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天津高考政治]2019届高考政治考点备考专项复习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2014-12-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75">【考纲考点解读】明确考纲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课程标准

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及其指导意义,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备考指要

以主观题形式出现。可结合xx大报告关于总结改革开放30年历史进程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考查;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考查;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进行考查。【考点精讲精析】

考点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一、         知识梳理1. 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①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②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①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②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易混点归纳】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分歧的三个方面基本观点根本观点具体事例根本分歧①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②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③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矛盾

(1)“人能群,彼不能群”

(2)“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3)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事物的矛盾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矛盾

(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3)事物中没有矛盾 2.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 ①联系的含义: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②联系的普遍性: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b.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c.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2)联系的客观性①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体现: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③联系的客观性的基本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3)联系的多样性①原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②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1234③方法论要求: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误区警示】(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2)联系是客观的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也就是说人可以创造联系,但创造联系是有条件的,不能胡乱创造联系。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①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②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③方法论要求:我们既应当树立全局观念,还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易混点归纳】关系整体部分区别内涵不同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联系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②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③整体和部分在一定场合下可以相互转化【友情提示】(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同于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整体一定大于部分,但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第一种情形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许多部分按照有序性构成有机整体时,就会产生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整体功能;第二种情形是,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三种情形是,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甚至相互抵消,使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①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a.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b. 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c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优化趋向。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友情提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两者都强调整体性、相互依赖性,但系统还强调层次性、有序性。系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二者不完全等同;要素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二者也不能完全等同。更不能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完全等同。【总结】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的。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部分或环节,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1234二、         典型例题 1.(XX·上海单科,21)毛泽东说:“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德国的杜林则认为“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这两种观点分歧的实质是(   )  a.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对立               b.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对立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d. 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根本对立 【解析】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a、b、d不符合题意,都没有掲示材料两种观点分歧的实质。【答案】c2.(XX·新课标,19)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75">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

3.(XX广东文综,33)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c.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联系客观性的理解。无论是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客观的。a项表述错误,哲学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b、c两项表述错误;d项正确反映了材料意思,即使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答案】d4. (XX浙江文综,28)考古学好比望远镜,可以让我们远望人类的起点和整个历史,考古遗物则如同显微镜,可以让我们透视具体的历史事件。这意味着(   )   ①没有对个体的透视整体就难以把握  ② 没有对整体的理解个体就无法认识   ③没有实践认识就没有来源          ④ 没有认识的指导实践就不能深入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1234【解析】该题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材料可知,考古遗物,可以让我们透视具体的历史事件,通过对个体的认识可以透视整体,故①正确;②不符合题意;考古遗物是实践活动,故③正确;④表述不准确。【答案】c

5.(XX天津文综,1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  中国与世界部分经济指标对比三大产业结构比例(XX年)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XX年)中国10.6:46.8:42.61.7%(XX年)世界平均3:28:692.21%(XX年)

以各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计算。

材料二   1978年至XX年,我国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增长9.87%。“xx”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xx总理对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系统工程,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怎样实现这一目标。【答案】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②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立足整体,统筹考虑产业结构,环境等诸多要素;③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不断优化组合影响经济发展的各要素,以实现系统的更大功能。6.(XX安徽文综,37(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XX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话题  品牌是国家形象的名片在现实生活中,提到奔驰轿车,人们会想到德国制造业的高品质;提到海尔电器,人们就会联想到中国商品的高性价比……知名品牌不仅能使企业盈利,而且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这表明企业知名品牌在提升国家形象中具有独特作用。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企业应如何打造知名品牌?并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识说明打造企业知名品牌对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解析】本题可分解为两小问。首先,要求从《经济生活》中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角度阐述企业应如何打造知名名牌。答案应围绕“知名品牌”进行挖掘。可以从提高产品质量、适销对路、诚信经营、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自主创新、科学管理等角度组织答案。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还要从“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加以论述。其次,要求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知识阐述打造企业知名品牌对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企业相对国家来说是部分,可以用部分对整体的影响、作用的相关原理及其方法论,结合材料展开论述。【答案】面向市场,生产高质量商品,提供优质服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提高品牌效应。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品牌国际影响力。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企业知名品牌是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企业知名品牌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664.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