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_第二课 第一节 第三框 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

高三政治教案 2014-12-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探索规律 实事求是

   物质运动及其规律性

第三框  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b)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懂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规律,把握科学与规律的关系;让学生知道探索规律一个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学会鉴别真相和假象。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通过上网和查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课堂活动的设计,培养和训练学生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甄别真相的能力;通过对科学和规律的关系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规律观和科学观;通过科学和规律的学习,了解科学的本质,从而培养不怕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把握科学与规律的关系,树立学生追求真理的求实态度。

二.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居里夫人不怕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典型事例和上网查询空城计的典故,要求多媒体来展示;寻找当代社会人们探索规律、利用规律的生活实例。

2.教师:师生合作,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和编制居里夫人的至理名言。

三.教学过程

【引言】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只有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实践中才能达到预期目的。科学就承担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的任务。

1.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是科学的任务(板书)

【思考与讨论】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门学科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观点。请同学们举例的在中学教材各门学科所揭示的规律?

如:语文是研究语言和文字的科学;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英语是学习英国的语言和文字的科学;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包括声学、热学、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社会科学。

【教师归纳】生物的遗传变异规律、物理的万有引力规律、化学的元素周期率、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等,都是各门学科所揭示的事物运动的规律。可见,科学就承担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的任务,规律是科学研究的对象。每门学科都以研究某种规律或规律群为己任,科学体系本质上是规律体系的理论反映。(请学生用多媒体介绍居里夫人的事迹)

【学生展示】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丽亚·斯克洛多夫斯卡-居里(m.maria skłodowska-curie,1867.11.7—1934.7.4)
  一位影响过世界进程、伟大无私而又谦逊质朴的女性;在科学探索中坚毅刻苦、锲而不舍并取得卓越非凡功绩的人;第一位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原子能时代的开创者之一。

学生回答:在了解了居里夫人的光辉一生以后,我们从中得到的教益和启迪是深刻而广泛的。第一,受压迫、处于困境的人们,只要意志坚强,不畏艰难,勤奋学习,勇于攀登,胜利与成功之路是可以走通的。第二,要接受和支持新生事物,要用创新精神去从事科学研究和其他一切工作,并且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气去完成它。第三,在科学的道路上,有时可能会遇到不应有的压抑和歧视,但只要有信心,有脚踏实地的忘我工作精神,保守的枷锁和禁锢是可以打破的。第四,在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中,一定的物质条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地去创造条件,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以下是老师寻找的几句居里夫人的至理名言,和同学们共享)1234

至理名言:

1.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学的光辉照射的实际存在。尊贵的是科学的力量。 
    2. 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understood. (marie curie) 

生活中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只有需要理解的东西。

3.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这件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辨析】探索和揭示规律是科学家的“专利”吗? (学生思考和回答)

教师:下面由我们在座的同学来尝试揭示规律。

【操作平台】阅读教材p50:学习古诗中蕴涵的哲理,其实也是领悟规律的一种方式。想一想:下列古诗反映了什么规律? 

诗句

规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万事万物是发展变化的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人才辈出,层出不穷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四季更替,循环往复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局部不能代替整体

教师:通过练习,我们知道规律虽然与科学联系在一起,但并不神秘。人们是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那么如何才能抓住规律呢?(请学生复述空城计的故事并思考问题)

学生讲述空城计的故事:空城计

【诸葛亮的空城计】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1234

【思考与讨论】诸葛亮为什么可以用空城计解围?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诸葛亮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而马懿谨没有认识事物的真相,而被假象迷惑。现象有真相和假象之分。真相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以歪曲、颠倒的方式从反面反映本质。若将假象误作真相,就会导致实践失败。看来要掌握真相,必须要区分真相与假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认识客观事物,既不能抛开现象直接认识本质,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甄别真相和假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握规律。

2.探索规律是一个通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板书)

(1)感知各种现象,掌握大量的现象和丰富的材料,这是认识事物的本质的前提和基础

(2)区分现象和本质,不要被现象和假象迷惑,努力探索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

总之,认识客观事物,既不能抛开现象直接认识本质,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而必须通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握规律。

【操作平台】用科学和生活的例子,说明认识是一个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

【课后练习】北京时间XX年十月二十四日十八时零五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继美国、苏联(现在的俄罗斯)、日本、欧洲航天局之后,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探月卫星的国家。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中国将进入太空研究的前沿阵地,极大的鼓舞了中国的科研士气。标志着中国向世界展现了自己的太空开发雄心和强大的科技实力。 “嫦娥一号”的发射将再一次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有决心、有信心、也有能力不断升级自己的科技实力。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也在逐步发展自己的创新科技。 

“嫦娥一号”的顺利发射标志中国为实现月球探测的千年梦想迈出了第一步。中国的太空计划分三步走,“嫦娥一号”的发射是第一步,接下来中国计划在XX年实现无人飞船登月,2017年实现载人飞船登月。

【操作平台】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科学家“35年磨一剑”的结果,也是我国科学史上锲而不舍探索规律成功的典范。请你寻找相关科学家在研制“嫦娥一号”的感人事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

四.学习训练和评价提示

1.[布置作业]:寻找自己在日常生活为科学奉献和献身的真人实例,在班级内宣讲;收集近年来我国科学家运用规律,造福社会的大事。

2.对课前学生收集资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评价,并纳入平时成绩考核记录;对课堂上回答问题、展示课件、参与互动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尽可能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对于学生富有创意的问题及回答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教学设计说明

“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这一框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科学和规律的关系;二是探索规律是一个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这是以前老教材没有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说,这部分内容十分陌生。对于学生来说,也比较枯燥,讲不好就可能变成说教。这无疑大大地增加教学的难度。在设计教案时,更重要的是将枯燥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增加其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还要使用比较新的时政材料,赋予它时代感。所以在编写教案前,教师要收集大量的材料和具有说服力的真实事例,让枯燥的理论“活”起来。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1234

这节课的教学采用了大量的课外材料和现实事例,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增加了课堂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让抽象的哲学走进我们的生活,枯燥的理论变得实用。经过几次修改,采用了“嫦娥一号”的最新材料与单薄的理论结合,充满了时代感。但是理解这些材料,需要一定的科学常识和素养,对于学生仅仅两节课的时间,具有一定的难度。课前需要大量的准备时间,在日常教学中缺乏操作性。教材中的事例比较陈旧,需要花时间寻找最新的材料和教学载体,让学生心悦诚服,难度较大。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653.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