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时政热点汇总】202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超百位领导人与会

高三政治教案 2015-01-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XX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  超百位领导人与会
【背景材料】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据统计,此次会议将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其中仅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就超过100人,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总理xx。因此,会议期间的首脑级会晤尤其引人注目。
《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XX年即将到期,本次会议持续到12月18日,主要任务是确定全球第二承诺期(XX年到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安排。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博埃尔近日表示,在哥本哈根可以而且必须达成一个新协议。它应该包括3个方面:发达国家到2020年的中期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能力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减缓气候变化的短期和长期资金和技术支持。

高考真题】
1.(XX天津文综39)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图6),回答问题。
 
图6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5)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2.(XX上海历史33)儿童眼中的社会

问题:
(1)50年代儿童画取材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2)透视这两张儿童画,你认为40年来人们的环境意识有什么变化?
(3)这两幅画折射出的中国经济发展观有什么不同?
3.(XX四川ⅰ卷文综39题第(1)、(2)问)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4XX年,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在无定河以北、黑水以南修筑都城(统万城)。赫连勃勃曾叹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此之善者也。”北魏灭夏以后,这里成为牧场,唐初为农业区,唐末以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底沙泛起成流沙。至北宋末,这里已是一片沙漠(今毛乌素沙漠)。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隋至宋初统万城地区人口统计略表
时间 户数 口数(每户以5口估算)1234567
隋 11673 58365
唐中期 12635 63175
北宋初期 21386 106930
                                      ——摘编自《隋书》《旧唐书》《太平寰宇记》等
材料三  1886年美国首次出现沙尘暴,1894年和19XX年美国中西部地区又分别发生两次沙尘暴。1931年发生严重干旱,1932年冬刮起了强风,加剧了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芜。据美国官方统治,如果以能见度小于一英里为准的话,这样的沙尘暴1932年14次,1933年38次,1934年22次,1935年40次。整个沙尘暴肆虐范围达1000万英亩。沙尘暴造成美国农业减产和农业收入减少。频繁的沙尘暴对美国人来说,如同恶梦一般。当时的一首歌这样唱道:“这漫天尘土侵入我的家乡,从此我不得不漂泊四方。一场尘暴来势汹汹……好像乌云遮住太阳。”    
                                          ——摘编自(美)唐纳德•沃斯特《尘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统万城建立哪一历史时期,说明该城所在地区自建城至北宋末年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沙尘暴频发的历史原因及影响。
4.(XX四川延考区文综39第(1)、(2)问)阅读分析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源出巴颜喀拉山,于山东垦利县境入海。其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黄河养育着中华民族,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决口、改道最多的河流。春秋以前,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入海,河道无所约束,漫流改徙无定,时常多股河道并存。战国时期,黄河下游两岸筑堤,河道逐渐固定。由于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浊重,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汉文帝时黄河下游出现大规模决口。东汉初年,王景治河,随地势高低,截弯取直,修筑堤防,开辟了一条新的河道。其后,北方游牧民族入居黄河中游,大片土地由耕转牧,水土流失相对减缓。至唐末,8XX年间黄河下游河道相对稳定。
北宋初年,随着黄河下游河道逐渐淤高,出现悬河,“高民屋殆逾丈”。1128年,宋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于李固渡扒开河堤。黄河决口,东经豫东北、鲁西南地区,汇泗入淮。此后七百多年间,黄河不再进入河北平原,夺淮入海,多次决口、改道,改变了黄淮平原的原有水系。水患遍及黄淮平原,洪水吞没大片土地,夺去千万人的生命和财产。洪水过后形成的许多沙丘和沙垅,吞噬大量农田、房屋,淤没城市,淤塞运河,阻塞交通。明清时期,黄淮平原“农业生产日趋衰落,成为全国贫困地区之一”。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论》1234567
(1)概括指出北宋之前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为什么明清时期黄淮平原“农业生产日趋衰落,成为全国贫困地区之一”?
【热点训练】
1.认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的战国思想家是  
a.荀子     b.孟子    c.韩非子    d.墨子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环境状况改善的原因有  
①北朝各政权统治者的重视          ②中原战乱,农耕规模缩小   
③畜牧业因少数民族内迁有所扩大    ④北方地区防护林带的营建与保护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唐人记载:“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对这段材料中的现象的阐释和评价,不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逐渐导致耕地不足          b.反映了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c.唐朝工具落后生产效率很低          d.过度开垦对生态环境有不利影响
4.下列现象都是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对自然生态平衡产生消极影响的有 
