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热点|高考热点“打黑除恶”教案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高考热点“打黑除恶”一、角度分析:
(一)经济常识:
1.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保证。有些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问题不少,打黑除恶能体现公平和促进和谐。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今天,规范行政权力,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应该健全法制,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运行。☆高☆考♂资♀源?网
(二)哲学常识
1.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样才能取得成功。重庆发生的出租车罢运、“7字头”公交车事故,以及“3•19”枪案,更让主政者觉察到了涉黑问题的严重性。
2.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消极的阻碍作用,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对立和统一二者始终不可分割,要善于全面(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矛盾,防止片面性。打黑“打得狠”才能“唱得红”,这就是重庆打黑后面的矛盾逻辑。
4.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与坚持和巩固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与社会和谐、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等的密切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与人民群众等的密切关系均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动力。改革发展和稳定是密切联系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5.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看问题、办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事物的发展。
6.事物是发展的。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等都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是新事物逐渐战胜、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否定旧体制、建立新体制,逐步实现政治文明的过程。
7.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要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只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不惧风险、不怕艰难,才能让群众喝彩,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才能获得来自各方面的高度评价和广泛支持,党的执政地位才会不断巩固加强。打黑除恶,政府起着关键性作用,但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这充分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123
(三)政治常识:
1.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打黑除恶是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证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打黑除恶体现了政治统治职能。履行政治职能,依法打击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开展打黑除恶活动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我国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决定了我国的国家机构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立足点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建设。打黑除恶,正是我国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打黑除恶督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3.依法治国原则。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本质是为了崇尚并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当家作主的地位。要求立法机关要加强立法,完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还要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要切实做好普法工作,提高群众的法治观念,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制定监督法能完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并能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4.中共的性质和地位。此次行动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近期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政法机关加大工作力度,见到了明显效果,为人民群众办了一件好事、实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是实践“三个代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二、重点问题分析:
1.经济学角度分析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的必要性
(1)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各市场主体的行为及市场的运行都需要法律的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2)只有坚持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经济,才能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条件。
2.政治学角度分析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的必要性
(1)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可靠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保障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发展。123
(2)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用系统的法律和制度确保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保证有力打击各种犯罪行为,保证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条件。
(3)依法治国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4)还可以从国家职能、国家的性质、我国的政党制度等的角度进行分析。
3.政治学角度分析如何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
(1)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立法机关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把立法同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和司法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行政机关的廉洁和高效,保证司法机关独立公正地行使检察权和审判权。
(4)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党真正做到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5)建立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要加强对执法、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
(6)加强法制教育,努力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实现守法自觉化。
4.依法治国方略体现了 哪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哲理 ?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与颈部。依法治国方略顺应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历史的变迁与进步。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实行依法治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784.html
相关教案
- 2020届海南省高考政治|2020届高考政治探究类问答题复习教案
-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教学设计]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教学案
- 2020届海南省高考政治_2020届高考政治第一轮专题复习: 财政与税收
- 2020高考政治时政热点|2020届高考政治热点走进文化生活探究复习
- 【2020年高考政治卷一卷答案】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教案
- 【2020高考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2020届高考政治生活在人们当家作主的国家复习学案
-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思维导图|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 [2020高考政治二轮备考计划]2020-年高考政治简析及备考建议
- 刘雨昕_2020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精品学案――重点词语辨析900例
- 2020高考时政热点汇总|202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中国谋划新经济版图一年连批7经济区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详细阅读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详细阅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详细阅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详细阅读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详细阅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详细阅读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详细阅读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详细阅读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详细阅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