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忆秦娥 娄山关》 教学札记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广东新版高中语文教材《语文(必修2)》中有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这是一首描写红军长征途经娄山关时的一场战争,以及战后词人心情的词。但由于是新选为教材,可给老师们参看的资料少之又少,在备课时就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惑。笔者早年读过这首词,也看过《毛泽东诗词鉴赏》,觉得读得懂,有意境,有气魄。现在要来给学生讲解它时,却觉得并不是那么简单。有几个地方是难以略过又不怎么好理解的,在此特提出来向方家请教。

一、 怎样理解“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①《教师教学用书》(广东版):“红军队伍正在行进,烈烈(疑为“猎猎”。笔者)的西风中传来了一阵阵细碎急促的马蹄声和时断时续、低咽悲沉的喇叭声。”“地势凹凸不平,民谣称为‘地无三日平’,再加上崎岖的山间石径上结了一层寒霜,马儿不能放步奔跑,必然马蹄杂沓,步伐零乱,而当时红军也没有多少马匹,走起来零零碎碎地,在山谷中更有细碎杂沓的感觉。‘咽’,本指声音哽塞而低沉,这里形容在烈烈西风中传来的若断若续、忽高忽低的军号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山峦重重,道路纾盘,军号不像平时那样悠远嘹亮,再加上西风劲吹,山谷响应,因而强弱不定,断续相闻,犹如呜咽,显得十分悲壮深沉。”

②《知识。方法。能力》(与教材配套,广东出版):“用一‘碎’字来形容马蹄的践踏声。用一‘咽’字来形容喇叭的低沉声和用尽力气的吹奏声。”“表达吹号员用尽了全身力气来吹进军号,甚至把嗓子都给吹哑了。]这就极好地衬托出红军战士冲锋的勇猛,势不可当。”

③《毛泽东诗词鉴赏》:“大家注意‘马蹄声碎’的‘碎’字和‘喇叭声咽’的‘咽’字,马蹄的声音是细碎的,不是散步奔驰所发出来的响声,不是使人震耳的声音,而是很细碎的声音。喇叭的声音压得非常低,好像哽咽的喉咙所发出很低的哑声。这样做是为了不让敌人知道我们的行动。一个‘碎’字和一个‘咽’字,把红军行进的严肃敏捷烘托了出来。”

上面三种解释对“马蹄声碎”的理解比较一致,而对“喇叭声咽”的理解有很大出入。谁更有道理?

首先说②,“用一‘咽’字来形容喇叭低沉声和用尽力气的吹奏声”,不通顺,是病句。“用尽力气”的说法很值得考虑:作者描述的是一支挺进的红军队伍,不是溃败的军队,前面的“马蹄声碎”就是写红军在快速行进,写的是战前的紧张气氛。司号兵都应该是训练有素的,战士开始冲锋,你的嗓子就哑了?不好想象。按照常识,没有力气,要么吹不出声音,要么吹不成曲调,和“咽”的“哽咽”、“嘶哑”意义相去较远。

其次说③,“喇叭的声音压得非常低,好像哽咽的喉咙所发出的很低的哑声。这样做是为了不让敌人知道我们的行动。”这样解释也不能让人信服:既然怕敌人知道,就不要吹号角啊;吹号角还又压低声音,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滑稽情形呢?这样又怎么能把红军战士行进的严肃敏捷烘托出来?军号嘹亮,振奋士气,军号呜咽,影响士气怎么办?

再说①此时诗人的位置在哪里?从全诗看,诗人应该是在红军队伍中的,(能听到“马蹄声碎”)。但照①的理解,喇叭声从远处传来,诗人似乎成了旁观者。“喇叭声咽”,也就成了纯客观的描写。其实此处的“咽”字除了客观描写以外,还应该充溢了作者的情感。红军自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来,打的多是败仗,湘江一役,损失更是惨重。这一次回军遵义,重攻娄关山,任务是极其艰巨的,作为党的领袖,作为重新回到军事指挥岗位的毛泽东,心情是极其沉重的。红军能否取胜,红军的命运如何?“咽”字曲折地表达了这种情感,宋代词人姜夔《扬州慢》“到黄昏,清角吹塞,都在空城。”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均是通过这种写景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的。因此,此处的“咽”字除了客观描摹军号的声音外,还应包括主人的主观感受。由于主观上对军事的担心,红军战士军号声,才会像是鸣咽,“咽”写出了悲壮的气氛。

二:怎样理解“苍山如海,残阳如雪”?

④《教师教学用书》:“这两句前句崇高磅薄,后句悲壮奇丽,表达了亦喜亦悲、亦忧亦欢的复杂感情,形成极为深邃的艺术境界,神韵悠然,回味无穷,不仅给人以壮美的感受,而且引人产生深重的思考。这两句的比喻十分奇特,又非常生动贴切,且富有象征意味。它体现诗人浩如烟海的胸怀,表现了革命前途虽然波澜壮阔,但还会有许多的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许多的流血牺牲,并巧妙的暗示了娄山关战斗的激烈,展示了红军战士“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同时,这两句与上阕的“霜晨月”呼应,说明一天(从“霜晨月”的拂晓到“残阳如雪”的傍晚)的战斗历程已经完成,娄山关已胜利地越过,从而使词的战斗气氛更浓烈,词的主题更突出。

⑤《知识、方法、能力》:“这两句既状眼前景物,又展示了未来的前途,成为写景寓情的传颂(应为“诵”,笔者)佳句。作者曾说,是在战斗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点头胜利的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他自成为成功和两句话。”

⑥《毛泽东诗词鉴赏》:“‘苍山如海,残阳如雪’完全是自然景色,山高大得不得了,多得不得了,站在山头上放眼望去,一片望不尽的山峦起伏,好像翻滚着的大海一样。将落的太阳像血一样红。色彩非常浓丽,气象非常壮阔。”

笔者认为“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不能如⑥那样仅仅作自然景色理解,它应该包含诗人强烈的情感,但又不是④中所说的“亦喜亦悲,亦忧亦欢”,而应该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那种高兴心情。⑤的说法不能算错,但不具体。诗人毛泽东在战胜困难之后,常常用一些乐观的诗句表达兴奋高兴之情:“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作者自注:“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首《清平乐》如前一首的《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样的心境。《菩萨蛮、大柏地》(1933年夏):“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雨后复见斜阳出于天宇,雄关峻岭在斜阳照射中,一阵阵显出苍翠之色,”“关山阵阵苍”是在说明乌云还并未全然消逝,而关山仍在,斜阳正好,总难掩关山的苍翠,而且正显出关山的苍翠。”

附:《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雪。

诗意解读:

凛冽的北风一阵阵吹来,呼呼地响,吹动那红军战士单薄的衣裳。在这样满是白霜的早

晨,战士们紧张地、急速地向娄山关进发,战马行进在险峻的山路上,发出杂沓零乱的声音。凄清的军号声在山间回荡,时断时续,与天空大雁的叫声相为应答。

不要说雄关坚如钢铁,我们英雄的红军又一次将它跨越。登上娄山关关口,放眼远眺,起伏的山峦向远处铺展开去,犹如大海的波浪,壮阔无比;如血的残阳挂在西方天空,将万里河山浸染得更加壮丽。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364.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