①昔元光(汉武帝年号)之间,人庶炽盛,缘堤垦殖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农耕规模缩小,畜牧业规模扩大  ③唐朝时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  ④清代在不适宜生产稻麦的贫瘠土地上种植玉米、甘薯
a.①③       b. ②③    c.①②    d.②④
5.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
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 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
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6.右图是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的反映泰晤士河的一幅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该图的立意是  
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大力对外扩张,成为海上强盗
b.社会秩序混乱,泰晤士河上强盗频繁出没
c.泰晤士河的航运业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
d.环境污染已经威胁到人们生存,希望引起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7.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蒸汽机广泛应用  ②化工业兴起发展  ③太阳能开发利用  ④电子产品普遍使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类越来越多地对自然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下列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汽车尾气大量排放到空气中,有的地区甚至出现酸雨现象    1234567
②工厂里高耸的烟囱冒出滚滚浓烟,隆隆的机器声打破了宁静的田园生活
③废旧的电子产品释放的辐射严重就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认为:“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为可为天下王。”“山林虽近,草林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
材料二  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生;杀生时,则草木植。”“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材料三  秦《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山林及雍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毋毒鱼鳖……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
材料四    汉淮南王刘安说:“教民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植桑麻。肥硗(硗:指土地坚硬不肥沃)高下,各因其宜。丘陵阪险不生五谷者,以树竹木,春伐枯槁,夏取果萌,秋畜疏食,冬伐薪蒸,以为民贵。”
材料四  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仍然处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粗放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资金、劳力、原材料和能源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以1吨标准燃料所产生的gdp比较,我国为395.8美元,美国为2172.8美元,日本为5747.8美元,德国为4351.5美元,印度为1430美元,世界平均为2167美元。消耗同样的能源所创造的产值,我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数,单位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我国人口、环境、资源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研究表明,中国人口最大容量不能超过16亿,而目前已达13亿。每年净增1400万人口,要消耗掉每年新增国民收入的1∕4。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还有劳动人口增长高峰已经到来。人口文化素质在世界属于偏低,贫困人口在全国总人口的1∕17。资源短缺对未来发展压力很大。我国主要资源人均水平都远远低于世界水平。由于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还将继续下降。农业生态资源条件先天不足,目前还在继续恶化,生物资源进一步锐减。生态环境问题已危及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20世纪90年代初已超过1000多亿。如果再不正确处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那么多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很可能被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等问题所抵消。
材料五  1952年,洛杉矶有近400名老人因光化学烟雾的污染造成心肺衰竭而衰竭而死亡,该事件引起了全美国的高度民主重视。1963年上1952年,洛杉矶有近400名老人因光化学烟雾的污染造成心肺任的美国总统约翰逊提出建立“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其中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伟大社会”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约翰逊执政其间,国会通过的立法中就有3个控制水质和空气污染的立法。“伟大社会”被称为自罗斯福“新政”以来最雄心勃勃的社会改革计划。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管仲和荀子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3)据材料四,你认为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有哪些?我国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环境问题?
(4)罗斯福总统采用什么方法推行“新政”?约翰逊政府为治理环境污染采取的措施与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方法有何不同?1234567
10.能源问题一直是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石油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战略物资。
材料一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石漆,高奴县石脂水,其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极迅;燃灯,极明。”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鄜、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材料二 新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图
 
