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上册语文电子课本|必修上册 2.2《大气的热力状况》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案 2015-01-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地理教案】

课    题

大气的热力状况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散射、反射

2.理解大气的保温效应(短波辐射、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

3.分析理解全球热量平衡原理

教学重点

大气的保温效应(削弱作用、保温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教学方法、学法

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包围,垂直高度可达xx—3000千米,这层大气被称为“地球的外衣”。作为“外衣”它究竟起什么作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引言:地球上许许多多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大气现象,都与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关,那么大气的热量──能源来源于哪里?──太阳辐射。

以“地球的外衣”引入

(出示课件1)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回答:

1.a、b、c分别表示什么?a紫外区  b可见光区  c红外区

2.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哪个部分?b、c。

(出示课件2)

3.图中红色代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它仅占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47%,为什么?原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出示课件3讲解)

平流层中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了解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

为以下的学习打基础

教学程序

教学方法、学法

对流层中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可见光吸收很少,大部分可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来。

由此可见,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因此,太阳辐射并非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2.反射作用(出示课件4讲解)

参与大气成分: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特点:无选择性

实例: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3.散射作用(出示课件5)

参与的大气成分: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有选择性(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例:①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方向:四面八方

特点:有选择性(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例:①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②当空气质点为颗粒较大的尘埃、雾粒、小水滴时,散射无选择性,各波段同时被散射,天空呈现灰白色(阴雨天)。③“日落黄昏十里路”。④树阴下,教室里仍能看清东西,凡是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仍是明亮的,皆因大气的散射作用。

小结(见课件5,以表格形式出现)

4.削弱作用的差异性:不同纬度不同

削弱作用与纬度的关系:(课件6)

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长—被削弱的辐射多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削弱的辐射少

这就是太阳辐射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

(二)大气的保温效应:(7)

阅读“大气的保温效应”,回答下列问题:

1.地面辐射为什么是长波辐射?

举与散射现象有关的实例说明

举实例说明

看课件了解

学生自读回答

教学程序

教学方法、学法

2.为什么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3.大气逆辐射有什么作用?

4.为什么大气具有保温效应?

小结:

1.实验得知,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所以,相对太阳短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2.对流层大气中的h2o、co2吸收红外长波辐射能力很强,因此,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除极少一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75%~95%)都被对流层大气中的h2o、co2等吸收,使大气增温。所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海拨越高,气温越低,热带高山会有积雪等现象。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12

3.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还给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结论:天空有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时,大气逆辐射更强。

实例:有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度高。

问题:晚秋,寒冬的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人造烟幕能防冻。

综述:地球大气对太阳短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保温效应。那么大气的热力作用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地球表面没有大气又会怎样呢?

出示课件,以无大气的月球同有大气的地球相比较

学生自读回答

教师总结

学生解释

举实例说明

此段也可放在练习中完成

教学程序

教学方法、学法

(三)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

1.大气的热力作用,既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减少了气温日较差。

2.大气的保温效应,平均气温为15°c,形成了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条件。

地面与大气就是这样不断地进行着热量交换,就整个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收入的热量与发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二、全球的热量的平衡

学生读图,计算地面与大气热量收支状况。

计算可知,地面和大气的能量收入与支出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全球的热量平衡。

问题:

全球热量平衡有什么意义?(使全球多年平均气温比较稳定,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

2.假如全球热量不平衡会产生什么后果?(全球气候变暖)

3.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导致热量不平衡?我们应该怎么做?

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破坏臭氧的物质、砍伐森林,使大气co2增加→气候变暖

我们应该怎么做,讨论完成。

学生读图计算。

学生自读回答

小结

1.“图”示
                        (结合实例,了解大气的热力状况)

2.“表”示

见课件

练习

见课件

板书设计

大气的热力状况

1.大气的削弱作用

2.大气的保温效应

3.全球热量平衡

课件的设计思路

本节课从课文来讲,文字叙述性强,图多,而图示多为静态,文字内容则主要表现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以flash动画形式出现,能够准确地反映大气的热量传递及变化过程,因此选用了动感较强的flash5.0进行应用。

导言以教师谈话的方式导入,然后出示课件进入引言部分,通过对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引入新授课的内容:第一部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削弱作用分别以动画形式(课件3、4、5)进行讲解,之后老师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大气现象(即实例),对几种作用进行分析,训练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讲授的第二部分大气的保温效应先阅读课文,然后以系统联系图(见课件7)进行讲解,最后仍用实例加深理解(实例均以老师口授,未设计到课件中)。

讲授第二部分全球热量平衡的课件以表格的形式出现(课件8),需要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图及数据来计算完成,然后填入表格完成;再设计几个问题(见课件)加深对全球热量平衡相关知识的理解,小结部分(课件9—10)分别以两种不同图示对大气的热力状况进行总结。使全节知识融于一体。

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用学过的知识来回答解释大气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dilijiaoan/26168.html

  • 【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人教新课标)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从容说课基于前两节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鉴于教材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内容前后列放,可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板书,从定义、方向、速度、周期等几个方面分别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学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可让...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7.4城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了解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过程与方法1 学会分析城市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2 能够剖析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评价道路合理性的正确观念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 不同类型的城...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政治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一框]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从容说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才是绝对的。地球表面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地区,只有相似的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教材主要剖析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向上的变化。其中从赤道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生能说明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能从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气旋】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一、教学内容分析“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简易...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举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协调、平衡构成一个整体,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  2 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带,学生应掌握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_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1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 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  【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  (提...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海南省交通运输网_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铁路的作用以及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2 了解不同等级公路和航道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 结合实例能够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的区位因素;2 京九铁路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3 公路选线的因素和原则...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第七单元上册英语单词】第七单元 7.4 城市交通运输

    【教学目标】1 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影响城市交通运输网形成的因素3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原则4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措施【重点难点】重点:1 城市交通运输主要特点形成原因2 如何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难点:1 分析不同城市道路网络格局的合理性2 分析城市布局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入|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热源:①__________。2.地球大气接收与转化太阳辐射能的环节:太阳辐射穿过②________―→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把热量传给③______。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不同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