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经济生活专业术语]2019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教案15

高三政治教案 2014-12-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一、考点解读
1、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            2、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3、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及其种类            4、了解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的含义
5、理解我国财政的作用                    6、了解税收的含义
7、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                    8、理解个人所得税
9、了解税收的作用                        10、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考点讲解
(一)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预算、决算
⑴财政
a.财政的含义:国家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b.财政的本质:国家为主体的社会分配关系。
(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①财政收入;②财政支出)。
a财政的:①主体:国家或政府;②客体:部分国民收入。
b财政分配的直接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论是国家的政治活动和经济、文化建设,还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都离不开国家财力的支撑,因而国家必须直接掌握一定的收入。为了履行对内对外职能,国家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
c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社会生产是财政的基础。
⑵国家预算和决算
a.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预算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体现着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和监督。
b.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国家决算。国家预算体系包括:中央预算、地方预算。
c预算和决算的关系:预算是决算的前提;决算是预算的执行结果。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2、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⑴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1234567
其它表述: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障;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⑵补充一:财政与宏观调控(参考“财政的作用”)  
①财政是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②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的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运行。③国家可以通过对财政收支的方向、结构的调整和控制,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与优化,实现资源合理配置。④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的调控,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⑶补充二: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a、教材表述: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慈善事业、商业保险是社会保证体系的补充。
b、内容:我国的社会保障:①社会保险(最基本、最核心)(三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②社会救济(社会救助)(低层次的保障);③社会福利(最高保障);④社会优抚(特殊方式)。
第一、社会保险:主要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第二,社会救济:包括自然灾害救济、失业救济、孤寡病残救济和困难户救济等。第三,社会福利:指社会服务事业及设施。如对公民义务教育,特殊社会福利,如孤儿院等。第四,社会优抚:包括牺牲、病故优抚费、烈军属、复员军人补助费、伤残抚恤费、见义勇为者奖励等。
c、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②有利于培育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讲解:劳动力市场)(消除转岗时的后顾之忧);③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⑤有利于扩大内需;⑥有利于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⑦有利于深化国企改革,增强国企活力。
注意: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我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保障民权、关注民生、解除民忧的制度保障。

⑷补充三: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
a、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实际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由国内生产活动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二是由国外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即商品和劳务进口。
b、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实际形成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国内需求,包括国内投资需求和国内消费需求;二是国外需求,即产品和劳务出口。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的构成  
⑴财政收入的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⑵财政收入的构成(来源)(分类):根据国家筹集资金的渠道,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简而言之:税、利、债、费的收入。

2、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基本形式),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在我国现阶段, 税收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税收是调节经济的主要杠杆;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1234567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⑴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⑵分配政策的影响:①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②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③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财政收入不是越多越好。
因此,充分发挥财政作用的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加快经济发展。

4、财政支出   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
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职能才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5、财政支出的构成  
按照具体用途,财政支出可以分为:
⑴经济建设支出。(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地质勘探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等)(国家财政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有利于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
⑵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包括这些单位的人员经费和设备购置、维护及公务费用支出)。
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指国家用于政府机关、司法部门、驻外机构以及军队建设、国防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国家用于这方面的支出是巩固国家政权、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保证。)
⑷社会保障支出。(指国家为公民提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各种费用。)
⑸债务支出。(国家用于偿还各种债务本息的支出。) 

6、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有三种情况: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⑴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⑵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⑶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⑷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过热,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时,物价会上涨,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注意:财政节余并非越多越好,节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的闲置和浪费。财政赤字也并非一定不好,只要适时适度,如在通货紧缩时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社会总需求,就会出现一定的财政赤字,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若赤字过大,就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引发通货膨胀。1234567
“当年结余过多”、“连年略有结余”都对经济发展不利。
 