材料三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石油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哪些应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19世纪中期、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中后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别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
(4)20世纪三四十年代,控制重要战略物资石油成为遏制法西斯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试说明西方大国在这一问题上对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的态度有何不同?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5)历史上,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20世纪70年代,石油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11.能源是各国最为关注的战略资源,据此回答相关问题:
(1)中国古代统一王朝时在经济上利用自然能、解放人力中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在20世纪50、60年代结束了“洋油”的历史,当时兴建了哪些重要的石油基地?石油工人留给我们什么精神?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水电基地的建设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自18世纪以来人类利用的能源是从煤到电的历史,据此回答相关问题:
(2)使煤开始成为人类主要能源的重大发明是什么?它开辟了人类什么时代?产生这个重大变化的根本前提是什么?
(3)当电成为人类主要能源时,人类又进入了什么时代?这次开始于经济领域的革命,史称什么?它在那四个领域出现重大突破?
(4)当今核能成为人类又一新能源之一,这是一个“化剑为犁”的典型故事,请指出二战中成为“核”的受害者的国家名称,并分析其受害的原因。
(5)新中国以来,我国政府也很重视核能的开发和和平利用,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在军事上和和平利用上的成就各一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表一:我国主要资源储量情况表
我国一些主要资源的人均储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百分比
石油  天然气 水 耕地
8.3% 4.1% 25% 40%
注:到XX年我国现有的45种主要矿产中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仅有21种。
材料二 
注: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材料三  进入21世纪,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公平、合理、妥善解决能源问题。而能源安全的核心是石油安全。能源问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涉及对外战略、国家安全、战略经济利益以及外交手段等多层次的战略问题。
材料四  XX年12月25日,xx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党全社会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做好节约能源资源工作。1234567
(6)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了我国经济中的什么问题?
(7)分析“能源安全的核心是石油安全。能源问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涉及对外战略、国家安全、战略经济利益以及外交手段等多层次的战略问题。”的哲学道理。
(8)结合当前的形势,为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提四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高考真题
1.(1)范畴: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变化: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活动: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原因: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主要因素: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
(5)体现联系观点:①联系具有普通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③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1)背景: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八大二次会议的总路线、大跃进等。
(2)变化:环保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3)中国经济发展观的不同:从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或答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小康社会等均可)。
3.(1)时期:东晋十六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变化:建城之初当地水草肥美,后逐渐变为沙漠。原因:改牧业为农业,植被破坏;人口不断增加,过度开发。
(2)原因:西进运动;大批移民不断开垦土地,植被破坏,粗放式耕作。影响:农业遭受损失;生态危机与经济危机并发;使美国人进一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4.(1)历史地位: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夏、商、周主要活动区域;经济重心;历代政治中心;文化和民族融合的核心区域。
(2)原因:中游过度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下游防治不力,灾害严重;战乱频繁;人工决口导致夺淮入海,水系破坏,环境恶化;农田、城市淤没。
热点训练
1.a  2.c 3.b  4.a5.b  6.d  7.d  8.
9.(1)主张: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将保护与发展协调起来。
(2)问题:秦朝重视用法律手段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生态平衡;《田律》是较早的环保法令之一,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3)成因:粗放型模式使资源利用率低;人口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恶化。解决措施:重视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解决人口增长、老龄化及贫困人口问题;综合治理生态环境问题。
(4)方法: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计划指导。不同:加强政策重视和立法工作。
10.(1)应用:用作车轮的润滑油、用作照明的灯油、制作书画用的原料。(2)变化: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均迅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能源消费开始超过能源生产。(3)变化:19世纪中期,木材使用呈下降趋势,煤的使用呈上升趋势;19世纪后期,石油使用呈上升趋势;20世纪中后期,以煤为代表的传统能源使用下降,核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开始使用并呈上升趋势。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煤的开采和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的开采和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原子能技术发展,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也加快了核能的使用。(4)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时,英、法等国未将石油列入对意大利禁运的范围,结果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焰;日本向东南亚扩张,英、美等国限制乃至禁止向日本输出石油,沉重打击了日本,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5)1973年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油价,引发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滞胀”阶段。1234567
11.(1)唐朝的翻车,大庆、大港、胜利油田(任何两个),艰苦创业,葛洲坝、三峡水库
(2)瓦特发明的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根本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3)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四个领域: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化学工业的建立。
(4)日本,日本政府对外法西斯侵略(二战元凶)。
(5)军事上:1964年的原子弹试爆成功,和平利用上:大亚湾核电站的建立。
(6)表一说明我国资源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水平;
材料二XX-XX年间,我国gdp持续、平稳、高速增长;同期,能源消费问题也高速增长。02-XX年,能源消费的增长明显快于gdp的增长。
03—XX年间能源消费的增长率和gdp增长率都 没有显著变化,但前者的数值远高于后者的数值。 04-XX年间能源消费增长率下降,同期gdp增长率保持稳定,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较高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7)a主次矛盾的原理,阐述“要维护能源安全,必须抓住石油这一核心”b联系、结合材料。
(8)建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效益;依靠科技、加强管理,发展节能型经济,建设节能型社会,这是我国能源的根本出路;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
(若答出“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加分。)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799.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