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死水 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4-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

1.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愤激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2.理解“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理解作者的反讽手法和音律美。

一、 导入  

(8月17)搜狐网新闻:美能源部司法部策划荒唐闹剧

李文和案真相大白 8月14日,美国各大媒体都纷纷刊登了美国司法部13日公布的一份厚厚的调查报告,该报告称,闹得沸沸扬扬的李文和间谍案竟是一件冤假错案。报告称,这宗闹剧的始作俑者系美国能源部,而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则接受了能源部的误导,没有对能源部的结论进行调查与质疑,就对李文和进行了长达4年的审查,并将其关押了9个月,还对他提出了59项重罪起诉。报告称,在这一事件上能源部和FBI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美国自诩为人权卫士。但是种族歧视十分严重。且是历史由来已久。闻一多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于1922年赴美留学,深切感受到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1925年,诗人心理怀着对祖国炽热的爱和由衷的希冀从美国归来,但黑暗的社会现实却令痛心与捻。于是,他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以艳丽鲜明的语言来刻写丑恶,再以精心刻写的丑恶来加强对现实批判与否定的力度。从那激愤的反语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二、根据课文注释,了解作者、时代背景。

作者介绍:闻一多 (1899 ~ 1946) 中国诗人,文史学者。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一多。生于湖北浠水。1912 年考取北京清华学校,发表旧体诗文多篇。 19207 ,第一首新诗《西岸》发表 ,以后连续发表新诗。 1922 年去美国留学,学习绘画,进修文学,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和英国近代诗歌。其间创作、发表了《太阳吟》、《孤雁》等诗,表达对祖国的思念。1 923 年印行第一本新诗集《红烛》 后,开始致力于新诗创作。1925 年自美回国,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并成为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诗镌》的主要撰稿人。1926 年发表论文《诗的格律》,提出新诗要具有“音乐的美 (音节) ,绘画的美 (词藻) ,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开创了格律体的新诗流派,影响了不少后起诗人。

1928 年,第二本诗集《死水》出版,收1925 年以后的诗作28首,作品内容更为充实,形式整齐,语言凝练,形成了独具的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秋后,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任教。 1938 年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此时, 他广泛地研究了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的研究体系。  1944 年加入中国民主同 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云南总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1946 年7月15 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讲演,抨击国民党,当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二、写作缘起有 21 。 1922 年闻一多赴美留学,不堪外国人的歧视写许多爱国诗篇。 2 1926 年,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民不聊    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的爱和期望,成为本诗的思想根基。于是,他便以艳丽鲜明的语言来刻写丑恶,再以精心刻写的丑恶来加强对现实批判与否定的力度。从那愤激的反语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二、 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死水》

1、 诵读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品,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留意诗句中有关色彩的描绘。

3、 让学生读出反讽意味和强烈的憎恨之情。

三、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死水”的象征意义。

明确: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几种说法:

《死水》究竟象征着什么?

分析:一般人认为,《死水》一诗,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随时地不同,至少有三重意义。

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

此诗的后面,署有创作时间:1925年升月。正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先生谁备提前回国的前夕。留美期间闻先生的情绪,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是由于他在美国身受种族歧视之苦,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一是对自己的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思念。在这种情绪支配下,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反帝激情的诗篇,如《孤雁》、《太阳岭》、《记菊)等。这种爱国反帝的激情,更集中地表现在他回国前夕所写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诗中,如诗人所说,这些诗是“历年旅外因受尽帝国主义的闲气而喊出的不平的呼声”。

诗人是这样描写“死水”的外表的:一池的“绿酒”,上面有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结”和灿烂的“云霞”,还“飘满了珍珠”,又有“歌声”。诗人又是这样揭示“死水”的内里的:里面有的是“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这些污秽的东西在这里霉烂、发酵;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结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菌,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见,“死水”的外表的华美,只是污秽和垃圾的霉变。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第二重意义: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死水》虽然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其原意如上所述。那么,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闻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来发表,又有什么新的含意呢?

