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诗_《中国当代诗四首》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4-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 

1.理解诗中多种意象所表达献身祖国的愿望和不同角度所揭示热爱秋天风光的感情。

2.掌握诗行间意象转换和诗意跳跃的朗读节奏,以表达全诗的主旨和各节的要义。

教学重难点: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合而为一并占优势的艺术想象对深化思想感情的作用。意象叠加和意象特征强化二者对表达主体感情的作用。

2.《我热爱秋天的风光》中的比喻使主体自我能投入客体现实,把人与自然的哲理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通过贯穿教学过程 的、由浅人深的朗读指导,启发学生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与诗人建立心理桥梁,取得感情共鸣,进而在理性认识指导下,提高朗读质量。这是一个心理与认识之间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教学设计: 

关于《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教学构想 

1.理顺逻辑层次:在预习中初步了解诗歌内容、捕捉感情基调后,认识全诗四小节的逻辑结构——长期的贫困,痛苦的希望,绯红的黎明,无私的奉献。

2.感知意象特征:

意象在本诗中具有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合而为一的特殊意义,所以,要把每一个意象都从这个高度给以解释,从而对这个高度的理解也具体起来。例如第一节的第一个意象“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树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中的“我”既是“你”祖国这个客观实体相对的主观自我,即“我”只是祖国田野河边的破旧的老水车,但是,老水车数百年来一直同一样落后破旧的纺纱机那样纺着疲惫的、喑哑低沉的歌,岂不又是我们贫困落后的祖国的代表?这样,祖国落后的历史便成了诗人自我的组成部分。这种写法是跟那些被歌颂的祖国是一方、作为歌颂者的诗人是另一方的写法有着明显的不同的。

又如第二节在思想内容上稍增亮色,写出“我”是祖国“痛苦的希望”时,便把“我”也是把“祖国”比喻成另一个意象:“是‘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抻)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既古老落后依旧,又有花朵落到地面之可能,即“我”也新生,祖国也新生的希望在前。

上面两节的意象,为了突出特征,加了许多定语,限制其外延,深化其内涵。而第三节的意象,虽然从分号来看,有五个之多,但是,何尝不能从博喻的角度来说明“这一个一簇新的理想”,即一改它的抽象为生动的具体:“神话的蛛网里挣脱”就是从因袭的框框中突破,“雪被下古莲的胚芽”就是承受着沉重的、历史重担的压迫的新生力量正在穿透一切障碍,“挂着眼泪的笑涡”就是黑夜迷路中看到前面灯光的喜悦与信心,“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就是为了正前方的理想而开展一场跟时间比速度的赛跑,“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就是漫漫长夜已是尽头、曙光已在涌动、理想的红日就要眺出来了!——在这里,不但多角度地展示了祖国作为理想的化身的威力,而且有层次地从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的合而为一递进到主体自我占优势,从而使感情的抒发更有深度与力度。

在第三节中,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都服从于也服务于“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的“簇新的理想”的构思铺排。“簇新的理想”既是“你”的所有,也是“我”的所在:胚芽、笑涡属于“你”,但是,胚芽、笑涡就是“我”,所以,“我”是属于“你”的,这是第一层次;起跑线、黎明就是“我”,“我”就是“你”——祖国啊!这是第二层次。这样,祖国的理想、前途、一切,就是“我”的理想、前途、一切,“我”和祖国就是这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我”甚至在主客合一中占了更可抒情的优势。

在第四节,这种联系和优势又有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明确,从而为全诗的高潮作了准备。“我是你十亿分之一,堤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这就把“我”和“你”的关系说得更为形象与哲理了:“我”是“你’的一切中的“一”,又是“你”的“一”的一切。就前者而言,“我”只是“整体”中的一个“个别”;就后者而言,“我”又是所有“个别”汇集而成的“整体”。正因为这样,下面又可以通过两个意象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或者简直就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地写出了“我”或者说“祖国”怎样从苦难的历史的“迷惘”中走向对前途的“深思”,而且随着实践的深入掀起了“沸腾”的思绪和情潮,另一方面,所有“个别”的奉献换取了“整体”的富饶、荣光和自由。

综上所述,我们在感知意象特征的基础上已各有重点地理解了各节诗组的思想重点与艺术特色,从中可以而且应该把握朗读的节奏,处理好语调、音量和重音问题了。

3.理解“意象叠加”的好处,激活想象思维

上文“感知意象特征”是解决诗中的意象特征“是什么”的问题,这里主要解决意象“为什么”叠加的问题,而在学生的想象思维被激活以后,又有一个在诗歌朗读甚至在诗歌创作中“怎么样”强化意象的研究性课题需要我们去深入钻研。

在第一节,老水车和歌所显示的落后与疲惫,矿灯和隧洞所显示的艰辛与缓慢,稻穗和路基所显示的贫瘠与破败,纤绳和臂膊所显示的痛苦与抗争——这一系列相同性质的意象的叠加,加深了我们对祖国落后、贫穷、破败和对劳动人民艰辛、痛苦、抗争的感受,尤其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这个意象把受苦受难但又顽强不屈的祖国母亲的形象浮雕在我们眼前,我们感同身受,我们奋起捍卫,我们怎么会不愿化身为祖国的希望啊!

