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2015-02-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历史教案】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列举从汉至元几个重要朝代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知识,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的知识,不断完善官吏制度的知识,学生提高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的认知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讨西汉前期王国问题的解决,唐至宋藩镇割据的出现和解决,唐宋皇帝分割相权,选官任官职权逐渐由地方到中央的过程,学生学会从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一根本制度的角度出发,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在古代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发展的,通过学习,学生初步理解这种制度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初步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价值和弊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汉、北宋、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封建王朝采取措施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广大人民安居乐业,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通过学习,学生应该着重对维护中央集权的人物和事件给予充分肯定。

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的两对基本矛盾。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政府中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封建政治制度固有的,围绕两对矛盾的斗争是我们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和评价其优劣的依据,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目  中央集权的发展

教学要点:西汉前期王国问题的解决;唐至宋藩镇割据的形成和解决;元朝的行省制度。

第二目  君主专制的演进

教学要点:汉武帝削弱相权;隋唐三省六部制;元朝中书省。

第三目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教学要点: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1、导入环节

联系上节知识导入:上节学习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也就了解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毛泽东诗云“百代都行秦法政”,也有历史学家总结我国自秦朝至清朝鸦片战争前,只有“改朝换代”而无“改朝换制”。所以,本节内容跨度虽然长达1500多年,但只是对原有制度的修修补补,修补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中央里皇帝与丞相的权力分配;选官任官制度。

2、第一目:中央集权的发展

我国这种中央有权、地方无权的中央集权体制,是经过长期斗争形成的,这一过程从秦汉时期就开始,反映统治阶级内部以皇帝为代表的中央势力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

(1)西汉前期王国问题的解决

学生回顾秦朝郡县制。教师介绍项羽的分封情况,引出汉朝郡国并行。

学生思考:汉初分封诸侯王对汉朝的建立和巩固有何作用?它可能产生哪些问题?

教师在总结学生发言基础上讲解西汉前期王国问题日益威胁中央的统治地位,汉景帝和汉武帝先后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唐至宋藩镇割据现象的产生和解决

教师介绍唐朝中期,边地战事增多,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他们名为朝廷藩镇,实则掌握地方上的军政财大权。

学生观察《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思考节度使权力膨胀会造成什么后果?(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就是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反叛朝廷的重大事件。其后形成100多年藩镇割据局面,唐朝最后也是被节度使直接推翻的。(幻灯片: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12

教师介绍北宋建立之初,宋太祖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幻灯片:宋太祖与赵普讨论动乱原因)

学生掌握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合《北宋文官出行图》思考唐宋政治上的差异。(历史纵横:三冗二积。相关文字材料)

(3)元朝的行省制度

教师介绍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行省制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通观本目内容,学生思考和总结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斗争,主要围绕哪些方面展开?什么样的权力结构对调节这对矛盾比较合适?

3、第二目:君主专制的演进

皇帝制度是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全国的权力收归中央,中央的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个人,皇权不受任何人或任何机关的限制。但在具体运转过程中,皇帝的权力和丞相的权力又会发生矛盾,这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另外一对矛盾。

(1)汉武帝削弱相权

教师介绍秦汉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当中,丞相地位十分突出。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幻灯片:汉初皇帝与丞相资料)  

学生了解汉武帝削弱相权的做法。

教师介绍汉武帝设内朝为后来宦官专权埋下隐患,终两汉没有解决相权,我们听说过的董卓、曹操千古留名的专权丞相。

(2)唐朝三省六部制

教师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机构掌实权的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名称逐渐出现,隋唐时期,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起来,形成三省六部制。

学生观察分析三省六部结构图(幻灯片:三省六部结构图)

教师介绍三省的中书省负责政令的决策和草拟,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议和批准,尚书省负责执行,其下设六部分工负责具体事务。唐朝时三省长官和谏官都是宰相,他们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

学生思考三省体制是对皇权的加强还是削弱?为什么?

(3)北宋分割相权

教师介绍北宋除了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外,在中央还削弱宰相权力,加强皇权。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初削弱相权的各项措施。结合李沆“报忧不报喜”的故事,思考此时皇帝与宰相的关系。

(4)元朝设中书省

教师介绍元朝地方上的行省制度是由中央的中书省派生出来的。元代设中书省替代以前的三省,它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长官中书令行使宰相职权。把中书省的结构应用于地方行政区,就是行中书省。

学生思考相权对国家来说是可有可无吗?你怎样评价历代皇帝削弱相权的行为?

4、第三目: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教师介绍管理制度是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官吏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和管理水平。

(1)自下而上的推举人才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内容,思考其局限性。

(2)科举考试制度

教师介绍隋以后,科举制形成并不断完善,成为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科举制在历史上的的进步性。

5、小结

在中古封建社会这一历史阶段,中国的文明程度远远高于欧洲。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完善是政治文明重要表现,在疆域辽阔,地区差异显著,以农业为基础,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充分发展,给后世留下丰富的值得批判、借鉴和改进的文明成果。

五、教学资源建议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唐德刚《晚晴七十年》

六、学习评价建议

思考:从今天的角度观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哪些值得借鉴?哪些应该抛弃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lishijiaoan/26812.html

  • 第12课阿拉伯帝国教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过近代报刊、电影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标解读】应该掌握近代中国在新潮的冲击下服饰、饮食、建筑、社会习俗、报刊电影发展的...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高一历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高一历史美国联邦邦政府的建立教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复习重点:1787年宪法复习难点:对1787年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的理解、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区别自主学习一.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子目内容简要概...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曾国藩唯一真实图片|曾国藩:唯一让毛泽东心悦诚服的人

    曾国藩,谁都知道,他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也是中国近代毁誉参半的传奇人物。不管人们对他的政治行为作何评说,但几乎没有人对他的为人之道提出过异议。特别是代表他的儒家思想的修行治家学说,堪称近代中国思想界一绝。时至今日,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常常手捧《曾国藩家书》认真研读,并企图从中得到人生的借鉴。曾国藩虽...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改变|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英国工业革命  1 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扬中树人校歌|扬中树人高一年级历史第一、二课导学案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二课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目标导航】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自主构建】【重难点讲解】...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ppt]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国政治文明进程

    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复习纲要(仅供参考)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时代特征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前2070----前1600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①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商(前1600----前...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新课标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

    【课标解读】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1)》第4个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即人教版教材“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据此,我们认为本课应引导学生落实的重大知识包括:“一...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