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第一册]高中第一册写作口语交际单元四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个性与创新

重要提示

    1.个性鲜明与否往往决定文章质量

    所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有独特性的事物往往更容易被周围环境所感受、认知、接纳。作文也是如此,只有那些独具特色,表达不同一般的特别感受的文章才会获得较高评价;而那些缺乏个性,没有特点的文章则大多无法逃离“过于普通”这样的断言。因此作文是否能够表现自我的个性,抒发个体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是作文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

    例如郁达夫在《北平的四季》中写北平的秋意:“秋高气爽,风日晴和的早晨,你且骑着一匹驴子,上西山八大处或玉泉山碧云寺去走走看;山上的红柿,远处的烟树人家,郊野里的芦苇黍稷,以及在驴背上驮着生果进城来卖的农户佃家,包管你看一个月也不会看厌。春秋两季,本来是到处都好的,但是北方的秋空,看起来似乎更高一点,北方的空气,吸起来似乎更干燥健全一点。而那一种草木摇落,金风肃杀之感,在北方似乎也更觉得要严肃,凄凉,沉静得多。你若不信,你且去西山脚下,农民的家里或古寺的殿前,自阴历八月至十月下旬,去住它三个月看看。古人的“悲哉秋之为气”以及“胡笳互动,牧马悲鸣”的那一种哀感,在南方是不大感觉得到的,但在北平,尤其是在郊外,你真会得感至极而涕零,思千里兮命驾。所以我说,北平的秋,才是真正的秋;南方的秋天,不过是英国话里所说的Indian Summer或叫作小春天气而已。”

    而叶灵凤的《秋意》同时写秋,给人感觉就截然不同:“街上冷冷清清。昨夜细雨,两旁街树上新绿照眼;街心只余几条蜿蜒的车辙,路已干了——上海一天中的黄金时代是在晚间而不在清晨,清晨的街上只有短衣的劳动者和推车的菜贩或偶一见到——在这样的清寂之中,我抱臂悄立,我觉得我已成了当前宇宙的主人,一切烦恼和不平都被忘了。偶然一阵晓风起处,两旁的树叶都沙然互相摔击。风过后,从我立处附近的一株树上。飘然落下了一片黄叶,正落在我的面前。我不知怎地记起了今天是所谓立秋。虽然树叶天天都在落,但是我今天因想起了立秋,对这眼前的一片黄叶,不觉便有些零落之感,我念着“一叶落而天下秋”,我好像已越过了炎帝之宫,跨入素女青娥之殿。立刻间,我的感觉锐敏了起来。并没有风,我觉得身上似乎已有些瑟瑟的意味,街上的清凉,也给了我一个萧条的感象。我仰首望天,晨曦还没有升起,天上布满了灰白色的絮似的密云,寂然不动。间有一两只乌鸦翩然掠过,也听不出翼响,只有树叶在萧萧细语一啊!秋竞潜到了人间,我不觉这样感慨了一句。”

    一样的秋景,别样的心情。在郁达夫眼中秋天是美丽的,舒畅的,使人流连忘返的。纵然也提到秋天的肃杀之气,但肃杀中却有着豪迈与雄壮。在叶灵凤眼中上海的秋天则是哀婉的,萧瑟的,使人神清气爽的。在秋日里孤独感时常与他相伴。而这就是两位文章大师个性使然,有个性才有了如此出众的两样文章。

  2.个性的基础在于创新

  既然个性是特色,是与众不同,那么要想使文章有个性最关键的当然就是——新。懂得如何创新才能在文章中展现个性,表现特点。例如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历来咏唱黑夜、光明的诗歌不知凡几,本已无新可出。但顾城只一句诗就又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从来没有人想到在黑夜中会失去效用的眼睛可以与黑夜有这样的一种关系。当然这样一来顾城诗中那份凝重的,对黑夜中微微光亮的追求即对生命的执著表露无遗。而黑暗在带给人们无尽的沉重与压抑的同时,也迫使人们去寻找出路与希望的主题也得到了展现。又如张爱玲在《公寓生活记趣》之中说有轨电车:“我们的公寓近电车厂邻,可是我始终没弄清楚电车是几点钟回家。“电车回家”这句子仿佛不很合适——大家公认电车为没有灵魂的机械,而“回家”两个字有着无数的情感洋溢的联系。但是你没看见过电车进厂的特殊情形罢?一辆衔接一辆,像排了队的小孩,嘈杂,叫嚣,愉快地打着哑嗓子的铃:“克林,克赖,克赖,克赖!”吵闹之中又带着一点由疲乏而生的驯服,是快上床的孩子,等着母亲来刷洗他们。车里的灯点得雪亮。专做下班的售票员的生意的小贩们曼声兜售着面包。有时候,电车全进厂了,单剩下一辆,神秘地,像被遗弃了似的,停在街心。从上面望下去,只见它在半夜的月光中坦露着白肚皮。”人性化的描写,新颖地联想,使人读来亲切、隽永,耳目自然也为之一新。

