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中煤_炉中煤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4-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

1.领会作品所抒发的火热的爱国热情

2.了解诗歌通过艺术形象抒情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

1.象征手法的运用

2.热情洋溢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

诗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郭沫若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诗人,20年代初诗人寓居日本,正值国内“五四运动”蓬勃发展之时,诗人看到新生的祖国,正象一位年青的女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人这首诗——《》。

   二、 第一节赏析

    1、深入理解“”和“年青的女郎”两个比喻的意义。

   是作者自喻,“年青的女郎”比作祖国。为什么作这样的比喻?这样

   比喻有什么好处?

 明确:因为本诗表现的是“眷念祖国的情绪”,而“”的形象特征是火红、炽热、旺盛、熊熊燃烧,这与诗人对祖国感情的热烈、深切是一致的;“”还具有为人奉献火与热,将自己燃烧成灰,殒身不恤的献身精神,可以形象表现诗人为了祖国在“五四”之后所呈现的新气象的认识,就像一位青春焕发的“年青女郎”而不是我们通常比作的母亲,从抒情的角度讲,更易于抒发炽烈、奔放的情感。作品中的“”和“年青的女郎”,虽然构不成生活中恋人的关系,但从精神实质上讲,同样是在奉献一颗滚烫的心。

   2、思考:如何理解“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我的思量“?

明确:前一句是写祖国对于诗人的养育之恩,这是诗人思念祖国的基础。因为是在对作为喻体的“年青的女郎”倾诉,所以这里也比喻性地用了“殷勤”。“不辜负”三字表达了报效之意。后一句的“思量”,不仅是指对于作为地理概念的祖国的思念,不仅是对山川土地的思念,而且是具有更深含义的一种期望,是希望祖国为断发展,日益强盛、进步,所以用了“也不要辜负”。

二、分析第二节

1、这一节中,“”自称“黑奴卤莽”。这是对于“煤”的外观形象的描述:浑身黝黑,形象粗陋,不惹人喜爱。“”问“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这两句诗,亦问亦答。我的外表虽然粗黑,但心是火红炽热的。“黑奴”的“奴”,可以理解为“我”对于“年青的女郎”即对于祖国心甘情愿、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为什么“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呢?那是因了我的“前身”,我的来历,我所具有的内在价值。有了这些,我虽然“黑奴卤莽”,你也该不会嫌弃的吧。而且,只有像我这样有所“前身”的黑奴胸中,才有对你炽烈深切的感情。“黑奴卤莽”的外表与“火热的心肠”强烈地反差,又高度地统一。

  2、 怎样理解“”的前身、过去和今朝?

   明确:第三节中后三行诗分别写了“我的前身”、过去和今朝。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过去“活埋在地底多年”,今朝“总得重见天光”。从字面上讲,讲的是煤的形成过程,其深层含义是说自己原本是国家有用之才,但在过去黑暗现实的压迫下,爱国之情深埋心中,不得抒发,空怀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今朝,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祖国焕发出新的青春,诗人的爱国情感不可抑制地喷发而出,报效祖国的时机终于来了。

“”今朝的心理如何?

三、  分析第四节

诗的第四节说“自从我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这里诗人尽情地倾诉了对于祖国的思念之情,“五四”之后,诗人作为“处在国外的人”,“苦于知识的桎梏而想自由解脱,跑回国去投向爱人的怀里”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表露。而这几行诗,正是这种情感的艺术写照,表达了想为祖国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的宏愿。

在这首诗中,“燃”字是最富于动感的一个词,给人的形象感受是炉火跳动,光热四溢,“”的生命在“燃”中得以显现,得以升华。表达出诗人对祖国眷念之深,思渴之切。

这首诗比较突出地体现了郭沫若诗歌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这可以从奇特的艺术形象,由生活中不互不相干的事物为喻体,构成艺术形象及所抒发情感炽烈程度反映出来。在诗人眼中,似乎并不计较两个比喻体在生活中的真实关系,而是更注重喻体内在个性特质,“”是炽烈燃烧的象征,“年青的女郎”一向是令人倾慕、思念的对象。

四、  总结

这首诗比较突出地体现了郭沫若诗歌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在诗人的眼中似乎并不计较两个喻体在生活中的真实关系,而是更注重喻体内在的个性特质。诗人借此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爱国激情,毫无牵强生涩之感。诗人如此的艺术构思,热烈奔放的情绪,是与“五四”之后狂飙突进的革命文艺思潮及诗人本身的浪漫气质分不开的。

五、  作业 

背诵这首诗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166.html

上一篇:过秦论|过秦论

下一篇:荷花淀_荷花淀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