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案】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高一历史教案 2015-02-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历史教案】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课程标准解读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江西饶州浮梁县,位于昌江东南,处于昌江及其支流的汇合处,四面环山。景德镇附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浮梁县境内及附近地区,横卧着怀玉山脉,盛产松柴,是很好的燃料。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又可用于淘洗陶瓷,并安装水碓用于粉碎瓷土。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于南朝,至五代时已经远近闻名。北宋景德年间,朝廷派官员烧制瓷器充作贡品,遂改地名为景德镇。入明以后,一些传统瓷窑日益衰落,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纷纷向景德镇集中,这里的制瓷业发展更加迅速。明清时期的景德镇为什么能成为全国的“瓷都”呢?学习“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明确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分析比较冶铸、纺织及陶瓷业的演变过程。
●再现历史情境,分析公私手工业的消长和经营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中华先民高超的手工业技艺,以及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自主学习精要
一、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
1、青铜冶炼术
(1)青铜时代:从 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
(2)成熟期: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臻于成熟,在技艺和规模上都居于上古世界的前列,展示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2、钢铁冶炼技术
(1)产生: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这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重大成就,也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
(2)发展:
春秋时期的钢是块炼钢。南北朝时发明了更先进的灌钢法。即利用生铁碳高、熟铁碳低的特点,将熔化的生铁液灌到熟铁上以改变碳分,生产出硬度高、性能好的钢。铁器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把钢应用到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作上,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燃料:
冶炼金属需要原料。早在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北宋   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使炼出来的钢铁的硬度和质量大大提高。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思维激活
说一说  金属冶炼技术在中国古代是怎样发展的?有哪些史实?
做一做  下列金属冶炼技术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青铜铸造技术②灌钢法③用煤作燃料冶铁④焦炭炼铁
    a. ①③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②  d.②①④③
答案:a
二、纺织技术演变
1、丝织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学会养蚕缫丝了。
西周后,丝织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得了丝国称号。
唐代出现缂死技艺,以本色生丝为经、彩丝为纬,以通经断纬手法自由变换色彩,纹饰更加绚丽,极具艺术神韵。
2、棉纺技术
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弹、纺、织之具,全面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她发明脚踏三锭纺车,取代手摇一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先进技术的推广,使江苏的松江在元明时期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是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柔软结实的棉布日益流行,到明代后期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1234567
思维激活
说一说  中国古代的棉纺织技术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做一做  宋末诗人艾可叔曾写道“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机杼终年织妇勤”,这反映了
a.宋代制瓷的高超技巧             
b.宋代丝织业的发展
c.宋代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         
d.宋代冶炼技术的进步
答案:c
三、陶瓷技术演变
1、制陶技术
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种类有彩陶、黑陶、白陶。
2、制瓷技术
东汉晚期,制瓷技术成熟,烧出了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白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隋唐时期,陶器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
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元代承前启后,烧成了著名的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陶生产时期。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清代,在配料的准确、火候的控制等方面要求更为精密,又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至迟从唐朝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思维激活
说一说 陶瓷技术的发展演变是怎样的?
做一做  某收藏家收藏的瓷器有邢窑白瓷长颈瓶.青花釉里红婴戏碗.粉彩开光花尊,该收藏家生活的时代不早于
a.唐   b.宋   c.明   d.清
答案:d
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不但地主田庄“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小农的家庭手工业生产也十分普遍,其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按行业设立车正、陶正等工官管理具有各种技艺的工匠。产品主要满足王室、官府和贵族的生活需要,不计成本,不入市场。
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使用官府供给的原料,在工官的监督下,制作加工官府指定的产品。他们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较大,分工细密,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到明代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明代中叶以后,官营手工业日益衰落下去。
官营手工业的利弊:
 利: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又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而众多富有经验和技术的工匠一起工作,加上对产品质量的严格管理,推动了古代手工业技艺的提高。
 弊:原料由官府提供,产品由官府调拨,不计成本,缺乏竞争;而且官营手工业采取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手段,常常引起工匠激烈反抗。
由于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内部的生产关系不得不加以调整,出现了雇募工匠。从征役制到雇募制,是生产关系上的一大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    的变革,私营工商业蓬勃兴起,工、商开始与士、民并称为国家的“四民”。此后民营手工业在曲折中发展,生产范围、规模日益扩大,成为手工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成分。明代中叶      以后更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1234567
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生产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显著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
至明中后期,雇佣众多工人的大规模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
思维激活
说一说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方式有哪些?它们是怎样演化发展的?原因怎样?表现如何?
做一做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答案:c
核心问题突破
1、考点一:手工业的含义;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学法指要:首先要注意历史概念手工业,然后明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式及其发展演变情况。
思维开放线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从农业中脱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之后有了较大发展。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在中国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
案例拓展园: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
    b.唐代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从征役制到募役制,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进步
    d.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两种经营方式的发展演变情况。在中国古代早期官营手工业一直是主要的经营方式,后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考点二: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享誉海内外的原因
学法指要:注意从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特点来理解,同时还要注意从国际背景进行分析。
