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时政热点]【时政热点】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时事背景】
XX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XX〕30号)、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国务院在《批复》中强调,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抓紧推进相关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在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为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创新练习】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要求,长江三角洲地区要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建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据此回答1—3题:
1.从经济生活角度看,区域之间彼此协调发展是
1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 2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 3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4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重要条件
a.123 b.234 c.124 d.134
2.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各级地方政府必须
a.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d.坚持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观点
3.实现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合和技术合作,从生活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
4.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该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要发挥本地区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优势,必须
1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3通过制定实施经济发展规划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 4把行政手段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a.1234 b.124 c.134 d.12312
5.依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到XX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
1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2贯落实科学发展观 3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4增强发展协作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234 b.123 c.124 d.134
6.沿海地区是中国面向亚太地区的窗口,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区域。新一轮沿海地区区域规划将有利于中国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这启示我们
a.要把握条件,敢于创造规律 b.要坚持正确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c.要立足实践,不断开拓创新 d.要树立信心,勇于接受挑战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先后共有四百多位专家参与讨论,历时达约十年之久。据此回答7—9题:
7.《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是通过下列途径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
a.对经济利益的调整 b.制定和实施具体经济政策
c.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 d.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
8.规划实施过程中如何打破行政架构,冲破行政壁垒,形成面对新风险、新情况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将是率先面临的问题。上述材料说明
a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b.市场经济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c.宏观调控应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为基础
d.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宏观调控要起决定性作用
9.目前,长三角合作的制度建设有待完善。从价值观角度看,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要求领导干部必须
a.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坚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c.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d.正视矛盾,不回避矛盾
10.国务院在《批复》中强调,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人民政府要加强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抓紧推进相关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实施的指导,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在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为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答案】
1.a 2.c 3.d 4.d 5.a 6.b 7.a 8.c 9.b
10.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体现对人民负责原则;国家认真履行经济职能,通过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协调地区、部门、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675.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详细阅读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详细阅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详细阅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详细阅读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详细阅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详细阅读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详细阅读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详细阅读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详细阅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