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案学科网]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案

高三政治教案 2015-01-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二、【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1、什么是联系?

 2、联系的普遍性 (1)含义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2)表现(普遍性原理) ①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事物之间)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整个世界) (3)联系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

 【提示】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不等于“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 [例1]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亍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水集鱼聚.木茂鸟集    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④物我一体,心物一体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75">      d.①④ [例2]东西方文化不断加强交流,这体现了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b.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c.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d.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3、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提示】 联系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观上贯彻了唯物论思想。 (2)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

 (3)表现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它们都是客观的。 区别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前就存在的自然物本身固有的种种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人类实践建立起来的种种联系。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是自在事物的潜在联系的显化和实现。(4)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                                                                                              。 【疑点】 为什么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1)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2)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3)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拓展】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把握联系的客观性 一方面,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随意创造事物的联系。     另一方面,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互联网络等。 [例3]商家越来越注重把传统文化、洋文化与自己的生意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节日推出不同产品,进行全方位宣传、策划,从而把握市场需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75"> 求,掌握销售主动性。商家行为 a.是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b.通过改变或创造联系,促进事物发展 c.看到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看到了发展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 [例4]央行公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标志着中国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这可以有效规避美元带来的汇率波动,也有利于进出口。这表明哲学的道理是   ①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 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 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④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例5]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在这个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1)运用《 政治生活》 中所学民族知识,简要说明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思想的重要性。 12345

