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界的兴起和亚洲经济的发展 坦桑尼亚茶叶化肥】第三世界的兴起和亚洲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教案 2015-01-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历史教案】

第十六课 示例

教学目标 

需要掌握的知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七十七国集团”。新加坡独立后的经济发展;韩国经济的发展;泰国、马来西亚经济的发展;印度经济的发展;西亚经济的发展。

通过引导学生对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和影响的认识、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新加坡与韩国经济的发展,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影响的讲述、分析,使学生认识:这一运动的兴起,标志第三世界的形成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这一运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通过对东亚、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讲述分析,使学生认识:抓住机遇,吸收外资和技术,依据国情,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是东亚、东南亚经济起飞的重要经验。

教学设计示例

难点:以新加坡、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复习提问】

运用多媒体展示北京现代和悦达起亚千里马等汽车的图片。提问:这些汽车是我国与哪国合资制造的汽车。(韩国)

【导入  新课】教师指出汽车工业是韩国的支柱产业。它的形成是在60、70年代。这一时期韩国的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其中的经验有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讲授新课】

一、第三世界的兴起

1.亚非会议

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主要是因为与会国之间存在矛盾和分歧,帝国主义阴谋破坏,使会议难以顺利进行。“求同”的基础是反对殖民压迫,争取独立发展。“存异”是指与会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周恩来的讲话阐明了中国的立场和原则,使与会各国更了解中国、更相信中国,使会议得以顺利进行。因而,使中国在亚非国家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了。它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代表团的努力下,会议取得了成功。

亚非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它标志着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主宰亚非各国人民命运的终结,标志着亚非国家开始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独立地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亚非会议高举民族独立的旗帜。它的圆满成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大大提高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民族民主运动是巨大的鼓舞,加快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步伐。亚非会议增进了亚非国家间的交往和相互了解,找到了消除隔阂、增加团结的共同基础。它所反映的团结反帝、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这种精神对亚非各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961年

不结盟运动是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结果。民族解放运动中大量亚非拉国家的诞生,为不结盟运动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基础;50年代在亚非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反对集团政治的中立主义为不结盟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团结起来,反殖反帝的共同要求与斗争是不结盟运动形成的动力;而殖民主义的衰弱和美苏的对抗则为不结盟运动提供了客观条件。不结盟运动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

不结盟运动的形成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兴起,逐渐成为国际事物中一支重要的力量。随着以后的不断发展,至今已经发展到100多个成员国。

第三世界崛起后,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主要反映在联合国的变化,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地位不断提高,当然由于历史的和自身的原因,他们在经济发展中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

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困难

1.原因

(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较差

(2)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束缚

2.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第三世界国家随着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进而提出改变的国际经济关系,建立相互合作、平等互利的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要求。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存在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初级产品价格,提高工业产品的价格,恶化了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条件。为改变这种状况,为了发展民族经济,第三世界开始了为建立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就是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要举措。

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利用联合国讲坛,利用石油等原料为武器,为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做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科技教育发展落后,与发达国家抗衡的能力不够强,这一斗争任重而道远。

三、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

亚洲各国中,战后起飞时间最早的是日本。请同学们回忆战后日本经济起飞的原因。

教师总结:日本发展原因要点:1.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2.大力发展科技;3.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4.抓机遇及美国援助。

在60~70年代兴起的是新加坡和韩国。

1.60-70年代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经济的发展

到70年代,它们的经济出现了高速度增长,特别是新加坡和韩国增长率超过了10%,被称为“70年代经济发展的奇迹。”请同学们看地图,找到新加坡地理位置。新加坡面积很小,只有618平方公里,资源匮乏,连淡水都要从马来西亚进口。60年代以前,它只是从事转口贸易的港口城市。但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成为一个工业发达、贸易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业国家。这无疑会给我们很多启示和鼓舞。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过:我们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了解人才是成功最重要的关键。因此,它们特别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今天的新加坡已是一个发达而美丽的花园国家。新加坡令人神往,与它同时起步的韩国经济发展情况又怎样呢?

韩国自然条件也不好,资源除钨和石墨外,极其匾乏。60年代以前,尽管有美国援助,但经济发展仍很困难。从60年代开始,韩国政府根据国情,制定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终于取得了突出成就。国家大部分投资集中在钢铁、汽车、电力等工业部门。今天的韩国已成为世界上生产中、低档汽车的主要国家,韩国步入了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被人们誉为“亚洲的又一个日本”。新加坡、韩国的发展无疑会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由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通过查找资料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台湾和香港的发展状况。

提问: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点是什么?

A.据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调整国策,发展高科技;

B.抓住机遇,吸引外资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加强与世界联系。

2.泰国、马来西亚的发展

去新、马、泰旅游如今成为国人旅游时尚。咱们班也有同学去过,请大家稍加交流,联系所见所闻介绍泰国、马来西亚的发展及原因。

泰国、马来西亚注重与邻国合作,吸引外资;在保持传统农业优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多样化;利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以上介绍的国家,从国土面积上来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小。南亚有一个国家与我国较相似,地大人多,它就是印度。

3.南亚的印度

印度独立后,采取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即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混合”发展的政策,开展绿色革命,实现粮食自给有余,还大力发展了科技,它们发射了自己研制的人造卫星,建造了自己的核电站。80年代末,印度的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12位,其中,工业生产总值名列发展中国家第四位,农业总产值居世界第四位。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今天的印度,还只能被称为发展中国家。90年代印度的经济和科技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联系本节所学的亚洲国家经济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二战后,亚洲各国经济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发展的原因中,各国有相同或不同的举措。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lishijiaoan/26522.html

  • 第12课阿拉伯帝国教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过近代报刊、电影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标解读】应该掌握近代中国在新潮的冲击下服饰、饮食、建筑、社会习俗、报刊电影发展的...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高一历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高一历史美国联邦邦政府的建立教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复习重点:1787年宪法复习难点:对1787年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的理解、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区别自主学习一.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子目内容简要概...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曾国藩唯一真实图片|曾国藩:唯一让毛泽东心悦诚服的人

    曾国藩,谁都知道,他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也是中国近代毁誉参半的传奇人物。不管人们对他的政治行为作何评说,但几乎没有人对他的为人之道提出过异议。特别是代表他的儒家思想的修行治家学说,堪称近代中国思想界一绝。时至今日,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常常手捧《曾国藩家书》认真研读,并企图从中得到人生的借鉴。曾国藩虽...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改变|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英国工业革命  1 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扬中树人校歌|扬中树人高一年级历史第一、二课导学案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二课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目标导航】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自主构建】【重难点讲解】...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ppt]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国政治文明进程

    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复习纲要(仅供参考)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时代特征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前2070----前1600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①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商(前1600----前...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新课标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

    【课标解读】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1)》第4个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即人教版教材“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据此,我们认为本课应引导学生落实的重大知识包括:“一...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