于是,通过第二节的过渡,在第三节又以叠加的意象表明我们作为祖国的“簇新的理想”的代表,一定会冲破“思想的牢笼”茁壮成长,在不断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上,接好、也传好革命接力棒,去迎接一轮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这样,簇新的理想就同簇新的现实之间,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千秋万代,生生不息。

这样,在第四节,就由对消极现象的感觉(“迷惘”)向思维的深度(“深思”)和情感的飞跃(“沸腾”)发展了,同时,这种思维和情感的交融,又化为对自己责任的认识,化为为祖国献身的精神。诗人的情感和思维的层次就是如此递进的。

而当我们反复吟咏、朗读之中逐步加深对意象叠加作用的理解并摸索到诗作情感隧洞之轨迹的时候,我们的想象思维也被大量激活,而且跃跃欲试起来。

  

关于《我热爱秋天的风光》的教学构想 

1.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之间的分——合——分

本诗开头两句“我热爱秋天的风光/我热爱这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是把“我”和“秋天”二者分开来的,即“我”是“秋天”的歌颂者、欣赏者。但是,自从介入比喻“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以后,“我”便同秋天这条河流交融在一起了。当然,这种交融与上一首舒婷的诗不同,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地合而为一,而是旨在让“我”投入于河流之中,静静地沐浴,直到让河流把“我”洗黑,培育“我”成熟,旨在构成这个想象中的意象,以完成诗意的主题。而这时,“我”和秋天的风光又分开来了,以便与本诗的开头照应。由此可见,这种主客两体的分合关系使结构既活泼又严谨。

2.通过设喻来创造意象的抒情作用

本诗是通过设喻——“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来打开抒情的闸门的。诗人把“秋天”比作“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既与前面的诗句相联系,由秋天的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使人想象到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的历史的长度与厚度,又与后面的诗句相衔接,由自然创造出来的人沐浴其中的意象使人感悟到这条河流的广度与深度,同时又是“当土地召唤我去收割的时候”的大自然所特有的风光:既然秋天是一条河,那么,在秋阳高照的时候,它已经被太阳“翻晒”一过,所谓“翻晒”,就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我”既然置身于秋光之中,这时便自然地投入这条河流之中,或者说让河流在“我”身躯上流淌,直至把“我”洗黑。——在这里,又萌生出无限的童趣来:“我”被受阳光翻晒、过滤、检验过的河水洗黑的过程,实际上是被涤荡、净化,使自己成长、成熟的过程;成熟后又被河水巨大的冲击力“抛”到地上,这时“我”又得到了一个仰望秋天的机会——啊!金黄的稻德在鳞次栉比的“屋顶”上泛着光芒。这是“我”躺在地上看到的,自己突然得到了一个新的视角!

所有这一切,都是由创造意象而得以开发的抒情资源。

3.主体与客体的融合使人与自然的哲理形象化

本诗在生动而诙谐的抒情以后,又深入到理性的认识:“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河流两岸还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从意象的创造可知,秋天这条河流是无边无际的,但是,秋天确实告诉我们许多有关人和自然的哲理,那么,就让这些优美的思想作为河流的两岸吧。“两岸”其实可以理解为秋天的河流中的哲理沉淀所在。

你看,秋天的风光就是大自然中水、土、阳光三者导演出来的生动奇特的活剧。在这里,河流日夜流淌,阳光普照,庄稼在田野上生生不息:古老与新生相互映衬,深沉与稚嫩前后参照,斑斓与纯一互为表里,耕耘与收获循环往复,洗黑的身子与金黄的屋顶各异其趣,种子的遗忘与秋天的存在适成对照。——正因为这样,“我”要长时间地欣赏与咀嚼,欣赏“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咀嚼它与人类同步而进、与时代同步而行的哲理。

在上述三点教学构想中,要随时辅之以朗读指导,使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朗读感情的处理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抒情式的朗读习得思想,把握内容,驾驭主题,熟练朗读技能。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281.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