训练与方法方法指点

  1.创新要有新感觉

  既然要求新就不能囿于俗套。要想人所不敢想,言人所不能言。作文时思考问题的思路不要止于第一个想法,要尽量想一想还有没有更新、更好的观点和方法可供使用。内容、语言、结构三个方面不须全新,只要有一点卓而不群,就足以在文章中创造一种新的感觉。

    如林语堂的《奉旨不哭不笑》:“本年九一八,政府严禁纪念国耻,集会游行,双十,又下令停止国庆。于是两大节日,都平静无事过去了。这可以说是政府叫人民‘哭不得,笑不得’的两大政策,其目的在维持目前表面上之治安。论理,人之不能无哭笑,犹身之不能无饮食排泄。依心理学讲,哭和笑的作用,是在使胸中不平之气得以发泄,而恢复精神上之均衡。所以如中国妇女,平日生活太苦闷,到了清明哭墓,必让她们淋漓痛快哭了一场,身子一舒服,回来治家,自然加倍起劲了。又如店里学徒,大半年头到年底,规规矩矩,辛苦营业,一点娱乐也没有,到了元旦,也应该痛痛快快豪赌痛饮五天,新年做事,才会安心,生意才会发达。此为节日在心理上之用处,治国者所不可不知。革命以来,诸节俱废,虽然中秋看月,尚未取缔,而端阳竞渡,元旦爆竹,已被指为迷信,不许举行。终年奉旨不哭不笑,人心惶惶,举国不安,这也有一点关系吧?况且仲尼与于蜡宾,始能发‘天下为公’的一段大议论,然后党部始有四字匾额可挂,难说迷信是一定有害无利的。蜡,固然是迷信,竞渡爆竹,说他迷信也可以,甚至中秋看月也可派他迷信,或是老朽反革命。然果使国人相约中秋不看月,国便会兴起来吗?

    还有一层,我们不看见天安门游行示威的雄壮景象,已有五六年了,思之能无慨然?并不是说一定要有怎样游行的目的,但是我们总喜欢看示威,如女人喜欢看出殡一样,谁死都没关系。我们觉得无目的的游行示威,乱嚷乱喊一阵,总比全无游行可看福气。今年国庆,不应庆祝,我们是赞成的。

    但是总希望政府诸公,能替我们想出一种不损威信的题目,使我们乱喊乱嚷一阵,以后缴纳苛捐杂税或是唱国歌,也可以踊跃一点。”

    全文并不明说政府无能,不敢抗日。而是借忧心人民精神不振,生活苦闷,进而发发感慨。表面看去主体不够鲜明,但仔细体会批判力度,讽刺程度并不在鲁迅作品之下。而且由于作者在内容上独辟蹊径,采用旁敲侧击的形式,并未直接横眉怒斥,而是幽默辛辣地进行讽刺,使人读来眼前一亮,新鲜感也就随之而来了。

  2.体现个性应合情、合理

  做文章无非是言为心生,言之有物,如果雕琢造作、用力太过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求创新,求个性无一不是建立在感受真实,再现准确的基础上的。如果脱离实际过于求新、求怪、求另类,反而会使人感觉到文章没有真实性,胡编乱造,对文章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本着创新而不唯新,求变而不乱编的原则,扎扎实实地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展现我们的个性。只要感情真挚,平实质朴也会有好文章。如丰子恺的《白鹅》中对于白鹅吃饭的描写:“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象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吃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这回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邻近的鸡也很多,也常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7f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须的盛馔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获取盛馔,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纯然白描没有任何虚假张,仅将所见、所感写出。但因其描摹生动、细致所以同样可以表达出作者的爱鹅之情,而且将作者行文时,质朴、平易的个性特点鲜明地表现出来。

佳作品读

例文l

    吊屈原赋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

    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易,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易当为容字之误)。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竞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谬(戳)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色诱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流(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罗,去今两千余载矣,夫两千余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三田享用不尽矣。

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

评析

立意切题,分析政治与感情的关系精辟;形式新颖,全篇用文言文写就,且文笔流畅,标点准确,显示出雄厚的古汉语基础知识;熟悉中国历史,把古代人物与现代人物结合起来对比,提升了主题;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自然结合进文章,生动感人。有时作文内容不易求新,则可多在语言形式上下些功夫。全文能如此彰显个性,难怪成为甘肃省首篇高考满分作文。

例文2

    农夫的日记

    ×年×月×日  风

    我是一个孤独的人。

    我不想成为后人的笑料——“守株待兔”已很让我脸红了!究竟是什么让我面对众人的讥笑还能苦苦地支撑,是眼前这个很新巧的捕兔袋吧?不敢确信。我只觉那是黑暗的洞,在一点点吞噬着我的自信。

    张三站我身后,道:“按照它的设计,捕兔应该不是问题——只要再坚持。”

    我无言,毕竟有谁相信自己的敌人?这家伙曾最爱讥笑我“守株待兔”了!可是,我真的该怎么办?