(2)“三个离不开”思想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哪些观点? [例6]如图所示,在互联网基础上诞生的物联网,向我们展开了一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联系的新图景。与自在事物的联系不同,物联网实现的联系是一种什么联系?这种联系是如何建立的? 4、联系的多样性 (1)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要求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尤其是把握事物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表现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5、联系的多样性之二:条件的多样性。     联系的多样性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     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     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拓展】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把握事物的条件性:一方面,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以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或者创造所需要的条件。另一方面,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或创造条件。 [例7]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XX年10月4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来源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例8]江苏省积极探索秸杆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全省各地区因地制宜形成了“秸杆还田-肥土兴粮-粮丰林茂”、“秸杆养畜-过腹增值-畜粪还田-土壤改良”及“秸杆粉碎沤沼—沼渣肥田—反哺作物”等不同的“田埂上的循环经济”链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实践具有客观性,人们不可以改变事物的固有联系 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c.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d.认识是实践的基础,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 三、【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联系多样性的表现之一: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1、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一是含义不同。 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 (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1)两者相互依赖 (2)两者相互影响 区别含义不同(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 地位不同(主导和统率、服从和服务)。 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联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关键部分起着决定作用)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提示】 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的两种情形: 第一,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第二,当各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例9]从哲学上分析,对“得中原者得天下”的正确理解是        a.得到中原就可以永远得到天下        b.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会对整体产生决定性影响        c.没有注意到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地位        d.把握住部分就能搞好整体 123452、方法论要求(两个方面) 第一、                                                                       第二、                                                                   补充:整体与部分辨证关系的深化:系统观     (1)含义 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方法论要求:系统优化的方法 第一、从认识方面来说,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又要把系统和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第二、从实践方面来说,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各要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例10]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这蕴含的哲理        a.量的积累必定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b.局部和整体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c.人的价值主要来自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d.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例11] “一玉口中国,  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歌词主要体现了 a.整体与局部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b.整体具有局部没有的功能 c.关键的局部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d.重视系统的优化组合  [例12]XX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对于加快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的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④政府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例13]国务院XX年11月23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体现了     ①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②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③部分决定着整体的发展④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联系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例14] 《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从哲学角度看,“和合故能谐”体现了 a.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具有全新功能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d.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 [例15]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提高企业协作配套水平,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关系。中小企业的这种“抱团取暖”、聚集发展说明了: a.要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b.局部功能之和必定大于整体功能 c.要搞好局部,推动整体的协调发展    d.整体功能必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例16]《管子·形势解》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上述材料的哲学寓意是…                                                     ①整体离不开部分                            ②部分离不开整体  ③实现事物的质变必须经过艰苦的量的积累      ④坚持适度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345第七课达标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基蛙是生活在大洋洲热带地区的一种青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平共处”,但“入侵”夏威夷大岛后却打破了那里的生态平衡,可以说明这个事例的哲学道理是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在联系系统中的作用是确定不变的 ②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的可变的 ③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④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呜?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                                        (      )     a.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区别的       b.系统和要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d.整体功能总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3.太湖蓝藻暴发,从自然因素上看,太湖水位比往年低,去年又是暖冬,适合于蓝藻生长;从人为因素看,沿湖污水排放导致湖体中的氮磷浓度比较高。以上体现的哲理是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      )      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条件地相互联系着      c.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d.人为因素是导致蓝藻大规模暴发的关键 4.气候变化对动物习性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会反映到遗传上,从而改变动物的基因和进化方向,这一事实说明                                                                 (      ) a.事物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b.事物的运动和静止依赖于人的意识 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d.事物的运动既是永恒的又是有条件的 5.“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告诉我们       (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 c.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多种多样的 6.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      ) a.一叶知秋         b.盲人摸象     c.坐井观天       d.管中窥豹 7.某市花费巨资从深山引进俄4200多棵大树,这些大树无论外型、内部发育均是为适应深山生活而形成的。但由于进城之后,空气、土壤等生存环境的改变,从而导致大部分大树死亡。在深山老林中长大的大树,因不能适应城市的新环境而死亡,这一事实说明    a.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死亡的过程                                  (      ) b.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具体有条件的    c.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8.经过科学家的努力,农田里“种”出汽油已经成为现实,现代生物技术使农业开始向能源领域拓展。这说明                                                                   (      ) a.科学家的智慧决定了“超油油菜”的诞生   b.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可以改变的 c.人们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人们凭借想象就能制造新物种 9.《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从哲学角度看,“和合故能谐”体现了                              (      )   a.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d.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 10. 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 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海宝的设计运用到了综合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是                                        (      ) a.从整体到部分    b.从部分到整体    c.从个别到一般    d.从一般到个别   11.国家环保总局负责人指出,外来物种危害已成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必须加强预防和控制。外来物种的危害问题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      ) a.必须杜绝外来物种的引进,保护本地生物物种     b.必须承认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c.必须注意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创造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条件,限制其不利条件 d.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应无条件地吸收外来物种 12.外国的一位心理学家说:“我 + 我们 = 完全的我。”从世界观意义上看,其蕴涵的哲理是                                                            a.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在整体中才有意义                               (      ) b.人生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充分实现 c.个人只有融人社会,才能改造主观世界 d.只有搞好局部,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13.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14.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都把gdp最大化增长作为唯一目标,但随着时问的推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在发展观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主要是:(      )     a.没有把握好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           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c. 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没有很好地贯彻全局观念 15.下列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成语典故是                               (      ) ① 唇亡齿寒                    ②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③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④ 刻舟求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摩根斯坦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罗奇说,绝对不能小看中国经济放慢给全球带来的影响。他说,如果中国经济“打喷嚏”,亚洲乃至世界其他国家都可能“感冒”。这表明(      ) 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②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的联系 ③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 ④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7.东南亚的海啸袭击了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沿海地区,造成了罕见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说明                                   (      )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联系 c.关键部分的性能与状态对整体起着决定作用    d.量变引起质变 18.有人大代表将城市和农村比喻为人的两条腿。现在农村这条腿短,不补齐这条短腿,就要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 a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部分对整体具有制约作用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9.国家教学系统化论坛指出,教学要素是教学系统的要素,离开了系统理论就不能把握教学要素的整体性。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运作存在着多种联系,运用系统理论可以揭示教学系统的整体特征、等级层次、结构、功能、环境与要素的联系。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优化密切相关,但要素的优化必须服从于系统整体的优化。这说明           (      ) ①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②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③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④教学系统化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20.一座桥是由多个桥墩支撑起来的,它的承重量不是由最坚固的桥墩决定的,而是由最不坚固的那个桥墩所决定。要想提高整个桥的载重量,必须加固最弱的桥墩的坚固程度。 辨题:在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中,部分决定着整体的状况。 12345

  21.百年奥运,梦想成真。XX年,北京奥运会得到了举国上下的大力支持。奥运口号的征集、奥运歌曲的征集,奥运火炬的传递等等,人民群众都踊跃参与。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我们每个人的言行都是一张中国活的名片。  “我们每个人的言行都是一张中国活的名片”是如何体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804.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