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知识框架|高一历史 全国大动乱 教学设计示例

高一历史教案 2015-01-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历史教案】

全国大动乱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导火线和全面发动;红卫兵运动;“全面夺权”;二月抗争;刘少奇遭受迫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2.能力方面

(1)通过历史材料教学,培养学生概括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特点、本质的能力。

(2)通过“文革”历史背景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红卫兵运动”和“二月抗争”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不盲目,独立思考,敢于坚持真理的人生价值取向。

4.学法指导方面

(1)指导学生对材料做分层次处理,分析逐层展开,从材料的对比中寻找历史现象的特点,从材料的联系中发掘其共同本质。

(2)通过提供发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材料,创设新情境,培养学生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联系起来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指导学生搜集课外历史材料和做社会调查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红卫兵运动是教学重点。它本身是一场青年学生的“运动”,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这一内容,对于学生吸取历史教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认识和履行对党和国家所负有的历史责任,有重要影响。

(2)二月抗争是教学的又一重点。它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奋起抗争,抗争的核心问题是“文化大革命”是否要坚持党的领导。由于毛泽东错误地支持了江青一伙,使这次党内健康力量纠正“文革”错误的宝贵努力没能成功,教训深刻。

2.难点分析:对“文化大革命”产生原因的分析是教学难点 。“文化大革命”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这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实质又是什么?不揭出上述错误的本质,就很难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此外,林彪、江青一伙怎样利用了毛泽东的错误?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存在的思想理论误区,对“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又起了怎样的作用?历史地、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是“文革”史教学的难点。

课堂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段教学录像(或照片、画片等),它会把我们带回到一个“史无前例”、动荡不安的年代。(播放“文化大革命”中与“红卫兵”运动相关的内容,或出示相应相片、画片)青年学生的激情、红卫兵运动的狂热,被野心家、阴谋家所利用,由此开始了在后人看来似乎是啼笑皆非的一场悲剧,蕴涵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和民族的悲剧,有待我们去揭示。(板书第七章第一节课题)

一、“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和开始

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师:(请同学阅读本章“导言”,找出“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文化大革命”的产生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请大家回忆:哪一历史事件,改变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

生:(思考并做回答)

师:“文化大革命”这样一场带有全局性质的动乱,它的出现,既非偶然,又不是一朝一夕错误的发展。它是1957年后,党和毛泽东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左”倾错误理论和实践的恶性循环、不断积累的直接后果。

请看两段材料,并思考:

1.毛泽东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企图复壁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2.1964年,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进一步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摘自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思考:(1)两段材料表达的共同正当趋向是什么?(“左”倾)(2)材料1对“阶级斗争”问题的提法有什么不符合实际之处?(把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存原阶级斗争无限夸大,形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材料2比材料1又有什么发展?(进一步把阶级斗争引入党内,并且引向党的高层领导。为“文化大革命”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所以,“左”倾理论及其实践,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根本原因。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内容,概括“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其他原因,即具体原因)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但他对党和国家的政治形势作出错误的判断(主观原因),因而被林彪、江青一伙野心家利用,铸成“文化大革命”大错。此外,当时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个人崇拜现象,也对“文化大革命”的出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客观原因)。

2.“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和全面发动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捕风捉影地把吴晗于1960年写成的剧本,同1961年才出现的所谓“单干风”、“翻案风”联系起来。毛泽东关于“罢官”要害问题的谈话,更使批判人有严重的政治色彩。实际上,批判的矛头不仅是指向一个人,一个剧本,一个领域。“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堆谁也预料不到的政治大风暴即将降临到中国大地上。

生:(阅读“五一六通知”和“十六条”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两个文件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标志?)

师:这两个文件集中体现了“左”的方针,反映了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观点。对党内和国内政治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混淆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成为“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更把阶级斗争的尖锐性提到全国人民面前。不过,人们最初还无法确切知道这个中国的“赫鲁晓夫”到底指的是谁?此后,江青一伙控制的中央文革小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