1926年3月18日,就是鲁迅说的“民国以来的最黑暗的一天”,段棋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杀请愿的爱国学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态度是这样的决绝、激烈!

第三重意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他结束了诗人的生涯走进了学者的书屋。

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只有封面的上方贴有小小的金色签条,写着书名与作者。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这个时候,《死水》一诗和《死水》这一书,又有了另外一层寓意了。

到这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激愤而又失望的情绪,也表现了他与反动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

四、 阅读第一小节:

1.提问:这一小节中的“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

明确: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它已经风吹不动,腐烂呆滞到极点,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经无可救药了。

2.提问:“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这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表达出作者对死水的厌恶。

3.小结:这一小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无可救药是它的特征。爽性让它彻底烂掉,使丑恶更加昭彰,突出了死水的特点并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五、 阅读第二至第四小节:

提问:

1.导读: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死水的?指名朗读。

2.讨论作者的描绘方法:

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绘的?

从色彩、形状、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死水的特点。第2节,直承第1诗节的3、4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这4句类似“反语”,“翡翠”“桃花”“罗统”“云霞”看成是正面写死水的美。第3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霉烂的死水“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产物——“小珠”们如鱼得水,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与那些借机事生的“花蚊”臭味相投,共享这“一沟绿酒”。死水的外在表象和内在本质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传达出诗人“尖锐讽刺”。第4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仿佛空山闻鸟语般以动显静。然而,青蛙的鼓噪又怎称得上是歌声,那不过是受死水恩赐者的无耻吹捧罢了。

作者在描绘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3.讨论作者写法的效果:

如:⑴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明确:如何理解诗中的翡翠、桃花、罗绮及云霞等形象构思的作用?

分析: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提示死水华美外表下丑恶的霉变。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人思考的魅力。

作者意反衬死水绝顶的肮脏、黯淡与污秽,进而尖锐讽刺给黑暗的社会以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⑵、为何要写死水的歌声?

明确:意在反衬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静。

六、 阅读最后一小节,教师指导:

诗人在前4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用肯定而坚决蝗口气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一二两句的作者照应开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它终究逃脱不了覆灭的命运。强调对死水的判断和批判的肯定。三四两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语,真实的意图是说:中国的社会已经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办法是加速它的来亡,用新的社会来取代它。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

3句中的“丑恶”,究竟怎么理解,几十年来看法不一。朱自清先生在给《闻一多全集》写的序言中引了这四句,他认为“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臧克家不同意这一说法,认为“应该把‘丑恶’意会为黑暗现实的反面,也就是理解为革命”。(《诗刊》1979年第四期)“丑恶”究竟作何解,应允许学生从作品的实际出发,见仁见智。

七、 讨论: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是怎样在这首诗中体现的?

闻一多的“三美”

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新格律诗具有三种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诗集机构就是这一书一创作。作理率的最好实践。

《死水》,就是他新诗理论的尝试与实验的最完美的作品。这首诗从第二行起,每一行都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即两或三个字组成的音尺,也叫音组、音步或顿)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也一样多;全诗都用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丑恶、银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统、云霞等词语,这些富有色彩感的词藻,绘声绘色,给人以视觉的绘画感;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音调和谐,诗歌双行押韵,每节一韵,从内在的韵律来看,每句四顿,富有音乐美。这首诗中从诗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节四句,排列整齐,富有建筑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与融合。

八、 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其它代表性的诗作,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附:板书设计 

死水

绝望 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

一、 水的特点 吹不起半点漪沦

及作者的态度 扔 愤激之语

铜:翡翠

铁:桃花

油腻:罗绮

二、具体描给死水 霉菌:云霞 绘形

臭水:绿酒

白沫:珍珠

花蚊:偷酒

蛙叫:歌声 绘声

三、照应开头,表达愤激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271.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