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大题哲学考点_高考政治考点专项:哲学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复习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2014-12-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备考XX高效学习方案政治考点专项:哲学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突破
1.物质的根本属性与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说物质的本质。这个唯一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客观实在性是从总体上泛指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这是可感知的物质东西的共性,是说物质的绝对的、不变的特性,即存在于可感知的各种客观实在之中的根本特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当中运动属性是关于物质存在的属性,也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2.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表现在对立与统一两方面
(1)二者的对立即表现为二者含义不同。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和物质的联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不是固定不变、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停运动中的。只要是物质,它就是运动的,物质不存在,运动也就消失了,因此,事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整个世界包括从宏观到微观,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中。不运动、不变化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当中,每一种运动形式都有它的主体,或者说都有它的载体和物质承担者,不论是宏观物体,还是微观物体,还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都统称为物质,运动通过它们得以体现,离开物质的运动是没有的。
③物质与运动密不可分,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离开运动谈物质,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否认物质具有运动属性,把物质看成是不运动、不变化的,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如“刻舟求剑”。
离开物质谈运动,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唯心主义否认世界的客观存在,把运动看作是一种精神的运动,这是对物质运动属性的歪曲。《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
(3)在理解物质与运动不可分这一观点时,还要明确:一切物质都在运动,这既是从时间上来说的,也是从空间上来说的。从空间上看,一切事物,包括人类思维,都在运动变化,从时间上说,正因为运动,才有过去、现在、未来的变化发展,一切具体事物也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运动变化的观点。
(4)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要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正确理解静止的内涵1234
(1)哲学上的静止有两种情形:
第一,从空间上说,相对另一事物而言,空间位置保持相对不变。
如,我们坐在教室里,相对于教室或者地面来说,我们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因而说我们是静止的,这种静止是相对的静止,实质我们随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时刻刻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只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第二,从时间上说,一事物的性质在一定时间内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该事物仍为该事物,
从事物未发生性质的变化来说,也表现为一种静止状态。该事物虽未发生质变,但它仍在发生量变,如一个苹果还未腐烂变质,我们说它是静止的,实质它的水分也在蒸发。
(2)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绝对静止不变的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
静止中也包含着运动,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一是物质运动形式是复杂多样的,当我们说某一物体是静止的时候,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和范围内,它没有进行这种或那种形式的运动,如没有进行机械运动,因而显示出一定的静止状态来。但是此时此地它还在进行着其他形式的运动,如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等等。二是,任何事物保持自身的性质,都只能是暂时的,物体在保持自身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它还在进行量的变化,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某物就会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而转化成他物。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3)反对的错误倾向。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两种错误,一是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世界说成是绝对静止不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二是否认相对静止,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
●误区警示
事物发展过程终结后就是相对静止。
解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都处于运动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而哲学上的静止指的是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运动和静止两种状态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题目的观点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违背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因而是错误的。
●真题再现
例题 (XX•江苏单科,26,2分)“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点评:从题干李贺的诗句中“安能”、“尚变为”可以看出诗句主要强调运动。“运动是有条件的”说法错误,排除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错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不正确。故选c。
●考点突破
1.全面理解发展
(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变化、发展的历史。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1234
(2)发展的含义
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要正确把握发展概念,要着重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发展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
第二,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相反,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则是旧事物。我们判断一个事物是新还是旧,关键要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事物的名称和旗号等表面形式上来判断。
(3)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观点的原理和方法论要求:
①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②方法论要求: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分析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③反对的错误倾向:坚持发展的观点,就要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的观点,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2.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1)区别: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2)联系:
第一,由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才引起事物的状态和性质的改变,从而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统一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发展,运动和发展表现为联系。
第二,唯物辩证法作为世界状况正确反映的科学体系,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它的两个总特征。只有联系而没有发展或者只有发展而没有联系都是不完整的,都不能从根本上正确地揭示事物的状况。只有把二者统一起来,才有可能正确地揭示世界的本来面目。
3.培养创新精神,学会创造性思维
(1)培养创新精神的哲学依据: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中,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是发展的表现,发展是创新的实质。
(2)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3)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自觉地把思想和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4)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就要做到:第一,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要站在发展的立场上,促进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实现事物的发展。第二,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第三,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学习和工作中,大胆革新,勇于创新。1234
●误区警示
1.不能把运动、变化等同于发展
解析: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第一,含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变化是指事物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包括量变和质变;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第二,侧重点不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同静止的观点相对立,变化主要反映事物运动的多样性、程度和状态,它与凝固的观点相对立;发展侧重指事物上升、前进的运动和变化,反映着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更替和形成的过程。
第三,范围和深刻程度不同。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不能说运动和变化都是发展;运动和变化比发展范围广,而发展则比运动、变化深刻得多,它表明了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总趋势和总方向。
(2)联系:第一,总体方向相同。三者都属于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中同一序列的要领和范畴,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
第二,引起的原因相同。由于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第三,表达的科学观点相同。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把运动、变化、发展结合在一起表达自己的发展观。
2.变化是发展的原因,发展是变化的结果
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而变化和发展都是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结果。
变化是指事物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变化有上升的、前进的变化和下降的、倒退的变化,只有那种上升的、前进的变化才是发展。可见,发展.只是变化的一种形式,而非结果。
●真题再现
例题 4“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体现了      (  )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点评:本题应选b。“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明社会是变化发展的,故b正确。a说法错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并不是简单的循环往复。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677.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