3.红卫兵运动

师:(指导学生观看教材“接受毛泽东等检阅的红卫兵和群众队伍”照片,讲述这一内容应多一些感性的材料,以引起学生的理性思考)毛泽东点燃“文化大革命”烈焰的一个重大措施,就是支持青年学生,让他们到全国各地去“煽文化革命之风,点文化大革命之火”。早在6月初,北京一些中学就出现了红卫兵组织。清华大学附中的红卫兵给毛泽东写信,并附他们的大字报《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这份“左”而幼稚的大字报意外地获得毛泽东的支持。毛泽东肯定青年学生的“造反有理精神”。在个人崇拜狂热的年代,领袖的支持就是行动的号令,红卫兵运动一下在神州大地上兴起了。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先后11次接见来自全国的红卫兵和群众1100多万人。林彪一再做煽动性讲话。这样,红卫兵运动也由最初的破“四旧”(即所谓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杀向社会,开展对“阶级敌人的揪斗、批判、抄家,把许多老字号店铺、街道名称改成“东风”、“反修”、“卫红”等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称呼。真有“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气概。红卫兵运动成为全国大动乱的前奏。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前向家长及周围人了解当年红卫兵运动的情况,谈谈自己对红卫兵运动的看法)

生:(自由发言,观点不限)

师:“文化大革命”初期的红卫兵运动,绝大多数学生是出于对毛泽东和党的信任,是怀着“誓死捍卫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真诚信念投身这一运动的。但由于年轻、缺乏社会经验和政治上幼稚,一经煽动,表现出狂热和盲动。后来,在“文化大革命”的磨难中,他们经历了不同的曲折人生,提高了觉悟,从积极参加转而消极观望,一部分人进而抵制,因而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红卫兵运动是“文化大革命”特殊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它给党、国家造成破坏,也给青年人本身带来伤害。

二、“全面夺权”和二月抗争

1.“全面夺权”

师:1967年1月,由张春桥、姚文元策划,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一批“造反派”组织,夺取上海市党、政各级领导权,即所谓“一月革命”。毛泽东把这一事件称作是“从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手里夺权,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这样的定性,是否符合实际?夺权是革命之举,还是对历史的嘲弄?他们是在夺哪个阶级的权?

生:(思考、议论,不一定要求回答)

师:林彪、江青利用毛泽东的权威,在全国煽动“踢开党委闹革命”,夺权大风暴席卷大江南北,派系斗争此起彼伏,全国陷入空前大混乱中。

2.二月抗争

师:全国性的动乱在迅速蔓延。林彪、江青一伙想把“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引入军队,贺龙等功勋卓著的军队高级领导被揪斗、打倒,甚至被迫害致死,引起为新中国诞生出生入死奋战多年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忧虑和震怒。这种忧国忧民之心和对林彪、江青一伙义愤之情,终于导致1967年2月前后,他们在党和军队的高层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和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因为2月在中南海怀仁堂的斗争影响更大,故被江青一伙诬蔑为“二月逆流”。

生:(阅读教材二月抗争的内容及所引资料,与老师共同总结二月抗争表现出来的三个要害问题及其影响:①搞“文化大革命”要不要坚持党的领导;②该不该把老干部统统打倒;③要不要保持军队稳定。这三个问题都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前途的大问题)

师:这么多老同志,在党和军队高层会议上义正辞严,当面斥责“文革小组”,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仅有这一次。江青一伙采取恶人先告状的卑劣手法,使毛泽东偏听一面之词。他不能容忍对“文化大革命”直接否定。老师们受到无端压制和批判。此后,中央文革小组基本上取代了中央政治局的职能。

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二月抗争的起因、性质、影响等自由发表看法)

师:广大党员和人员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就有抵制和斗争。他们对“文化大革命”由不理解而怀疑,由不满而斗争,老一辈革命家实际上是他们的代表和代言人。但二月抗争又一次被压下去。如果联系到“文化大革命”兴起时,以彭真为代表的党内健康力量曾试图扭转“大批判”的错误方向,把批判限制在文化学术范围内,但没有成功,反而被打成反党集团的情况,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党内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努力一再受挫,野心家、阴谋家一再得逞,“天下大乱”看不到“天下大治”迹象……这究竟仅仅是个人专断的结果,还是有更深层次的制度原因?

