根据学生层次可具体分层要求。)(二)课上活动1、检查预习情况。(1)概述课文故事梗概。(2)交流学生批注。(小组讨论,每组推荐一、二人重点发言。)2、师生共同研讨。(1)沙子龙与王三胜的师徒关系怎样?为什么?阐释:当帝国主义用洋枪洋炮打开了古老的中国大门,“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人们祈告祖先与神灵不再有任何用,长矛毒驽,花蛇斑彩的厚盾挡不住不同面色人的雷烟火炮,因为他们的“枪口”还热着。连皇帝的头都能被杀,整个国家的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而他的徒弟们依然满足于温饱,热衷于炫耀,所以尽管他在生活上对王三胜们有所援助,但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并不满意的,也无可奈何,于是对他们学武的要求要么回避要么拒绝,对外也不承认他们的师徒关系。(2)沙子龙为什么最终没有与孙老者交手?始终不传“断魂枪”?阐释:如果说沙子龙与王三胜的师徒关系的变化体现出的是社会变迁的结果,那么他始终不与孙老者交手则更多的体现了他在这种社会变迁中的心境和人格特征。沙子龙面对巨大而急速的社会变迁,心情是矛盾而复杂的。一方面他对过去时代无限留恋、眷念、欣赏,另一方面他对时代变化充满伤感和无奈,心中充满了英雄末世的落寞与悲哀;更重要的是他始终坚守着内心的那份执着与清醒。在这样的心境之下,这样的沙子龙是决不会与任何高手比试的,自然也不会传授他视为人生精魂的断魂枪。3、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揣摩体会文章语言意味,进一步感受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举例:课文最后一段“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走镖已经没有饭吃了”,沙子龙顺时应世把镖局改成了客栈,但枪却是不能再传。因为那杆枪和他出生入死,既记录着沙子龙的全部辉煌,又承载着他的全部价值,已经和他的生命融为一体。同时,断魂枪虽说是落后于时代了,但正如前面的论述,它也有它的精魂。这使它脱离一般的民族工艺而成为“五虎断魂枪”,成为一种英雄精神的象征。威震西北的镖师和他的五虎断魂枪已经如滔滔江水随着那个古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在这个无需再传也无人可传的时代,再传枪,无疑是对那杆枪,那英雄精神的糟践。从这一点看,正如许多研究者指出的,沙子龙无疑是清醒、理智的。正是考虑到所有这些因素,开客栈的沙子龙所以才拒绝了孙老者,并且对王三胜等人的流言蜚语置若罔闻。沙子龙这种看似保守实是清醒的倔强又依稀让人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牺牲精神的崇高和悲壮。沙子龙对断魂枪的不传从而在实质上也指向了对生命尊严的坚守。这种坚守的胜利也就成为个体柔弱的生命对冷酷无情的社会历史进程的胜利。老舍珍视的其实就是沙子龙面对命运挑战的无畏姿态。所以,作品最后,练完了六十四路断魂枪,沙子龙“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抚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一声长叹固然是对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无奈,而一个“笑”字又表明了沙子龙那种“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式的带着超然的坚守姿态。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作品在主题上是以“断魂枪”来写“断魂人”,关注的是沙子龙在复杂变动时代的心理走向以及命运姿态,并由此传达了老舍对那些“老中国的儿女们”生存状态的关注以及发掘一种理想生命状态的努力。124、课堂拓展(1)如果你是沙子龙,你传不传断魂枪?(2)这篇小说中你对谁的印象最深?(3)有人说这不是一篇武侠小说,你认为呢?(三)课下作业1、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将夹批、旁批修改、补充。阅读要求:从某个或几个片段揣摩或体会。2、对“课堂拓展”内容整理,补充,完成片断写作。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590.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