(三)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  
⑴含义: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人们习惯将税和税的征收合称为税收。
⑵必然性:有国就有税。国家通过税收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⑶地位: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基本形式),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⑷依据和保障: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有税必有法)。 
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⑴强制性。a.含义: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b.表现:①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②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社会产品的分配凭借两种权力进行:①国家政治权力(如:税收);②所有者权力(国家收入中的利润、个人分配中的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⑵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国家征税后,不直接对纳税人返还利益)。(无偿性是相对的,直接无偿,间接有偿,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⑶固定性。含义: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固定性是相对的,税收会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作出调整,如通货紧缩时降低税率)。
⑷三者的关系: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注意:税收的:①主体:国家;②目的:为实现国家职能;③凭借:政治权力;④依据:法律;⑤基本特征:强、无、固;⑥地位: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3、我国税收的种类  
⑴根据征税对象,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  
① 流转税:是以商品交换中的交易额和劳务收入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以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增值税、按营业额征收的营业税、根据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征收的消费税、关税等)。
② 所得税:是以各种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对企业所得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个人所得税等)。
③资源税:是以开发和利用特定的自然资源为征税对象的税种(如,开采矿藏必须依法缴纳资源税)。④财产税:是以纳税人拥有或支配的财产为征税对象的税种(根据买卖房屋的契约征收的契税等)。⑤行为税:是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税种(印花税、屠宰税等)。
⑵目前在我国,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①增值税  
a.含义: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b.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c.基本税率:17%(比例税率);
d.作用: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1234567
e. 属于流转税。 增值税:最终消费者是全部税收的承担者;实行凭发票抵扣税款的计税方法。
②个人所得税  
a.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b. 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c.税率:我国个人所得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高收入者多纳税,少收入者少纳税)。
d.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注意:纳税人:对什么人、单位征税;征税对象:对什么东西征税;税收的内容:征收的货币和实物。税收的主体(征税的主体):国家;缴税的主体:纳税人。税收的两个方面:①国家机关的征收;②纳税人的缴纳。

4、税收的作用  
①从税收与财政的关系看: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基本形式),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在我国现阶段,税收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  
②不同的税收种类,其作用是不一样的。如,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③国家通过税收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实现各种国家职能提供物质保障。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④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之一。国家通过对税收的调节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与优化,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四)依法纳税  
1、纳税人和负税人(新版教材已删除)  
⑴含义: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⑵纳税人和负税人之间的关系:纳税人不一定是税款的实际承担者,即纳税人不一定就是负税人。①当纳税人所缴的税款是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②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③在我国现有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人人都是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因而都是实际的负税人,都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作出了贡献。     
注意:不一定人人都是纳税人,但人人都是负税人;但人人都应该具有纳税人意识。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⑴公民自觉纳税的必要性(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通过税收实现全体人民根本利益;                
②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为实现国家职能提供了财力上的保证;        1234567
③公民享受了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④自觉纳税是公民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地位的体现。
(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⑵公民增强纳税人意识的要求(作为公民,应如何为国家税收的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①公民要树立义务意识,依法纳税。第一,自觉树立纳税人意识,一旦成为纳税人,应自觉纳税;第二,同偷税等违法行为作斗争,维护税收秩序(如:购物索要发票)。
②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权利意识)。公民应积极行使纳税人的权利,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⑶违反税法的表现:  
 ①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②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③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骗取自然灾害税收减免);  注意:偷税:少缴、不缴税款;骗税:骗取税收优惠。
 ④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关于发票:发票是消费者的购物凭证,也是税务部门进行税务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消费者是否向商家索要发票,关系到国家税款能否足额入库。购买商品索要发票,就间接地为国家税收做出了贡献。同时,发票也是消费者维权的凭证。

三、误区点拨
1.财政政策等同于货币政策。
(1)区别。①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与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②内容不同:凡有关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等属于财政政策;凡和银行有关的政策,如利率和信贷规模的调整属于货币政策。③政策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2)联系。①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方式。②在一般条件下,二者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二者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情况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可以扩大就业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需要时间,如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

2.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1)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财政收入的增加,从当前来看,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1234567
(2)在经济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3)财政收入增加,从根本上说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因此“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是片面的。
3、财政拨款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社会总需求)
4、财政本质上是一种消费关系。(一种分配关系)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签订劳动合同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6、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
7、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社会保险
8、我国城市建立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属于社会福利。(社会救济)
9、预算是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具体执行情况。(决算)
10、国家的各项职能是通过国家决算完成的。(财政支出)
11、税收都是取之于民用之民,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社会主义国家  现代国家)
12、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单位或个人)
13、发挥财政作用的关键是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注: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因素是发展经济)
        
四,练习讲解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661.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