生:(思考、相互交流看法)

3.刘少奇冤案

师:毛泽东在《我的一张大字报》中,刘少奇归结为资产阶级司令部代表人物,正符合林虎、江青打击迫害老干部主要目标——彻底打倒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他们一是四处搜集有关刘少奇的所谓“反革命罪行”材料,二是公开发动批斗刘少奇的所谓“革命大批判运动”,煽动数以万计的人们“揪刘火线”,围困中南海,冲击国务院。从而造成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刘少奇被打成“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1969年在河南开封含冤去世。

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

师:本子目内容因课时限制,不宜展开讲解。这里提供著名作家冯牧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一段议论,或可对学生有启迪。“历史证明,生活的进程是不会按照人们的主观臆想和如意算盘而发展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为这场狂热的运动所付出的代价,是过于沉重了。上千万的纯真无瑕的青少年,在艰苦的劳动中和坎坷的遭际中,也许获得了某种有利于他们思想和体力成熟和发展的收益;但是,一个无可回避和无可补救问题是:数以千万计的青少年(在他们当中肯定有许多人是富于才能和理想、甚至是在某方面才智过人的),却因而丧失了继续学习,继续获得科学文化知识,从而也就丧失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造潜力的机会。”

生:(课后向父母亲友了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情况)

师:(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教材“阅读与思考”练习的“五一六通知”内容)首先向学生说明这是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然后让学生结合思考题分组讨论。讨论围绕“通知”“左”的倾向,举证表现,分析特点和实质。具体思路是让学生从材料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应鼓励学生跳出思考题局限,独立寻找思考点。

下面列出一些思考点,教师可视学生讨论情况酌情选用。没有涉及到的思考题留待课后学生继续研讨)

(1)联系“二月提纲”内容,可以看出“五一六通知”把学术问题统统认定为阶级斗争、政治斗争,是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的表现。

(2)《通知》把批判的矛头首先指向文化学术领域,继而引向政治领域和国家机关,甚至直指中央高层领导。

(3)《通知》以“星在我们身边”的“赫鲁晓夫”为例,警示党变质、国变色的危险情况,论证“文化大革命”的必要性。这是极度夸大敌情,严重脱离实际。

(4)《通知》想要通过以夺权为特征的“文化大革命”来达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目的。这种极端错误的判断,必然造成自己打乱自己,混淆是非和敌我的恶果,酿成全国大灾难

师:全国性的动乱已经形成,“文化大革命”的发展也到了关键性的十字路口:是可以摘取“胜利”果实了呢?还是有更为尖锐、复杂的斗争在后头?对此,毛泽东有他自己的考虑。(请同学们课后每人搜集1至2项有关“文化大革命”的材料,文字、图像、实物均可。要求:与课内知识有联系,典型、能说明问题,有教育意义)

【简评】人们普遍对“文革”记忆犹新,它是我党“左”的错误发展极端化的结果。科学地认识这一历史是整个教材的难点之一。执教人以下作法化解了教学的难度。

一、选用了关于“文革”的照片、画片、录像等直观性材料,触目惊心的历史情景利于学生从现象发现本质的东西

二、发动学生在课前向家长及周围人了解“文革”的历史,师生共同创设了进行深层次理性分析的新情境。

三、从《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文化大革命”简史》等著作中选摘了文字资料,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认识文革的本质。上述作法的意义不仅仅是本节课教学目标 的实现,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逐步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的方法。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lishijiaoan/26532.html

  • 第12课阿拉伯帝国教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过近代报刊、电影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标解读】应该掌握近代中国在新潮的冲击下服饰、饮食、建筑、社会习俗、报刊电影发展的...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高一历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高一历史美国联邦邦政府的建立教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复习重点:1787年宪法复习难点:对1787年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的理解、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区别自主学习一.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子目内容简要概...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曾国藩唯一真实图片|曾国藩:唯一让毛泽东心悦诚服的人

    曾国藩,谁都知道,他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也是中国近代毁誉参半的传奇人物。不管人们对他的政治行为作何评说,但几乎没有人对他的为人之道提出过异议。特别是代表他的儒家思想的修行治家学说,堪称近代中国思想界一绝。时至今日,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常常手捧《曾国藩家书》认真研读,并企图从中得到人生的借鉴。曾国藩虽...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改变|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英国工业革命  1 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扬中树人校歌|扬中树人高一年级历史第一、二课导学案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二课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目标导航】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自主构建】【重难点讲解】...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ppt]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国政治文明进程

    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复习纲要(仅供参考)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时代特征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前2070----前1600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①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商(前1600----前...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新课标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

    【课标解读】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1)》第4个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即人教版教材“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据此,我们认为本课应引导学生落实的重大知识包括:“一...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