    ×年×月×日  睛

    今天天气很好,如我的心情,我已撤回了捕兔的工具,终于感觉不到压力了。至于旁人的讥笑,我已司空见惯。

    我相信了儿子的话:“为什么要死死守着那一套呢?曾经的失败不能说明问题。收回迷茫,我们好好种田吧!”

    是的,我不再坚持,我听从儿子对事物的判断。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自己最亲的人呢?

    ×年×月×日  雨

    这真是阴暗的一天!

    我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要放弃?”太没有勇气了!我后悔自己没有听张三的话。他在我撤走工具的第二天便捕到几只兔子!

    又一次失败!

    ×年×月×日  多云

    我要反思,我应该好好地反思。

    几天的思考,我想应该有收获。

    很容易想起《韩非子》的寓言,我也很受启发。人们总是很相信自己的亲人,这是一种感情的依赖感。意气用事,感情就会遮住理智。

    有时候,敌人甚至是你成功的伴侣,别用仇恨掩住双耳,听不进“金玉良言”。——我不是感谢张三,我终于明白失败的原因。

    基于正确的客观事实,我才能正确地认知事物,这些于我的儿子和张三都没有关系,正如感情的亲疏与事物的认识。因为他们只能影响,而无法决定,真正面对的,是我自己。

    某些事物不是简单的,要认知它,靠的是自己,别人的建议都只是参考,更别说因感情亲疏而区别对待一一那真是一个彻底的错误!

    我想,我真的应该明白了。

    但愿明天是新的一天!

  评析

    这篇文章立意并不十分新颖,类似的主题高考中也并不鲜见。但这篇文章之所以会在高考中获得满分,主要原因还应该是日记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感情亲疏”对事物认识的主张,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并展开想像,化用大家非常熟悉的寓言表明自己的主张,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全文语言流畅,描写生动逼真,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因此本文不失为一篇佳作。

    例文3

    情与理的抉择

    常常听到长辈们说:“中国是个人情大国,走到哪儿都得或多或少地讲点人情。”

    诚然,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人治”时代,重人情轻道理的观念根深蒂固。也许正因为这样,重人情千百年来逐步形成了一种人的文化、社会的文化,甚至是国家、民族的文化。帝君主身边有宠臣,父母膝下有宠儿爱女,感情的亲疏,确实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一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俗话说“虎毒不吃儿”,身边至亲近的人,当然也是至可信赖的人。这确是无可厚非。记得在看一部电影时听到这样一句对白:“中国人和洋鬼子有什么不同?就是中国人有人情味!”这句话我记忆犹新,我常常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有机会体验人情味这种炎黄子孙所独有的文化而自豪。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所学的知识的增多,我对“人情重于道理”、“不讲人情”处处路难行“这些看似实在的论断产生了怀疑。社会上充满了情与理的抉择,我们应该怎样去作出判断?是讲人情,还是重道理?我深切感受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感情亲疏不应继续成为正确认知事物的障碍,信奉道理在我这个涉世未深的青年人眼中是应当高于一切的。

最近湖南省掀起了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活动,有记者便专门采访了他的家人。其中,他儿子的一番话令我深有感触。他说:“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想过要凭借父亲的职位去帮助自己干什么,走进社会后也没想过靠关系,因为我知道一到了父亲这一关,我肯定是过不了的。”感情亲密,并没影响郑培民清醒认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他没有因为个人利益而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旧踏实勤恳、无私奉献。他们父子的这种高洁情操,在当今社会实属难得。

尽管中国有悠久的“人情大国”的历史,但我坚信,感情亲疏将不会成为我们新一代接班人正确认知的障碍!

情与理,并不难作出抉择。虽然把“重人情轻道理”变为“道理高于人情”这条路十分漫长。也将会十分行。但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翁的我们,拥有决心,拥有魄力,必定会将这条真理之路走阔、走好!

评析

本文属议论文写法的一类文,但在创新上也不输于人。开篇分析了中国是——“人情大国”的历史,然后提出人情不应成为正确认识事物的障碍,特别是举了向郑培民同志学习,这个颇有时效性的新例子,分析紧扣话题,最后提出自己的呼吁。所以在评分时得到了59分的高分。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367.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