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极光|神奇的极光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4-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极光的有关神话传说、外在形态、形成原因。

2、  筛选极光的重要信息;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融入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

二、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 ] 极光的形成原理。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3、  筛选文中信息并迁移到课外阅读

五、教学设想:将第二部分作为突破口。理由是第二部分介绍了极光的外观,具体展示呈现于人们面前的极光自然现象;而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古人和今人对这奇异现象所作的不同解释。

六、教学过程 :

㈠导入  新课

(二)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根据小标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参考思路:(板书)传说、得名——极光现象——形成原因

明确:1、介绍关于极光的中外神话传说以及得名。 2、写观察到的极光现象。 3、说明极光形成的机理等科学道理。

(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对课文整体文意的认识)

㈢具体研习

先研读第二部分:"极光一瞥"。

提示:极光到底有那些“神奇”的表象,人们看到的极光是什么样儿的呢?请看——第二部分。

筛选信息:

1、  第一段

问1:第一段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问2、这一段涉及了哪几个概念?

明确:极光卵、极光区和极盖区

问3:什么是极光卵、极光区和极盖区?

明确:极光卵是一个闪闪发亮的光环,形状像卵围绕在地球磁极; 极光区是磁纬度67度附近区域,呈环带状; 极盖区是比极光区纬度更高的区域,它处在极光卵的包围内部。

2、第2段

第一段告诉我们极光活动的分布区域;那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请找出关键句)

关键句:“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成五种------”

明确:介绍极光的形状。弧状、带状、片状、幔状和芒状五种形态类型。(图片欣赏)(用说明的是,正确的说法是极光千姿百态,绝无雷同;不能说只有五种形)

3、第3段

思考:写了极光的分布和形状,接下来又写些什么呢?(请给第三段划分层次并找出划分的依据)

明确:“极光形体的亮度变化是很大的”领起了说明极光亮度的层次;“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开始介绍极光变换莫测; “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起介绍极光异常丰富的色彩。 这三句其实就是文中的关键句。 这三个信息也可以合成一个:说明极光的色彩丰富、变换莫测。

科普说明文一般是融趣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于一身的。说明语言的风格一般有两种: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这一段属于哪种类型?

明确:生动说明。体现在什么地方?请举例。(运用多种修饰语和修辞手法)

俗语:"眼睛一眨,老母鸡变成鸭。"

成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变化莫测。

比喻: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

有俗语,有成语、有比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这就是本文的语言魅力: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

4、  第4段

问:最后一段在这一部分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

问:从哪里可以看出是总结前面所说的内容?(请划出依据即关键句)

研读第一部分:古老的神话传说

明确:可以从总结句、总提句入手。(见原文) 附:宝感极光而孕黄帝 、《山海经》中关于触龙的记载 、西方伊欧斯的传说
    2、它们的来源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两个来自中国古代,后一个来自古希腊。进一步分析:第一个故事是古老的极光传说,第二个故事则是见诸典籍,有文字记载。三个故事来源各有代表性。

3、结合第二部分介绍的极光外观现象,说说从三个神话传说包括极光的得名可以看出极光有什么特点?

明确:神奇。

研读第三部分:"极光的来龙去脉",筛选极光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1、  问: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先请划出能概括第一段内容的关键句)

明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极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种原因形成的。”

问:哪三种原因?(见原文)

问:这里提到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指什么时候?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20世纪60年代以前。从“直到20世纪60年代”可以看出。

明确:过渡句:“现在人们认识到”

问:认识到什么?

总结句:“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

明确:第三段。

明确:极光是磁层(地磁场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的)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激发大气的分子原子发光的现象。

㈣内容总结:

整篇文章的思路其实就围绕着两个字“神奇”来写。

极光,因为神奇,所以在东西方的神话传说中都留下了她美丽的身影。文章先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启笔,对极光的神奇作个间接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一番;然后从正面直接地介绍极光以及它真正神奇的所在;最后从科学的角度切入,探索“极光的来龙去脉”并得出结论。至此,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完成了。

总之,全文三个部分,三个小标题,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方法总结

(五)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筛选文章信息的方法:

2、  注意找关键句。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的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其类型有:

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示主要事理的语句。 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的最基本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进度。 从出现的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脉络层次。

㈥课堂练习:在对全文总体阅读,筛选出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变换角度,从某种特定需要或特定身份出发,进行择要式筛选信息的练习。

1.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2.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诗人,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3.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4.假如你想学写说明文,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旅行家应是大自然的热爱者甚至崇拜者,自然界的壮丽景观吸引着他们去一饱眼福。极光的特征、活动区域应是他们最关心的。所以筛选的信息应为:极光最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在南北磁纬度67。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分别称为南极光区和北极光区。极光的亮度从刚刚看得见的银河星云般的亮度直到满月时的月亮亮度。极光色彩如万花筒一般出神入化等。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259.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