思维开放线  ①中国古代手工业品是日用品与艺术品的完美结合,应用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②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向海外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③古代封建王朝利用馈赠手工业品方式,加强与亚非、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案例拓展园:瓷器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234567
  a从陶到瓷的过渡开始于新石器时代
b青瓷技术要求比白瓷的更难
c隋唐时期白瓷进入了成熟期
d景德镇在元代成为"瓷都"
答案:c
解析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制瓷业的发展历程。
3、考点三:手工业的形成 及其发展
学法指要:自耕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主要的经济形态,是封建社会的赖以生存的基础。手工业始终为农耕经济的发展服务而处于从属地位。了解手工业形成的社会条件及其发展状况。
思维开放线  (1)在远古社会以制陶、麻纺织为主的原始手工业是跟原始农业结合在一起。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原始经济的相对繁荣,原始手工业的地位日益重要。所以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2)中国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两种主要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宫廷、官府使用的生活用品。在资金、人才、技术和经营规模上占有绝对强势,在明朝中期以前一直占据了主导地位。民营手工业由民 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在以农为本、以工商为末的古代社会,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明代中叶以后,在很多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案例拓展园:官营手工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生产规模大,范围广,分工细致 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对所学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归纳,认识相关历史史实,形成正确的认识。本题考察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的形态和特点,官营手工业不是为市场生产产品,主要是为宫廷、官府和贵族生活服务。
 4、考点四: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学法指要:农业和手工业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两大支柱。尽管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很发达,在世界上曾经居于领先地位,但是,手工业作为服务于农业文明发展的从属地位一直没有发生改变。从生产力、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总结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思维开放线  (1)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呈现不断萎缩状态;私营手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到明朝中后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2)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地域分布广泛,生产规模巨大,分工细密,产品种类多,生产技术先进。
(3)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欧非地区,广受赞誉。
(4)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工场手工业的出现。从经营的方式来看,私营手工业经历了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的转变。到明朝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5)经济重心南移与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起初在北方,以后逐步移至南方。大约到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北方到南方的变迁。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有不少工业部门、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转移到南方。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1234567
(6)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
案例拓展园:《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答案:a
解析   关键是读懂材料。本题旨在考查商周时期手工业生产由官府垄断这一知识点。
 5、考点五:陶与瓷的区别
学法指要:比较陶和瓷的物理特点,要注意从其原料成分和温度上进行比较。
思维开放线  把陶与瓷相提并论称为“陶瓷”,这种说法由来已久,它反映了陶和瓷都是火与土的艺术。由于陶发明在前,瓷器发明在后,所以瓷器的发明很多方面受到了陶器生产的影响,如人们对火的性能的掌握、对黏土特点的充分认识等。但陶与瓷无论是物理性能还是化学成分都有本质的不同。陶器和瓷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黏土,瓷器的胎料则是瓷土,即高岭土(因最早发现于江西景德镇市高岭村而得名);
  (2)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3)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900℃左右,瓷器则需要1300℃的高温才能烧成;
  (4)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则大多数都施釉;
  (5)陶器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瓷器经过高温烧制,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敲击时会发出铿锵的金属声响。
  除以上所举,陶与瓷的不同之处还表现在:陶器并不是某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的专有发明,它为人类所共有。任何一个早期的农业部落,都有可能制作出陶器。而瓷器则不同,它是我国独特的创造发明,然后通过海路和陆路,大量输出到海外,才使制瓷技术在世界范围得到普及。
案例拓展园:下列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商朝时期开始出现原始的陶瓷
b.魏晋南北朝时北朝烧制出白瓷
c.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d.明朝时期创造了中外闻名的珐琅彩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陶瓷业的产生发展历程。各个时期制作陶瓷的技术水平是与该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清朝时期才创造了中外闻名的珐琅彩。
高考经典感悟
例1:(xx年,全国)广州是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这条海上丝绸之路
      a取代陆路丝绸之路,成为当时唯一的对外商路
      b是通向日本、朝鲜的主要商路
      c最远可抵达非洲东海岸
      d可到达波斯湾
答案:d
解析  隋唐时期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通向日本、朝鲜的商路是从登州、扬州出发的。c项是郑和下西洋时最远到达的地方。
例2:(xx年,全国)下列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a冶铁业         b制瓷业
      c造纸业         d印刷业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明确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早在春秋时期,冶铁业就已经兴起。1234567
例3:(xx年,上海)自南宋末年至明清,民众服装、被褥原料和主食品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  变化:南宋后棉布逐渐取代麻布成为民众主要服装和被褥原料;明朝时期玉米、甘薯逐渐成为面之外新的主食品种。
原因: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及纺织技术改进;种植玉米、甘薯成本低、产量高;棉布物美价廉,深受欢迎。国内各民族间的交流和中外交流促进纺织技术进步和玉米、甘薯的引进。官府提倡,推广种植。
影响:民众生活有所改善,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商品经济发展,最终导致江南一批工商业城镇的兴盛。
解析  本题看似是考查民众的服装、被褥原料和主食品种变化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农业生产发展变化和农业新品种引进的问题:要把科技进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才能领悟出其中的深意。
同步优化训练
一、选择题
我国古代有高超的冶金技术。请回答1~3题。
1.古代青铜艺术进入繁荣时期应是在(    )
a.商周时代    b.秦汉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2.下列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
a.冶铁业    b.制瓷业    c.造纸业    d.印刷业
3.我国能够把生铁和熟铁混炼成钢的灌钢法,出现在(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纺织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手工部门之一。请回答4~5题。
4.古代丝织业中提花机的完善、定型是在(    )
  a.西周    b.战国    c.西汉    d.隋唐
5.棉布成为中国人的主要衣料是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我国古代手工业有悠久的历史,素称发达。请回答6~8题。
6.我国陶器文明的时代应该主要是在(    )
a.新石器时期    b.商周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
7.下列对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技术水平高,推动了古代手工业技艺的提高
b.生产不计成本,生产效益低下
c.元朝实行匠籍制度,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d.宋朝出现的雇募工匠制度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8.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
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d.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9.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发达。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有“丝国”之誉。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被称为“瓷器大国”。
请回答:
(1)简述这两种工艺品在对外交往中的地位。

(2)这两种影响巨大的工艺品为什么不能使中国的对外贸易有长足的发展?

10.中国古代手工业有哪几种主要经营形态?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后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1234567

阅读思考视窗
   两百多年前,有位瑞典贵族酷爱中国彩瓷。他不惜重金,派人万里迢迢到中国定做。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贵地位,他按照贵族等级标准设计成套图案,画成样稿,要求中国工匠必须严格按照样稿烧制。船在海上航行数月,图案样稿被海水打湿,渗出一圈淡淡的水痕。中国工匠拿到图案样稿,发现上面有水痕,但无法核实这是否出自作者的原意,只好照样子烧制。那位贵族收到成品后,开始很不高兴;经认真核对样稿,惊奇的发现瓷器上的水痕同样稿上的水痕一模一样,情不自禁的赞叹中国工匠的神奇技艺。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如今,这批瓷器已成为瑞典的国宝。
请思考:中国瓷器是何时开始走向世界的?对欧洲人的生活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1.a  商周时代,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2.a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明确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概况。早在春秋时期,冶铁业就已经兴起。
3.c  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4.c  经西汉以来不断改进,提花机进一步完善、定型。
5.d  到明代后期.棉布已经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6.a  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
7.d  唐朝出现的雇募工匠制度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8.d  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影响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即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9.答案:(1)唐朝以前,丝绸是对外贸易的主要物资,通过丝绸之路,汉代的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运到西亚和欧洲。中国瓷器从唐代起已输出到国外,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2)古代中国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
解析:(1)问注意结合所学知识;(2)问注意结合小农经济社会的特点来回答。
10.答案:①中国古代手工业有两种主要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②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技艺水平较高,但生产不计成本,效益低下。私营手工业有农民家庭手工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两种形式,在官营手工业的压迫下曲折发展。③唐宋以来,农村家庭手工业生产日趋商品化。明代中叶以后在很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关系。
解析: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归纳能力,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回答。

阅读思考视窗参考答案:
从唐代起,陶瓷开始大量出口,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17世纪,中国瓷器风靡欧洲;中国瓷器在18世纪已遍销全世界,并深入到普通的英国家庭。
解析:中国制瓷业发达,对外贸易发达,影响世界各国。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lishijiaoan/26813.html

  • 第12课阿拉伯帝国教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过近代报刊、电影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标解读】应该掌握近代中国在新潮的冲击下服饰、饮食、建筑、社会习俗、报刊电影发展的...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高一历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高一历史美国联邦邦政府的建立教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复习重点:1787年宪法复习难点:对1787年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的理解、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区别自主学习一.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子目内容简要概...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曾国藩唯一真实图片|曾国藩:唯一让毛泽东心悦诚服的人

    曾国藩,谁都知道,他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也是中国近代毁誉参半的传奇人物。不管人们对他的政治行为作何评说,但几乎没有人对他的为人之道提出过异议。特别是代表他的儒家思想的修行治家学说,堪称近代中国思想界一绝。时至今日,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常常手捧《曾国藩家书》认真研读,并企图从中得到人生的借鉴。曾国藩虽...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改变|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英国工业革命  1 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扬中树人校歌|扬中树人高一年级历史第一、二课导学案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二课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目标导航】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自主构建】【重难点讲解】...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ppt]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国政治文明进程

    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复习纲要(仅供参考)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时代特征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前2070----前1600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①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商(前1600----前...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新课标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

    【课标解读】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1)》第4个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即人教版教材“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据此,我们认为本课应引导学生落实的重大知识包括:“一...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